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6522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及其製造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解决有机电激发光组件中因表面电浆子共振而降低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其外部量子效率的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又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器)其发光原理是在有机分子材料(依分子量大小可分为小分子材料(small molecule material)及聚合物材料(polymer material))施加一外加电场使其产生发光现象。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因其为自发光性(self emission)组件,可数组式显示(dot matrix type display),具有轻薄、高对比、低消耗功率、高分辨率、反应时间短(fast response time)、不需背光源及广视角等特性,且其面板尺寸可由4mm微型显示器至100时的大型户外看板显示器,被视为下一世代的平面面板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FPD)。除了显示器的应用外,由于有机电激发光组件更可在轻薄、可挠曲的材质上形成数组式结构,使其在应用上更加的广泛,尤其是非常适合应用于照明。一般预估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其发光效率若能提升至100Lm/W以上,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装置即有机会取代一般照明光源,因此效率的提升对于有机电激发光组件的发展是一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有机电激发光的原理为,通过阴极注入电子及阳极注入电洞,因外加电场所衍生的电位差而促使这些电子和电洞在薄膜层中移动及相遇,并产生再结合(recombination)现象,此一再结合所放出的能激发发光层分子使其处于高能量且非稳定的激发状态,当能量释出时则回复到低能量且稳定的基态。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发光效率决定于其内部量子效率(internal quantumefficiency)及外部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内部量子效率(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是为物理现象中的电转换成光过程的内部效率(internal efficiency),有机分子受到激发后会有1/4的激发电子(excitingelectron)会形成非对称自旋组态(asymmetric spin configuration)的单重态(singlet)形式,并以萤光(fluorescence)方式释放出能量,但有3/4的激发电子(exciting electron)会形成对称自旋组态(symmetric spin configuration)的三重态(triplet),并以非放射性的磷光(phosphorescence)发式释放出能量。但目前已证实有机金属化合物能将激发电子(exciting electron)的三重态(triplet)以磷光(phosphorescence)的发式释放出能量,因此,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内部量子效率(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取决于其发光激发机制(excitationmechanism),也就是取决于选择使用萤光(fluorescence)发光材料或是磷光(fluorescence)发光材料。
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外部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其定义系为组件中被输入的电能而相对于所产生的发光能量的比值,也就是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向外所产生的能量或是光子数。以典型的有机电激发光组件为例,有机层发出的光并非全部都能传到组件外面来,有机电激发光组件约有40%的光会在组件内部形成表面电浆子共振而损失掉。另外,因为有机材料及玻璃基板的折射率较空气为高,因此部分的光容易产生全反射而被限制于组件中甚至于组件两侧散射出,据估算总共约有80%的光会被限制于组件中。所以,一般有机电激发光组件的外部电子效率不到20%。因此,若能将陷于组件中的光重新取出于组件外,必能大大有效的提升有机电激发光组件的发光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具有一由介电材料及具有纳米尺寸的金属颗粒所构成的纳米结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recovery layer),此纳米结构膜层可与组件中的表面电浆子共振形成共耦合,将陷于组件中的光重新取出(recover)于组件外,以解决有机电激发光组件中因表面电浆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而降低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其外部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的问题,增加有机电激发光组件的发光效率。
为达成本发明之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器结构,具有一或一层以上的由介电材料及具有纳米尺寸的金属颗粒所构成或由有机材料及具有纳米尺寸的金属颗粒所构成的纳米结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recovety layer)。
本发明所述的具有纳米结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至少包含一基板;一第一电极,配置于上述基板上;一有机发光层,配置于上述第一电极上;一第二电极,配置于上述有机发光层上,且上述有机发光层位于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二电极之间;以及一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而上述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可配置于上述基板上,也就是位于上述基板与上述第一电极之间;上述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也可配置于上述第一电极上,且上述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位于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有机发光层之间;上述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也可配置于上述有机发光层上,且上述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位于上述有机发光层与上述第二电极之间;而上述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亦可配置于上述第二电极之上。
本发明所述的具有纳米结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亦可包括一基板、一第一电极、一有机发光层、一第二电极、一第一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以及一第二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上述第一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可形成于上述基板及上述第一电极之间,也可形成于上述第一电极及有机发光层之间;而上述第二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可形成于上述第二电极及有机发光层之间或是可形成于上述第二电极上。
