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通信系统及其重用模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71266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蜂窝通信系统及其重用模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蜂窝通信系统,尤其但不是唯一地涉及适用于这样的蜂窝通信系统的重复(或重用)模式。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在具有集中小区(concentric cell)的蜂窝通信系统中采用。
通常由于蜂窝通信系统(如泛欧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蜂窝通信)的频率带宽的使用受到限制,设计者必须采用频率重用技术来优化和增加蜂窝系统的容量。更为明确地,分配给通信系统的频率带宽被划分为许多信道,这些信道本身分属于频率组。这些频率组接着被单独分配到站点(site)(或小区)中的扇区,同时一组频率组的部署覆盖了定义为通信系统中站点群(cluster)的多个站点。同样地,小区规划(cell planning)表示在群中的多个扇区之间的频率组分布,同时用于系统的重复(或重用)模式通过由频率组的整数组所覆盖的多个站点之间的关系说明。例如,两个(2)重复模式能够如下实现部署两组完整的频率组来覆盖包含4个站点(并且每个站点通常包括3个或6个扇区)的群。
到目前为止,因为同信道干扰尤其是在当前重复模式中普遍存在的比较大的相邻信道干扰(或邻道干扰),所以提供两站点重复的重复模式已经证明难于实现。在这些方面以及如将要被理解的,当不同扇区使用相同的频率组(同信道干扰的强度由同信道小区的接近程度和数目来确定)时,同信道干扰出现,但是相邻信道干扰的出现是由于连续频带(信道)的相邻位置导致的。很明显,在两站点重复模式中,相邻信道干扰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因此,目前许多系统(包括GSM和数字通信系统DCS 1800)利用单层四站点重复模式。
在减轻两站点重复模式中相邻信道干扰的影响的尝试中,“跳频”方案(如码分多址CDMA中的设想)提供了该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法,虽然这样的方案相对复杂并且商业使用上较为昂贵(由于需要很复杂的切换算法和增加的系统基础结构的复杂性)。这样,扇区的频率组分配可以是永久的或初始的。
此外,优化蜂窝系统的努力仍需加强,设计者最近已经开始这样的实验具有第一重复模式的第一频率组被具有第二重复模式的第二频率组覆盖的集中小区布局的实验。在此方面,提供具有一个(三扇区)站点垫底(Underlay)/覆盖(overlay)的四(三扇区)站点重复模式的系统已经出现,虽然对于具有三扇区的站点使用一站点重复模式会固有地产生一站点重复模式中的相邻信道干扰(或邻道干扰)(其潜在地不被网络操作员所接受)。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将一频率带宽划分为多个频率信道的蜂窝通信系统,该蜂窝通信系统包括相邻的第一和第二站点,每个站点具有包括至少一个频率信道的扇区,其中每个相邻的第一和第二站点中的对应扇区具有从该频率带宽中分出来的连续频率信道,因此产生两站点重用模式。
在最佳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和第二站点两者中的相邻扇区都遵守与至少一个相邻扇区中的相邻频率信道间隔一个频率信道。
实际上,通过提供具有按角分(corner illuminated)的六扇区站点的群,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提供了能够避免相邻信道和因此产生的相邻信道的邻道干扰的两站点重复模式。
在另一支持垫底/覆盖小区配置的最佳实施方式中,频率带宽划分为多个频率信道以在蜂窝通信系统的两站点重复模式和一站点重复模式中使用,蜂窝通信系统进一步包括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六扇区的站点,在这些站点中每个扇区包括至少一个两站点重复模式中的频率信道和至少一个一站点重复模式中的频率信道,其中在每个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六扇区站点中的对应扇区具有两站点重复模式的连续频率信道以及一站点重复模式的同样的频率信道。
