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排汗防潮的耳背式助听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81542发布日期:2021-05-07 22:57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排汗防潮的耳背式助听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排汗防潮的耳背式助听器。



背景技术:

助听器是一个小型扩音器,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声音能送到大脑听觉中枢,而感觉到声音;主要由传声器、放大器、耳机、电源和音量调控五部分组成;按使用方式分类为盒式、眼镜式、发夹式、耳背式、耳内式、耳道式、深耳道式助听器;其中,耳背式助听器适用于各类听力损失者,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类助听器;具体又分为小功率、中功率、大功率等不同类型,功率大、噪音低、失真小,佩戴方便。但是也存在缺点,那就是是助听器会因使用者出汗而受潮,加速元器件的老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耳背式助听器会因使用者出汗而受潮,加速元器件的老化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排汗防潮的耳背式助听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排汗防潮的耳背式助听器,尤其是针对处于运动状态下出了大量汗的耳背式助听器使用者,包括机体,机体内设置有排汗通孔,排汗通孔内下部设有排汗防潮装置,排汗防潮装置由第一排汗组件、触发组件、虹膜机械组件和第二排汗组件组成,第一排汗组件位于排汗通孔的下端左侧,触发组件位于第一排行组件上侧且伸入排汗通孔内,虹膜机械组件位于排汗通孔的下端右侧,第二排汗组件位于虹膜机械组件的上侧且伸入排汗通孔内;第二排汗组件由桨叶部件和滑动部件组成,滑动部件位于桨叶部件的右侧。

第一排汗组件包括设置在排汗通孔下端左侧的第一排汗口,第一排汗口连通排汗通孔和机体的外界,第一排汗口内滑动连接有刮刀滑块,刮刀滑块中心设有上宽下窄圆台形的通孔,刮刀滑块上端面与排汗通孔内壁接触的外圈呈锐角;刮刀滑块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绳的一端。

触发组件包括活动设置在排汗通孔内部左侧的浮球,浮球与刮刀滑块之间连接有第二拉绳。

虹膜机械组件由传动部件和虹膜闭合部件组成,传动部件位于虹膜闭合部件的左侧;传动部件包括滚动设置在排汗通孔下端的排汗支架,排汗支架位于第一排汗口的右侧,排汗支架内设置有第一齿轮腔,第一齿轮腔内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固定套设有第一辊筒和第一齿轮,第一辊筒位于第一齿轮的前端,刮刀滑块靠近排汗支架的端面设有齿牙且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辊筒上缠绕有第三拉绳的一端。

虹膜闭合部件包括转动设置在第一齿轮腔内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固定套设有第二辊筒和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位于第二辊筒的上端,第二辊筒上缠绕有第三拉绳的一端,第三拉绳一端缠绕在第一辊筒上另一端缠绕在第二辊筒上,第一齿轮腔内固定设置有扭簧支架,扭簧支架内设置有扭簧腔,扭簧腔内壁和第二转轴之间连接有第一扭簧;机体内设置有第二排汗口,第二排汗口位于排汗通孔下端右侧且连通排汗通孔和机体的外界第二排汗口内转动设置有齿环,齿环外圈的四分之一设有齿牙且与第二齿轮啮合,齿环内圈均匀设有齿牙且通过齿牙连接有若干组闭合构件,若干组闭合构件刚好形成一个保护圈隔绝排汗通孔和机体的外界;闭合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第二排汗口内的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上固定套设有第三齿轮和闭合块,第三齿轮与齿环的内壁齿圈啮合,闭合块位于第三齿轮的上端。

滑动部件包括设置在机体内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固定设置有限位滑杆,第一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且限位滑杆垂直贯穿第一滑块;机体内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位于第一滑槽的中部左侧且与第一滑槽相连通,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限位滑块,限位滑块左端与第二滑槽左端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限位滑块右端为圆弧形且在初始状态下通过第一滑块上设置的弧形槽伸入第一滑块内;限位滑块的左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绳的一端,第一拉绳一端与刮刀滑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限位滑块固定连接;机体内设置有第三滑槽,第三滑槽位于第一滑槽的上方且与第一滑槽相连通,第三滑槽内滑动设置有减震滑块,减震滑块上端与第三滑槽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一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拉绳的一端。