本发明所述的具有纳米结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可为一由基板侧发光、上部发光(top emitting)(即第二电极侧)或是一两面发光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纳米结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而此纳米结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是以由介电材料及具有纳米尺寸的金属颗粒或有机材料及具有纳米尺寸的金属颗粒所构成。其中上述构成奈由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介电材料或有机材料及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是以相同或不同方式同时形成,且上述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是以掺杂物(dopant)形式掺杂(doping)于介电材料或有机材料的中。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介电材料可选自于绝缘的硅化物、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及其组合物所组成的族群中,可为氧化硅(SiOx)、氧化铝(AlOx)、氧化镁(MgO)、氮化硅(SiNx)、氮化铝(AlNx)或是氟化镁(MgFx)。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有机材料可选自小分子或高分子有机材料。而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是选自于金、银、锗、硒、锡、锑、碲、镓及其组合物所组成的族群中,或由上述两种以上的元素所组成。
本发明所述的基板可为透光或不透光的玻璃或塑料基板。本发明适用的塑料基板可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酯(polyester)、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s)、聚烯铵(Polyimide)、耐热透明树脂(Arton)、聚丙烯酸酯(polyacrylates)或是聚苯乙烯(polystyrene)等。
本发明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有机发光层的材质包括小分子有机发光材料及高分子有机发光材料。上述有机发光层可由单层有机发光材料或复数层有机发光材料叠合构成。而上述有机发光层也可为萤光(fluorescence)发光材料或是磷光(fluorescence)发光材料。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可为透明电极、金属电极或是复合电极。其中上述透明电极可为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锌铝氧化物(AZO)或是氧化锌(ZnO)。上述金属电极可选自于由锂、镁、钙、铝、银、铟、金、镍及铂所组成的族群中,或由上述两种以上的元素所组成的合金。其中上述复合电极为由复数层电极叠合构成,可选自于由锂、镁、钙、铝、银、铟、金、镍、铂、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锌铝氧化物(AZO)及氧化锌(ZnO)所组成的族群中。
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通过具有纳米尺寸的金属颗粒所构成的纳米结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recoverylayer),与组件中的表面电浆子共振形成共耦合,将陷于组件中的光重新取出(recover)于组件外。而在原件的制作上只需在组件的结构中镀一层纳米结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recovery layer)即可,通过此简单的制作过程,可有效的提升有机电激发光组件的发光效率。
为了让本发明之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实施例1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剖面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实施例2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剖面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实施例3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剖面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实施例4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剖面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的实施例5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剖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20、30、40、50~有机电激发光装置;110、210、310、410、510~基板;120、220、320、420~纳米结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121、221、321、421、521、561~介电材料(有机材料);122、222、322、422、522、562~具有纳米尺寸的金属颗粒;130、230、330、430、530~第一电极;140、240、340、440、540~有机发光层;150、250、350、450、550~第二电极;520~第一纳米结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以及560~第二纳米结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请配合参照第1图、第2图、第3图、第4图及第5图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剖面图,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至少包括一基板、一第一电极、一有机发光层、一第二电极以及一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且此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可形成于上述基板及上述第一电极之间(如实施例1所示)、可形成于上述第一电极及有机发光层之间(如实施例2所示)、可形成于上述第二电极及有机发光层之间(如实施例3所示)或是可形成于上述第二电极之上(如实施例4所示)。