第一和第二六扇区站点两者中的相邻扇区都遵守在两站点重复模式下,与至少一个相邻扇区中的相邻频率信道间隔一个频率信道。
此外,在该覆盖/垫底实施方式中,第一和第二六扇区站点两者中的第一半相邻扇区最好遵守与一站点重复模式的至少一个相邻扇区中的相邻频率信道间隔一个频率信道的关系,以及第一和第二六扇区站点两者中的第二半相邻扇区最好遵守与一站点重复模式的至少一个相邻扇区中的相邻频率信道间隔三个频率信道的关系。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系统控制响应一站点重复模式上呼叫的相对高的干扰电平,将该呼叫从一站点重复模式切换到到两站点重复模式。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了将一频率带宽划分为连续分布在多个频率组中的多个频率信道的蜂窝通信系统,该蜂窝通信系统包括具有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六扇区站点的群,每个站点的每个扇区包括具有至少一个频率信道的频率组并且其中i)第一六扇区站点包括第一频率信道和至少五个其它频率信道,五个其它频率信道的每个与第一频率信道间隔整数个频率信道,其中第一六扇区站点中的相邻扇区的每个包括一具有各自频率信道的频率组,该频率信道遵守与至少一个相邻频率组中的频率信道间隔一个频率信道的关系;ii)第二六扇区站点包括与第一频率信道在频率上连续的第二频率信道和至少五个其它频率信道,五个其它频率信道的每个与第二频率信道间隔整数个频率信道,其中第二六扇区站点中的相邻扇区的每个包括一具有各自频率信道的频率组,该频率信道遵守与至少一个相邻频率组中的频率信道间隔一个频率信道的关系;iii)频率带宽的连续频率信道被指定给每个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六扇区站点中的对应扇区以提出用于群的两站点重复模式,该群中连续的频率信道在第一和第二六扇区站点之间交替。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将参考对应的附图描述如下。


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的蜂窝通信系统。
图2显示了在图1的现有技术的蜂窝通信系统中典型利用的分扇区站点。
图3显示了用于图1的现有技术的蜂窝通信系统的频率带宽的典型分配。
图4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的两站点重复模式。
图5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两站点重复模式。
图6显示了利用集中小区模式的现有技术的蜂窝通信系统的频率带宽的典型分配。
图7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使用一站点垫底/覆盖重复方案的两站点重复模式。
图8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使用一站点垫底/覆盖重复方案的两站点重复模式。
图1显示了典型的现有技术的蜂窝通信系统10,其中通过以常规六角形形式表示的多个站点(或小区)12-22来定义一覆盖区域。每个站点12-22具有一个基站24-34,负责控制各个站点的通信业务。由于周围的地形或传播条件限制虽然其它位置可能更为合适,但通常基站24-34将定位在中央。如将要被理解的,每个基站24-34可能接收38和/或发送40信号从/到在通信系统10中漫游的移动通信设备42-46。此外,每个基站(BS)24-34受控于安排用于整个系统控制的运行和维护中心(OMC)49,OMC 49以区域或系统为基础(依赖于通信系统10的规模)。
图1的蜂窝通信系统10的每个站点12-22通常被划分为六个工作扇区50-60(如图2所示),并且一个或多个无线电信道单元(RCU)62-72和相关的传输和/或接收天线74-84为每个扇区50-60分别提供服务。虽然没有清楚地显示出来,但通常RCU数量上的冗余被提供给站点以防止特定RCU失败出现时扇区的丢失。此外,由每个扇区内指定的单独RCU为广播控制信道(BCCH)和通信信道(TCH)提供服务是常见的。由于在全负载系统下在一站点重复模式中的干扰相对较高,所以通常减小系统负载以导致系统干扰的降低。同样地,采用集中小区布局的蜂窝系统通常包括比常规蜂窝系统更多的RCU。
