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装置、终端装置、接收方法以及集成电路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813905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一方处于低的时候的导频模式相同的模式(模式6或8)。这是由于当频率方向以及时间方向双方都处于连续配置导频码元的情况下,数据码元在帧内所占的比例大为减少,信息的传输效率降低的原因。
[0103]实际上,由于与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变动相比,时间性的衰落变动比较缓慢,当延迟分散以及移动速度都很大的情况下,就选择延迟分散高于或等于规定阈值Tb并且移动速度高于或等于规定阈值Tc而不满Td时的导频模式(模式8)。
[0104]为了将这样选择的导频模式通知移动站装置,通过导频模式信息产生单元278,产生导频模式信息。这里,在上述的例子中,由其他小区干扰所决定的导频码元的单位的大小分为2种(图5A以及图5B),而就各个导频码元的单位大小有8种(图8)模式,所以产生显示在16( = 2X8)种模式中到底选择哪种导频模式的导频模式信息。因此,导频模式信息最大能够表现4比特以内(24= 16),能够防止通过为自适应控制导频码元的传输的反馈信息,出现线路容量被压迫的情况。同时,上述的导频模式,仅举一例,根据导频模式数量也可以进一步减少导频模式信息的信息量。
[0105]所产生的导频模式信息,通过编码单元120进行编码,通过调制单元130进行调制,向子载波分配单元140输出。同时,导频模式信息向导频提取单元230输出。在导频提取单元230中,按照被输入的导频模式信息,提取移动站装置根据基站装置所通知的导频模式信息发送的导频码元。
[0106]另外,发送数据通过编码单元100进行编码,通过调制单元110进行调制,并向子载波分配单元140输出。
[0107]并且,通过子载波分配单元140,给导频模式信息以及发送数据分别分配子载波;通过IFFT单元150,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产生包含导频模式信息以及发送数据在内的OFDM信号。
[0108]并且,通过GI插入单元160,将OFDM信号的末尾部分复制到前头部分,并在OFDM信号中插入保护间隔,通过无线发送单元170进行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D/A转换、上变频等),通过天线发送。
[0109]下面,就从通过移动站装置的无线接收单元300接收导频模式信息到发送包含导频码元在内的信号为止的移动站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0110]由移动站装置的天线所接收的信号,通过无线接收单元300进行规定的无线接收处理(下变频、A/D转换等);通过GI除去单元310,除去保护间隔;通过FFT单元320,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分离重叠在各子载波上的数据,并向导频提取单元330以及调制单元350输出。
[0111]并且,通过导频提取单元330提取导频码元,通过信道估计单元340,使用导频码元进行信道估计。信道估计结果向解调单元350输入,并通过解调单元350使用信道估计结果进行数据的解调。并且,解调所得到的解调数据通过解码单元360进行解码,以取得接收数据以及导频模式信息。
[0112]所取得的导频模式信息,向导频产生单元420以及复用单元430输出。并且,通过导频产生单元420生成能够构成导频模式信息所显示的导频模式的帧的分量的导频码元,并将所产生的导频码元向复用单元430输出。
[0113]另外,发送数据,通过编码单元400进行编码处理;通过调制单元410进行调制处理,然后作为数据码元向复用单元430输入。
[0114]并且,通过复用单元430,导频码元以及数据码元,根据导频模式信息进行复用处理,产生导频模式信息所显示的导频模式的帧。
[0115]所产生的帧,通过IFFT单元440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产生包含导频码元以及数据码元在内的OFDM信号。
[0116]并且,通过GI插入单元450,将OFDM信号的末尾部分复制到前头部分,在OFDM信号中插入保护间隔;通过无线发送单元460,进行规定的无线发送处理(D/A转换、上变频等),通过天线进行发送。
[0117]以下,再次通过基站装置选择导频模式,重复上述动作。
[0118]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延迟分散、移动站装置的移动速度以及由其他小区的信号而引其的干扰作为参数,选择为传输最适合传播环境且必要充分的导频码元的导频模式,因此可以把反馈信息对线路容量的影响抑制在最低限度,而不会因导频码元的传输降低信息的传输效率。
[0119]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就上行线路的导频码元传输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移动站装置选择导频模式,并将导频模式信息通知基站装置,来对由基站装置向移动站装置的下行线路的导频码元进行控制。
[0120]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就通过OFDM方式进行通信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适用于采用OFDM方式以外的多载波通信、CDMA(Code Divis1n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方式以及TDMA(Time Divis1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方式等的通信。
[0121]同时,根据适用的通信方式,不只是将其他小区的干扰,还将包括本小区内的其他移动站装置所产生的干扰以及多路径所产生的干扰在内的所有的干扰量作为参数,来决定导频码元在帧内所占的比例。
[0122]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了同时使用延迟分散、移动站装置的移动速度以及其他小区的信号所产生的干扰这3个参数来选择导频模式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只采用这些参数中的I个或者2个来选择导频模式。
