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接收强度获取方法及装置、覆盖优化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20356阅读:来源:国知局
包括:
[0062] 选定子模块,用于依据优化策略选定待优化小区;
[0063] 调整子模块,用于调整所述待优化小区的天线的方向角、下倾角、天线挂高重新计 算所述待优化小区的联合覆盖因子,直到所述待优化小区的小区联合覆盖因子最大化; [0064] 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调整后的所述小区联合覆盖因子与所述指定区域内的其他 小区的小区联合覆盖因子,计算调整后的指定区域的区域联合覆盖因子;
[0065] 调整结果处理子模块,用于比较调整前的区域联合覆盖因子与调整后的区域联合 覆盖因子的大小,直到调整后的区域联合覆盖因子最大。
[0066]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接收信号强度获取方法及装置、覆盖优化方法及装置,在计 算接收信号强度时,首先引入了天线辐射水平角以及天线辐射仰角计算信号辐射强度,再 根据所述信号辐射强度计算接收信号强度;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67] 首先,计算接收信号强度时,引入了天线辐射水平角和天线辐射仰角,从而考虑了 天线与接收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两者位置关系对信号辐射强度的影响,从而使得接收信号 强度估算结果更加贴近真实值,能获得更加精确的接收信号强度。
[0068] 其次,所述多模共天馈系统覆盖优化方法及装置,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计算接收信号强度,获得了更加精确的计算参数,将使得覆盖优化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69]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接收信号强度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70] 图2为本发明示例所述的天线辐射水平角的示意图;
[0071] 图3为本发明示例所述的天线辐射仰角的示意图;
[0072]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多模共天馈系统覆盖优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73]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参数优化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0074] 图6本发明实施例三所述的接收信号强度获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75] 图7本发明实施例四所述的多模共天馈系统覆盖优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6]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0077] 实施例一:
[0078]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信号强度获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79] 步骤S110 :依据接收点和天线之间的连线与天线正方向角线,确定所述接收点所 对应的天线辐射水平角;
[0080] 步骤S120:依据所述接收点和天线之间的连线与天线法线,确定所述接收点所对 应的天线辐射仰角;
[0081] 步骤S130 :依据所述天线辐射水平角及天线辐射仰角,计算对应于所述接收点的 辐射增益;
[0082] 步骤S140 :依据天线发射功率及辐射增益,计算对应于所述接收点的信号辐射强 度;
[0083] 步骤S150 :利用传播模型计算所述天线向所述接收点发射信号的第一传输损耗;
[0084] 步骤S160 :将所述信号辐射强度与所述第一传输损耗相减得到的差作为所述接 收点的接收信号强度。
[0085] 在所述步骤S110至步骤S120中,天线和接收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一连线;所述第一 连线与天线正方向角线之间的角度为所述天线辐射水平角;所述第一连线与天线法线之间 的角度为天线辐射仰角。所述第一连线具体可为所述接收点与所述天线信号辐射点之间的 连线;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天线的长度远远小于接收点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比较,故可以忽 略其长度对所述天线辐射水平角和天线辐射仰角计算的影响。
