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通信设备,车辆间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_3

文档序号:84495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无线LAN的接入点,或者提供网络共享的个人数字助手。在需要认证的情况下,通过利用上行链路通信部分11的认证客户端,进行认证。
[0062]在建立到因特网网关的连接的情况下,控制部分13把下行链路通信部分12的ESS-1D变更成“InetO”(S12)。“Inet”意味与因特网的通信,其数字指示到因特网网关的附加中继段(hop)的数目。即,“InetO”意味可在无附加中继段的情况下,到达因特网网关。
[0063]在未找到因特网网关的情况下,控制部分13尝试通过上行链路通信部分11,连接到另一个车载通信设备(即,另一个车载通信设备的下行链路通信部分12) (S13)。
[0064]在建立到另一个车载通信设备的连接的情况下,控制部分13判定连接目的地的ESS-1D是否包括“Inet”(S14)。在连接目的地的ESS-1D包括“ Inet”的情况下,上行链路目的地与因特网通信,从而下行链路通信部分的ESS-1D被变更成Inet (n+1) (S15)。例如,在上行链路连接目的地的ESS-1D为“InetO”的情况下,下行链路连接的ESS-1D为“InetI”。
[0065]在步骤S13中连接的车载通信设备的ESS-1D不包括“Inet”的情况下,车载通信设备不与因特网通信,从而下行链路连接的ESS-1D被变更成“自组织(Adhoc) ”(S16)。在步骤S13中未建立上行链路连接的情况下,进行相同的操作。图5表示ESS-1D的设定模式的表格。
[0066]通过执行上述处理,按照本实施例的车载通信设备在车载通信设备可通过上行链路连接,连接到因特网的情况下,能够建立连接,并通过下行链路连接的ESS-1D,向其它设备告知主设备与因特网通信。另外,在主设备不与因特网通信的情况下,主设备能够通知其它设备只可建立自组织连接。
[0067]注意,尽管图4的处理被定期执行,不过可取的是在连接目的地未被改变的情况下,维持连接状态。在找出更适当的连接目的地(例如,到因特网网关的中继段的数目较小的连接目的地)的情况下,上行链路连接目的地可被切换。不过,在这种情况下,ESS-1D被变更,以致下行链路连接被断开。
[0068]注意,可取的是对中继段的数目设置上限。例如,在附加中继段的数目的上限被设定为5的情况下,当在步骤S14中获得的ESS-1D不小于“Inet5”时,可不建立到设备的连接。在多个上行链路连接可用的情况下,可选择更接近于因特网的设备。例如,在找出“Inetr’、“Inet2”和“自组织”等3个ESS-1D的情况下,可取的是连接到具有“ Inet I”的ESS-1D的设备。
[0069]<下行链路连接处理>
[0070]尽管在处理的流程图中未图示,不过,在从另一个车载通信设备向下行链路通信部分12发出连接请求的情况下,认证部分17进行认证,地址管理部分16分配网络地址,并在必要时允许连接。通过进行这种处理和图4中所示的处理,能够形成在其端部具有因特网网关的菊花链。不用说,当下行链路通信部分12失去连接伙伴时,下行链路通信部分12断开连接。
[0071 ] <上行链路数据的传输处理>
[0072]到目前为止,说明了车载通信设备10进行的连接处理。下面,说明把上行链路数据传送给管理服务器的数据传输处理的细节。这里,将说明其中在主车辆中生成的上行链路数据被传送给上行链路一侧的处理,和其中通过下行链路连接从另一个车载通信设备传送的上行链路数据被中继到上行链路一侧的处理。
[0073]首先参考图6,说明传送在主车辆中生成的上行链路数据的处理。类似于图4中所示的处理,可取的是定期执行图6中所示的处理。例如,当从前次执行以来经过预定时间时,可以开始该处理。不过,该处理的执行周期不必与图4中所示的处理的执行周期同步。