[0123]另外,参数还不只限于上述3个,只要是反映传播环境的参数,则能够根据该参数决定帧的频率方向以及时间方向的导频码元的配置。
[0124](实施方式2)
[0125]使用导频码元进行的信道估计的精度对比特差错率的影响是根据调制方式的不同而不一样。也就是说,调制水平越高的调制方式要求越高的信道估计精度。尤其是在16QAM、64QAM等的QAM调制方式中,由于在解调时,不仅要进行相位的判定,还需要对振幅进行判定,所以必须要有高的信道估计精度。同时,为实现高的信道估计精度,必须使导频码元在帧内的占比(也就是导频码元的密度)加大。
[0126]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考虑实施方式I所使用的3个参数(延迟分散、移动站装置的移动速度、其他小区干扰)之外,还考虑调制方式进行导频模式的选择。同时,在以下的说明中,与实施方式I相同,设定将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是采用OFDM方式进行通信的方式,并就由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的上行线路的导频码元的传输进行说明。
[0127]图9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基站装置主要部分的结构方框图。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是加上实施方式I (图2)的结构还包括接收质量测定单元280以及MCS(Modulat1n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方案)选择单元290。
[0128]接收质量测定单元280,将使用导频提取单元230所输入的导频码元,作为接收质量测定SIR,并向MCS选择单元290输出测定值。
[0129]MCS选择单元290,根据接收质量测定单元280所输入的SIR值,选择移动站装置发送的数据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并将显示选择的调制方式与编码率的信息(MCS信息)向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以及编码单元120输出。MCS选择单元290,具有为了能以规定的差错率接收数据的调制方式与编码率的多种组合分别与多个SIR值相对应地设定的图表(MCS图表),并通过依据SIR值参照该MCS图表,来从多个组合中选择最佳的调制方式与编码率的组合。对MCS信息进行与导频模式信息相同的处理,并向移动站装置发送。
[0130]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对在实施方式I中所说明的3个参数(延迟分散、移动站装置的移动速度、其他小区的干扰)中加上经MCS选择单元290所选择的调制方式,选择导频模式。关于选择方法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0131]图10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移动站装置主要结构方框图。虽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图4)基本相同,但是,它们的不同之点在于:在解码单元360中经过解码的MCS信息向编码单元400以及调制单元410输出,编码单元400的编码率与调制单元410的调制率是按照该MCS信息受到控制的。也就是说,移动站装置将向基站发送的数据,通过MCS信息所显示的编码率来进行编码,通过MCS信息所显示的调制方式来进行调制。
[0132]接着,就本实施方式的导频模式的选择进行说明。作为考虑到调制方式的导频模式的选择方法,列举下列2个例子。也就是说列举2种方法,一是使用通过对延迟分散的测定值与移动速度的估计值加上根据调制方式所确定的偏移的值,按照图8选择导频模式的方法(以下称“选择方法I”); 二是对于按照图8所决定的导频模式,进一步在各个导频码元的单位之间插入依据调制方式所决定的数目的导频码元的方法(以下称“选择方法2” )。
[0133]〈选择方法1>
[0134]在选择方法I的情况下,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的结构如图11所示的那样。图11所示的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是在实施方式1(图3)的结构上,再加上偏移附加单元271所组成。
[0135]由MCS选择单元290向偏移附加单元271输入MCS信息。偏移附加单元271对于由延迟分散测定单元272所输入的延迟分散以及由移动速度估计单元274所输入的移动速度,附加按照MCS信息所示的调制方式的偏移。调制水平越高,则该偏移成为越大的值。也就是说,对64QAM的偏移要比对16QAM的偏移大;对16QAM的偏移要比对QPSK的偏移大。同时,也可以使对QPSK的偏移成为“O”。另外,也可以使附加在移动速度的偏移与附加在延迟分散的偏移为不同的值。附加过偏移的延迟分散与移动速度向导频模式信息产生单元278输出。
[0136]导频模式信息产生单元278,依据附加过偏移的延迟分散与移动速度,进行在实施方法1(图8)中作过说明的阈值判定,并选择导频模式。由于调制水平越高,则偏移越大,在这样选择导频模式时,调制水平越高,则导频码元在帧内的占比,也就是导频码元的密度就越大。
[0137]〈选择方法2>
[0138]在选择方法2的情况下,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的结构如图12所示的那样。图12所示的导频模式选择单元270,是在实施方式I (图3)的结构上再具有插入导频决定单元273所组成。
[0139]由MCS选择单元290向插入导频决定单元273输入MCS信息。插入导频决定单元273依据MCS信息所示的调制方式,决定在各个导频码元的单位之间插入的导频码元的个数。调制水平越高,插入的个数也就越多。也就是说,对64QAM的个数要比对16QAM的个数多;对16QAM的个数要比对QPSK的个数多。所决定的个数向导频模式信息产生单元278输出。
[0140]导频模式信息产生单元278,选择对于在实施方式1(图8)中说明的阈值判定的结果选择的导频模式,再插入导频决定单元273中所决定的个数的导频码元的导频模式。例如,在移动速度高于或等于Tc而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