桨叶部件包括设置在机体内的传动腔,传动腔位于排汗通孔的下部右侧,传动腔内转动设置有桨叶转轴,且桨叶转轴的左端伸入排汗通孔内,桨叶转轴右端固定套设有第三辊筒,第三辊筒缠绕有第四拉绳的一端,第四拉绳一端缠绕在第三辊筒上另一端与第一滑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桨叶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桨叶,桨叶远离桨叶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清理毛刷;桨叶转轴与传动腔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扭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在出汗时,通过通孔将汗排出;当大量出汗时,开启第二排汗通道,加速排汗,避免因为出汗导致的受潮,引发的元器件老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佩戴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4中的c-c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的d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4中的e-e处剖视图;

图8为图3中的f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机体10、排汗通孔11、浮球12、第一排汗口13、第二排汗口14、刮刀滑块15、第二拉绳16、第一齿轮腔17、第一转轴18、第一辊筒19、第一齿轮20、排汗支架21、第三拉绳22、第二转轴23、第二辊筒24、扭簧支架25、扭簧腔26、第一扭簧27、第二齿轮28、齿环29、第三转轴30、第三齿轮31、闭合块32、第一滑槽40、第一滑块41、限位滑杆42、第三滑槽43、减震滑块44、第二弹簧45、第四拉绳46、第一拉绳47、桨叶转轴48、第三辊筒49、传动腔51、第二扭簧52、第二滑槽53、限位滑块54、第一弹簧55、桨叶56、清理毛刷57。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结合图1-2所示,一种可排汗防潮的耳背式助听器,包括机体10,机体10内设置有排汗通孔11,排汗通孔11内下部设有排汗防潮装置,排汗防潮装置由第一排汗组件、触发组件、虹膜机械组件和第二排汗组件组成,第一排汗组件位于排汗通孔11的下端左侧,触发组件位于第一排行组件上侧且伸入排汗通孔11内,虹膜机械组件位于排汗通孔11的下端右侧,第二排汗组件位于虹膜机械组件的上侧且伸入排汗通孔11内;第二排汗组件由桨叶部件和滑动部件组成,滑动部件位于桨叶部件的右侧。

结合图3所示,第一排汗组件包括设置在排汗通孔11下端左侧的第一排汗口13,第一排汗口13连通排汗通孔11和机体10的外界,第一排汗口13内滑动连接有刮刀滑块15,刮刀滑块15中心设有上宽下窄圆台形的通孔,刮刀滑块15上端面与排汗通孔11内壁接触的外圈呈锐角;刮刀滑块15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绳47的一端。机体10上的汗液流入排汗通孔11内的汗液,进而经过第一排汗口13和刮刀滑块15流到机体10的外界,不会聚集在机体10上导致慢慢渗透到机体10内,导致受潮损坏;由于刮刀滑块15上端面与排汗通孔11内壁接触的外圈呈锐角,使得刮刀滑块15沿着第一排汗口13滑动时刮除第一排汗口13内壁上附着的异物,避免造成堵塞;同时刮刀滑块15沿着第一排汗口13向上滑动时拉动第一拉绳47。

结合图3所示,触发组件包括活动设置在排汗通孔11内部左侧的浮球12,浮球12与刮刀滑块15之间连接有第二拉绳16。当排汗通孔11内的汗液过多导致无法及时从第一排汗口13中排出时,汗液在排汗通孔11内聚集,随着汗液的增多,浮球12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大,直到浮球12被浮力托起脱离排汗通孔11的底部,浮球12的向上运动拉动第二拉绳16,第二拉绳16拉动刮刀滑块15,使得刮刀滑块15沿着第一排汗口13向上滑动。