[0074]首先,在步骤S21,控制部分13通过数据获取部分14,获得上行链路数据。在上行链路数据被保存在数据高速缓存部分15中的情况下,控制部分13同时获得保存的数据。待获得的上行链路数据可以是任意种类的数据。
[0075]之后,控制部分13判定上行链路通信部分11是否连接到因特网网关(S22)。在上行链路通信部分11连接到因特网网关的情况下,控制部分13通过上行链路通信部分11,连接到管理服务器,并利用指定的协议(HTTP、FTP等),上传在步骤S21中获得的上行链路数据(S23)。在存在作为传输目的地的多个管理服务器的情况下,可按照数据的种类,选择适当的传输目的地或协议。例如,在上行链路数据是探测数据的情况下,上行链路数据可被传送给收集探测数据的服务器,而在上行链路数据是电子邮件的情况下,上行链路数据可被传送给SMTP服务器。
[0076]在上行链路通信部分11未连接到因特网网关的情况下,控制部分13判定上行链路通信部分11是否连接到另一个车载通信设备(S24)。在上行链路通信部分11连接到另一个车载通信设备的情况下,控制部分13把上行链路数据传送给作为连接目的地的车载通信设备(S25)。这里使用的通信协议是当车载通信设备相互通信时使用的协议。
[0077]在上行链路连接不可用的情况下,控制部分13使数据高速缓存部分15保存上行链路数据,然后结束处理(S26)。由于图6中所示的处理被定期执行,因此在上行链路连接变得可用的时刻,保存在数据高速缓存部分15中的数据被传送。
[0078]〈上行链路数据的接收处理〉
[0079]下面参考图7,说明接收从另一个车载通信设备传送的数据的处理。在通过下行链路连接从另一个车载通信设备传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情况下,开始图7中所示的处理。在通过下行链路连接从另一个车载通信设备传送数据的情况下,控制部分13通过下行链路通信部分12接收所述数据(S31),并使数据高速缓存部分15临时保存所述数据(S32)。
[0080]<第一实施例的效果>
[0081]按照第一实施例,车载通信设备构成菊花链,并顺序把数据传送给可连接到因特网的车辆。这样,能够快速把在车辆中生成的数据上传到管理服务器。
[0082]另外,在通信设备之间的连接中,由于利用设备中的认证单元,而不是外部认证服务器进行认证,因此认证所需的时间较短。此外,类似地,由于使用设备中的地址管理单元,而不是外部DHCP服务器,因此可在短时间内完成网络地址的分配。即,由于在短时间内完成无线连接时的协商,因此即使在不能利用常规的无线LAN进行数据的传输/接收的情况下,比如当车辆相互经过时,也能够进行数据的交换,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把数据中继到管理服务器。
[0083]另外,由于网络地址空间因通信设备而异,因此不必考虑与其它通信设备的竞争,从而与其中许多通信设备利用相同网络地址的配置相比,能够简化设备。
[0084]这里,将说明在利用按照本实施例的车载通信设备实际传送数据的情况下的通信速度的测量结果。
[0085]图8是表示在按照本实施例的车载通信设备之间进行消息传送的情况下,在预定时间内传送的数据的数量的图表。水平轴表示当许可通信的时间(秒),而垂直轴表示在许可时间内传送的消息(I条消息= 256字节)的数目。注意,使用UDP作为传输层的通信协议,I个分组对应于5条消息(1280字节)+MAC地址(6字节)。
[0086]作为性能测量的结果,通信设备之间的协商所需的时间平均为19毫秒。在通信许可时间被设定为I秒的情况下,能够传送927条消息,在通信许可时间被设定为5秒的情况下,能够传送2814条消息。
[0087]在车辆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相向而行,并且无线通信距离为10m的情况下,可通信时间约为3秒。在常规的无线LAN中,需要在可通信时间内进行认证、地址的分配和通信,从而当车辆相互经过时,几乎不可能进行通信。与此相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