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中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07305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手机中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金属加工领域,尤指一种手机中框。
【背景技术】
[0002]智能手机随着超薄化、大屏化的趋势,为加强手机的整体强度、提升用户触感体验,智能手机已经大规模地采用金属中框作为机身。目前,金属中框的制造一般采用先锻造再进行CNC加工的方式进行,但此种工艺制造成本很高,且有些不规则的内部结构很难通过锻造的工艺实现;还有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压铸的方式进行,虽然压铸的成本很低,但是通过压铸完成的中框结构不够紧密,表面光泽不好,通常用于低端机型。
[0003]在此情况下,业界又发明了一种锻造结合压铸的制造工艺,该工艺能够大大降低制造成本,又不影响产品外观性能。主要是指通过锻造形成中框的外框结构,再通过压铸的方式在所述外框结构之内形成压铸件,使所述手机中框的外框具有了锻造件的硬度与光泽度,同时大大降低对内框复杂结构进行锻造的技术难题与制造成本。但,外框与内框之间在压铸结合时需要一定的固持结构,现有的固持结构均难以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中框,所述手机中框的外框内侧加工形成有稳定固持内框压铸件的固持结构。
[0005]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手机中框,包括外框体、通过加工形成于所述外框体内侧面上的固持槽、及通过压铸成形于所述外框体内的内框体,所述固持槽为底部较宽、开口较窄的燕尾槽结构,所述固持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外框体之间构成一定的倾斜角度,所述倾斜角度在之间15° -30°。
[0006]一种手机中框,包括外框体、通过加工形成于所述外框体内侧面上的固持槽、及通过压铸成形于所述外框体内的内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槽为底部较宽、开口较窄的燕尾槽结构,所述固持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外框体之间构成一定的倾斜角度。
[0007]所述倾斜角度在15° -30°之间。
[0008]所述倾斜角度在18° -22°之间。
[0009]所述固持槽在加工过程中,倾斜角度依照预定程式产生0° -2°之间的变化,使所述固持槽包含多段开口倾斜角度不同的蛇行结构。
[0010]固持槽为通过平刀在所述外框体的内侧面开粗形成。
[0011]通过燕尾刀在所述开粗形成的固持槽内进行加工使该固持槽底部宽、开口窄。
[0012]所述外框体在压铸时,熔融金属液体填充所述蛇行结构的固持槽,所述蛇行结构的固持槽拥有开口倾斜角度不同的多段固持槽,使固化于所述固持槽内的金属液体在不同方向上均受到固持力的牵制,使所述内框体与所述外框体紧密固持于一体。
[00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手机中框在加工时,让加工刀具以一定的倾斜角度在所述外框体的内侧面上加工成型出固持槽,解决了刀具无法以垂直方式在所述外框体的内侧面上加工固持槽的缺陷,且所述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固持槽能够为所述垂直于所述外框体的内框体在垂直于所述外框体的内侧面上提供更好的固持力。同时,在加工过程中,所述刀具倾斜角度的变化,使所述固持槽产生蛇行结构,使所述固持槽的开口出现不同的倾斜角度,使所述内框体的固化于所述固持槽内的部分产生在不同方向上的固持力,进一步加强所述内框体与所述外框体之间的结合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申请手机中框的立体图;
[0015]图2为本申请手机中框去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16]图3为本申请沿图2所示虚线圈B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4为本申请沿图2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
[0018]图5为本申请图4所示虚线圈C部分在平刀开槽时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6为本申请图4所示虚线圈C部分在燕尾刀加工时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申请手机中框为金属结构,指采用锻造、CNC(数控机床)加工成外框体后,再在外框体内进行压注成型形成内框体的手机中框整体。所述手机中框用于承载智能手机的PCB主板、屏幕组件、及电池等,金属结构的手机中框可以有效提升机身强度,稳定固持手机各组件产品。
[0021]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手机中框10包括外框体11、通过CNC加工形成于所述外框体11内侧面112上的固持槽12、及通过压铸成型于所述外框体11内的内框体(未图示)。所述固持槽12不穿越所述外框体11的外表面111。
[0022]所述固持槽12至少一端设有孔径较大的初始端121,及自所述初始端121沿外框体11延伸方向开设的槽状部122。所述槽状部122呈燕尾槽结构,在垂直于所述外框体11延伸方向上,所述槽状部122的底部123的宽度大于开口部124的宽度。限于外框体11为矩形封闭结构,加工刀具20,30无法从所述内侧面112的垂直方向加工,所述固持槽12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外框体11 (即外框体11的内侧面112的垂直方向)构成一个15° -30°的倾斜夹角Θ,所述倾斜夹角Θ的最佳角度为18° -22°之间。所述初始端121最佳的设计方案为在所述固持槽12的两端均设置孔径较大的初始端121以方便刀具的进入与退出。
