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1121377发布日期:2022-08-13 01:08阅读:51来源:国知局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公开涉及配电网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配电物联网是传统工业技术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产生的一种新型电力网络形态,通过配电网设备间的全面互联、互通、互操作,实现配电网的全面感知、数据融合和智能应用,满足配电网精益化管理需求,支撑能源互联网快速发展,其做支撑建设的是新一代电力系统中的智能配电网。推动配电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发展,对建设新一代电力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应用形式上,配电物联网的应用具有终端即插即用、设备广泛互联、状态全面感知、应用模式升级、业务快速迭代、资源高效利用等特点。
3.配电物联网中的电力设备体域网,是以配电设备及分支开关等骨干节点为主节点,以周边感知装置为从节点,形成设备本体为域的末梢通信接入网,实现电气与环境参数的全息感知与数据采集。即以地理台区为界连接配电设备及周边监测设备,与配电自动化主站实现应用层的互联、互通、互操作,保证台区范围内数据传输的可靠和数据安全,构建泛在、可靠、安全的配电台区通信子网。
4.当前电力设备体域网的从节点的电量有限,为增长从节点的工作年限,如何降低从节点的功耗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6.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电力设备体域网中的从节点,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当前业务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在确定当前所述业务信道不处于所述空闲状态时,开启随机时长的休眠,并在所述休眠结束后再次确定所述业务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直至重试次数超过第一阈值。
7.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从节点上电后,确定延时时长;当所述从节点初次向主节点发送所述业务数据时,根据所述延时时长,确定所述业务数据的延时发送时间;若所述从节点所处的时间到达所述延时发送时间,通过所述业务信道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所述业务数据。
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确定延时时长,包括:根据所述从节点的节点标识,确定与所述节点标识相关的随机数为所述延时时长。
9.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延时时长小于所述业务数据的发送周期。
1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随机时长小于或等于20毫秒。
1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所述重试次数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后,将所述业务数据存储,以在下一个发送周期调取所述业务数据并准备发送。
1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在确定当前所述业务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通过所述业务信道向主节点传输业务数据;在通过所述业务信道向所述主节点传输所述业务数据后,判断是否需要等待所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若需要等待所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则开启接收状态。
1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判断是否需要等待所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包括:判断是否需要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控制请求信号;若需要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控制请求信号,则需要等待所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
1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接收状态的时长为预设接收时长,所述预设接收时长小于或等于3毫秒(ms)。
1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在所述预设接收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主节点针对所述控制请求信号发送的答复信号;若在所述预设接收时长内接收到所述答复信号,根据所述答复信号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接收来自所述主节点的后续信号;若判断为需要继续接收所述后续信号,则维持所述接收状态的维持开启时长超过所述预设接收时长。
16.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维持所述接收状态的维持开启时长超过所述预设接收时长,包括:以所述预设接收时长为周期维持所述接收状态的开启;或者,维持所述接收状态的开启直至接收完成所述后续信号。
17.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判断为不需要等待所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或者若判断为在所述预设接收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主节点针对所述控制请求信号发送的答复信号,或者若判断为不需要继续接收所述后续信号,则关闭所述接收状态。
18.通过上述方式,从节点在确定当前业务信道不处于空闲状态时,开启随机时长的休眠,可使各从节点的退避时长不同,进而增加了业务信道被不同从节点在不同时间的使用效率,并降低了从节点一直等待业务信道空闲的功率消耗。
19.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当前业务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开启模块,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当前所述业务信道不处于所述空闲状态时,开启随机时长的休眠,并在所述休眠结束后再次确定所述业务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直至重试次数超过第一阈值。
2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在所述从节点上电后,确定延时时长;
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当所述从节点初次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所述业务数据时,根据所述延时时长,确定所述业务数据的延时发送时间;所述装置还包括:传输模块,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当前所述业务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通过所述业务信道向主节点传输业务数据;若所述从节点所处的时间到达所述延时发送时间,通过所述业务信道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所述业务数据。