虹膜机械组件由传动部件和虹膜闭合部件组成,传动部件位于虹膜闭合部件的左侧。

结合图4-5所示,传动部件包括滚动设置在排汗通孔11下端的排汗支架21,排汗支架21位于第一排汗口13的右侧,排汗支架21内设置有第一齿轮腔17,第一齿轮腔17内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18,第一转轴18上固定套设有第一辊筒19和第一齿轮20,第一辊筒19位于第一齿轮20的前端,刮刀滑块15靠近排汗支架21的端面设有齿牙且与第一齿轮20啮合,第一辊筒19上缠绕有第三拉绳22的一端。由于第一齿轮20与刮刀滑块15啮合,使得刮刀滑块15沿着第一排汗口13向上时带动第一齿轮20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18和第一辊筒19转动,使得第一辊筒19拉动第三拉绳22。

结合图4、图6和图7所示,虹膜闭合部件包括转动设置在第一齿轮腔17内的第二转轴23,第二转轴23上固定套设有第二辊筒24和第二齿轮28,第二齿轮28位于第二辊筒24的上端,第二辊筒24上缠绕有第三拉绳22的一端,第三拉绳22一端缠绕在第一辊筒19上另一端缠绕在第二辊筒24上,第一齿轮腔17内固定设置有扭簧支架25,扭簧支架25内设置有扭簧腔26,扭簧腔26内壁和第二转轴23之间连接有第一扭簧27;机体10内设置有第二排汗口14,第二排汗口14位于排汗通孔11下端右侧且连通排汗通孔11和机体10的外界第二排汗口14内转动设置有齿环29,齿环29外圈的四分之一设有齿牙且与第二齿轮28啮合,齿环29内圈均匀设有齿牙且通过齿牙连接有若干组闭合构件,若干组闭合构件刚好形成一个保护圈隔绝排汗通孔11和机体10的外界;闭合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第二排汗口14内的第三转轴30,第三转轴30上固定套设有第三齿轮31和闭合块32,第三齿轮31与齿环29的内壁齿圈啮合,闭合块32位于第三齿轮31的上端。

第三拉绳22拉动第二辊筒24带动第二辊筒24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轴23和第二齿轮28转动,第一扭簧27被压缩储蓄能量,第二齿轮28转动带动齿环29转动,齿环29转动带动第三齿轮31转动,使得第三转轴30转动,从而带动闭合块32运动,从而使得聚在一起形成封闭状态的闭合块32向偏离齿环29圆心的方向运动,排汗通孔11与机体10外界连接的通道被打开。。

结合图3和图8所示,滑动部件包括设置在机体10内的第一滑槽40,第一滑槽40内固定设置有限位滑杆42,第一滑槽40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41,且限位滑杆42垂直贯穿第一滑块41;机体10内设置有第二滑槽53,第二滑槽53位于第一滑槽40的中部左侧且与第一滑槽40相连通,第二滑槽53内滑动连接有限位滑块54,限位滑块54左端与第二滑槽53左端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55,限位滑块54右端为圆弧形且在初始状态下通过第一滑块41上设置的弧形槽伸入第一滑块41内;限位滑块54的左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绳47的一端,第一拉绳47一端与刮刀滑块1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限位滑块54固定连接;机体10内设置有第三滑槽43,第三滑槽43位于第一滑槽40的上方且与第一滑槽40相连通,第三滑槽43内滑动设置有减震滑块44,减震滑块44上端与第三滑槽43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45,第一滑块41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四拉绳46的一端。

