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的传输速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582323阅读:来源:国知局
着第一比例的增大而减小,所述第一比例为在所述 第一周期内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M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数据的个数,与所述 第一终端接收的所有第一数据的个数的比例。所述第一比例越大,说明信道的增杂度越低; 反之若所述比例越小时,说明信道的增杂度越高。。
[0095] 下面结合具体的公式对确定信道的增杂度进行详细说明。所述信道增杂度可W具 体通过信道增杂度指标进行相应的标定。
[0096]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信道的增杂度指标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 在确定信道的增杂度指标时,可W首先通过执行步骤S401至步骤S404,获取相关的统计数 据。
[0097]步骤S401,获取第H个数,所述第H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 的PPDU的个数。
[0098] 统计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收到PPDU的总的个数,在此可W记为第H个数Rx_ PPDU-Cnto
[0099] 步骤S402,获取第四个数,所述第四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 的ACK或化0CK_ACK的个数。
[0100] 统计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收到的ACK或BL0CK_ACK的总的个数,在此可W记为 第四个数Rx_ACK_Cnt。
[0101] 所述ACK或化0CK_ACK是一种报文确认机制,该机制用于保证空口数据传输的可 靠性。
[0102] 在报文传输过程中,发送方(例如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每一个IE邸802. 11报 文,接收方在收到后均要进行ACK或化0CK_ACK回复确认。当发送方接收到接收方所发送 的ACK或化0CK_ACK确认后,才认定报文已经发送成功,从而发送下一顿数据;否则发送方 重新进行报文发送。
[0103] 步骤S403,获取第五个数,所述第五个数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 的M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且不是ACK或BlockAck顿的第一数据的个数。
[0104] 统计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收到的M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且不是ACK或 BlockAck顿的第一数据的个数,在此可W记为第五个数Rx_MPDU_Cnt。
[0105] 例如当所述第一数据为聚合顿时,则第五个数即为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收到的 MC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且不是ACK或BlockAck顿的聚合顿的个数;当所述第一数 据为非聚合顿时,所述第五个数为即为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收到的MC目的地址为所述 第一终端,且不是ACK或BlockAck顿的MPDU的个数。
[0106] 所述第五个数采用顿类型过滤的方式进行获取,例如通过过滤掉含ACK或Block ACK确认机制的顿进而获取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第一数据的个数。
[0107] 第一终端通过物理层解调所接收到的PPDU得到第一数据,并上传至MC层。若所 述第一数据中的MC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终端,则通过此步骤进行统计。
[0108] 根据步骤S401至步骤S403所得到的统计数据,可W对描述信道增杂度的增杂度 指标进行获取。
[0109]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401至步骤403并不存在先后执行顺序,可W按照任意的执 行顺序执行步骤S401、步骤S402和步骤S403,只要获取如上所需要的统计数据即可。
[0110] 在通过步骤S401、步骤S402和步骤S403之后,执行步骤S404,判断第H个数和第 四个数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个数阔值。
[0111] 所述第二个数阔值可W根据经验数据、实验数据等进行相应的确定。
[0112]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所述的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的取值范围为[100ms,500ms]基 础上,通过相关实验数据,可W设定所述第二个数阔值的取值范围为[1,10]。在其他实施例 中,也可W结合实际的实验数据、信道情况等,对所述第二个数阔值进行相应的设定,所述 第二个数阔值的取值范围不做具体限定。
