入耳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5283发布日期:2020-12-22 11:0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入耳式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入耳式耳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入耳式耳机由于出音网直接贴在固定耳壳上,通过双面胶黏贴或胶水固定,出音网不可更换,耳机长时间使用后,耳屎难免会粘黏在耳机的出音网上,造成网孔的堵塞,影响声效且不方便清理;同时由于出音网不可更换,耳机的音质是确定不变的,无法满足不同人对不同音质的要求,无法满足耳机发烧友的调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出音网便于更换、方便调音的入耳式耳机。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耳机壳、喇叭单体、出音网和耳套;所述耳机壳具有腔体和入耳端,所述入耳端设置有出音通道,所述喇叭单体设置于所述出音通道内;所述耳套包括筒体部和用于塞入耳内的头部,所述出音网通过磁吸固定于所述筒体部内,所述筒体部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入耳端的前端部,并使所述出音网压设于所述出音通道前端的出音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耳套的头部为软胶,所述筒体部为硬胶,所述软胶和硬胶通过双射注塑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部内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凸台部,所述凸台部上设置有磁性部件,所述出音网与所述磁性部件磁吸支撑固定于所述凸台部的后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磁性部件与所述筒体部通过嵌件注塑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部上开设渗胶口,所述凸台部的后侧面开设有与所述渗胶口连通的环形槽;所述头部与所述筒体部双射注塑成型时,所述头部通过所述渗胶口在所述环形槽内形成密封圈部;所述密封圈部环绕于所述出音网的外侧,所述密封圈部与所述筒体部的前端面密封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磁性部件为环形磁铁,所述环形磁铁嵌设于所述环形槽靠近筒体部中心一侧的侧壁内。

进一步地,所述入耳端的前端面内环侧具有向后凹陷的台阶部,所述出音网抵接于所述台阶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部的后端与所述入耳端的前端通过卡扣结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入耳端外壁上的环形凸起、设置于所述筒体部内壁上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环形凹槽卡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出音网包括金属网和贴设固定于所述金属网内侧的声学网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上述入耳式耳机,出音网通过磁吸固定于耳套上,实现对出音网的预组装吸附,避免了使用双面胶、泡棉胶或胶水粘贴,规避了残胶难清理的缺点;通过拆下耳套即可取下出音网,能够方便地更换出音网,操作方便快捷,更换容易,实现了方便清理杂质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出音网实现了对耳机音质的调整,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入耳式耳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入耳式耳机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入耳式耳机中耳套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入耳式耳机中耳套头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入耳式耳机中耳套筒体部前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入耳式耳机中耳套筒体部后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入耳式耳机中出音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耳机壳100;入耳端110;台阶部111;环形凸起112;

喇叭单体200;

出音网300;金属网310;双面胶320;声学网布330;

耳套400;筒体部410;凸台部411;环形槽412;环形凹槽413;渗胶口414;头部420;连接桥部421;密封圈部422;罩体部423;内筒部424;

磁性部件5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入耳式耳机的一个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入耳式耳机包括耳机壳100、喇叭单体200、出音网300和耳套400。耳机壳100具有腔体和向前凸出的入耳端110,入耳端110设置有出音通道,喇叭单体200设置于出音通道内。在本实施例中,入耳端110优选为圆筒体形。参照图7,出音网300包括金属网310、通过双面胶320贴设固定于金属网310内侧的声学网布330。金属网310起到支撑作用,声学网布330起到了防水防尘及声学调音的作用。如图3所示,耳套400包括筒体部410和位于筒体部410前端、塞入耳内的头部420,筒体部410内设置有磁性部件500,出音网300通过金属网310与磁性部件500之间的磁吸作用固定于筒体部410内。筒体部410可拆卸地套设于入耳端110的前端部,并使出音网300压设于出音通道前端的出音口上。

上述的入耳式耳机,出音网300通过磁吸固定于耳套400上,实现对出音网300的预组装吸附,避免了使用双面胶320、泡棉胶或胶水粘贴,规避了残胶难清理的缺点;通过拆下耳套400即可取下出音网300,能够方便地更换出音网300,操作方便快捷,更换容易,实现了方便清理杂质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出音网300实现了对耳机音质的调整,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

进一步地,耳套400的头部420为软胶,以提高耳套400的舒适性;筒体部410为硬胶,用于与耳机壳100的入耳端110相连接。软胶的头部420和硬胶的筒体部410通过双射注塑成型。硬胶的筒体部410属于一射,软胶的头部420属于二射。

具体地,如图3,筒体部410内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凸台部411,凸台部411上设置有磁性部件500,如图2所示,出音网300支撑于凸台部411的后侧面上,与磁性部件500之间通过磁力作用相互吸附固定。优选地,在软胶的头部420和硬胶的筒体部410注塑的同时,磁性部件与筒体部410之间通过嵌件注塑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筒体部410上可以设置嵌槽,磁性部件500嵌设固定于嵌槽内固定。

为了实现声道的密封,需要在耳套400的筒体部410与耳机壳100的入耳端110之间进行密封。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在凸台部411上开设渗胶口414,凸台部411的后侧面开设有与渗胶口414连通的环形槽412;头部420与筒体部410双射注塑成型时,头部420通过渗胶口414在环形槽412内形成密封圈部422,如图4所示。参照图2,密封圈部422环绕于出音网300的外侧,密封圈部422与筒体部410的前端面密封抵接。在耳套400与耳机壳100固定后,设置在筒体部410和入耳端110之间的软质密封圈部422被挤压,实现了声道的密封。通过在耳套400筒体部410和头部420的双射注塑成型时,利用头部420软胶的分流渗胶形成密封圈部422,实现了声道的密封,结构简单易行可实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优选地设置四个沿周向均布的长条弧形的渗胶口414,通过渗胶口414形成与密封圈部422连接的四个连接桥部421,以保证与密封圈部422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磁性部件500优选为环形磁铁,环形磁铁嵌设于环形槽412靠近筒体部410中心一侧的侧壁内。即在头部420和筒体部410注塑的同时,磁性部件与筒体部410之间通过嵌件注塑固定在密封圈部422与环形槽412的侧壁之间。环形磁铁嵌设于耳套400的内部,可以进一步防止环形磁铁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入耳端110的前端面内环侧具有向后凹陷的台阶部111,出音网300抵接于台阶部111上,密封圈部422抵接于台阶部111外周的端面上。台阶部111的深度和出音网300的厚度大致相同。因出音网300具有一定厚度,设置台阶部111承接出音网300,可以起到定位作用。

耳套400和耳机壳100之间可拆卸结构参照图,筒体部410的后端与入耳端110的前端通过卡扣结构固定。具体地,参照图2和图3,卡扣结构包括设置于入耳端110外壁上的环形凸起112、设置于筒体部410内壁上的环形凹槽413,环形凸起112与环形凹槽413卡接固定。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环形凸起112和环形凹槽413的位置可互换,即在入耳端110外壁上设置环形凹槽413、在筒体部410内壁上设置环形凸起112。

在本实施例中,耳罩的头部420包括弧形的罩体部423和与罩体部423中心连接的内筒部424,内筒部424套设于筒体部410内,并与凸台部411相抵接。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头部420的罩体部423不局限于图示的弧面壳体形状。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