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单晶硅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64798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能单晶硅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硅片加工行业,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单晶硅棒。
背景技术
晶体硅材料是最主要的光伏材料,其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也依然是太阳能电池的主流材料。目前在太阳能硅片加工行业,一般通过切割单晶硅棒的方法来获取相应厚度的硅片,传统的单晶硅棒截面尺寸为156X156士0. 5mm,两相邻棱边的夹角为90° 士0.3°。此单晶硅棒经切割得到的硅片边缘表面会出现稜角毛刺崩边甚至有裂缝或其它缺陷,且边缘表面比较粗糙。由于硅片四角为直角,在运输、加工过程中更容易造成缺角、崩碎等现象,严重影响硅片生产的良品率。

实用新型内容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易造成缺角、不易崩碎、良品及后期使用率高的太阳能单晶硅棒。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单晶硅棒,包括棒体,所述棒体的横截面的相邻棱边相交处为圆弧。其中,所述棱边优选为4条。为了不易崩碎,且利于加工,所述圆弧的圆弧角优选为90°。为了增加可用面积,提高发电效率,所述圆弧的半径为15 16mm。所述棒体长度优选为200mm 400mm。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单晶硅棒在运输过程中不易产生崩边、缺角, 且能防止切割后的硅片缺角、崩边,提高了硅片生产的良品率和后期加工的使用率;相对于倒角而言,磨圆角后增大了切割后硅片的可用面积,提高了发电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边缘表
面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也为棒体1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的太阳能单晶硅棒,棒体1的长度(L)为200mm 400mm,棒体1的横截面有4条棱边2,每条棱边2的长度(Li)为125mm,其中,每两条相邻棱边2相交处为圆弧3,该圆弧3的圆弧角(a) 为90°,半径(R)为15. 5mm,相对的两条棱边2的距离(L2)为156mm。本实用新型加工方法是采用磨圆机,将棒体1的4个直角边缘经过砂轮磨削处理形成圆弧形。本实用新型的棒体1由于切割成圆弧状,切割后的硅锭余料成块状,可回炉再次利用,节省生产成本,每吨可节约材料40公斤,若每吨的价格为3000元,每吨可节约人民币 12万元。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太阳能单晶硅棒,包括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1)的横截面的相邻棱边⑵相交处为圆弧(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单晶硅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棱边(2)为4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单晶硅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3)的圆弧角 (a)为 9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单晶硅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3)的半径(R)为 15 16mm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单晶硅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1)长度为200mm 40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单晶硅棒,包括棒体,该棒体的横截面的相邻棱边相交处为圆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单晶硅棒在运输过程中不易产生崩边、缺角,且能防止切割后的硅片缺角、崩边,提高了硅片生产的良品率和后期加工的使用率;相对于倒角而言,磨圆角后增大了切割后硅片的可用面积,提高了发电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边缘表面质量。
文档编号C30B29/06GK202247008SQ20112033342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7日
发明者刘坤, 张顺怡, 朱海亮, 甘大源 申请人:太仓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