[0113] 若步骤S404的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405 ;否则执行步骤S406。
[0114] 步骤S405,结合第H个数、第四个数和第五个数确定信道的增杂度指标。
[0115] 通过公式(2)确定所述信道的增杂度指标CCA_Freq。
[0117] 其中,CCA_Freq为所述信道增杂度指标,Rx_PPDU_Cnt为所述第H个数,Rx_ACK_ Cnt为所述第四个数,Rx_MPDU_Cnt为所述第五个数。
[0118] 通过如上所述的公式(2)可W在第H个数和所述第四个数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 二个数阔值时,对所述信道的增杂度指标进行确定。
[0119] 步骤S406,确定信道的增杂度指标为零。
[0120] 由于第H个数表示的是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PPDU的个数,而第四 个数表示的是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接收的ACK或化0CK_ACK的个数,所述第 H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差值表示的是第一终端接收的非ACK和化0CK_ACK的PPDU的顿的个 数。若所述差值太小,则表明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接收的PPDU数据基本上均是采用ACK 或BL0CK_ACK是报文确认机制所得到的数据包,所述信道的增杂程度对统计结果不会有太 多的影响,在此机制下,信道被所述第一终端所占用,所W可W认为信道的增杂程度为零, 即在第H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差值小于所述第二个数阔值时,可W认为信道的增杂度指标为 零。
[0121] 通过如上所述的步骤S401至步骤S406,可W获取第一周期的信道增杂程度的增 杂度指标值。
[0122] 在确定增杂度指标后,可W根据预设的增杂度指标与速率阔值的第一映射关系, 确定第一周期中的信道增杂度指标所对应的速率阔值。
[0123] 所述第一映射关系可W通过实验数据进行预先设定。
[0124] 请继续参考图2,在通过步骤S202确定所述重传频率小于频率阔值时,执行步骤 S203,否则执行步骤S206。
[0125] 在步骤S202判断结果为"是"时,说明第一终端在第一周期内发送MPDU的重传频 率小于预设的频率阔值,说明当前传输性能较好,可W在下一个时间周期(第二周期)上调 所述第一终端物理层发送PPDU的速率。
[0126] 步骤S203,判断物理层速率是否大于或等于速率阔值。
[0127] 考虑到通常信道的实际传输情况比较复杂,对应不同的信道实际传输情况都会有 相应的物理层发送PPDU的最大速率限制,在超过信道当前传输性能所对应的最大速率限 制时,反而会造成信道的吞吐率降低等影响。
[0128] 所W在本实施例中,也可W先预先设定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设定阔值,即预先设 定速率阔值。
[0129] 所述速率阔值可W根据第一参数的相关数据进行设定,所述第一参数可W为所 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收到的PPDU的功率或信号强度指示值(RRSI,Received Si即alStrengthIndication)等进行相应的确定。
[0130] 在本实施例中,W根据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周期内所收到的PPDU的功率确定第 二周期中信道的速率阔值为例进行说明。
[0131] 假设在第一周期内收到的所有与第一终端连接的AP或STA发送的PPDU到达所述 第一终端的天线口的接收功率共有N个,记为Pwr(i),其中i的取值为[1,闲。 (3)
[0132] 根据公式(3)获取所述接收功率的均值Pwr。
[0134] 在得到所述接收功率的均值Pwr后,通过查找预先设定的接收功率和速率阔值的 第二映射关系,确定通过公式(3)所得到的接收功率的均值所对应的速率阔值。
[0135]所述接收功率和速率阔值的第二映射关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W通过具体的实验 数据,结合IEEE802. 11标准所制定的物理层速率的灵敏度与接收功率的之间的对应关系 进行确定。
[0136] 可W通过步骤S203判断第二周期的物理层速率是否已大于或等于速率阔值。
[0137] 若步骤S203的判断结果为"是",则说明第二周期的物理层速率已达到当前信道 所允许的最大传输速率的速率阔值,不适宜继续对所述物理层速率继续上调。
[013引即在步骤S203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步骤S204;否则执行步骤S205。
[0139] 步骤S204,第一终端在第二周期保持物理层发送PPDU的速率。
[0140] 即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二周期仍然按照第一周期时物理层发送PPDU的速率进行数 据的传输,并不做上调动作。
[0141] 步骤S205,第一终端在第二周期上调物理层发送PPDU的速率。
[0142] 由于在步骤S203判断结果为"否"时,说明在第一周期中,所述第一终端的物理层 发送PPDU的速率还有可W上调的空间,所W可W在第二周期内上调所述物理层发送PPDU 的速率。
[0143]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