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装置对装置使用者装置及其方法_3

文档序号:9381407阅读:来源:国知局
息108。类似地,第二传输模式更新消息108夹带一第二传输模式资源更新信息,故处理器25更根据第二传输模式资源更新信息,更新存储于存储器21的第二传输模式信息M2。
[0082]须说明者,图1仅用以例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基站4与D2D使用者装置2之间所传送的消息的示意图,并非用以限制广播消息102、请求消息104、资源配置消息106及第二传输模式更新消息108的时间顺位关系。因此,在其它实施态样中,第二传输模式更新消息108亦可能出现于请求消息104及资源配置消息106之前。
[0083]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如图2A及2C所示,其为描绘用于D2D使用者装置2的一传输方法。本实施例为第一实施例的一延伸。如图2A及2C所示,当处理器25判断D2D使用者装置2与基站4之间发生无线电连结失败时,则执行步骤S204a,于一缓冲时间内,透过收发器23持续使用第一传输模式资源进行D2D数据传输。藉此,可以维持D2D数据传输时的连续性。接着,处理器25执行步骤S206,于缓冲时间后,透过收发器23使用第一传输模式资源以及第二传输模式资源进行D2D数据传输。
[0084]须说明者,在本实施例中,当发生RLF时,D2D使用者装置2于缓冲时间内先持续使用第一传输模式资源以维持D2D数据传输的连续性,并接着亦尝试使用第二传输模式资源,使处理器25得以于缓冲时间后,透过收发器23同时使用第一传输模式资源及第二传输模式资源来进行D2D数据传输。另,须注意者,本文所述的“同时”使用第一传输模式资源及第二传输模式资源仅用以表示第一传输模式资源及第二传输模式资源皆可被使用,而非限定于相同时间上被使用。
[0085]举例而言,于缓冲时间后,D2D使用者装置2可使用第一传输模式资源传送较重要的D2D数据,而其它D2D数据则利用第二传输模式资源传送。D2D数据的重要程度可根据服务质量(QoS)或服务质量等级辨识符号(QCI)来决定。于另一例子中,D2D使用者装置亦可同时使用第一传输模式资源以及第二传输模式资源传送相同的D2D数据,或不同的D2D数据(在此,D2D数据并不具有重要程度的区别)。
[0086]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如图2A及2D所示,其为第二实施例的一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当处理器25执行完步骤S206后,更执行步骤S207,进一步判断使用第一传输模式资源进行D2D数据传输时,是否发生一碰撞。具体而言,处理器25可藉由侦测第一传输模式资源是否存在信号传输的方式或根据D2D使用者装置2是否有接收到接收端的一确认消息(Acknowledgement),来判断是否有发生碰撞。当处理器25判断已发生碰撞后,则执行步骤S209,切换至一第二传输模式,以透过收发器23仅使用第二传输模式资源进行D2D数据传输。若处理器25判断使用第一传输模式资源进行D2D数据传输并未发生碰撞时,则继续返回执行步骤S206,即透过收发器23继续使用第一传输模式资源以及第二传输模式资源进行D2D数据传输。
[0087]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亦为第一实施例的一延伸,请同时参考图2A及2E。不同于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当D2D使用者装置2与基站4发生一无线电连结失败时,D2D使用者装置2将直接先切换至第二传输模式以透过第二传输模式资源进行D2D数据传输。具体而言,如图2E所示,当D2D使用者装置2与基站4之间发生该无线电连结失败时,则执行步骤S204b,切换至第二传输模式,并于一缓冲时间内,透过收发器23使用第二传输模式资源进行D2D数据传输。接着,执行步骤S206,于缓冲时间后,透过收发器23使用第一传输模式资源以及第二传输模式资源进行D2D数据传输。换句话说,第四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差别在于步骤S204a及步骤S204b,亦即在本实施例中,当发生无线电连结失败时,则处理器25将直接先切换至第二传输模式以传输D2D数据。
[0088]类似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为第四实施例的一延伸。如图2F所示,本发明的D2D使用者装置2的处理器25进一步执行步骤S207,判断使用第一传输模式资源进行D2D数据传输时,是否发生一碰撞。若判断有发生碰撞时,则执行步骤S211,于碰撞发生后,透过收发器23仅使用第二传输模式资源进行D2D数据传输。若未发生碰撞,则继续返回执行步骤S206,透过收发器23使用第一传输模式资源以及第二传输模式资源进行D2D数据传输。如此一来,藉由本发明的传输机制,即使D2D使用者装置2因发生无线电连结失败而无法接收来自基站4所排程的资源(即第一传输模式资源),其仍可利用第二传输模式资源而继续进行D2D数据传输,故本发明能有效地提升资源频谱的使用效率,以让D2D使用者装置在发生RLF时,仍可最大地利用可使用的资源,降低发生中断D2D数据传输的机率。
