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接收强度获取方法及装置、覆盖优化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220356阅读:来源:国知局
述 通信制式为TD-SCDMA或TD-LTE时,可通过查询TD-S和TD-L的工参信息获得所述P。
[0111] 实施例二:
[011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模共天馈系统覆盖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113] 步骤S210 :将指定区域内每个小区划分为若干个格点;
[0114] 步骤S220 :利用实施例一任一所述技术方案计算每个所述格点在每种通信制式 覆盖下的接收信号强度;
[0115] 步骤S230 :根据每个所述格点在每种通信制式覆盖下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所述 每个多模共天馈小区在每种通信制式下的覆盖参数,并根据所述覆盖参数得到每个多模共 天馈小区的小区联合覆盖因子;
[0116] 步骤S240 :根据每个多模共天馈小区的小区联合覆盖因子,计算指定区域的区域 联合覆盖因子;
[0117] 步骤S250 :依据所述小区联合覆盖因子、所述区域联合覆盖因子以及预先存储的 优化策略,调整发送天线的参数,使所述区域联合覆盖因子最大化。
[0118] 所述多模共天馈通常为多种通信模式至少有部分覆盖区域相同,且共用天馈系 统。所述天馈系统可以包括射频拉远单元RRU内置合路器、天线内置合路器或外置合路器 中的一种,将不同通信模式经上述任一装置的合路器进行合并后,由同一发射天线发射,从 而减少天馈系统的硬件成本,提高设备有效利用率。本实施例所述的多模共天馈系统可以 是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通信模式共天馈的系统,具体的,如TD-LTE以及TD-SCDMA的共天 馈系统。
[0119] 在步骤S210中所述的格点可以是扇形格点也可是矩形格点;格点的大小可以相 同也可以不同,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实现方式有多种,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所述指定区域 为预先确定需要进行覆盖优化的区域,通常为多通信制式联合覆盖的区域。如在区域A内 包括子区域a和子区域b;子区域a为TD-LTE以及TD-SCDMA的共天馈系统的区域;子区域 b为单独由TD-SCDMA通信制式覆盖的区域,则通常子区域a可选为所述指定区域。
[0120] 步骤S210中若需要如将小区划分若干个扇形格点,可以采用如下步骤:
[0121] 步骤1 :以天线为圆心,依次与天线的距离由近及远形成若干个同心圆;
[0122] 步骤2 :由圆心间隔等角度的向外引出多天辐射线;
[0123] 步骤3 :相邻两辐射线以及相邻两圆的圆弧构成的区域即为所述扇形格点。
[0124] 步骤S220中,利用实施例一中接收信号获取方法来技术每一格点的接收信号强 度,在计算向小区内网格点发送功率时,考虑了天线与格点之间的辐射水平角以及辐射仰 角,从而计算得到的天线向各格点发送的功率更加准确,同时计算传输损耗的参数同样是 考虑辐射水平角以及辐射仰角最终确定的,从而再一次精确了计算结果,故步骤S220中得 到的接收信号强度的结果精确度高,有利于后续覆盖优化的处理。
[0125] 所述步骤S230计算覆盖参数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所述覆盖参数可为每种通信制 式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的格点个数占小区内总格点个数的比值;当所述覆盖参数 为所述比值时,则所述计算所述每个多模共天馈小区在每种通信制式下的覆盖参数可为: 计算每种通信制式的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设阈值的格点个数占小区内总格点个数的比值, 所述比值即为所述覆盖参数。以下提供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0126] 依据如下公式计算小区内每一通信制式下的覆盖参数;
[0127]
[0128] 其中,所述A为覆盖参数;所述E为接收信号强度,所述N(E)为小区格点数;所述 N(E>X)为接收信号强度大于X的格点数。其中所述X为所述预设阈值,可以根基小区的无线 状况以及天线的发射功率来确定,在本实施例中按照通常小区的接收状况优选为-l〇〇dBm 至-90dBm之间,具体的如-95dBm。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所述覆盖参数的计算还有很多种, 不局限于上述方式。
