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来电呼叫智能应答的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28375阅读:来源:国知局
理结果数据存储至本地数据库、向智能应答模式判断模块传输模式判断信息、以及将 应答内容及来电接听提醒信息等传输至交互信息展现模块进而向被叫展现。
[0061] 智能语音分析及语义分析模块:能够与智能语音分析及智能语义分析云进行交 互,向云端发送处理请求并处理云端返回结果,该模块同时可与智能交互控制模块进行数 据交换,输入对话语音数据,输出语音数据处理结果;
[0062] 智能语音分析与语义分析模块包括以下主要子模块:智能转写处理、智能语音合 成、智能语义分析,各子模块主要功能如表3所示:
[0063] 表 3
[0065]智能语音分析及智能语义分析云:位于云端,该系统主要包括语音转写云(ASR)、 语音合成云(TTS)和语义分析云(NLP),各部分功能可独立或与客户端协同进行语音数据处 理,形成分析结果;
[0066]应答模式判断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智能交互控制模块的模块判断信息,进行应答 模式的选择,并将选择结果传输至智能应答模式模块,选择最合适的应答模式;
[0067]智能应答模式模块:智能应答模式模块包含多种应答模式信息,由应答模式判断 模块选择了当前应答模式后,智能应答模式模块将该模式的应答交互机制传输至语音处理 与交互模块,由语音处理与交互模块与主叫用户交互;
[0068]应答模式库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可根据主被叫用户的实际需求增加更多的应答模 式。目前主要应答模式包括主叫行为引导模式、预设信息告知模式、提醒被叫接电话模式、 模式化问答模式等。
[0069]信息交互展现模块:用于向被叫用户展示智能应答的应答结果,或提醒被叫接听 电话。
[0070] 智能应答客户端能够将智能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语音内容、语音转换的文字内 容、智能应答内容关键字信息等存储至本地数据库中,客户端智能语音分析及语义分析模 块与智能语音分析云及语义分析云协同对数据内容进行处理,产生最终反馈信息内容,反 馈信息内容主要向被叫说明是何时、何人、何事等。反馈信息内容首先传输至智能交互控制 模块,并由智能交互控制模块传输至交互信息展现模块,由交互信息展现模块向被叫用户 展示。当智能应答客户判断来电为紧急情况时,提醒被叫接听电话。
[0071] 所述系统还包括智能应答内容数据库,其用于存储预设的智能应答内容,应答内 容数据库可进行本地数据管理对数据进行更新。
[0072] 所述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系统开始自主叫用户发起对话,对话音频数据流由智能 终端APP的语音交互与处理模块进行实时处理,处理后将语音数据传输至智能交互控制模 块;智能交互控制模块负责进行数据的综合传输及存储控制,由智能交互控制模块将语音 数据传输至智能语音分析与语义分析模块,并由智能语音分析与语义分析模块与智能语音 分析云及语义分析云协同处理;处理结果由智能交互控制模块传输至应答模式判断模块, 由应答模式判断模块选择合适的应答模式;进而由智能应答模式模块将应答模式信息传输 至语音交互与处理模块,继续与主叫进行语音交互,形成循环处理;对话结束后,由智能终 端APP进行综合分析,并将分析结果由智能交互控制模块传输至交互信息展现模块,由交互 信息展现模块向被叫用户传输应答内容信息,或者提醒被叫接听电话。
[0073]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 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 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 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 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来电呼叫智能应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S1:智能终端收到来电呼叫时,根据被叫用户的操作或预设的应答机制,选择是否采用 智能手机APP进行智能应答; S2:采用智能手机APP进行智能应答时,对来电进行智能分析做出应答模式判断,对来 电进行智能分析包括主叫情绪分析、主叫环境分析、关键字监测和语义分析中的一种或多 种; S3:以相应的应答模式与主叫方进行交互,所述应答模式包括主叫行为引导模式、预设 信息告知模式、模式化问答模式和提醒主叫接电话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终端的来电呼叫智能应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S1中,根据被叫用户的操作或预设的应答机制,选择是否采用智能手机APP进行智能应答, 其具体方法为: 被叫用户主动应答时,被叫用户可对当前来电呼叫进行接听、挂机、挂机并快捷回复或 者采用智能终端的APP进行智能应答的操作; 被叫用户设置全部来电呼叫由智能手机APP接听时,对所有来电直接由智能终端的智 能应答APP接听; 被叫用户未设置全部来电由APP接听,又不进行主动应答时,则进入被动应答模式,当 被叫用户不应答超时,启用由智能终端的APP进行接听智能应答。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终端的来电呼叫智能应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S2中,对来电进行智能分析做出应答模式判断,其具体方法为: a) 主叫情绪分析:根据主叫音调、语气、措辞等多个维度同步分析,识别主叫情绪并可 根据主叫情绪选择最合适的对话声音及语气; b) 主叫环境分析:根据主叫来电背景声音或噪音综合分析,判断主叫所处环境; c) 关键字监测:实时监测主叫对话过程中所提及的内容,若主叫对话过程中提及了被 叫用户预告设置的关键词,则通过亮屏、响铃或提示音的方式主动提醒被叫用户接听该来 电; d) 语义分析:对来电语音对话内容的含义进行分析,提取关键要素。