21.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从节点的节点标识,确定与所述节点标识相关的随机数为所述延时时长。
2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延时时长小于所述业务数据的发送周期。
23.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随机时长小于或等于20毫秒。
2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该装置还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在所述重试次数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后,将所述业务数据存储,以在下一个发送周期调取所述业务数据并准备发送。
2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该装置还包括: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需要等待所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所述开启模块,还用于若需要等待所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则开启接收状态。
26.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控制请求信号;若需要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控制请求信号,则需要等待所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
27.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接收状态的时长为预设接收时长,所述预设接收时长小于或等于3毫秒。
28.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在所述预设接收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主节点针对所述控制请求信号发送的答复信号;第三判断模块,用于若在所述预设接收时长内接收到所述答复信号,根据所述答复信号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接收来自所述主节点的后续信号;维持模块,用于若判断为需要继续接收所述后续信号,则维持所述接收状态的维持开启时长超过所述预设接收时长。
29.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维持模块具体用于:以所述预设接收时长为周期维持所述接收状态的开启;或者,维持所述接收状态的开启直至接收完成所述后续信号。
3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关闭模块,用于若判断为不需要等待所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或者若判断为在所述预设接收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主节点针对所述控制请求信号发送的答复信号,或者若判断为不需要继续接收所述后续信号,则关闭所述接收状态。
31.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
32.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所述
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其中,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3.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34.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确定当前业务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在确定当前所述业务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通过所述业务信道向主节点传输业务数据;在确定当前所述业务信道不处于所述空闲状态时,开启随机时长的休眠,并在所述休眠结束后再次确定所述业务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直至重试次数超过第一阈值。通过上述方式,从节点在确定当前业务信道不处于空闲状态时,开启随机时长的休眠,可使各从节点的退避时长不同,进而增加了业务信道被不同从节点在不同时间的使用效率,并降低了从节点一直等待业务信道空闲的功率消耗。
3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36.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37.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配电物联网的组成图。
38.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39.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40.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41.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42.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43.图7示出适于用来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实现它们。此外,为了清楚起见,在附图中省略了与描述示例性实施例无关的部分。
45.在本公开中,应理解,诸如“包括”或“具有”等的术语旨在指示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特征、数字、步骤、行为、部件、部分或其组合的存在,并且不欲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行为、部件、部分或其组合存在或被添加的可能性。
46.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47.在本公开中,如涉及对用户信息或用户数据的获取操作或向他人展示用户信息或用户数据的操作,则所述操作均为经用户授权、确认,或由用户主动选择的操作。
48.首先结合图1介绍本公开涉及的配电物联网,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配电物联网的组成图。该配电物联网包括场域网110和若干个电力设备体域网(简称体域网)120。其中,每个电力设备体域网120包括主节点121和一个或多个从节点122。其中,场域网110和若干个电力设备体域网120之间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通信方式实现通信连接,每
个电力设备体域网120中的主节点121和从节点122之间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实现通信连接。电力设备体域网中的主节点是指配电设备和/或分支开关等与电网相关的设备,如电测表、智慧开关、计量表,融合上述一个或多个功能的融合终端等。电力设备体域网中的从节点是指布局于主节点周围的周边感知装置,例如,温度传感器、水浸传感器、测温套件等感知装置,这些周边感知装置可以采集主节点周边的感知数据,并可以和主节点采集的数据被上报给场域网。场域网可以包括从高压电线去点的变压器、开关柜、分支箱、电表箱等电力设备。当前在电力设备体域网中,从节点需要周期性地向主节点上报业务数据,如果一个体域网内从节点较多,则可能出现数据传输堵塞,进而传输失败导致重传等情况,而这些情况会使从节点向主节点传输数据的效率降低,进而导致从节点的功率被无效消耗。
