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8318发布日期:2021-04-16 16:49阅读:67来源:国知局
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具备天线部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备隙缝天线的液晶电视。在该液晶电视中,在液晶面板的上方,隙缝天线收容于导电性部件,用隙缝天线接收从外部的询问器发送的电波。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2455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7.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接收性能的图像显示装置。
8.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9.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在前表面显示图像;天线部,被设置为位于比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前表面靠前方的位置;以及非导电性部件,收容上述天线部。
10.发明效果
11.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能够提高接收性能。
附图说明
12.图1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以第一透射模式动作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13.图2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以图像显示模式动作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14.图3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以第二透射模式动作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15.图4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下板部附近的分解立体图。
16.图5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控制部的平面图。
17.图6是图5的vi-vi线剖视图。
18.图7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2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以第一透射模式动作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19.图8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2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上板部附近的分解立体图。
20.图9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2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控制部的平面图。
21.图10是图9的x-x线剖视图。
22.图11是表示有关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本申请的发明者关于以往的液晶电视发现会发生以下的问题。在上述以往的液晶电视中,由于在液晶面板的上方,隙缝天线被收容于导电性部件,所以接收性能下降。
24.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而做出的,本申请的发明者进行了专门研究,结果得到了关于能够提高接收性能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构造的构想。
25.以下,适当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但是,有将所需以上详细的说明省略的情况。例如,有将已经周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或对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省略的情况。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不必要地变得冗长,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此外,各图并不一定是严密地图示的。
26.另外,本申请的发明者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理解本发明而提供了附图及以下的说明,并不是要由它们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主题。
27.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说明的方便,使上下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使前后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使左右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但这些对应并不限定有关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时或使用时的姿势。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例如x轴正侧表示x轴的箭头方向侧,x轴负侧表示与x轴正侧相反侧。关于y轴方向及z轴方向也是同样的。
28.进而,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有使用平行及正交等的表示两个方向的相对的姿势的表现的情况,但这些表现也包括不是严格为该姿势的情况。例如,在称作两个方向平行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不仅是指该两个方向完全平行,而且也指实质上平行,即包含例如几%左右的差异。