如前所述,蜂窝通信系统具有被划分为许多连续频率信道91-97(具有可用频率带宽的相等部分)的有限的频率带宽90(图3中所示)。在此方面,可以规定系统的频率信道数目对应于频率组的数目,从而每个频率组包括一单独的信道,然而情况很少是这样的。因此,信道通常以增加和旋转为基础从连续的信道族中分配给频率组,基于第一信道91分配给第一频率组、第二信道92分配给第二频率组、......、第n个信道95分配给最后的频率组,(第n+1个)信道96再次分配给第一频率组,(第n+2个)信道97再次分配给第二频率组等等(以循环的方式)直到频率带宽的所有可用信道已经分配给频率组。这样,频率组不需要包括相等的信道数目。在图3中,(在蜂窝通信系统的扇区之间)相邻信道干扰的原因由连续频率信道之间的边界线(如98和99)表示。
典型的信道分配协议在如下的表1中说明表1
需要注意表1假设频率带宽90足够支持24个信道(载波),如广播控制信道(BCCH)。
现转到图4,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提出能够最为理想地平衡同信道和相邻信道干扰水平的两站点重复(重用)模式。如能够看到的,通过多个常规表示的六角形站点(或小区)----每个具有六个扇区----来定义覆盖区域120。参考相邻站点130和132(已经使用粗线描画轮廓以利于识别并且共同形成为群134,群134的重复镶嵌形成覆盖区域120,这两个站点中的总的组合扇区数目(也就是12个扇区)中的每个扇区接收一唯一的频率组。同样地,每个群需要12个不同的频率组,同时通信系统因此需要至少12个不同的(连续的)信道。此外,在最佳实施方式中,信道根据上述表示意的分配协议被分配给频率组。然而,应该理解的是仅需要对应于群134中扇区数目的频率信道数,也就是具有两个六扇区站点的群需要12个频率信道。为了便于说明,另一群136已经被确定并且在图4的覆盖区120中特别地描画出轮廓。
在最佳实施方式中,每个站点(如站点130)包括基站和相关的基础结构(为了清楚起见没有示出)----与图1和图2中涉及的描述相似,并且很容易被理解。然而,不象图2的每个单独的RCU所提供的按边分的(side-illumination)扇区覆盖,图4中的每个扇区的每个RCU被安排用于提供按角分的各扇区,从而六角形表示的站点的每边分属不同的频率组。
关于频率组(a1-f1和a2-f2)的布局,其中频率组包括在每个群中的增长频率(如图3中所示和表1中的表示)的顺续(还有可能连续的)频率信道,开始先不考虑第一频率组a1(具有最低的频率信道)和最后的频率组f2(具有最高的频率信道)在针对该群(如群134)的特定扇区内的布置。剩余的频率组b1-f1和a2-e2通常接着通过相关的相邻频率组共同配对,也就是,b1与c1、d1与e1、f1与a2、b2与c2以及d2与e2。
每个这些频率组对的第一成员(最低频率成员)被唯一地分配给群134的第一站点(如站点130)的特定扇区,而每个这些频率组对的第二成员(较高频率成员)被分配给群134的第二站点(如站点132)的对应(同一定位或位置的)扇区。频率组对的分配以相邻和旋转为基础继续使得所有的第一成员分配给第一站点130并且所有第二成员分配给第二站点132,以及每对的每个第一或第二成员与间隔一个频率组相邻的频率组的至少一个成员边相邻,也就是,以扇区b1为基础,b1与d1边相邻、d1与f1边相邻、f1与b2边相邻、b2与d2边相邻(在第一站点130中),以及c1与e1边相邻、e1与a2边相邻、a2与c2边相邻、c2与e2边相邻(在第二站点132中)。
由于遵循这一频率组布置模式,与站点130中的b1和d2两者边相邻的空扇区出现,并且同样地,在站点132中的c1和e2两者边相邻的空扇区也出现。因此,群134中12个可能扇区的十个被频率组对填充,同时剩余的两个扇区接收第一频率组a1(具有最低频率信道)和最后频率组f2(具有最高频率信道)组成的频率组对。更为明确地,第一频率组a1被插入到站点132的空扇区使得其仅与c1边相邻,也就是相邻频率组的下一频率组。接着,缺省地,最后频率组f2被插入到站点130的空扇区使得其仅与d2边相邻,也就是相邻频率组的下一频率组。这样,最佳实施方式中的群134(或136)的站点之间的接口136应该包括(a)(i)在频率组f2和频率组d2(在站点130中)之间和(ii)在频率组e1和频率组a2(在站点132中)之间的边相邻;以及(b)(i)在频率组f2和频率组e1(在不同的站点中)之间和(ii)在频率组d2和频率组a2(也在不同的站点中)之间的半边相邻。这样,每个(包括相邻信道,并且如果将相邻信道布置成互相边相邻会导致潜在邻道干扰的)频率组对由至少一个站点的距离(直径)来分开。
在图4的新两站点重复模式中,在群(134,136)内没有相邻频率组存在,并且相邻信道干扰(邻道干扰)显著降低。由于与四站点使用模式比较,同信道扇区的物理分开减小,最佳实施方式的同信道的载波对干扰比(C/I)降低了,但仍然提供了足够的隔离。