实施例1首先,提供一基板110,请参考第1图。该基板110可为透明基板或不透明基板,是由玻璃或塑料材质(可弯曲基板)所构成。在此一基板110上形成由介电(dielectric)材料或有机材料121及具有纳米尺寸(nano-scale)的金属颗粒122所构成的纳米结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120,而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介电材料或有机材料121及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122是以相同或不同方式同时形成,且上述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122是以掺杂物(dopant)形式掺杂(doping)于介电材料或有机材料121的中。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介电材料是为氧化硅(SiOx)、氧化铝(AlOx)、氧化镁(MgO)、氮化硅(SiNx)、氮化铝(AlNx)或是氟化镁(MgFx),且形成上述介电材质的制作方式可为溅射或电浆强化式化学气相沉积方式。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有机材料是为小分子或高分子有机材料,且形成上述有机材料的制作方式可为热蒸镀法、旋转涂布、喷墨或网版印刷等方式形成。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可为金、银、锗、硒、锡、锑、碲、镓及其组合物,或是由上述两种以上的元素所组成。形成上述金属颗粒的方法可为溅镀法、电子束蒸镀法、热蒸镀法、化学气相镀膜法或是旋转涂布、喷墨或网版印刷等方式形成。纳米尺寸金属颗粒掺杂于介电材料或有机材料的比例可为占此层组合物的0.001%至70%(重量百分比),且其比例是利用不同沉积速率(功率)形成介电材料及纳米尺寸金属颗粒来调配,或利用不同混合比例形成有机材料及纳米尺寸金属颗粒。接着,在纳米结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120上形成第一电极130,使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120位于第一电极130及基板110之间。此第一电极130可为透明电极、金属电极或是复合电极。在第一电极130上形成有机发光层140,此有机发光层140可为小分子或高分子有机发光材料,若为小分子有机发光材料,可利用真空蒸镀方式形成有机发光二极管材料层;若为高分子有机发光材料,则可使用旋转涂布、喷墨或网版印刷等方式形成有机发光二极管材料层。最后,在有机发光层140上形成第二电极150,此第二电极150可为透明电极、金属电极或是复合电极。上述形成第一电极130及第二电极150的方法可为溅镀法、电子束蒸镀法、热蒸镀法、化学气相镀膜法或是喷雾热裂解法形成。由此实施例所形成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10可为一由基板侧发光、上部发光(top emitting)(即第二电极侧)或是一两面发光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
实施例2首先,提供一基板210,请参考第2图。该基板210可为透明基板或不透明基板,是由玻璃或塑料材质(可挠曲基板)所构成。在此一基板210上形成第一电极230,此第一电极230可为透明电极、金属电极或是复合电极。接着,在此第一电极230形成一由介电(dielectric)材料或有机材料221及具有纳米尺寸(nano-scale)的金属颗粒222所构成的纳米结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220,而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220的介电材料或有机材料221及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222是以相同或不同方式同时形成,且上述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222是以掺杂物(dopant)形式掺杂(doping)于介电材料221的中。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介电材料是为氧化硅(SiOx)、氧化铝(AlOx)、氧化镁(MgO)、氮化硅(SiNx)、氮化铝(AlNx)或是氟化镁(MgFx)。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有机材料是为小分子或高分子有机材料,且形成上述有机材料的制作方式可为热蒸镀法、旋转涂布、喷墨或网版印刷等方式形成。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可为金、银、锗、硒、锡、锑、碲、镓及其组合物,或是由上述两种以上的元素所组成。纳米尺寸金属颗粒掺杂于介电材料或有机材料的比例可为占此层组合物的0.001%至70%(重量百分比),且其比例是利用不同沉积速率(功率)形成介电材料及纳米尺寸金属颗粒来调配。接着,在纳米结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220上形成有机发光层240,使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220位于有机发光层240及第一电极230之间。此有机发光层240可为小分子或高分子有机发光材料。最后,在有机发光层240上形成第二电极250,此第二电极250可为透明电极、金属电极或是复合电极。由此实施例所形成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20可为一由基板侧发光、上部发光(top emitting)(即由第二电极侧发光)或是一两面发光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形成各层的方式如实施例1所示。
实施例3首先,提供一基板310,请参考第3图。该基板310可为透明基板或不透明基板,是由玻璃或塑料材质(可挠曲基板)所构成。在此一基板310上形成第一电极330,此第一电极330可为透明电极、金属电极或是复合电极。接着,在此第一电极330形成有机发光层340,此有机发光层340可为小分子或高分子有机发光材料。接着在有机发光层340上形成一由介电(dielectric)材料或有机材料321及具有纳米尺寸(nano-scale)的金属颗粒322所构成的纳米结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320,而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介电材料321及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322是以相同或不同方式同时形成,且上述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322是以掺杂物(dopant)形式掺杂(doping)于介电材料或有机材料321的中。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介电材料是为氧化硅(SiOx)、氧化铝(AlOx)、氧化镁(MgO)、氮化硅(SiNx)、氮化铝(AlNx)或是氟化镁(MgFx)。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有机材料是为小分子或高分子有机材料,且形成上述有机材料的制作方式可为热蒸镀法、旋转涂布、喷墨或网版印刷等方式形成。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可为金、银、锗、硒、锡、锑、碲、镓及其组合物,或是由上述两种以上的元素所组成。纳米尺寸金属颗粒掺杂于介电材料或有机材料的比例可为占此层组合物的0.001%至70%(重量百分比),且其比例是利用不同沉积速率(功率)形成介电材料或有机材料及纳米尺寸金属颗粒来调配。接着,在纳米结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320上形成第二电极350,使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320位于有机发光层340及第二电极350之间。此第二电极350可为透明电极、金属电极或是复合电极。由此实施例所形成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30可为一由基板侧发光、上部发光(top emitting)(即由第二电极侧发光)或是一两面发光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形成各层的方式如实施例1所示。
