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户可信度认证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455675阅读:来源:国知局
r>[0097]1.2、提示用户只用一个手指接触手机触摸屏的任一位置,通常是大拇指,并记录下用户手指按下的位置。
[0098]1.3、提示用户手持手机在空中书写“NZ”。
[0099]2、收集手机运动过程中运动传感器测量的数据。
[0100]智能手机中的运动传感器分为线性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可以感受加速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
[0101]2.1、建立坐标系:以用户手指在手机触摸屏上按下的位置为中心,因为手机是在垂直于地面的平面上运动,以手机平行于地面左右运动的方向为X轴,垂直于地面上下运动的方向为Y轴,垂直于手机运动平面的方向为Z轴,建立坐标系,如图3所示。
[0102]2.2、数据收集采样:以一定的频率确定运动轨迹上的轨迹点为采样点,并通过运动传感器测量每个采样点的运动数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利用线性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每个采样点的XY轴平面的加速度,陀螺仪传感器测量XZ轴平面的加速度以及每个采样点的弧度,其中,因为每个地域的重力加速度不同,故所有的加速度都不包括重力加速度,避免重力加速度引起的误差。
[0103]具体来说,线性加速度传感器测出的沿X轴的加速度为Lx,沿Y轴的加速度为Ly;陀螺仪传感器测出的沿X轴的加速度为Ax,沿Z轴的加速度为Az,上述加速度的单位均为m/S20同时,获取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时间T。
[0104]3、数据分析。
[0105]3.1选取转折处的采样点:根据陀螺仪传感器测出的每个采样点的弧度,判断该采样点是否位于转折处,将弧度大于阈值的采样点取出,进行计算分析。
[0106]3.2、建立相邻采样点之间的线段方程:
[0107]以XY轴坐标系为例,即将运动轨迹投影到XY轴所在的平面上,取两个相邻的采样点a和采样点b,则采样点b在XY轴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为:
[0108]Xb= Xa+LXa(Tb_Ta)2......................................................公式(I)
[0109]Yb= Ya+LYa(Tb-Ta)2.........................................................公式⑵
[0110]其中,X# Y a分别为a点在XY轴坐标系中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X # Y及别为b点在XY轴坐标系中的X轴坐标和Y轴坐标,Lxa为线性加速度传感器测出的a点的加速度,Lxb为线性加速度传感器测出的b点的加速度,TAa点的采样时间,TbSb点的采样时间。
[0111]根据公式I和公式2,运动轨迹中所有采样点的坐标均可计算出。由于运动轨迹中的采样点数量很大,故任意相邻两个采样点之间的连线可以近似为直线,因此,可根据相邻两个采样点的坐标建立采样点之间的直线方程,由此,每个运动轨迹均可建立P个直线方程,记为Y = hXX?,其中,h为第Q个直线方程的系数,因此,可计算出P个系数k。
[0112]将第一运动轨迹中的P个系数k与验证运动轨迹中的P个系数k相除,记为Sp =klP + k]P (4),其中,klP为第一运动轨迹中各个轨迹段的直线方程的系数,k #为验证运动轨迹中各个轨迹段的直线方程的系数,Sp为第一运动轨迹中第P个轨迹段与验证运动轨迹中第P个轨迹段的相似度。
[0113]用O?I表示两条运动轨迹的相似程度,I表示两条运动轨迹完全相同,O表示两条运动轨迹完全不同。将数值在一定范围内的Sp对应的轨迹段确定为有效轨迹段,比如,将数值在95 %至105 %之间的Sp记为S ,第一运动轨迹中某一个转折处的有效轨迹段的数量与该转折处的轨迹段的总数的比值,即为第一运动轨迹的该转折处的运动轨迹与验证运动轨迹的相应转折处的运动轨迹的相似度,即:相似度=S^i*(5) ο
[0114]第一运动轨迹与验证运动轨迹的相似度为所有转折处的运动轨迹相似度的平均值。
[0115]同理,运动轨迹投影到XZ轴所在的平面上,即在XZ轴坐标系中,第一运动轨迹与验证运动轨迹的相似度也按照如上述相同的方式进行计算。
[0116]只有第一运动轨迹与验证运动轨迹在两个平面的相似度均满足要求,才能判定第一运动轨迹与验证运动轨迹的相似度满足要求,即验证通过。比如,第一运动轨迹与验证运动轨迹在两个平面的相似度均大于95%,则判断验证通过。
[0117]同理,若用户是创建预设的验证运动轨迹,则需持移动终端书写至少两次“NZ”。如规定需书写三次“NZ”,这三次书写的运动轨迹相互之间的相似度均高于90%,则认为验证运动轨迹创建成功,任取一次运动轨迹作为预设的验证运动轨迹进行保存。