因此,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方便地提供了低费用的两站点重复模式,该模式提供了低相邻信道干扰以及足够的同信道隔离,同时提供了与简化重复模式相联系的固有的效率优势。
在另一可选(但是效率要低一些)两站点重复模式(在图5中显示)中,覆盖区域150也是包括多个站点(以常规的六角形形式表示),每个站点具有基站和相关的基础结构(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然而,不象扇区被单独的RCU安角分的最佳实施方式,用于图5中每个扇区的每个RCU被安排用来提供按边分的各扇区。
关于图5的每个群中的频率组(a1-f1和a2-f2)的布局,最初先不考虑第一频率组a1(具有最低的频率信道)和最后的频率组f2(具有最高的频率信道)在群的特定扇区内的有关布置。剩余的频率组b1-f1和a2-e2再次通过合并相邻频率组共同配对,也就是,b1与c1、d1与e1、f1与a2、b2与c2以及d2与e2。
在每个两站点群中的对应于扇区的频率组对的分配再次与图4先前描述的同样形式出现,即每个频率组对的成员被分在群的不同站点中并且该频率组对的每个第一或第二成员接着被安置在一扇区中,该扇区的边与至少另一个隔一个相邻的频率组边相邻。但是,在另一实施方式的按边分的配置中,干扰点152-160(在每个站点的每个角)出现在相邻频率组之间,例如b1和a1或者d1和c1或者d2和c2之间,导致相邻信道邻道干扰的较低的隔离(可以通过在站点之间坚持严格的切换制度来克服,如将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在此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图5中点152-160的干扰只出现在在每点存在潜在干扰的两个频率组(或信道)之间。因此,切换到负责覆盖此干扰点的四个其它非干扰频率组(或信道)中的任一个的基站是可以接受的。
总之,蜂窝通信系统(如刚刚在上面所描述的那样配置)具有被划分为多个频率信道的频率带宽,这些频率信道以连续频率为基础被分配给每个相邻的第一和第二站点中的对应扇区。本发明可能采用任何蜂窝通信系统,如时分多路复用系统(如需要的话,包括支持跳频的能力)。
关于支持垫底/覆盖频率重用的蜂窝通信系统典型的信道分配协议,在下面紧接的表2中说明
表2
注意表2假设图3的频率带宽90足够支持24信道(载波)。
在采用集中小区的蜂窝通信系统中,图6显示了典型的频率带宽分配。在此特例中,第一组(通常包括多个频率信道)200被指定在第一重复模式中使用,同时第二组(包括不同的多个频率组)202被指定在第二重复模式中使用。例如,组200可能是BCCH,而第二组可能是TCH。此外,虽然每组(200和202)中的实际信道数可能是相同的,但是很可能更多的信道数被指定给更频繁的(更小的)重复模式使得尽可能地避免干扰,这将在下面被理解。实际上,用于BCCH的频率组可能包括单个频率信道,同时用于TCH的频率组可能包括多个频率信道。
当然应该理解的是图6表示一个特定的分配方案,并且频率信道的分配只需满足蜂窝系统内的频率组的小区规划需求(针对载波干扰)。例如,频率信道可能以旋转为基础被分配给不同的重复模式,从而在剩余频率信道(以另一旋转为基础)分配给第二组之前,特定数目的顺续(或潜在连续的)频率信道被分配给第一组,如下面表3中的说明
表3
转到图7,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出具有能够最为理想地平衡同信道和相邻信道干扰水平的一站点垫底/覆盖重复方案的两站点重复(重用)模式。如能够看到的,通过多个常规表示的每个具有六个扇区的六角形站点(或小区)来定义覆盖区域220。如将要理解的,这一六角形地形具有保持干扰相对较低的优点。现参考相邻站点230和232(已经使用粗线描画轮廓以利于识别并且合在一起形成群234,群234重复镶嵌产生覆盖区域220),能够看到18个不同的频率组已经分布在12个扇区之间。更为明确地,18个频率组(每个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频率信道)被分配给两站点(六扇区)重复模式或一站点(六扇区)重复模式,其中两站点重复模式接收12个频率组(b1-b12)而一站点重复模式接收剩余的6个频率组(t1-t6)。此外,在此实施方式中,频率组b1-b12通常为BCCH,同时频率组t1-t6通常为TCH。为了便于说明,另一群236已经被确定并且在图7的覆盖区220中特别地描画出轮廓。