49.为解决此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当前业务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在确定当前所述业务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通过所述业务信道向主节点传输业务数据;在确定当前所述业务信道不处于所述空闲状态时,开启随机时长的休眠,并在所述休眠结束后再次确定所述业务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直至重试次数超过第一阈值。通过上述方式,从节点在确定当前业务信道不处于空闲状态时,开启随机时长的休眠,可使各从节点的退避时长不同,进而增加了业务信道被不同从节点在不同时间的使用效率,并降低了从节点一直等待业务信道空闲的功率消耗。
50.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如图1中所示的电力设备体域网内的从节点。如图2所示,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01
ꢀ–ꢀ
s203:在步骤s201中,确定当前业务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具体地,本公开中的“业务数据”是指从节点向主节点上传的对环境参数的感知数据;例如,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水浸传感器采集的浸水监测数据等。业务数据可以周期性上报,或者,触发紧急上报条件时上报,主节点用于对从节点上报的业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存储等处理,并可向从节点下发控制指令。本公开中的方法主要描述业务数据需周期性上报时的数据传输过程。
51.具体地,本公开中的“业务信道”是指从节点向主节点发送业务数据的信道。该业务信道支持体域网内的多个从节点的业务数据发射。本公开中的“当前业务信道”是指当前时刻下的业务信道。“确定当前业务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是指确定当前时刻下的业务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
5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具体可以通过监听信道的方式来确定当前业务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其中,本公开中的“监听”是指监测业务信道上是否存在其他从节点发送的数据,若存在,则表明业务信道处于繁忙状态,若不存在,则表明业务信道处于空闲状态。业务信道存在两种状态,即繁忙状态和空闲状态,这两种状态是相斥的,不处于空闲状态,即处于繁忙状态。从节点在做监听动作时需使射频接收模块呈开启状态,以监听信号。若不执行监听动作,可使射频接收模块呈接收状态,以减少电量损耗。
53.在步骤s202中,在确定当前所述业务信道不处于所述空闲状态时,开启随机时长的休眠,并在所述休眠结束后再次确定所述业务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直至重试次数超过第一阈值。
54.具体地,本公开的“休眠”是指从节点进入低耗电模式,从节点的低耗电模式可以
为部分功能的低耗电模式,如暂停采集数据,避免发送或接收射频信号等。或者,从节点的低耗电模式为整体低耗电模式,仅保留供电功能,其他功能,如采集数据,通信等全部关闭。该休眠状态也可理解为是从节点的设置常态,其在不进行周期性采集数据时,即进入休眠状态,再利用自我唤醒功能,实现采集功能的实现等。本公开的“休眠”还可是指从节点监听业务信道繁忙后的退避机制,该退避机制下,从节点不再对业务信道进行监听,以避免功率损耗。本公开的“休眠结束”是指维持休眠状态的随机时长已到期。
55.具体地,本公开的“随机时长”是指在等待发送数据时,每次休眠的休眠时长是随机确定的。该随机时长可以确定为在[0, 20ms]之间,即随机时长小于或等于20毫秒。通过该随机时长,可以保证从节点之间的错峰监听,进而可以提高各从节点发送数据的效率,以降低从节点之间监听业务信道繁忙后再延时同一时长的概率。具体地,本公开的“重试次数”是指再次确定业务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的次数,即除首次确认步骤之外的重复确认次数。其中,重试次数可通过累计的方式记录。
[0056]
具体地,本公开中的“第一阈值”是指预存储在从节点中的次数阈值,例如,第一阈值可以为3次。该次数阈值可以根据体域网内的从节点的数量,或者历史等待次数等参数确定。或者,该次数阈值可以根据从节点的发送周期的时长确定。
[0057]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实施在所述休眠结束后再次确定所述业务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直至重试次数超过第一阈值该步骤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为:再次确定所述业务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若再次确定所述业务信道不处于空闲状态,则累计重试次数,并判断该重试次数是否超过第一阈值,若超过第一阈值则退出发送机制,不再继续等待确认业务信道是否空闲。本公开的“重试次数超过第一阈值”是指重试次数大于第一阈值。
[0058]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选的,上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重试次数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后,将所述业务数据存储,以在下一个发送周期调取所述业务数据并准备发送。
[0059]
具体地,在所述重试次数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后,则退出本周期内业务数据的发送,并使射频接收模块呈关闭状态,以避免从节点功率的无效损耗。在此情况下,累计的重试次数可被清零,以便在下个周期内对重试次数重新记录。
[0060]
具体地,可对本发送周期内未能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存储,以在下一个发送周期调取本周期的业务数据并准备发送,本周期的业务数据可随下一个周期的业务数据一并发送;或者,从节点对本周期内未能发送的业务数据进行丢弃处理,以节省从节点的存储空间。
[0061]
通过上述方法,各从节点在确定当前业务信道不处于空闲状态时,开启随机时长的休眠,可使各从节点的退避时长不同,进而增加了业务信道被不同从节点在不同时间的使用效率,并降低了从节点一直等待业务信道空闲的功率消耗。
[0062]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还可以在确定当前所述业务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通过所述业务信道向主节点传输业务数据。具体地,在确定当前所述业务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即可利用当前时刻通过业务信道向主节点发送业务数据,即从节点实现本周期内的业务数据的发送。
[0063]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可在从节点上电时,即初次进行业务数据传输时实施。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301-s303。
[0064]