[0118]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下面以具体实例对上述流程进行详细描述。该具体实例所描述的流程如图4所示,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初步验证;I1、判断;111、创建验证运动轨迹;IV、验证用户可信度。
[0119]首先进行初步验证,如图5,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0120]S201、获取手机的硬件信息。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系统提供的API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1n Programming Interface),获取手机的IME1、制造商、型号、线性加速度传感器的型号、陀螺仪传感器的型号。
[0121]S202、判断是否成功获取手机陀螺仪传感器的型号数据,若获取成功,则执行步骤S204 ;否则,执行步骤S203。
[0122]S203、进入其它用户可信度认证过程。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验证若不成功,则可使用其它方法进行认证,如,采用多次密码加验证码的方式。
[0123]S204、生成手机ID。将手机的硬件信息按规定的顺序排列,并转为十六进制字符串,可以使用MD5(消息摘要算法第五版,Message Digest Algorithm MD5)对该字符串进行摘要生成手机ID。
[0124]S205、判断是否存在该手机ID,若存在,则执行步骤S206 ;否则,执行步骤S207。
[0125]S206、将预存的手机ID与生成的手机ID进行对比,若两者一致,则进入基于运动传感器的用户可信度认证过程;否则,执行步骤S203。
[0126]S207、存储生成的手机ID。
[0127]基于运动传感器的用户可信度认证过程又包括创建验证运动轨迹和验证用户可信度,需进行步骤IV判断是否已经预存了验证运动轨迹,若是,则直接验证用户可信度;否贝1J,需首先创建验证运动轨迹。
[0128]创建验证运动轨迹的过程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129]S301、引导用户持手机进行第一次移动。具体来说,提示用户将手机倾斜直至与地面垂直,用一个手指触摸手机屏幕,保持手指与手机的相对位置不变,移动手机书写出字母“NZ ”,并将本次移动的轨迹暂存为第一验证运动轨迹。
[0130]S302、判断手机运动是否满足条件,若是,则执行步骤S303 ;若否,则执行步骤S301。这里的条件主要是查看手机的运动轨迹中是否存在至少5个转折。
[0131]S303、引导用户持手机进行第二次移动。需提示用户第二次移动与第一次移动的规则一致,即手指触摸手机屏幕的位置不变,并按步骤S301中书写的方式再次书写字母“ NZ ”,将本次移动的轨迹暂存为第二验证运动轨迹。
[0132]S304、判断第一验证运动轨迹与第二验证运动轨迹的相似度是否大于90%,若是,则进行步骤S305 ;否则,进行步骤S301。
[0133]S305、引导用户持手机进行第三次移动。具体的移动方式与第二次一致,并将本次移动的轨迹暂存为第三验证运动轨迹。
[0134]S306、判断第二验证运动轨迹与第三验证运动轨迹的相似度是否大于90%,若是,则进行步骤S307 ;否则,进行步骤S301。
[0135]S307、验证运动轨迹创建成功,将第一验证运动轨迹作为预设的验证运动轨迹进行存储。
[0136]若判断已经预存了验证运动轨迹,则可直接验证用户可信度,如图7所示,包括:
[0137]S401、具体地,需提示用户将手机将手机倾斜直至与地面垂直,用一个手指触摸手机屏幕。此时,需获取用户创建验证运动轨迹时手指在手机屏幕上的触摸位置,并在屏幕上显示,提示用户将手指触摸于显示位置上,保持手指与手机的相对位置不变,移动手机书写出字母“NZ”。
[0138]S402、获取步骤S401中手机的运动轨迹。
[0139]S403、将步骤S402中的运动轨迹与步骤S307中预存的验证运动轨迹进行对比。若两者的相似度超过95%,则执行步骤S404 ;否则,执行步骤S203。
[0140]S404、用户可信,可进行后续操作。
[0141]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可信度认证装置,如图8所示,包括:
[0142]采集模块1,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第一运动轨迹,所述第一运动轨迹为用户持所述移动终端做规则运动的轨迹;
[0143]对比模块2,用于将所述第一运动轨迹与预设的验证运动轨迹相对比;若所述第一运动轨迹与所述验证运动轨迹的相似度超过第一阈值,则判断所述用户可信。
[0144]较佳地,采集模块1,还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至少两次第二运动轨迹,所述第二运动轨迹为用户持所述移动终端做所述规则运动的轨迹;
[0145]对比模块2,还用于将所述至少两次第二运动轨迹相对比;
[0146]还包括存储模块3,用于若所述至少两次第二运动轨迹的相似度超过第二阈值,则将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