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外围设备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415822阅读:来源:国知局
12所示,被接触部分79L和79R被形成在片材支承件7的上端部处。在图12中,仅示出了左被接触部分79L。右被接触部分79R与左被接触部分79L以大致相同的方式构造,不同的是,该右被接触部分79R相对于与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与左被接触部分79L成镜面对称结构。因此,将省略关于右被接触部分79R的详细解释。左被接触部分79L与左侧壁7L的前表面的上部一体地形成。同样地,右被接触部分79R与右侧壁7R的前表面的上部一体地形成。左被接触部分79L是沿着左侧壁7L的前表面的左端部竖直地延伸并且向前突出的肋。同样地,右被接触部分79R是沿着右侧壁7R的前表面的右端部竖直地延伸并且向前突出的肋。
[0089]也就是说,当片材支承件7在第一位置中时,左被接触部分79L朝着关闭位置9中的开闭构件9的左接触部分99L突出,并且在大致与沿着左右方向的第二轴线X2垂直的竖直方向上延伸。同样地,当片材支承件7在第一位置中时,右被接触部分79R朝着关闭位置9中的开闭构件9的右接触部分99R突出,并沿着竖直方向延伸。
[0090]如图13所示,在铰链60L和60R的基部61L和61R不相对于主体8向上移位的状态下,当开闭构件9移动至打开位置时,接触部分99L和99R与被接触部分79L和79R接触地移动并滑动,同时分别画出绕第二轴线X2的弧形轨迹。应该注意,开闭构件9的除接触部分99L和99R以外的任何部分不与片材支承件7的除被接触部分79L和79R以外的任何部分接触地滑动。
[0091]经由接触部分99L和99R以及被接触部分79L和79R,响应于开闭构件9朝着打开位置的移动,将按压力Fl施加至片材支承件7。因此,响应于开闭构件9朝着打开位置的移动,片材支承件7从第一位置撤回至第二位置。按压力Fl的方向根据与被接触部分79L和79R接触地滑动的接触部分99L和99R的对应的位置和/或接触部分99L和99R与被接触部分79L和79R之间的对应的接触状态而改变。然而,如图13所示,按压力Fl绕第二轴线X2在周向方向上取向。
[0092]此时,在图13中,片材支承件7相对于后表面8B的倾斜角度α被设置为小于预定角度α?。因此,例如,如图6所示,当开闭构件9移动至关闭位置时,片材支承件7通过推压单元77的推压力从图13所示的位置自动地移动返回至第一位置。
[0093]如图14所示,连杆机构100被设置在左基部6IL与片材支承件7之间。连杆机构100包括操作部分110和传递部分120。
[0094]主体8具有从保持孔86L的后壁表面穿透至后表面8Β的开口 86Η,其中所述保持孔86L被构造为使得左基部61L被插入所述保持孔86L中。开口 86Η在竖直方向上延伸。
[0095]如图5和图6所示,操作部分110是被附接至左基部61L的后表面的树脂构件。操作部分110从左基部6IL的后表面向后突出、穿过开口 86Η并且朝着片材支承件7延伸。操作部分HO的在开口 86Η后方面朝上的接触表面IlOA沿着向后的方向向下倾斜(相对于水平面),然后在大致水平的方向上延伸。
[0096]如图14所示,例如,在厚文档被支承在文档支承表面81Α上,并且铰链60L和60R的基部61L和61R与第一轴线Xl —起相对于主体8向上移动的状态下,当开闭构件9移动至关闭位置时,操作部分110与左基部61L —起向上移动。然后,如图6所示,当基部61L和61R向下移动至它们的初始位置时,操作部分110与左基部61L —起向下移动。
[0097]如图6和图14所示,传递部分120被设置在片材支承件7处。更具体地说,传递部分120是被附接至侧壁7L的树脂构件。传递部分120从侧壁7L的内壁表面朝着前下侧突出。如图6所示,在铰链60L和60R的基部61L和61R不相对于主体8向上移位的状态下,传递部分120从上方与操作部分110的接触表面IlOA接触,或者与接触表面I1A稍微间隔开。然后,如图14所示,当铰链60L和60R的基部6IL和6IR与第一轴线Xl —起相对于主体8向上移动,并且操作部分110与左基部61L —起向上移动时,传递部分120在接触操作部分110的接触表面IlOA的同时被向上推。因此,传递部分120将操作部分110的移位传递至片材支承件7,并且使得片材支承件7绕第二轴线X2朝着第二位置摆动。
[0098]此时,在图14中,片材支承件7相对于后表面8B的倾斜角度α被设置为小于预定角度α?。因此,例如,如图6所示,当开闭构件9移动至关闭位置时,片材支承件7通过推压单元77的推压力从图14所示的位置自动地移动返回至第一位置。
[0099]图15示出了等同于去除了连杆机构100的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MFPl的比较例。在比较例中,当铰链60L和60R的基部61L和61R相对于主体8向上移动,并且开闭构件9绕被布置在主体8和第二轴线Χ2上方并与主体8和第二轴线Χ2间隔开的第一轴线Xl摆动时,被形成在开闭构件9处的接触部分99L和99R很可能接触在第一位置中的片材支承件7的上端角部。在这种情况下,方向从绕第二轴线Χ2的周向改变为径向向内方向的按压力F2很可能作用在片材支承件7的上端角部上。换句话说,按压力F2以将片材支承件7的上端部朝着第二轴线Χ2压缩的压缩方向取向。当开闭构件9和片材支承件7通过按压力F2过度彼此按压时,可能导致诸如开闭构件9和片材支承件7中的故障和损坏的不期望的问题。