29.以下,使用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30.<实施方式1>
31.首先,对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
32.图1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10的以第一透射模式动作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10的以图像显示模式动作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10的以第二透射模式动作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10的下板部24附近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10的控制部16的平面图。图6是图5的vi-vi线剖视图。另外,为了避免图面变得复杂,在图4中省略了源极基板52等的图示。此外,为了使图面容易理解,在图5中,省略罩部34等的图示,将显示面板12的下缘部用双点划线表示。
33.[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
[0034]
如图1及图4所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具备显示面板12、框体14及控制部16。图像显示装置10是能够通过设置在显示面板12的下缘部附近的天线部54(后述)等而与wifi(注册商标)等连接的图像显示装置。以下,对各结构进行说明。
[0035]
(显示面板)
[0036]
如图1至图3所示,显示面板12是能够进行在前表面13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模式、和成为在从前方观察的情况下能够辨识显示面板12的背面侧的物体的透射状态的透射模式的切换的显示器装置,当从前方观察时是矩形。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显示面板12是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面板,具有前面玻璃板18、和配置在前面玻璃板18的背面侧的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20。在本实施方
式中,在oled面板20中,具有el层和夹着el层的透明电极的有机el元件被排列为矩阵状,不显示图像(包括背景图像)的区域具有通常被称作透明的程度的透光性。显示在显示面板12上的“图像”可以是静止图像及运动图像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是包括静止图像及运动图像双方的影像内容。
[0037]
在上述的显示面板12中,例如如图1所示,通过在显示面板12不显示图像,成为能够辨识显示面板12的背面侧的物体200的第一透射模式。此外,如图2所示,通过在显示面板12的图像显示区域的整个区域显示图像202,成为图像显示模式。进而,如图3所示,通过在显示面板12的图像显示区域的一部分区域显示部分图像204,成为在显示部分图像204的同时能够辨识显示面板12的背面侧的物体200的第二透射模式。此外,显示面板12除了上述说明的构成要素以外,也可以还具有例如防反射膜及调光面板等的光学部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是前面玻璃板18的前表面。另外,显示面板12也可以不具有前面玻璃板18,在显示面板12不具有前面玻璃板18的情况下,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是oled面板20的前表面。
[0038]
(框体)
[0039]
如图1所示,框体14沿着显示面板12的边缘部设置,支承显示面板12。框体14以显示面板12稍稍向后方倾斜的方式支承显示面板12。框体14具有沿着显示面板12的上缘部设置的上板部22、沿着下缘部设置的下板部24、沿着左缘部设置的左板部26、以及沿着右缘部设置的右板部28。上板部22、下板部24、左板部26及右板部28分别是板状。上板部22、下板部24、左板部26及右板部28分别比显示面板12向前方及后方突出。上板部22及下板部24相互平行地设置,左板部26及右板部28相互平行地设置。
[0040]
上板部22具有向上方凹陷的槽部(未图示),在该槽部收容显示面板12的上缘部。
[0041]
如图4至图6所示,下板部24具有底板部30、前壁部32及罩部34。底板部30沿左右方向延伸,在底板部30上设有控制部16等。底板部30具有将底板部30的前缘部切口的缺口部31。缺口部31在底板部30的前缘部向后方凹陷,并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缺口部31形成在比左右方向上的底板部30的中央部靠右方的位置。在缺口部31配置盖部40(后述)。前壁部32具有主体部35、收容部36、缺口部38及盖部40。主体部35在比显示面板12的下缘部靠前方的位置沿着显示面板12的下缘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固定于底板部30的前缘部。这样,主体部35以比显示面板12的下缘部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设置。主体部35位于比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靠前方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与显示面板12重叠。具体而言,主体部35位于比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的下缘部靠前方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与显示面板12的下缘部重叠。收容部36是收容天线部54的部分,形成在比左右方向上的主体部35的中央部靠右方的位置。收容部36在主体部35的下表面开口即向下方开口,向上方凹陷。收容部36位于缺口部31的上方,沿着缺口部31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收容部36位于比左右方向上的显示面板12的中央部靠右方的位置。此外,收容部36位于比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靠前方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与显示面板12重叠。具体而言,收容部36位于比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的下缘部靠前方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与显示面板12的下缘部重叠。缺口部38是将天线部54与通信基板56(后述)相连的电线72(后述)穿过的部分,以在收容部36的后方将主体部35切口的方式形成。盖部40是将天线部54从下方支承的部件。盖部40沿左右方向延伸,以将收容部36的开口42封堵的方式设置于收容部36。盖部40通过两个螺栓44安装于主体部35。罩部34以将控制部16等覆盖的