每个站点(如站点230)包括基站和相关的基础结构(为了清楚起见没有示出)----与图1和图2中涉及的描述相似并且应该能被理解。然而,不象图2的每个单独的RCU所提供的按边分的扇区覆盖,图7中的每个扇区的每个RCU被安排用于提供,按角分的各扇区这样六角形表示的站点的每边。
关于群234的两站点重复模式中的频率组b1-b12(包括频率逆增的顺续及潜在连续的频率信道)的布局,先不考虑第一频率组b1(具有最低的频率信道)和最后的频率组b12(具有最高的频率信道)在该群(如群234)的特定扇区内的有关布置。剩余的频率组b2-b11通过合并相邻频率组共同配对,也就是,b2与b3、b4与b5、b6与b7、b8与b9以及b10与b11。
每个这些频率组对的第一成员(最低频率成员)被唯一地分配给群234的第一站点(如站点230)的特定扇区,而每个这些频率组对的第二成员(较高频率成员)被分配给群234的第二站点(如站点232)的对应(同一定位或位置的)扇区。频率组对的分配以相邻和旋转为基础继续使得所有的第一成员分配给第一站点230并且所有第二成员分配给第二站点232,从而每对的每个第一或第二成员与至少另一个隔一个相邻的频率组边相邻,也就是,以扇区b3为基础,b3与b5边相邻、b5与b7边相邻、b7与b9边相邻、b9与b11边相邻(在第一站点230中),以及b2与b4边相邻、b4与b6边相邻、b6与b8边相邻、b8与b10边相邻(在第二站点232中)。
由于遵循这一频率组布置模式,与站点230中的b3和b11两者边相邻的空扇区出现,并且同样地,在站点232中的b2和b10两者边相邻的空扇区也出现。因此,群234中12个可能扇区的10个被频率组对填充,同时剩余的两个扇区接收第一频率组b1(具有最低频率信道)和最后频率组b12(具有最高频率信道)组成的频率组对。更为明确地,第一频率组b1被插入到站点230的空扇区使得其仅与b3,也就是隔一个相邻的频率组边相邻。接着,缺省地,最后频率组f2被插入到站点232的空扇区使得其仅与b10,也就是隔一个相邻的频率组边相邻。这样,这一特定配置的群234(或236)的站点之间的接口237应该包括(a)(i)在频率组b1和频率组b11(在站点230中)之间和(ii)在频率组b4和频率组b6(在站点232中)之间的边相邻;以及(b)(i)在频率组b1和频率组b5(在不同的站点中)之间和(ii)在频率组b11和频率组b6(也在不同的站点中)之间的半边相邻。同样地,每个频率组对(包括潜在地导致邻道干扰的相邻信道,如果将边布置成彼此相邻)由至少一个站点的距离(直径)来分开。
对于剩余六频率组t1-t6的一站点垫底/覆盖,每个站点的每个扇区包括这些频率组之一(并因此包括一个或一些通信频率信道),同时在相邻站点中的对应扇区包括同样的特定频率组。频率组t1-t6被循环安排在站点230和232的扇区中,例如,以下面的相邻为基础t1与t3边相邻、t3与t5边相邻、t5与t2边相邻、t2与t6边相邻、t6与t4边相邻、t6与t1边相邻。因此,在站点中的半相邻频率(TCH)组之间存在与至少一个相邻扇区相隔一个频率组(频率信道)。此外,为避免一站点重复模式中的相邻信道干扰,(相隔三个频率信道的)频率组t2、t6和t4的交叉是必要的。
总之,在图7的每个群中,在两站点重复模式内不存在相邻的频率组,并且在两站点重复模式中的相邻信道干扰(邻道干扰)显著被减小。由于与四站点使用模式相比,同信道扇区的物理分开减小,最佳实施方式的同信道的载波对干扰比(C/I)降低了但仍然提供了足够的隔离。关于一站点垫底,在站点内不存在频率组t1-t6之间的相邻边界线,同时频率组t1-t6之间的同信道干扰在站点内的每个扇区的外围处能够被忽略,因为本发明的这一实施方式企图实现从一站点(TCH)重复模式的频率组切换到两站点(BCCH)重复模式的频率组(主要由基站响应由移动单元或基站确定的度量而作出编排,这在技术中已知)。更为明确地,一旦TCH载波上的呼叫遭到无法接受的强干扰时,该呼叫将被切换到同站点BCCH上的可用信道。同样地,本发明的这一特定实施方式利用一优化的小区内(intra-cell)切换算法来减小全部的”断线率(outage)”并且因此维持相对高的服务质量。通常,能够看到一站点重复模式的”断线率”(也就是用于信号对干扰比的预定极限)比BCCH两站点重复模式的断线率大,因为在一站点重复模式中的同信道之间的距离仅为一个站点(小区)的直径。
因此,本发明的这一垫底/覆盖配置实施方式有利地提供了低费用的两站点重复模式,并用一站点覆盖/垫底提供了低相邻信道干扰(因为同一站点上没有相邻信道共享公共的边界线)和足够的同信道隔离,同时提供了与降低重复模式相联系的固有的效率优势。此外,源于垫底/覆盖配置的不同地形的两层方案提供了增长的中继(trucking)效率,因为更多的载波分配给每个站点,并且因为具有为本发明的六角形小区结构实现一较窄的天线电子束宽度(而不是用于三扇区站点的相对宽的天线电子束宽度)的能力,使得能改善(提高)建筑物内(in-building)信号穿透,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