[0129] 若当前共天馈系统由两种通信模式覆盖同一小区,则对应的需要计算出该小区的 两种通信模式下的所述X。其中所述X为预设阈值,可以根基小区的无线状况以及天线的 发射功率来确定,在本实施例中按照通常小区的接收状况优选为-l〇〇dBm至-90dBm之间, 具体的如-95dBm。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所述覆盖参数的计算还有很多种,不局限于上述方 式。若当前共天馈系统为两种通信模式覆盖同一小区,则对应的需要计算出该小区的两种 通信模式下的所述入。
[0130] 计算所述小区联合覆盖因子时,
[0131] 所述步骤S230具体的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小区联合覆盖因子;
[0132]
[0133] 其中,所述为指定区域内的第i个小区的小区联合覆盖因子;所述入m为第i 小区内的第m种通信制式下的覆盖参数;所述为第i小区的第m种通信制式的覆盖参数 的权重;所述am为第i小区内对应于第m种通信制式的修正因子;所述M为覆盖共天馈系 统的通信制式总个数。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不同通信制式的修正因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 同,具体的可以根据不同通信制式的传输损耗以及覆盖要求来定义。
[0134]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所述可以是由外设输入的,也可以是根据函数关系由计算 所述小区联合覆盖因子的设备自行确定的,具体的如采用如下公式确定各通信制式所对应 的权重w;
[0135]
[0136] 其中,所述x的取值为小区的覆盖参数与该小区的修正因子的差值。
[0137] 以下是TD-LTE与TD-SCDMA共天馈系统的小区联合覆盖因子的计算公式:
[0138]
[0139] 其中,所述为指定区域内的第i个小区的小区联合覆盖因子;所述入1为第i 小区内TD-LTE的覆盖参数;所述As为第i小区内TD-SCDMA的覆盖参数;所述Wl为第i 小区TD-LTE的覆盖参数的权重;所述ws为第i小区TD-SCDMA的覆盖参数的权重;所述ai 为第i小区内对应于TD-LTE的修正因子;所述am为第i小区内对应于TD-SCDMA的修正因 子。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可使所述七=&"1=0.9。
[0140] 所述小区的联合覆盖因子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在具体实现时不局限于上述公式的 计算方法。
[0141] 所述步骤S240用于计算的计算反映指定区域内各小区联合覆盖情况的均值的区 域联合覆盖因子,具体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0142]
[0143] 其中,所述为区域联合覆盖因子,所述I为指定区域内小区总数;所述^为指 定区域内的第i个小区的小区联合覆盖因子。具体实现过程还有其他方法计算所述区域联 合覆盖因子,不局限上述公式。
[0144] 计算完所述联合区域覆盖因子后,通过调整天线的方向角、下倾角或天线挂高其 中的至少一个参数,将会导致小区覆盖因子以及联合区域覆盖因子都发生改变,通过调整 后区域联合覆盖因子进行比较,进过反复调整可使区域联合覆盖因子。
[0145]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所述优化策略包括根据小区联合覆盖因子选定最先优化的 小区,并确定调整天线参数的方式,如按固定步长进行调整或按照预定的函数关系进行调 整等。进行覆盖优化时,可以分为若干个周期。两相邻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可相等也可不 等。
[0146] 所述步骤S250具体的实现有多种,图5所示为一种优选方式:
[0147] 步骤S251 :依据优化策略选定待优化小区;
[0148] 步骤S252 :调整所述待优化小区的天线的方向角、下倾角、天线挂高重新计算所 述待优化小区的小区联合覆盖因子,直到所述待优化小区的小区联合覆盖因子最大化;
[0149] 步骤S253 :根据调整后的所述小区联合覆盖因子与所述指定区域内的其他小区 的小区联合覆盖因子,计算调整后的指定区域的区域联合覆盖因子;
[0150] 步骤S254 :比较调整前的区域联合覆盖因子与调整后的区域联合覆盖因子的大 小,直到调整后的区域联合覆盖因子达到最大值。
[0151]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所述步骤S254又可分为
[0152] 第一子步骤:比较调整前的区域联合覆盖因子与调整后的区域联合覆盖因子的大 小;
[0153] 第二子步骤:当调整后的区域联合覆盖因子不大于调整前的区域联合覆盖因子 时,将所述天线的参数恢复到调整前。
[0154] 所述天线的参数,可以是天线的方向角、下倾角以及天线挂高等将影响无线覆盖 的参数,可以一次调整一个参数,也可以同时调整多个参数,在本实施例中优先调整方向角 和下倾角,再调整天线挂高。
[0155]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251中优选选取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