方式设置于底板部30的上方。罩部34的前缘部在前后方向上与前壁部32隔开间隔而设置。下板部24通过将显示面板12的下缘部插入到前壁部32与罩部34的前缘部之间而收容显示面板12的下缘部。在罩部34的上表面,能够载置物体200(相片、人偶、花瓶、玩具、模型或绘画等),在显示面板12以透射模式动作的情况下,用户能够经由显示面板12辨识载置在罩部34的上表面上的物体200。另外,被收容于下板部24的要素并不限于控制部16,例如也可以收容未图示的扬声器装置、排气风扇、电视调谐器及光盘播放器等。
[0042]
左板部26将上板部22的左缘部与下板部24的左缘部连结。左板部26具有向左方凹陷的槽部(未图示),在该槽部收容显示面板12的左缘部。右板部28将上板部22的右缘部与下板部24的右缘部连结。右板部28具有向右方凹陷的槽部29,在槽部29收容显示面板12的右缘部。
[0043]
作为上板部22、左板部26、右板部28、主体部35及盖部40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木材或树脂等的非导电性材料。作为底板部30及罩部34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金属等的导电性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壁部32相当于非导电性部件,前壁部32构成框体14的一部分。
[0044]
(控制部)
[0045]
如图4至图6所示,控制部16被收容于下板部24,对显示面板12的动作进行控制。控制部16具有电源基板46、信号基板48、t-con基板50、两个源极基板52、天线部54及通信基板56。天线部54设置在比显示面板12的下缘部靠前方的位置,电源基板46、信号基板48、t-con基板50、两个源极基板52及通信基板56设置在比显示面板12的下缘部靠后方的位置。具体而言,天线部54设置在比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的下缘部靠前方的位置,电源基板46、信号基板48、t-con基板50、两个源极基板52及通信基板56设置在比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的下缘部靠后方的位置。
[0046]
电源基板46经由电线58与外部电源(未图示)连接,经由电线60与信号基板48连接,经由电线62与t-con基板50连接。电源基板46将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向信号基板48及t-con基板50等供给。电源基板46设置在比左右方向上的底板部30的中央部靠右方的位置。
[0047]
信号基板48经由电线64与通信基板56连接,对通信基板56进行信号的收发。此外,信号基板48经由电线66与t-con基板50连接,对t-con基板50进行信号的收发。信号基板48设置在比左右方向上的底板部30的中央部靠左方的位置。
[0048]
t-con基板50构成所谓的定时控制器,经由柔性印刷基板68而与两个源极基板52连接。t-con基板50生成用来将在显示面板12上显示的图像数据向显示面板12具有的各像素分配的时钟信号等的各种信号,将该信号向源极基板52供给。t-con基板50设置在左右方向上的底板部30的中央部。
[0049]
两个源极基板52经由柔性印刷基板70与显示面板12连接,将来自t-con基板50的信号向显示面板12供给。两个源极基板52相互相邻,设置在比电源基板46、信号基板48、t-con基板50及通信基板56靠前方的位置。
[0050]
天线部54经由电线72与通信基板56连接。天线部54例如收发用于通信基板56与其他通信设备(未图示)进行遵循wifi(注册商标)标准的通信的电波。天线部54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是板状。天线部54以在上下方向上竖立设置的姿势收容于收容部36,设置在显示面板12的下缘部附近。天线部54位于比左右方向上的主体部35的中央部及左右方向上的显
示面板12的中央部靠右方的位置。此外,天线部54位于比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靠前方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与显示面板12重叠。具体而言,天线部54位于比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的下缘部靠前方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与显示面板12的下缘部重叠。此外,天线部54的整体位于比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的下缘部靠前方的位置。天线部54被盖部40从下方支承。天线部54的前方、上方、左方及右方被主体部35覆盖,天线部54的下方被盖部40覆盖。另外,也可以不是天线部54的整体位于比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的下缘部靠前方的位置,例如也可以是天线部5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的下缘部靠前方的位置。作为天线部54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金属等的导电性材料。具体而言,例如天线部54由金属部件和将金属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树脂构成。
[0051]
通信基板56经由天线部54与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此外,通信基板56对信号基板48进行信号的收发。通信基板56在左右方向上设置在比底板部30的中央部靠右方、比底板部30的右缘部稍靠中央的位置。通信基板56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比显示面板12的中央部及天线部54靠右方的位置。
[0052]
[效果等]
[0053]