[0089]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请同时参考图3、4A、4B、5A、5B。于本实施例中,基站4可透过接收各使用者装置所回传的回报消息,来调整其所排程的资源或切换使用者装置所进行的传输模式。如此一来,透过本实施例的资源调整方法,能进一步地提升资源频谱的使用效率,以让各使用者装置能更通畅地进行D2D通信。
[0090]如图3所示,在基站4的信号涵盖范围SC内,各传送端(即D2D使用者装置Txl、Tx2、Tx3)可藉由基站4所广播的广播消息102 (夹带第二传输模式信息M2)以及基站4所单播(unicast)或群播(multicast)的资源配置消息106 (夹带第一传输模式信息Ml)而得知第一传输模式资源以及第二传输模式资源。因此,各D2D使用者装置TXl、Tx2、Tx3能利用第一传输模式资源及/或第二传输模式资源与接收端(即D2D使用者装置Rxl、Rx2、Rx3)进行D2D数据传输。
[0091]具体而言,如图4A所示,基站4包含一收发器41、一存储器43以及一处理器45。处理器45电性连接至收发器41以及存储器43。存储器43用以存储一 D2D资源配置D2D_RC。须说明者,各传送端依照各自的D2D传输需求而分别传送一请求消息或一竞争报告消息至基站。举例来说,如图3所示,D2D使用者装置Txl及Tx3欲以第一传输模式进行D2D数据传输,故D2D使用者装置Txl及Τχ3分别传送请求消息302a及302c至基站4,而D2D使用者装置Tx2欲以第二传输模式进行D2D数据传输,故尝试自资源池竞争资源,并根据竞争结果,传送竞争报告消息304至基站4。类似地,基站4于接收请求消息302a及302c后,根据请求消息302a及302c中所要求的D2D资源,而排程适当的D2D资源(即第一传输模式资源)供D2D使用者装置Txl及Tx3使用。
[0092]于本实施例中,处理器45执行一资源调整方法,如图4Β所示。首先,处理器45执行步骤S401,透过收发器41用以自多个接收端接收多个第一回报消息,各第一回报消息指示该等接收端其中之一的一第一接收信号质量,且各该接收端为一 D2D使用者装置。举例而言,如图3及4Α所示,基站4自D2D使用者装置Rxl、Rx2、Rx3分别接收第一回报消息306a、306b、306c。第一回报消息306a指示D2D使用者装置Rxl与D2D使用者装置Txl进行D2D通信时的第一接收信号质量。第一回报消息306b指示D2D使用者装置Rx2与D2D使用者装置Tx2进行D2D通信时的第一接收信号质量。第一回报消息306c指示D2D使用者装置Rx3与D2D使用者装置Tx3进行D2D通信时的第一接收信号质量。
[0093]接着,处理器45执行步骤S403,根据该等第一接收信号质量评估D2D资源配置的一第一配置成果。然后,执行步骤S405,判断第一配置成果是否符合一预期成果。当第一配置成果不符合预期成果时,则处理器45执行步骤S407,调整基站所排程的D2D资源配置或传送一 D2D数据传输模式切换消息至一传送端,其中该传送端是传送一 D2D数据至该等接收端其中之一的D2D使用者装置,例如图3所示的D2D使用者装置Txl、Τχ2、Τχ3。举例而言,若基站4自D2D使用者装置Rx2所接收的第一回报消息306b指示D2D使用者装置Rx2与D2D使用者装置Tx2进行D2D通信时的第一接收信号质量不佳,且第一回报消息306c指示D2D使用者装置Rx3与D2D使用者装置Tx3进行D2D通信时的第一接收信号质量不佳时,则基站4将可能重新排程D2D资源,以进行资源配置的调整。
[0094]于另一实施态样中,如图4Α所示,基站4亦可传送D2D数据传输模式切换消息402至D2D使用者装置Τχ2,使D2D使用者装置Τχ2根据D2D数据传输模式切换消息402,由第二传输模式切换至第一传输模式。换言之,D2D数据传输模式切换消息402系用以指示传送端于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间进行切换,以传送D2D数据。据此,D2D使用者装置Τχ2根据D2D数据传输模式切换消息402,自第二传输模式切换至自第一传输模式,以使用第一传输模式资源来传送D2D数据。
[0095]另一方面,如图5Α所示,其为D2D使用者装置5(例如:D2D使用者装置Rxl、Rx2、Rx3)的示意图。D2D使用者装置5与基站4及一传送端(例如:D2D使用者装置Txl、Tx2、Τχ3)进行消息传递。由于本实施例的资源调整方法是透过接收多个接收端所传送的回报消息,以回报其各自的信号接收质量,让基站4得以对D2D资源配置作适当的调整,故于本实施例中的接收端(D2D使用者装置5)需执行一回报方法。D2D使用者装置5包含一收发器51以及一处理器53。处理器53电性连接至收发器51,当D2D使用者装置5作为接收端而运作时,处理器53用以执行如图5Β所示的回报方法。
[0096]首先,执行步骤S501,透过收发器51自一传送端接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