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绳索配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9922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绳索配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限定的电梯绳索配置。
背景技术
电梯的提升绳索在结构上日趋做得越来越细和越来越强固,从而也使得可以减小牵引绳轮和转向滑轮的直径。由此导致的一种结果是,已经可以实现更大的悬吊比,比如3∶1……7∶1,以及更高于此的。高悬吊比相应地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转向滑轮作为对悬吊的辅助,以及优化这些转向滑轮的安放在多根解决方案中一直是很困难的。采用4∶1悬吊方案的一个问题,比如,是借助于位于电梯轿厢下面的各转向滑轮使提升绳索在电梯轿厢下方通过。这种解决方案加大了电梯轿厢下面的空间,在此情况下,难以驱动到下部竖井中的最低楼层。
同样,用在由电梯竖井前壁支承的通常电梯中的所谓背包式悬吊也是成问题的,因为偏心悬吊造成很大的导轨作用力。这种缺点将由前壁支承的现有电梯的使用范围限制于小而基本上慢的电梯并只限制于低层楼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电梯绳索配置的目的是消除上述的缺点并使得,特别是对于不带机房、具有其中导轨作用力可以容易控制的悬吊的电梯来说,可靠、简单和易于安置的电梯绳索配置成为可能。另一目的是实现4∶1电梯悬吊方案,其中提升绳索不需要在电梯轿厢下方经过,从而使得就其下方所需空间而论较小的电梯轿厢成为可能。本发明的配置以权利要求1特征部分所限定的内容为特征。同样,本发明其他各实施例以其他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内容为特征。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也在本申请的说明部分中予以讨论。本申请的发明内容也可以以不同于下述各权利要求的方式予以确定。发明内容也可以由若干单独的发明组成,尤其是如果本发明是按照直述或隐含的子任务、或者从所取得的优点或各类优点的观点来予以考查的话。在此情况下,包含在以下各权利要求之中的一些特性从单独的发明原理的观点来看可能是多余的。各项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在基本发明原理的框架之内结合其他各实施例来予以运用。
符合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一项优点是,悬吊装置相当简单、紧凑且同心,因此导轨作用力很小。因而,采用本发明的结构,可以可靠和廉价地实现由电梯竖井前壁支承的电梯,这些电梯较大、效率更高并可行进得更高。另一优点是,本发明的电梯可以更为容易地设置在比如建筑物的外壁上、大型建筑物内的厅堂的墙壁上或者庭院的墙壁上。又一优点是,电梯轿厢下方所需的空间很小,因而电梯轿厢可以运行得接近电梯竖井的底部。尤其是在旧的建筑物中更新旧电梯时,这是非常有利和有用的。还有另一优点是,装设作业比较容易,并且可以摒弃至今在现有4∶1悬吊中一直需要的一个转向滑轮。另外,用在竖井上部中的支承构件的优点是,支承构件可以用来在电梯竖井上端防护提升绳索不受脏物污损。可以使提升绳索的水平段比如全部或部分地在支承构件内部通过,在此情况下,脏物不可能粘贴在绳段上,不然就会损坏细提升绳索的表面或导致绳索跳出小直径转向滑轮的沟槽。


下面,本发明将参照所附各图借助于其各实施例的一些范例详细地予以说明。