如以上说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具备在前表面13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12、被设置为位于比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靠前方的位置的天线部54、和收容天线部54的前壁部32。
[0054]
根据该结构,以位于比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靠前方的位置的方式设置天线部54。由此,例如即使将图像显示装置10设置在墙壁边,也能够抑制天线部54接收的电波被墙壁遮挡,能够提高天线部54的接收性能。此外,天线部54被收容到前壁部32的收容部36。由此,与天线部54被收容到导电性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天线部54的灵敏度下降,能够提高天线部54的接收性能。此外,由此能够抑制天线部54被用户看到,使图像显示装置10的外观变好,并且能够抑制用户直接碰触到天线部54,提高安全性。
[0055]
此外,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还具备设置在比显示面板12靠后方的位置且能够与天线部54通信的通信基板56。
[0056]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显示面板12的后方设置通信基板56,所以能够在抑制从处于显示面板12的前方的用户看到通信基板56的同时,提高天线部54的接收性能。
[0057]
此外,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中,前壁部32具有向下方开口并且收容天线部54的收容部36、和设置于收容部36的盖部40。
[0058]
根据该结构,由于收容部36向下方开口,所以能够在抑制从处于显示面板12的前方的用户看到天线部54及盖部40的同时,提高天线部54的接收性能。
[0059]
此外,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还具备沿着显示面板12的边缘部设置的框体14,前壁部32构成框体14的一部分。
[0060]
根据该结构,由于前壁部32构成框体14的一部分,所以不用另外设置收容天线部54的部件就能够收容天线部54。
[0061]
关于上述的作用效果,在后述的实施方式2中也同样能够发挥。
[0062]
此外,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中,天线部54以在前后方向上与显示面板12重叠的方式设置。
[0063]
根据该结构,与天线部54在前后方向上不与显示面板12重叠的情况相比,能够在
抑制图像显示装置10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变大的同时,提高天线部54的接收性能。
[0064]
此外,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中,前壁部32沿着显示面板12的下缘部设置,并且以比显示面板12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设置。
[0065]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天线部54配置在显示面板12的下缘部附近,所以能够在抑制显示在显示面板12上的图像与天线部54重叠而该图像难以被看到的同时,提高天线部54的接收性能。
[0066]
<实施方式2>
[0067]
接着,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
[0068]
图7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2的图像显示装置10a的以第一透射模式动作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8是有关实施方式2的图像显示装置10a的上板部22a附近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2的图像显示装置10a的控制部16a的平面图。图10是图9的x-x线剖视图。另外,为了避免图面变得复杂,在图8中省略源极基板52a等的图示。此外,为了使图面容易理解,在图9中,省略上板部22a等的图示,将显示面板12的下缘部用双点划线表示。
[0069]
[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
[0070]
如图7至图10所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a具备显示面板12、框体14a、控制部16a及照明部74。图像显示装置10a是能够通过设置于显示面板12的上缘部附近的天线部54等与wifi(注册商标)等连接的图像显示装置。以下,对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与有关实施方式1的图像显示装置10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显示面板12,通过参照上述实施方式1的说明,省略详细的说明。
[0071]
(框体)
[0072]
如图7所示,框体14a具有上板部22a、下板部24a、左板部26、及右板部28。上板部22a、下板部24a、左板部26及右板部28分别比显示面板12向前方及后方突出。
[0073]
如图8至图10所示,上板部22a具有主体部75及槽部76。主体部75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沿着显示面板12的上缘部设置。主体部75比显示面板12向前方及后方突出。主体部75位于比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靠前方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与显示面板12重叠。具体而言,主体部75位于比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的上缘部靠前方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与显示面板12的上缘部重叠。槽部76是收容显示面板12的上缘部的槽部,在主体部75的下表面开口即向下方开口,向上方凹陷。槽部76沿着显示面板12的上缘部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此外,上板部22a具有收容部36a、槽部38a及盖部40。