[0100]应该注意,图14所示的片材支承件7的倾斜角度α是一个示例。通过连杆机构100撤回的片材支承件7的倾斜角度α没有必要与完全避免与打开位置中的开闭构件9干涉(接触)的角度一样大。片材支承件7的倾斜角度α可与如下角度一样小:该角度接受在打开位置中的开闭构件9与撤回的片材支承件7之间的轻微程度的干涉但避免在开闭构件9与片材支承件7之间施加的过度的按压力。
[0101 ] <操作和有益效果>
[0102]如图6所示,在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MFPl中,在第一位置中的片材支承件7在绕第一轴线Xl摆动的开闭构件9的轨迹Kl上。因此,能够通过将开闭构件9和片材支承件7设置为彼此靠近来实现MFPl的小型化。
[0103]如图13所示,在MFPl中,在基部61L和61R不相对于主体8向上移位的状态下,当开闭构件9移动至打开位置时,形成在开闭构件9处的接触部分99L和99R与形成在第一位置中的片材支承件7的上端部处的被接触部分79L和79R接触地滑动。因此,大致在绕第二轴线Χ2的周向方向上取向的按压力Fl从开闭构件9施加至由主体8支承以能够绕第二轴线Χ2摆动的片材支承件7。因此,片材支承件7移动至第二位置。也就是说,响应于开闭构件9移动至打开位置,片材支承件7从第一位置撤回至第二位置。因此,能够防止过度的按压力从开闭构件9施加至片材支承件7。
[0104]此外,如图6和图14所示,在MFPl中,连杆机构100被设置在左基部61L与片材支承件7之间。如图14所示,连杆机构100被构造为:当基部6IL和6IR向上移动时,该连杆机构100使得片材支承件7与左基部61L的向上移动连动地移动至第二位置。更具体地说,从左基部61L延伸至片材支承件7的操作部分110与左基部61L —起向上移动。然后,被设置到片材支承件7的传递部分120与操作部分110的接触表面IlOA接触地升起。因此,传递部分120将操作部分110的向上移动传递至片材支承件7,并使得片材支承件7移动至第二位置。
[0105]因此,片材支承件7与左基部61L的向上移动连动地从第一位置撤回至第二位置。因此,在MFPl中,如图14所示,当铰链60L和60R的基部61L和61R相对于主体8向上移动时,防止方向从绕第二轴线X2的周向改变为径向向内的方向的按压力从开闭构件9施加至片材支承件7的上端部,该开闭构件9绕位于主体8和第二轴线X2上方并与该主体8和第二轴线X2间隔开的第一轴线Xl摆动。例如,如图15所示,能够防止在将片材支承件7的上端部朝着第二轴线X2压缩的压缩方向上的按压力F2。因此,在MFPl中,能够防止过度的按压力从开闭构件9施加至片材支承件7,并且防止诸如开闭构件9和片材支承件7中的故障和损坏的不期望的问题。
[0106]此外,在MFP2中,根据文档的厚度,开闭构件9通过铰链60L和60R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因此,开闭构件9摆动至打开位置的轨迹根据文档的厚度而变化。然而,不管轨迹如何改变,片材支承件7与基部61L和61R的向上移动连动地从第一位置撤回至第二位置。因此,根据MFP1,与已知的MFP相比,用于布置片材支承件7的自由度不大可能受限。
[0107]因此,根据第一说明性实施例的MFP1,能够实现MFPl的小型化并防止诸如开闭构件9和片材支承件7中的故障和损坏的不期望的问题。
[0108]此外,在MFPl中,如图13和14所示,通过连动机构或连杆机构100撤回的片材支承件7的倾斜角度α小于预定角度α?。因此,在MFPl中,当开闭构件9移动至关闭位置时,或者当铰链60L和60R的基部61L和61R向下移动时,能够通过推压单元77的推压力将片材支承件7自动地移动返回至第一位置。
[0109]此外,在MFPl中,能够通过简单的机构(即,包括在连杆机构100中的操作部分110和传递构件120)确定地使片材支承件7与左基部61L的向上移动连动地移动至第二位置。
[0110]此外,在MFPl中,当开闭构件7摆动并与片材支承件7接触时,接触部分99L和99R与被接触部分79L和79R接触。因此,在除接触部分99L和99R以及被接触部分79L和79R以外的部分上不大可能形成划痕。因此,根据MFP1,能够防止外观质量由于划痕而变差。
[0111](第二说明性实施例)
[0112]在第二说明性实施例的MFP中,采用图16和图17所示的连杆机构200代替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的MFPl的连杆机构100。除第二说明性实施例中的连杆机构200以外的其它元件与第一说明性实施例中的元件基本相同。因此,相同的元件将设有相同的标号,并且将省略关于相同的元件的详细解释。
[0113]如图16所示,连杆机构200被设置在左基部6IL与片材支承件7之间。连杆机构200包括连接孔2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