图1是从前方和上方斜视看到的可用于本发明的电梯解决方案的简化图例;图2是从后方和上方斜视看到的图1电梯解决方案的简化图例;图3是从侧面和上方斜视看到的可用于本发明的另一电梯解决方案的简化和示意图例;以及图4是示于图3之中的电梯解决方案的简化顶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表明可用于本发明的带对重的牵引绳轮式电梯的总体视图,其中所示出的本发明的绳索配置带有电梯轿厢1,电梯轿厢配备有处于其上方位置的轿厢吊架7。此图没有比如以正确的高度比例按比例画出,从而对重4相对于电梯轿厢1位置的位置不一定正确。电梯优选地是一种不带机房的电梯,其中驱动机器6位于电梯竖井之内。示于图1之中的电梯是一种机器居于上方和带有对重4的牵引绳轮式电梯,其中电梯轿厢1沿着各导轨2在其路径上移动。提升绳索由多根并列的提升绳索12组成,绳索相当强固且直径细小。此外,所用的各转向滑轮和牵引绳轮直径相当小,因而优选是无齿轮的驱动机器6的尺寸相当小且相当轻。
在示于图1和2中的绕绳配置中,电梯经由各导轨2由位于包含门孔的电梯轿厢1一侧的电梯竖井的前壁支承,或者比如在不带竖井的结构中由建筑物外壁或类似物支承。为清晰起见,下面将只说明由电梯竖井的前壁所作的支承。电梯轿厢1的各导轨2借助于导轨固着装置3和11由竖井的前壁予以支承,相应于竖井整个高度的足够数量的所述导轨固着装置彼此沿铅直方向隔开。导轨固定装置3旨在只是固紧电梯轿厢的导轨2,而对重4的导轨5和电梯轿厢的第二导轨2则用适当的不同导轨固着装置11予以固紧。
竖井的上部包含用于固定和支承电梯机器和用在绕绳配置中的一些转向滑轮的的装置。这一固定和支承装置优选地是固定于电梯轿厢导轨2的顶端并包括比如基本上刚硬和水平的支承梁件8和9,以及基本上刚硬的支承构件10。支承梁件8和9各自固定于其本身导轨2的顶端,使得支承梁件8、9的第一端伸向导轨2第一侧上的竖井的前壁,而前述第一端借助于比如螺栓连接固定于此前壁。相应地,支承梁件8、9的第二端在水平方向上朝向导轨2的另一侧伸出至少某一距离,这是为获得基本上同心悬吊所需要的。
电梯的驱动机器6优选地是在电梯轿厢的与在其导轨5上运行的对重4相同一侧上固定于电梯轿厢的第二导轨2的顶端。
固定和支承装置优选地包括框架,在一端处固定于电梯竖井的前壁并在另一侧附近支承于电梯轿厢的导轨2。支承梁件8和9,基本上彼此长度一样,构成框架的电梯轿厢深度方向上的边缘,而连接支承梁件8、9的水平与梁状构件10构成框架的后缘。支承构件10固定于支承梁件8、9的最外端并同时支承在各导轨2的顶端之间。此外,至少转向滑轮19和20优选地在离开电梯竖井前壁的一水平距离处固定于支承构件10,该水平距离离开处在转向滑轮19、20与电梯竖井前壁之间的电梯轿厢各导轨2之间的水平平面。这样,支承构件10配装得可承受由绳索力造成的水平分量,而铅直分量主要由各导轨2承受。由于支承构件10,固定和支承装置是很强固的而可以沿着最佳路线导引绳索力。
支承构件10还可防护绳索的水平段而不致脏污,比如作为一种U型梁式结构,其一个翼缘位于绳索水平段上方。
图3表明符合图1和2的悬吊方案,其中竖井上部之中的固定和支承装置可以不同于以上已述者。此外,电梯轿厢上的转向滑轮18a和21a设置在没有轿厢吊架7的电梯轿厢的两侧壁上。绳索在转向滑轮和牵引绳轮上的实际走行完全对应于符合图1和2的解决方案。符合图3的悬吊方案较为详细地结合图4予以说明。
图1、2和3之中电梯提升绳索的走行如下提升绳索12的一端固紧于竖井上部之中的锚定固定点13,绳索从固定点13下行至配装就位在对重4上的转向滑轮15,在其下方经过之后,绳索继续向上到转向滑轮16,转向滑轮16配装就位在电梯竖井的上部中。在绕过转向滑轮16的顶部之后,绳索向下返回到配装就位在对重4上的转向滑轮17,而在绕过转向滑轮17的底部之后,提升绳索继续向上到配装就位在电梯竖井上部之中的提升机器6的牵引绳轮22,触及转向滑轮23,转向滑轮23优选地是安置在提升机器6附近和/或接触于牵引绳轮22的底部。