收容部36a是收容天线部54的部分,形成在比左右方向上的主体部75的中央部靠右方的位置。收容部36a在主体部75的下表面开口即向下方开口,向上方凹陷。收容部36a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收容部36a位于比左右方向上的显示面板12的中央部靠右方的位置。此外,收容部36a位于比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靠前方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与显示面板12重叠。具体而言,收容部36a位于比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的上缘部靠前方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与显示面板12的上缘部重叠。槽部38a是将天线部54与通信基板56a(后述)相连的电线72a(后述)穿过的部分。槽部38a在主体部75的下表面开口即向下方开口,向上方凹陷。槽部38a与收容部36a连通,在从收容部36a向后方延伸后,向右方延伸。盖部40是将天线部54从下方支承的部件,设置在收容部36a内。盖部40通过两个螺栓44安装于主体部75。
[0074]
下板部24a具有向下方凹陷的槽部(未图示),在该槽部收容显示面板12的下缘部。
关于左板部26及右板部28,通过参照上述实施方式1的说明,省略详细的说明。
[0075]
作为主体部75、盖部40、下板部24a、左板部26及右板部28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木材或树脂等的非导电性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板部22a相当于非导电性部件,上板部22a构成框体14的一部分。
[0076]
(控制部)
[0077]
如图8至图10所示,控制部16a在上板部22a的下表面侧被上板部22a支承,对显示面板12及照明部74的动作进行控制。控制部16a具有电源基板46a、信号基板48a、t-con基板50a、两个源极基板52a、天线部54、通信基板56a及支承部77。关于电源基板46a、信号基板48a、t-con基板50a及两个源极基板52a,通过参照上述实施方式1的说明,省略详细的说明。
[0078]
天线部54经由电线72a与通信基板56a连接。天线部54例如收发通信基板56a与其他通信设备(未图示)用来进行遵循wifi(注册商标)标准的通信的电波。天线部54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是板状。天线部54以在上下方向上竖立设置的姿势收容于收容部36a,设置在显示面板12的上缘部附近。天线部54位于比左右方向上的主体部75的中央部及左右方向上的显示面板12的中央部靠右方的位置。此外,天线部54位于比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靠前方的位置。具体而言,天线部54位于比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的上缘部靠前方的位置。此外,天线部54的整体位于比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的上缘部靠前方的位置。天线部54被盖部40从下方支承。天线部54的前方、上方、左方及右方被主体部75覆盖,天线部54的下方被盖部40覆盖。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显示面板12以向后方倾斜的方式被支承、且天线部54设置在显示面板12的上缘部附近的情况下,天线部54只要位于比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的至少上缘部靠前方的位置就可以,也可以位于比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的下缘部靠后方的位置。此外,也可以不是天线部54的整体位于比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的上缘部靠前方的位置,例如也可以是天线部5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显示面板12的前表面13的上缘部靠前方的位置。此外,天线部54也可以在前后方向上与显示面板12重叠。具体而言,天线部54也可以在前后方向上与显示面板12的上缘部重叠。作为天线部54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金属等的导电性材料。具体而言,例如天线部54由金属部件和将金属部件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树脂构成。
[0079]
通信基板56a经由天线部54与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此外,通信基板56a对信号基板48a进行信号的收发。通信基板56a在左右方向上设置在比支承部77的中央部靠右方、且比支承部77的右缘部稍靠中央的位置。通信基板56a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比显示面板12的中央部及天线部54靠右方的位置。
[0080]
支承部77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安装于上板部22a的下表面,并且将左板部26与右板部28连结。支承部77具有底部78、左侧部80、右侧部82及背部84。底部78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是板状,与上板部22a大致平行地设置。底部78的前缘部形成为截面大致呈倒u字状(参照图10),在底部78的前缘部,支承着照明部74。左侧部80从底部78的左缘部向上方突出,沿着左板部26设置。左侧部80通过螺栓等(未图示)固定于左板部26。右侧部82从底部78的右缘部向上方突出,沿着右板部28设置。右侧部82通过螺栓等(未图示)固定于右板部28。通过左侧部80固定于左板部26、右侧部82固定于右板部28,从而支承部77将左板部26与右板部28连结。背部84从底部78的后缘部向上方突出。背部84的上缘部向后方折回,通过螺栓(未
图示)固定于上板部22a。作为支承部77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金属等的导电性材料。
[0081]
(照明部)
[0082]