在另一(但是效率相对较低)具有一站点垫底/覆盖方案的两站点重复模式中(在图8中显示),覆盖区域250再次包括多个站点(以常规的六角形形式表示),每个站点具有基站和相关的基础结构(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然而,不象先前描述的垫底/覆盖配置的按角分的扇区,用于图8中每个扇区的每个RCU被安排用来提供按边分的各扇区。
关于图8的每个群中的频率组(b1-b12和t1-t6)的布局,先不考虑第一频率组b1(具有最低的频率信道)和最后的频率组b12(具有最高的频率信道)在群的特定扇区内的有关布置。剩余的频率组b2-b11通常通过合并相邻频率组共同配对,也就是,b2与b3、b4与b5、b6与b7、b8与b9以及b10与b11。
在每个两站点群中的对应于扇区的频率组对的分配再次与图7先前描述的同样形式出现,即每个频率组对的成员在群中的站点之间分开并且该频率组对的每个第一或第二成员分别被安置在一扇区中,扇区与至少另一个隔一个相邻的频率组边相邻。但是,在此另一垫底/覆盖实施方式的按边分的配置中,(在每个站点的每个角上的)干扰点出现在相邻频率组之间,例如b4和b3或者b10和b9或者b6和b5之间,导致相邻信道邻道干扰的较低的隔离(可以通过在站点之间坚持严格的切换制度来克服,这一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在此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图8中的干扰点所经受的干扰只出现在每点存在潜在干扰的两个频率组(或信道)之间。因此,切换到负责覆盖此干扰点的四个其它非干扰频率组(或信道)中的任一个的基站是可以接受的。
(在一站点覆盖/垫底重复模式中)以与图5相关的先前描述的同样方法分配频率组t1-t5,所以为了筒短起见忽略叙述。
当然,将要理解的是上述的描述已经仅通过例子给出,并且细节上的修改,如每个群的方位和在每个群中旋转分配每个频率组对到特定的对应扇区,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进行。此外,有关通信系统的可用频率带宽,能够从两个或更多的分开的频谱块中构造,其中频谱块具有频率彼此连续的一些信道。另外,由于一站点覆盖/垫底提供了增长的容量,所以系统中不用所有的站点都需要包括此覆盖/垫底方案。例如,在乡下区域中的仅使用两站点重复模式的站点能够足以应付通信量。同样地,需要正视的是一站点(覆盖/垫底)重复模式可以有选择地应用于蜂窝通信系统内特殊需要的区域。此外,本发明可以和任何蜂窝通信系统一起使用,如时分多路复用系统(如果需要的话,包括支持跳频的那些能力)。
权利要求
1.将一频率带宽(90)划分为多个频率信道(91-97)的蜂窝通信系统(图4和图7),该蜂窝通信系统包括相邻的第一(130-132)和第二(230-232)站点,每个站点具有包括至少一个频率信道(a1-f1、a2-f2、b1-b12、t1-t6)的扇区,其中在每个相邻的第一(130-132)和第二(230-232)站点中的对应扇区具有从频率带宽中分出来的连续的频率信道,从而产生两站点重用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蜂窝通信系统,其中第一和第二站点两者内的相邻扇区都遵守与至少一个相邻扇区中的相邻频率信道间隔一个频率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蜂窝通信系统,其中第一和第二站点是被按角分的站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蜂窝通信系统,其中第一和第二站点是被按边分的站点。
5.根据先前权利要求的任一个的蜂窝通信系统,其中第一和第二站点每个包括六个扇区。