实施例4首先,提供一基板410,请参考第4图。该基板410可为透明基板或不透明基板,是由玻璃或塑料材质(可挠曲基板)所构成。在此一基板410上形成第一电极430,此第一电极430可为透明电极、金属电极或是复合电极。接着,在此第一电极430上形成有机发光层440,此有机发光层440可为小分子或高分子有机发光材料。接着在有机发光层440上形成第二电极450,此第二电极450可为透明电极、金属电极或是复合电极。最后,在第二电极450上形成一由介电材料或有机材料421及具有纳米尺寸(nano-scale)的金属颗粒422所构成的纳米结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420,而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介电材料或有机材料421及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422是以相同或不同方式同时形成,且上述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422是以掺杂物(dopant)形式掺杂(doping)于介电材料或有机材料421的中。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介电材料是为氧化硅(SiOx)、氧化铝(AlOx)、氧化镁(MgO)、氮化硅(SiNx)、氮化铝(AlNx)或是氟化镁(MgFx)。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有机材料是为小分子或高分子有机材料,且形成上述有机材料的制作方式可为热蒸镀法、旋转涂布、喷墨或网版印刷等方式形成。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可为金、银、锗、硒、锡、锑、碲、镓及其组合物,或是由上述两种以上的元素所组成。纳米尺寸金属颗粒掺杂于介电材料或有机材料的比例可为占此层组合物的0.001%至70%(重量百分比),且其比例是利用不同沉积速率(功率)形成介电材料或有机材料及纳米尺寸金属颗粒来调配。由此实施例所形成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40可为一由基板侧发光、上部发光(top emitting)(即由第二电极侧发光)或是一两面发光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形成各层的方式如实施例1所示。
本发明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亦可包括一基板、一第一电极、一有机发光层、一第二电极、一第一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以及一第二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上述第一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可形成于上述基板及上述第一电极之间,也可形成于上述第一电极及有机发光层之间;而上述第二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可形成于上述第二电极及有机发光层之间或是可形成于上述第二电极上。
实施例5请参考第5图,此实施例为一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具有一第一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以及一第二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首先,提供一基板510。该基板510可为透明基板或不透明基板,是由玻璃或塑料材质(可挠曲基板)所构成。在此一基板510上形成一由介电材料或有机材料521及具有纳米尺寸(nano-scale)的金属颗粒522所构成的第一纳米结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520,而上述构成第一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介电材料或有机材料521及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522是以相同或不同方式同时形成,且上述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522是以掺杂物(dopant)形式掺杂(doping)于介电材料或有机材料521的中。接着,在第一纳米结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520上形成第一电极530,此第一电极530可为透明电极、金属电极或是复合电极。然后,在此第一电极530上形成有机发光层540,此有机发光层540可为小分子或高分子有机发光材料。接着在有机发光层540上形成第二电极550,此第二电极550可为透明电极、金属电极或是复合电极。最后,在第二电极550上形成一由介电材料或有机材料561及具有纳米尺寸(nano-scale)的金属颗粒562所构成的第二纳米结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560,而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介电材料或有机材料561及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562是以相同或不同方式同时形成,且上述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562是以掺杂物(dopant)形式掺杂(doping)于介电材料或有机材料561的中。上述构成第一及第二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介电材料是为氧化硅(SiOx)、氧化铝(AlOx)、氧化镁(MgO)、氮化硅(SiNx)、氮化铝(AlNx)或是氟化镁(MgFx)。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有机材料是为小分子或高分子有机材料,且形成上述有机材料的制作方式可为热蒸镀法、旋转涂布、喷墨或网版印刷等方式形成。上述构成第一及第二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可为金、银、锗、硒、锡、锑、碲、镓及其组合物,或是由上述两种以上的元素所组成。纳米尺寸金属颗粒掺杂于介电材料或有机材料的比例可为占此层组合物的0.001%至70%(重量百分比),且其比例是利用不同沉积速率(功率)形成介电材料或有机材料及纳米尺寸金属颗粒来调配。由此实施例所形成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50可为一由基板侧发光、上部发光(topemitting)(即由第二电极侧发光)或是一两面发光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形成各层的方式如实施例1所示。
本发明虽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各种的变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有机电激发光装置,至少包含一基板;一第一电极,配置于上述基板上;一有机发光层,配置于上述第一电极上;一第二电极,配置于上述有机发光层上,且上述有机发光层位于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二电极之间;以及一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配置于上述基板上,且上述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位于上述基板与上述第一电极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配置于上述第一电极上,且上述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位于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有机发光层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配置于上述有机发光层上,且上述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位于上述有机发光层与上述第二电极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配置于上述第二电极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有机发光层由单层有机发光材料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有机发光层由复数层有机发光材料叠合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有机发光层为萤光)发光材料或是磷光发光材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有机发光层的材质包括小分子有机发光材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小分子有机发光材料利用真空蒸镀方式形成有机发光层。