如图10所示,照明部74设置在支承部77的底部78的前缘部,经由电线(未图示)与控制部16a电连接。由于如上述那样,显示面板12分散地配置有有机el元件及液晶等的微细的遮光要素,所以即使在以透射模式动作的情况下,光的透射率也例如是40%~50%左右。因而,例如在图像显示装置10a置于比较暗的环境中的情况下,用户有可能不能清晰地辨识处于显示面板12的背面侧的物体200。但是,通过从照明部74射出的光,能够照亮处于显示面板12的背面侧的物体200。
[0083]
照明部74被埋设在底部78的前缘部,由此,在显示面板12成为透射状态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从照明部74射出的光直接进入到存在于图像显示装置10a的前方的用户的眼中。照明部74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细长的基板86、和安装于基板86并释放光的多个led元件88。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照明部74,照亮载置在下板部24a上的1个以上的物体200。
[0084]
[效果等]
[0085]
如以上说明,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a中,上板部22a沿着显示面板12的上缘部设置,并且以比显示面板12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设置。
[0086]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天线部54配置到显示面板12的上缘部附近,所以能够在抑制显示在显示面板12上的图像与天线部54重叠而变得该图像难以看到的同时,提高天线部54的接收性能。
[0087]
<其他的实施方式等>
[0088]
如以上这样,作为在本申请中公开的技术的例示而说明了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定于这些,也能够应用于适当进行了变更、替换、附加、省略等的实施方式。此外,也可以将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构成要素组合而做成新的实施方式。所以,以下例示其他的实施方式。
[0089]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显示面板12能够进行在前表面13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模式、和成为在从前方观察的情况下能够辨识显示面板12的背面侧的物体的透射状态的透射模式的切换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显示面板12b也可以是不能进行图像显示模式和透射模式的切换的液晶面板等。在此情况下,天线部54只要设置为位于比显示面板12b的前表面靠前方的位置就可以(参照图11)。
[0090]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天线部54收容于沿着显示面板12的下缘部设置的下板部24的情况、以及收容于沿着显示面板12的上缘部设置的上板部22a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天线部54收容到沿着显示面板12的左缘部设置的左板部26,也可以收容到沿着显示面板12的右缘部设置的右板部28。
[0091]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天线部54及收容部36位于比左右方向上的显示面板12的中央部靠右方的位置的情况、以及天线部54及收容部36a位于比左右方向上的显示面板12的中央部靠右方的位置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天线部及收容部也可以位于比左右方向上的显示面板12的中央部,也可以位于比左右方向上的显示面板12的中央部靠左方的位置。
[009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框体14具有板状的上板部22、下板部24、左板部26及右板部28的情况、以及框体14a具有板状的上板部22a、下板部24a、左板部26及右板部28的
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框体也可以具有角柱状等的上框部、下框部、左框部及右框部。
[0093]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框体14以显示面板12稍向后方倾斜的方式支承显示面板12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框体也可以以显示面板12在前后方向上不倾斜的方式支承显示面板12。
[0094]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天线部54是板状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天线部也可以是棒状、筒状或柱状等。此外,例如天线部也可以是曲折形状等。
[0095]
如以上这样,作为本发明的技术的例示而说明了实施方式。为此,提供了附图及详细的说明。
[0096]
因而,在附图及详细的说明所记载的构成要素中,不仅是为了课题解决所必须的构成要素,还可能为了例示上述技术而包含对于课题解决不为必须的构成要素。因此,不应因这些不必须的构成要素记载在附图或详细的说明中,就直接做出这些不必须的构成要素为必须的认定。
[0097]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例示本发明的技术,所以在权利要求书或其等价的范围中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替换、附加、省略等。
[0098]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99]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电视机、监视器或数字签名等的图像显示装置。
[0100]
标号说明
[0101]
10、10a 图像显示装置
[0102]
12、12b 显示面板
[0103]
13 前表面
[0104]
14、14a 框体
[0105]
16、16a 控制部
[0106]
22、22a 上板部
[0107]
24、24a 下板部
[0108]
26 左板部
[0109]
28 右板部
[0110]
32 前壁部
[0111]
36、36a 收容部
[0112]
40 盖部
[0113]
54 天线部
[0114]
56、56a 通信基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