第一拉绳47拉动限位滑块54,使得限位滑块54沿着第二滑槽53向左滑动从而脱离第一滑块41,不再对第一滑块41限位;由于在运动时使用者会出很多汗,所以当此时使用者处于运动健身过程时,第一滑块41因为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40内,由于惯性第一滑块41沿着第一滑槽40滑动,从而拉动第四拉绳46;限位滑杆42对滑动的第一滑块41进行约束,避免第一滑块41相对第一滑块41转动,使得限位滑块54与第一滑块41上的槽始终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当第一滑块41滑动到第一滑槽40的上端与减震滑块44接触时,减震滑块44对第一滑块41进行缓冲,第二弹簧45被压缩,避免造成冲击与噪声;当第一拉绳47不再拉动限位滑块54时,此时排汗通孔11内汗液已经顺利排出,限位滑块54向右滑动伸入到第一滑槽40内,第一滑块41向下滑动与限位滑块54接触时,限位滑块54会对第一滑块41进行缓冲之后伸入第一滑块41的弧形凹槽内,对第一滑块41进行限位。

结合图3和图8所示,桨叶部件包括设置在机体10内的传动腔51,传动腔51位于排汗通孔11的下部右侧,传动腔51内转动设置有桨叶转轴48,且桨叶转轴48的左端伸入排汗通孔11内,桨叶转轴48右端固定套设有第三辊筒49,第三辊筒49缠绕有第四拉绳46的一端,第四拉绳46一端缠绕在第三辊筒49上另一端与第一滑块41的底端固定连接,桨叶转轴48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桨叶56,桨叶56远离桨叶转轴4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清理毛刷57;桨叶转轴48与传动腔51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扭簧52。

第一滑块41向上滑动时拉动第四拉绳46,从而拉动第三辊筒49,使得第三辊筒49开始转动,从而带动桨叶转轴48转动,从而带动桨叶56和清理毛刷57转动,桨叶56转动带动排汗通孔11内汗液的运动加速汗液的流动,从而使得汗液从排汗通孔11内通过第一排汗口13和第二排汗口14流动机体10外界的速度更快,而清理毛刷57转动时清理闭合块32的表面避免闭合块32表面附着的异物影响闭合块32的闭合。

工作原理:当使用者出汗而汗流到机体10上时,机体10上的汗液流入排汗通孔11内,进而经过第一排汗口13和刮刀滑块15流到机体10的外界。

当排汗通孔11内的汗液过多导致无法及时从第一排汗口13中排出时,汗液在排汗通孔11内聚集,随着汗液的增多,浮球12受到的浮力越来越大,直到浮球12被浮力托起脱离排汗通孔11的底部,浮球12的向上运动拉动第二拉绳16,第二拉绳16拉动刮刀滑块15,使得刮刀滑块15沿着第一排汗口13向上滑动同时刮除第一排汗口13内壁上附着的异物;

由于第一齿轮20与刮刀滑块15啮合,使得刮刀滑块15沿着第一排汗口13向上时带动第一齿轮20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轴18和第一辊筒19转动,使得第一辊筒19拉动第三拉绳22,第三拉绳22拉动第二辊筒24带动第二辊筒24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轴23和第二齿轮28转动,第一扭簧27被压缩储蓄能量,第二齿轮28转动带动齿环29转动,齿环29转动带动第三齿轮31转动,使得第三转轴30转动,从而带动闭合块32运动,从而使得聚在一起形成封闭状态的闭合块32向偏离齿环29圆心的方向运动,第二排汗口14连通排汗通孔11与机体10的外界,汗液从第二排汗口14流到机体10外面。

同时,刮刀滑块15沿着第一排汗口13向上滑动时拉动第一拉绳47,第一拉绳47拉动限位滑块54,使得限位滑块54沿着第二滑槽53向左滑动从而脱离第一滑块41,不再对第一滑块41限位,当此时使用者处于运动健身状态时,由于惯性第一滑块41沿着第一滑槽40滑动,从而拉动第四拉绳46,从而拉动第三辊筒49,使得第三辊筒49开始转动,从而带动桨叶转轴48转动,从而带动桨叶56和清理毛刷57转动,桨叶56转动带动排汗通孔11内汗液的运动加速汗液的流动,从而使得汗液从排汗通孔11内通过第一排汗口13和第二排汗口14流动机体10外界的速度更快,而清理毛刷57转动时清理闭合块32的表面。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