[0086] 在所述步骤S130中,计算所述辐射增益时,可依据公式G(a,P)=H(a)XV(3 ) 进行计算;所述G(a,0 )为辐射增益,H(a)为水平方向函数;)为垂直方向函数;所 述H(a)、V( 0 )可依据小区天线的型号,参考天线出厂在各角度的辐射增益来确定。
[0087] 在所述步骤S140中,具体可依据公式PsG(a,0)计算接收点的信号辐射强度;其 中,所述Ps天线发射功率;所述G(a, 0)为辐射增益。
[0088] 在所述步骤S150中,计算所述第一传输损耗的传输模型有多种,具体的如具体如 多路径传播模型及标准传播模型等,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标准传播模型。
[0089] 所述标准传播模型(StandardPropagationModel,SPM),利用如下表达计算传输 损耗。
[0090]
[0091]其中,&为参考点损耗常量,K2是与传播距离线性相关的损耗,K3为有效天线高度 增益,K4为奥村哈塔乘性因子,K5为绕射修正因子,K6为移动终端天线高度修正因子,Kelutte 为移动终端所处的地物损耗,L是传输损耗,d是接收点和天线之间的距离,h是天线架高, hm是移动终端高度。故可通过上述公式可以简便的计算出传输损耗。此外所述传输损耗还 可以通过天线发送信号的强度减去接收点接收信号强度来求取。因此在进行某一接收点信 号强度估算时,通过步骤S160即可知道接收点的接收信号强度。
[0092] 本实施例所述的接收信号强度获取方法,相对于现有的方法,引入了天线辐射水 平角和天线辐射仰角来表征天线所发送信号的信号强度,从而更加符合天线向接收点发射 信号的实际情况,计算得到了相对于接收点更加精确的信号辐射强度,从而利用本实施例 所述的方法估算的接收点信号强度更加贴近真实值,将所估算的接收信号强度用于后续信 号处理时,有利于提高数据的处理精确度。所述接收信号强度的估算值可以用于覆盖信号 优化等通信参数调整或通信过程中,可以适用于2G、3G、4G以及未来5G及以上的通信技术 中的任意一种通信制式。
[0093] 进一步地,在执行所述步骤S150之前,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0094] 依据路测点和天线之间的连线与天线正方向角线,确定所述路测点天线辐射水平 角;
[0095] 依据所述路测点和天线之间的连线与天线法线,确定所述路测点所对应的天天线 辐射仰角;
[0096] 依据所述天线辐射水平角及天线辐射仰角,计算对应于所述路测点的辐射增益;
[0097] 依据天线发射功率及辐射增益,计算对应于所述路测点的信号辐射强度;
[0098] 测量所述路测点的接收信号强度;
[0099] 将所述路测点的辐射信号与所述路测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相减,获取所述天线向路 测点发送信号的第二传输损耗;
[0100] 根据所述第二传输损耗,修正所述传播模型用于计算所述第一传输损耗的参数。
[0101] 所述用于计算第一传输损耗的参数可为传输模型中计算传输损耗时所利用的参 数,具体如所述标准传播模型中的KkK2及K3等。
[0102] 本实施例的上述改进,一方面通过路测点来确定计算传输损耗的传输模型的参 数,考虑了天线辐射范围内实际路面情况,利用所述参数来计算向接收点发送信号的传输 损耗,无疑精确将更高;另一方面在计算对应于所述路测点的信号辐射强度时,同样的引入 了天线辐射水平角及天线辐射仰角的参数,从而使得对应于路测点的信号辐射强度更加准 确,从而再次优化了传输模型的参数,从而再次有利于接收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的计算精度 的提升。
[0103] 以下提供基于本实施例提供一个具体示例,计算接收点信号强度,具体包括:
[0104] 根据扫频数据得到接收点经纬度,小区工参可以得到基站经纬度,并将经纬度归 一等价化。
[0105] 如图2所示,在天线水平面上以天线为中心0且以经纬度方向为横纵坐标轴,建立 坐标系。接收点A的归一化坐标为(xA,yA)。根据点A和点0的坐标计算出两点间的距离 为L,在天线正方向角线上取一点C(xe,y。),其中:
[0106]xc=L*sin(direction* 31 /180),yc=L*cos(direction* 31 /180)direction为天线方 向角,在等腰三角形ACO中,可以算出天线与接收点连线与正方向角线所成角度a;所述a 即为所述天线辐射水平角。
[0107] 如图3所示,在天线垂直面上D点为天线法线和天线正方向角线的交点,0为天 线下倾角,B点为测试点的位置。在直角三角形A0D中,易得0D长度,在三角形0BD中,又 已知0B长度和角度a,可得出BD长度;同样在三角形ADB中,进而可得到角度0 ;所述3 为天线辐射仰角,为天线和接收点连线与天线法线所成角度。
[0108] 进而可根据如下公式接收点的信号辐射强度公式:
[0109]
[0110] 其中,P为天线的发射信号强度;所述P可通过查询工参信息获得;具体的当所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