在步骤s301中,在所述从节点上电后,确定延时时长;具体地,本公开的“从节点上电”是指从节点的电路初次通电。从节点电路初次通电后,即进入工作模式或者休眠模式。在此情况下,从节点可以首先确定延时时长,本公开的“延时时长”是指从节点延时发送业务数据的延后时长。其中,该延时时长小于业务数据的发送周期,进而在保证在第一个发送周期内各从节点均可实现初次业务的及时发送,避免了各从节点延时过长,主节点无法及时接收业务数据的情形。确定该延时时长可使各从节点错峰发送业务数据,避免各从节点发送业务数据的时刻相同,进而导致容易出现数据传输堵塞业务信道的问题。
[0065]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01具体包括:根据所述从节点的节点标识,确定与所述节点标识相关的随机数为所述延时时长。
[0066]
具体地,本公开的“从节点的节点标识”是指可唯一标识该从节点的信息,例如从节点的出厂编号,从节点在该体域网下的设备序列标号等,在此不予限定。本公开的“与所述节点标识相关的随机数”包括与节点标识存在一一映射关系的随机数,或者,将各节点的节点标识统一收集,为各节点分配的不同的随机数,或者,节点标识中截取的数字段作为随机数等。由于各从节点的节点标识都是各不相同且唯一的,可以根据从节点的节点标识确定一个与该节点标识相关的随机数,并将该随机数作为延时时长,进而使各从节点的延时时长不同,实现了各从节点错峰发送业务数据,避免业务堵塞等问题。
[0067]
在步骤s302中,当所述从节点初次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所述业务数据时,根据所述延时时长,确定所述业务数据的延时发送时间;在步骤s303中,若所述从节点所处的时间到达所述延时发送时间,通过所述业务信道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所述业务数据。
[0068]
下面举例说明,假设延时时长为t,原定发送业务数据的时刻为t1,则延时后的发送业务数据的时刻为t2,t2=t1+t。如未确定延时时长,则从节点依据原定设计在t1时刻初次发送业务数据,当通过s201确定延时时长t后,则从节点在t1时刻不发送数据,延后时长t后,在t2时刻初次发送业务数据。
[0069]
在上述情形下,各从节点在初次发送数据时分别延时不同的延时时长,即便各节点的发送周期相同,这种方式也进一步保证了各节点在每个周期的发送时刻均不相同,进而保证了各从节点错峰利用业务通道发送业务数据,提升了业务通道的使用效率,也进一步降低了从节点等待发送数据时的等待功耗。
[0070]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实施在步骤s202之后,即从节点通过所述业务通道向主节点传输业务数据后。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401-s406。
[0071]
在步骤s401中,判断是否需要等待所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具体地,在实施从节点通过所述业务通道向主节点传输业务数据后后,可以继续判断是否需要等待主节点的答复信号,若需要则执行步骤s402,若不需要,则执行步骤s406。
[0072]
具体地,本公开的“主节点的答复信号”可以为主节点发送的控制指令信号,主节点发送的问询答复信号,主节点发送的其他针对该从节点的信号等。
[0073]
从节点判断是否需要等待所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一种具体实现为,从节点判断
是否需要向主节点发送控制请求信号;若需要向主节点发送控制请求信号,即表明需要等待主节点的答复信号;若不需要向主节点发送控制请求信号,即表明不需要等待主节点的答复信号。其中,主节点的答复信号可以为针对从节点发送的控制请求信号的答复信号。
[0074]
从节点可以通过某些触发条件选择向主节点发送控制请求信号,满足这些触发条件,则在发送业务数据后即需要向主节点发送控制请求信号,若不满足触发条件,则从节点可以仅进行常规的周期性的业务数据发送,无需向主节点发送控制请求信号。触发条件可以为周期性地发送控制请求信号,满足触发条件为达到发送控制请求信号的周期;或者,触发条件可以为业务数据或者设备监测异常,或者监测策略表更指示等,在此对触发条件不予限定。
[0075]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执行步骤s401的判断动作,即默认从节点在发送业务数据后,开启接收状态,以接收来自主节点的信号。
[0076]
若通过步骤s401和s402选择开启接收状态,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接收状态的开启,进一步节省从节点的功耗。
[0077]
在步骤s402中,若需要等待所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则开启接收状态;具体地,本公开的“开启接收状态”是指从节点额外耗能实现接收外部信息的状态,例如,从节点开启射频接收模块,或者,从节点开启监听模式,以从接收信道中获取主节点的答复信号。
[0078]
在步骤s403中,判断在所述预设接收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主节点针对所述控制请求信号发送的答复信号;具体地,在开启接收状态后,可以进一步判断在预设接收时长内是否接收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本公开的“预设接收时长”可以是指接收状态维持的时间,该预设接收时长为预存储在从节点的一个时长值,例如,预设接收时长为小于或等于3ms的一个数值。具体实现中,可以通过定时器对预设周期时长进行计时,并在此期间内,判断是否接收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若在预设接收时长内接收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则执行步骤s404;若在预设接收时长内未接收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则可以直接关闭接收状态,即执行步骤s406。
[0079]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若在预设接收时长内未接收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可以以预设接收时长为周期继续接收直至接收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
[0080]
在步骤s404中,若在所述预设接收时长内接收到所述答复信号,根据所述答复信号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接收来自所述主节点的后续信号;具体地,若在预设接收时长内接收到答复信号,可以进一步解析该答复信号,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接收来自主节点的后续信号。例如,该答复信号用于应答从节点发送的控制请求信号,并可在该答复信号中的某一字节或某一字段中指示是否有后续信号;或者,从节点与主节点协议一种方式从答复信号中确认是否存在后续信号,在此不予限定。若判断需要继续接收来自所述主节点的后续信号,则执行步骤s405,若判断不需要继续接收来自所述主节点的后续信号,则执行步骤s406。
[0081]
在步骤s405中,若判断为需要继续接收所述后续信号,则维持所述接收状态的维持开启时长超过所述预设接收时长;具体地,若判断为需要继续接收后续信号,则继续维持接收状态,即保持开启接收状态以替代在预设接收时长结束时关闭接收状态。其中,本公开的“维持开启时长”是指接
收状态一直保持开启的持续时长,维持开启时长包括预设接收时长,且维持开启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接收时长。例如,维持开启时长与预设接收时长的起点时刻均为开启接收状态的时刻s1,预设接收时长为l1,维持开启时长为l2,其中,l2大于或等于l1,则预设接收时长的结束时刻s2=s1+l1,维持开启时长的结束时刻为s2’=s1+s2,其中,s2’晚于s2,即在达到预设接收时长时不关闭接收状态,而继续维持接收状态的开启。