6.将一频率带宽(90)划分为多个频率信道(91-97)的蜂窝通信系统(图4和图7),这些频率信道(91-97)以连续频率信道为基础分布在多个频率组(a1-f1、a2-f2、b1-b12、t1-t6)中,该蜂窝通信系统包括具有相邻的第一(130-132)和第二(230-232)六扇区站点的群(134、136),每个站点的每个扇区包括具有至少一个频率信道的频率组并且其中i)第一六扇区站点包括第一频率信道和至少五个其它频率信道,五个其它频率信道的每个与该第一频率信道相隔整数个频率信道,其中第一六扇区站点中的相邻扇区的每个包括一具有各自频率信道的频率组,这些频率信道遵守与至少一个相邻频率组中的频率信道间隔一个频率信道;ii)第二六扇区站点包括与第一频率信道在频率上连续的第二频率信道和至少五个其它频率信道,五个其它频率信道的每个与第二频率信道间隔整数个频率信道,其中第二六扇区站点中的相邻扇区的每个包括一具有各自频率信道的频率组,这些频率信道遵守与至少一个相邻频率组中的频率信道间隔至少一个频率信道;并且iii)频率带宽的顺续频率信道被指定给每个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六扇区站点中的对应扇区以产生用于群的两站点重复模式,该群中连续的频率信道在第一和第二六扇区站点之间交替。
7.根据权利要求6的蜂窝通信系统,其中至少一个频率组包括多于一个的遵守间隔整数个频率信道关系的载波频率。
8.根据权利要求7的蜂窝通信系统,其中多个频率载波以循环为基础分配给频率组。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的蜂窝通信系统,其中第一和第二六扇区站点是被按角分的站点。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蜂窝通信系统,频率带宽划分为多个在蜂窝通信系统的两站点重复模式(b1-b12)和一站点重复模式(t1-t6)中使用的频率信道,蜂窝通信系统进一步包括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六扇区的站点----每个扇区包括至少一个两站点重复模式中的频率信道以及至少一个一站点重复模式中的频率信道,其中在每个相邻第一和第二六扇区站点中的对应扇区具有两站点重复模式的连续频率信道以及一站点重复模式的相同频率信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蜂窝通信系统,其中第一和第二六扇区站点内的相邻扇区遵守与用于两站点重复模式的至少一个相邻扇区中的相邻频率信道间隔一个频率信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的蜂窝通信系统,其中第一和第二六扇区站点两者内的第一半相邻扇区遵守与用于一站点重复模式的至少一个相邻扇区中的相邻频率信道间隔一个频率信道;第一和第二六扇区站点两者内的第二半相邻扇区遵守与用于一站点重复模式的至少一个相邻扇区中的相邻频率信道间隔三个频率信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0、11或12的蜂窝通信系统,其中两站点重复模式覆盖一站点重复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蜂窝通信系统,进一步包括当呼叫在一站点重复模式上的干扰电平相对高时,控制呼叫从一站点重复模式切换到两站点重复模式的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0到14的任一权利要求的蜂窝通信系统,其中多个频率载波以循环为基础分配给一站点重复模式和两站点重复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0到15的任一权利要求的蜂窝通信系统,其中两站点重复模式的频率信道为BCCH并且一站点重复模式的频率信道为TCH。
全文摘要
一蜂窝通信系统具有划分为多个频率信道的频率带宽以及多个相邻的第一(130)和第二(132)站点,每个站点具有包括至少一个频率信道的扇区(a1-f1,a2-f2)。每个相邻第一(130)和第二(132)站点中的对应扇区具有频率带宽中的连续频率信道,因此提出一两站点重用模式(134,136)。蜂窝通信系统被改造以支持垫底/覆盖小区配置,其中相邻第一(230)和第二(232)站点的每个具有包括至少一个两站点重复模式的频率信道(b1-b12)的六扇区。该六扇区的每个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一站点重复模式的频率信道(t1-t6)。每个相邻第一(130)和第二(132)站点中的对应扇区具有两站点重复模式中的连续频率信道和一站点重复模式中的同样信道。
文档编号H04W16/02GK1207856SQ96199589
公开日1999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11日
发明者向军, 西蒙·雷扎·桑德斯, 霍华德·托马斯 申请人:摩托罗拉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