在转向滑轮23与提升机器22之间是DW(双绕)绕绳,如图中所示,在该绕绳中,提升绳索12触及转向滑轮23而上行至牵引绳轮22并在绕过牵引绳轮22之后返回转向滑轮23,而在绕过转向滑轮23之后,提升绳索回返到牵引绳轮22。由于转向滑轮23在双绕绕绳中基本上与转向滑轮22尺寸相同,转向滑轮23也可以起到阻尼滑轮的作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自牵引绳轮22走向电梯轿厢1的绳索行经转向滑轮23的各绳槽而由转向滑轮造成的绳索弯曲是极其微小的。可以说,自牵引绳轮22走向电梯轿厢和来自电梯轿厢的绳索只是“触及”转向滑轮23。这种“触及”可用作阻尼外行绳索振动的解决方案,且也可用在其他一些绕绳方案之中。
绕绳方案的其他范例包括单绕(SW)绕绳方式,其中转向滑轮基本上与驱动机器之牵引绳轮的尺寸相同,而且其中转向滑轮用作上述的“触及滑轮”。在此范例的SW绕绳方式中,绳索只绕过牵引绳轮一次,此时绳索与牵引绳轮之间的接触角大致上是180°。在此情况下,转向滑轮只是为了以上述方式“触及”绳索而用作辅助,使得转向滑轮用作绳索导向器并用作阻尼振动的阻尼滑轮。
绳索继续其从牵引绳轮22下行而触及转向滑轮23到达转向滑轮18/18a,转向滑轮18/18a优选地是配装就位在电梯轿厢1上或是在轿厢吊架7上,如转向滑轮18那样,或是在电梯轿厢的第一侧壁上,如转向滑轮18a那样。在绕过转向滑轮18/18a的底部之后,绳索12继续向上到配装就位在电梯竖井上部之中的转向滑轮19/19a,而在绕过转向滑轮19/19a的顶部之后,绳索在基本水平方向上继续到配装就位在电梯竖井上部之中的另一转向滑轮20/20a,所述转向滑轮20/20a基本上与转向滑轮19/19a处于相同高度上,但当从上方观看时,在电梯轿厢的另一侧上基本上是对称的。
在绕过转向滑轮20/20a的顶部之后,绳索继续其下行来到转向滑轮21/21a,转向滑轮21/21a优选地是配装就位在电梯轿厢1上或是在轿厢吊架上,如转向滑轮21那样,或是在电梯轿厢的第二侧壁上,如转向滑轮21a那样。在绕过转向滑轮21/21a的底部之后,绳索12继续向上到电梯竖井上部之中的锚定固定点14,电梯绳索12的另一端固紧于此。
图4表明示于图3之中的绳索配置的顶视图。与符合图1和2的绳索配置的最大区别是,转向滑轮18a和21a以及19a和20a的位置离开电梯竖井前壁彼此不同,而是在从顶部观看时,准则是相对于电梯轿厢1各导轨2的导轨直线等距离定位。同样,电梯本身也不必由电梯竖井的前壁支承。相反,在符合图3和4的解决方案中,可以采用对应于支承构件10的可承受绳索力水平分量的支承构件,如果从上方观看,该支承构件相对于导轨直线可处于对角位置上。
对于本技术领域中的熟练人员来说,显然的是,本发明的各不同实施例不限于上述的范例,而是它们可以在以下所述各项权利要求的范畴之内予以改变。因而,比如,电梯的提升机器6和牵引绳轮22和/或位于电梯竖井上部之中的转向滑轮16、19/19a和20/20a可以固定就位在由各导轨2构成的框架结构上,或位于电梯竖井上部之中的梁式结构上,或者单独地固定到电梯竖井上,或固定于某种另外的适于此目的的固定装置。同样,电梯轿厢1上的转向滑轮18/18a和21/21a可以固定就位在电梯轿厢1的框架结构上,或电梯轿厢上的梁式结构或各梁式结构上,或者单独地固定在电梯轿厢上,或固定于某种另外的适于此目的的固定装置对于本技术领域中的熟练人员来说,另外显然的是,虽然,比如,在所述悬吊中有对重,但是本发明或其各优选实施例也不妨用在不带对重的牵引绳轮电梯之中,以及用在采用其他悬吊比和呈不同于范例中所述的其他类型悬吊装置的牵引绳轮电梯之中。
对于本技术领域中的熟练人员来说,同样显然的是,上述转向滑轮23的采用对于本发明并不重要,从而上面提及的此转向滑轮也可以摒弃不用。
权利要求