[0082]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05的具体实现可包括:以所述预设接收时长为周期维持所述接收状态的开启;或者,维持所述接收状态的开启直至接收完成所述后续信号。
[0083]
一种实现方式中,以所述预设接收时长为周期维持所述接收状态的开启是指维持开启时长为预设接收时长的整数倍,该整数倍大于或等于2倍,即若判断需要继续接收后续信号,则至少再开启接收状态一个预设接收时长的时间,在维持开启的这段时间内,无论是否接收到后续信号,均在时长结束时关闭接收状态,以降低从节点的功耗。
[0084]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维持接收状态的开启直至接收完成后续信号,以保证接收数据的完整性。
[0085]
在步骤s406中,若判断为不需要等待所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或者若判断为在所述预设接收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主节点针对所述控制请求信号发送的答复信号,或者若判断为不需要继续接收所述后续信号,则关闭所述接收状态。
[0086]
具体地,在步骤s401,步骤s403和步骤s404中,若判断的结果为否,则关闭接收状态,以保证接收状态的及时关闭,进而优化从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报文交互的功耗,降低从节点的接收功耗。
[0087]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其中,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电子设备的部分或者全部。
[0088]
如图5所示,所述数据传输装置500包括确定模块510和开启模块530。
[0089]
其中,确定模块510,用于确定当前业务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开启模块530,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510确定当前所述业务信道不处于所述空闲状态时,开启随机时长的休眠,并在所述休眠结束后再次确定所述业务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直至重试次数超过第一阈值。
[0090]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确定模块510还用于在所述从节点上电后,确定延时时长;所述确定模块510,还用于当所述从节点初次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所述业务数据时,根据所述延时时长,确定所述业务数据的延时发送时间;还包括传输模块520,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510确定当前所述业务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时,通过所述业务信道向主节点传输业务数据;并用于若所述从节点所处的时间到达所述延时发送时间,通过所述业务信道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所述业务数据。
[0091]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确定模块51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从节点的节点标识,确定与所述节点标识相关的随机数为所述延时时长。
[0092]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延时时长小于所述业务数据的发送周期。
[0093]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随机时长小于或等于20毫秒(ms)。
[0094]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装置500还包括:存储模块540,用于在所述重试次数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后,将所述业务数据存储,以在下一个发送周期调取所述业务数据并准备发送。
[0095]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装置500还包括:第一判断模块550,用于判断是否需要等待所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所述开启模块530,还用于若需要等待所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则开启接收状态。
[0096]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判断模块550具体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控制请求信号;若需要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控制请求信号,则需要等待所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
[0097]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接收状态的时长为预设接收时长,所述预设接收时长小于或等于3毫秒(ms)。
[0098]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装置500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560,用于判断在所述预设接收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主节点针对所述控制请求信号发送的答复信号;第三判断模块570,用于若在所述预设接收时长内接收到所述答复信号,根据所述答复信号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接收来自所述主节点的后续信号;维持模块580,用于若判断为需要继续接收所述后续信号,则维持所述接收状态的维持开启时长超过所述预设接收时长。
[0099]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维持模块580具体用于:以所述预设接收时长为周期维持所述接收状态的开启;或者,维持所述接收状态的开启直至接收完成所述后续信号。
[0100]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装置500还包括:关闭模块590,用于若判断为不需要等待所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或者若判断为在所述预设接收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主节点针对所述控制请求信号发送的答复信号,或者若判断为不需要继续接收所述后续信号,则关闭所述接收状态。
[0101]
通过上述装置,各从节点在确定当前业务信道不处于空闲状态时,开启随机时长的休眠,可使各从节点的退避时长不同,进而增加了业务信道被不同从节点在不同时间的使用效率,并降低了从节点一直等待业务信道空闲的功率消耗。
[0102]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上述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芯片可以是任意一种可以实现数据传输的芯片,所述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芯片的部分或者全部。
[0103]
本公开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0104]
如图6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其中,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