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终端的来电呼叫智能应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S3中,所述应答模式具体为: a) 主叫行为引导模式: 当智能手机APP分析判断主叫用户未意识到正在与智能应答系统进行对话时,则进入 该模式对主叫进行交互的引导; b) 预设信息告知模式: 该模式能够结合智能手机APP分析结果和被叫用户的设置信息共同向主叫用户发送特 定信息,告知主叫被叫状态等信息; c) 模式化问答模式: 模式化问答模式通过定义一种标准化的对话形式,由系统向用户提问固定格式问题并 将主叫用户回答进行记录和录音等整理,由被叫用户再处理; d) 提醒主叫接电话模式: 提醒主叫接电话模式应用于紧急来电场景提醒,如通过用户情绪、关键字监测功能的 综合分析,当主叫对话过程中情绪激动、并提及了被叫预告设置的关键词,则通过亮屏、响 铃、语音提醒等方式主动提醒被叫用户接听该来电,避免关键电话漏接。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终端的来电呼叫智能应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方法还包括:信息反馈,智能手机APP在智能应答完成后,向被叫用户发送展示智能应答反 馈的综合信息,反馈信息既包括语音交互过程的录音,也包括系统对交互内容的综合分析 结果。6. -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来电呼叫智能应答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语音处理与交互模块:用于与主叫用户进行语音交互,并将语音交互内容进行处理,处 理后传输至智能交互控制模块。 智能交互控制模块:用于协调整个系统的数据传输控制; 智能语音分析及语义分析模块:能够与智能语音分析及智能语义分析云进行交互,向 云端发送处理请求并处理云端返回结果,该模块同时可与智能交互控制模块进行数据交 换,输入对话语音数据,输出语音数据处理结果; 智能语音分析及智能语义分析云:位于云端,用于与智能终端APP协同进行语音数据处 理,形成分析结果; 应答模式判断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智能交互控制模块的模块判断信息,进行应答模式 的选择,并将选择结果传输至智能应答模式模块,选择最合适的应答模式; 智能应答模式模块:智能应答模式模块包含多种应答模式信息,由应答模式判断模块 选择了当前应答模式后,智能应答模式模块将该模式的应答交互机制传输至语音处理与交 互模块,由语音处理与交互模块与主叫用户交互; 信息交互展现模块:用于向被叫用户展示智能应答的应答结果,或提醒被叫接听电话。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智能终端的来电呼叫智能应答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智能语音分析及智能语义分析云包括语音转写云、语音合成云和语义分析云,可独立或与 智能终端APP协同进行语音数据处理,形成分析结果。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智能终端的来电呼叫智能应答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智能语音分析与语义分析模块包括以下子模块: 智能转写处理子模块:用于与所述语音转写云交互,将语音转换成文字; 智能语音合成子模块:用于与所述语音合成云交互,根据文字内容生成语音内容,用于 与主叫对话; 智能语义分析子模块:用于与所述语义分析云交互协作,对语音内容进行语义分析。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智能终端的来电呼叫智能应答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智能应答模式模块中,应答模式包括主叫行为引导模式、预设信息告知模式、提醒被叫接电 话模式和模式化问答模式。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智能终端的来电呼叫智能应答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系统还包括智能应答内容数据库,其用于存储预设的智能应答内容,应答内容数据库可 进行本地数据管理对数据进行更新。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来电呼叫智能应答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中,采用智能手机APP进行智能应答,对来电进行智能分析做出应答模式判断,并且以相应的应答模式与主叫方进行交互。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相当于在智能终端中的自动应答和交互机器人,为被叫用户自动接听电话、自动与主叫交互和沟通,具备自动化、智能化、便捷化等优点,无须被叫人工干预即可对来电呼叫进行智能交互和处理,并向被叫进行反馈。弥补了传统应答模式的不足,与传统应答模式共同形成了完整的来电应答流程体验,大大提升对智能终端的来电应答用户体验。
【IPC分类】H04M1/64, H04M1/725
【公开号】CN105592196
【申请号】CN201610048737
【发明人】陈源凯, 孙仉茂, 陈海武
【申请人】广州市讯飞樽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