1.一种配有提升机器(6)和提升绳索(12)的电梯中的电梯绳索配置,在此电梯中,所述提升绳索(12)沿着导轨(2)移动电梯轿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绳索(12)设置成从所述驱动机器(6)走向所述电梯轿厢(1)上的至少一个转向滑轮(18/18a),在绕过它之后,所述提升绳索(12)设置成经由电梯竖井上部中的至少两个转向滑轮(19/19a和20/20a)走向电梯轿厢上的第二转向滑轮(21/21a),在绕过它之后,所述提升绳索(12)被引向下一目的地。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配置,其特征在于,在电梯轿厢导轨(2)的顶端处有固定和支承装置,所述装置至少包括基本上相同长度的支承梁件(8,9),支承梁件在其第一端处固定于电梯竖井的前壁或建筑物的外壁或类似物,所述各梁件配置成沿水平方向伸向各导轨(2)并固定于导轨(2),使得相对于各导轨(2)的固定点位于支承梁件(8,9)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处于距第二端某一水平距离处。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绳索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距离配置成使得由悬吊造成的力被尽可能居中地分配于电梯轿厢的各导轨(2)。
4.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绳索配置,其特征在于,支承梁件(8,9)的第二端用基本上刚硬的支承构件(10)彼此连接,转向滑轮(19,20)在支承梁件(8,9)的第二端附近固定于支承构件的两端。
5.按照前述各项权利要求之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绳索配置,其特征在于,电梯轿厢(1)上的转向滑轮(18,21)固定于基本上位于电梯轿厢上部上的轿厢吊架(7)。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配置,其特征在于,电梯竖井上部中的转向滑轮(19a,20a)在从上方观看时基本上彼此对称地位于各导轨(2)的导轨直线的不同两侧上,而电梯轿厢上的转向滑轮(18a,21a)位于电梯轿厢(1)的各侧壁上并在从上方观看时基本上彼此对称地位于各导轨(2)的导轨直线的不同两侧上。
7.按照前述各项权利要求之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绳索配置,其特征在于,电梯配有对重(4),而绳索(12)配设成首先从其基本上锚定在竖井上部中的第一端(13)走向对重(4)上的转向滑轮(15),绳索设置成从转向滑轮(15)经由锚定在电梯竖井上部中的转向滑轮(16)返回到对重(4)上的转向滑轮(17),绳索设置成从转向滑轮(17)走向锚定在电梯竖井上部中的驱动机器(6)的牵引绳轮(22),提升绳索(12)设置成从牵引绳轮继续走向电梯轿厢(1)上的至少一个转向滑轮(18/18a),在绕过转向滑轮(18/18a)之后,提升绳索(12)设置成经由电梯竖井上部中的至少两个转向滑轮(19/19a和20/20a)走向电梯轿厢上的第二转向滑轮(21/21a),在绕过第二转向滑轮(21/21a)之后,提升绳索(12)设置成继续走向电梯竖井上部中的锚定固定点(14),提升绳索的第二端固定于该锚定固定点(14)。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配有提升机器(6)和提升绳索的电梯中的一种绳索配置,在此电梯中,提升绳索(12)沿着各导轨(2)移动电梯轿厢(1)。提升绳索(12)设置得从驱动机器(6)通向电梯轿厢(1)上的至少一个转向滑轮(18/18a),在绕过它之后,提升绳索(12)设置得经由电梯竖井上端之中的至少两个转向滑轮(19/19a和20/20a)通向电梯轿厢上的第二转向滑轮(21/21a),在绕过它之后,提升绳索(12)被引向下一目的地。
文档编号B66B11/00GK101061055SQ200580039233
公开日2007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6日
发明者埃斯科·奥兰科, 乔马·穆斯塔拉蒂 申请人:通力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