[0105]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用以执行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电力设备体域网中的从节点,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当前业务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
在确定当前所述业务信道不处于所述空闲状态时,开启随机时长的休眠,并在所述休眠结束后再次确定所述业务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直至重试次数超过第一阈值。
[0106]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从节点上电后,确定延时时长;当所述从节点初次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所述业务数据时,根据所述延时时长,确定所述业务数据的延时发送时间;若所述从节点所处的时间到达所述延时发送时间,通过所述业务信道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所述业务数据。
[0107]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确定延时时长,包括:根据所述从节点的节点标识,确定与所述节点标识相关的随机数为所述延时时长。
[0108]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延时时长小于所述业务数据的发送周期。
[0109]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随机时长小于或等于20毫秒(ms)。
[0110]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所述重试次数超过所述第一阈值后,将所述业务数据存储,以在下一个发送周期调取所述业务数据并准备发送。
[0111]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通过所述业务信道向所述主节点传输所述业务数据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是否需要等待所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若需要等待所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则开启接收状态。
[0112]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判断是否需要等待所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包括:判断是否需要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控制请求信号;若需要向所述主节点发送控制请求信号,则需要等待所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
[0113]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接收状态的时长为预设接收时长,所述预设接收时长小于或等于3毫秒(ms)。
[0114]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在所述预设接收时长内是否接收到所述主节点针对所述控制请求信号发送的答复信号;若在所述预设接收时长内接收到所述答复信号,根据所述答复信号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接收来自所述主节点的后续信号;若判断为需要继续接收所述后续信号,则维持所述接收状态的维持开启时长超过所述预设接收时长。
[0115]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维持所述接收状态的维持开启时长超过所述预设接收时长,包括:以所述预设接收时长为周期维持所述接收状态的开启;或者,维持所述接收状态的开启直至接收完成所述后续信号。
[0116]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判断为不需要等待所述主节点的答复信号,或者若判断为在所述预设接收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主节点针对所述控制请求信号发送的答复信号,或者若判断为不需要继续接收所述后续信号,则关闭所述接收状态。
[0117]
通过上述方法,各从节点在确定当前业务信道不处于空闲状态时,开启随机时长的休眠,可使各从节点的退避时长不同,进而增加了业务信道被不同从节点在不同时间的使用效率,并降低了从节点一直等待业务信道空闲的功率消耗。
[0118]
图7示出适于用来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119]
如图7所示,计算机系统包括处理单元,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中的程序而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各种方法。在ram中,还存储有计算机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单元、rom以及ram通过总线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也连接至总线。
[0120]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通信部分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过程。驱动器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可拆卸介质,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可实现为cpu、gpu、tpu、fpga、npu等处理单元。
[0121]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方法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有形地包含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被安装。
[0122]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0123]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或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可编程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或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这些单元或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或模块本身的限定。
[0124]
作为另一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或计算机系统中所包含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单独存在,未装配入设备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所述程序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处理器用来执行描述于本公开的方法。
[0125]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