[0023]当在所述外框体11内进行压铸成型内框体(未图示)时,所述熔融的金属液体填充入所述固持槽12内,所述固持槽12底部宽、开口窄的燕尾槽结构能够使所述金属溶液固化后无法松脱,形成稳定的固持结构。
[0024]以下将介绍本申请手机中框的加工方法:
[0025]步骤一、提供经过锻造、CNC加工成型的外框体11,固定所述外框体11,采用平刀20以与所述外框体11之间的倾斜角度Θ为15° -30°的方向在所述外框体11的内侧面112朝向所述外表面111的方向开设至少一个孔径较小孔结构;
[0026]步骤二、所述平刀20自所述孔结构内沿所述外框体11的延伸方向开粗出一条固持槽12 ;在所述平刀20开粗的过程中,所述平刀20与所述外框体之间先以预定的倾斜角度Θ,如20°进行切削加工,当所述平刀20切削加工一段距离后,依照预定程式,所述倾斜角度Θ在一段加工距离内缓慢平滑地发生改变,如从20°平滑过渡到19°,21°或者18°,22°,所述倾斜角度Θ改变的过程是一个由CNC机床缓慢控制的过程。所述渐变角度范围保持在0° -2°之间。如此反复,所述固持槽12将会形成多段开口倾斜角度Θ不同的蛇行结构;在所述倾斜角度Θ变化的加工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在外框体11延伸方向不动,而所述平刀20在同一位置缓慢改变倾斜角度Θ后再沿外框体11延伸方向加工的方式进行。
[0027]步骤三、利用燕尾刀30以与所述平刀一致的倾斜角度在所述孔结构上开设孔径较大的初始端121,,随后自所述初始端121沿着所述平刀20开粗加工形成固持槽12的路径,将所述固持槽12加工成底部较宽、开口较窄的燕尾槽;在此加工过程中,所述燕尾刀30的入刀角度与加工路径严格依照平刀20的入刀角度与加工路径,倾斜角度Θ的变化方式也严格依照所述平刀20的变化方式进行。最终形成底部较宽、开口较窄、且开口与所述外框体呈一定倾斜角度的固持槽12。
[0028]步骤四、将所述加工好的外框体11进行压铸成型作业,在所述外框体11的内部成型出内框体(未图示),所述内框体成型时的熔融金属液填充满所述外框体11内侧面的固持槽12内,所述金属液固化后,咬合在所述固持槽12较宽的底部内,从而使所述内框体紧密而不松动地与所述外框体固持为一体。而所述固持槽12加工时,因倾斜角度的变化而使所述固持槽12呈现蛇行结构,使所述开口朝向的角度出现不同,使所述内框体在所述固持槽12内的部分可在不同方向上保持固持力,进一步加强所述内框体与所述外框体11的结合力度。
[0029]本申请手机中框在加工时,让加工刀具以一定的倾斜角度在所述外框体11的内侧面112上加工成型出固持槽12,解决了刀具无法以垂直方式在所述外框体11的内侧面上加工固持槽12的缺陷,且所述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固持槽12能够为所述垂直于所述外框体11的内框体在垂直于所述外框体11的内侧面上提供更好的固持力。同时,在加工过程中,所述刀具倾斜角度的变化,使所述固持槽12产生蛇行结构,使所述固持槽12的开口出现不同的倾斜角度,使所述内框体的固化于所述固持槽12内的部分产生在不同方向上的固持力,进一步加强所述内框体与所述外框体11之间的结合力。
【主权项】
1.一种手机中框,包括外框体、通过加工形成于所述外框体内侧面上的固持槽、及通过压铸成形于所述外框体内的内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槽为底部较宽、开口较窄的燕尾槽结构,所述固持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外框体之间构成一定的倾斜角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度在15°-30°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度在18°-22°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槽在加工过程中,倾斜角度依照预定程式产生0° -2°之间的变化,使所述固持槽包含多段开口倾斜角度不同的蛇行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机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槽为通过平刀在所述外框体的内侧面开粗形成。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机中框,其特征在于,通过燕尾刀在所述开粗形成的固持槽内进行加工使该固持槽底部宽、开口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机中框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体在压铸时,熔融金属液体填充所述蛇行结构的固持槽,所述蛇行结构的固持槽拥有开口倾斜角度不同的多段固持槽,使固化于所述固持槽内的金属液体在不同方向上均受到固持力的牵制,使所述内框体与所述外框体紧密固持于一体。
【专利摘要】一种手机中框,包括外框体、通过加工形成于所述外框体内侧面上的固持槽、及通过压铸成形于所述外框体内的内框体,所述固持槽为底部较宽、开口较窄的燕尾槽结构,所述固持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外框体之间构成一定的倾斜角度,所述倾斜角度在之间15°-30°;本申请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外框体内侧面不方便加工固持槽的缺陷。
【IPC分类】B22D19/00, H04M1/02, B22D17/00
【公开号】CN205017368
【申请号】CN201520620746
【发明人】苏业健, 刘建源, 覃业攀, 刘郁芬, 黄作城, 杨洪春, 段钧泷
【申请人】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