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有机发光层的材质包括高分子有机发光材料。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包括高分子有机发光材料是利用旋转涂布、喷墨或网版印刷方式形成有机发光层。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基板为透光或不透光的玻璃或塑料基板。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塑料基板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酯聚酯、聚碳酸酯、聚烯铵、耐热透明树脂、聚丙烯酸酯或是聚苯乙烯。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第一电极为透明电极、金属电极或是复合电极。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第二电极为透明电极、金属电极或是复合电极。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透明电极为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锌铝氧化物AZO或是氧化锌ZnO。
18.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金属电极选自于由锂、镁、钙、铝、银、铟、金、镍及铂所组成的族群中,或由上述两种以上的元素所组成的合金。
19.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复合电极由复数层电极叠合构成,选自于由锂、镁、钙、铝、银、铟、金、镍、铂、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锌铝氧化物AZO及氧化锌ZnO所组成的族群中。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为一具有纳米结构的薄膜层,此纳米结构的薄膜层由介电材料及具有纳米尺寸的金属颗粒所构成。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介电材料选自于绝缘的硅化物、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及其组合物所组成的族群中。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介电材料为氧化硅SiOx、氧化铝AlOx、氧化镁MgO、氮化硅SiNx、氮化铝AlNx或是氟化镁MgFx。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选自于金、银、锗、硒、锡、锑、碲、镓及其组合物所组成的族群中,或由上述两种以上的元素所组成。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介电材料及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是以相同或不同方式同时形成,且上述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是以掺杂物(dopant)形式掺杂(doping)于介电材料的中。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为一具有纳米结构的薄膜层,此纳米结构的薄膜层由有机材料及具有纳米尺寸的金属颗粒所构成。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有机材料选自于小分子或高分子有机材料所组成的族群中。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选自于金、银、锗、硒、锡、锑、碲、镓及其组合物所组成的族群中,或由上述两种以上的元素所组成。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构成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的有机材料及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以相同或不同方式同时形成,且上述具有纳米尺寸金属颗粒以掺杂物形式掺杂于有机材料的中。
29.一种有机电激发光装置,至少包含一基板;一第一电极,配置于上述基板上;一有机发光层,配置于上述第一电极上;一第二电极,配置于上述有机发光层上,且上述有机发光层位于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二电极之间;一纳米结构的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以及一纳米结构的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第一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配置于上述基板上,且上述第一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位于上述基板与上述第一电极之间。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第一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配置于上述第一电极上,且上述第一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位于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有机发光层之间。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第二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配置于上述有机发光层上,且上述第二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位于上述有机发光层与上述第二电极之间。
33.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其中上述第二纳米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配置于上述第二电极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露一种具有解决有机电激发光组件中因表面电浆子共振而降低有机电激发光组件其外部量子效率的结构的有机电激发光装置。该有机电激发光装置具有一由介电材料及具有纳米尺寸的金属颗粒所构成或由有机材料及具有纳米尺寸的金属颗粒所构成的纳米结构有机电激发光光取出层,此纳米结构膜层可与组件中的表面电浆子共振形成共耦合,将陷于组件中的光重新取出于组件外,有效的提升有机电激发光组件的发光效率。
文档编号H05B33/12GK1527648SQ0312010
公开日2004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7日
发明者曾美榕, 刘仲明, 王俊凯, 林显光 申请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