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将动能转换成弹性位能的电子装置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464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将动能转换成弹性位能的电子装置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将电子装置意外坠落所产生的动能转换成弹性位能的电子装置保护壳,尤指一种具有吸震和/或减震功能的电子装置保护壳。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产业的进步,各种轻、薄、短、小的电子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等)不断推陈出新,提升人们进行数据查询与工作处理的便利性。为了使电子装置符合轻、薄、短、小的设计需求,其电子装置的内部组件或电子电路都必须朝精密化设计。然而,如此高精密度的电子装置多半无法承受外力的撞击,倘若高精密度的电子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意外坠落地面,此撞击力将造成电子装置的内部组件和/或电子电路受到损坏而不敷使用。为了避免前述问题发生,使用者会在电子装置外部套设有一保护壳,以试图达到保护手机之目的。然而,目前市面上贩卖的保护壳皆在保护壳各侧面连接处设置较厚的材质或是气囊(air bag)作为减震及吸震装置,以承受当电子装置意外坠落地面或受外力撞击时直接吸收撞击力量。但若撞击力量过大,保护壳所设置之吸/减震装置无法吸收时,会将其余的撞击力道直接传递到电子装置,使得电子装置内部组件和/或电子电路受到影响,造成损坏而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鉴于现有技术的电子装置保护壳无法有效避免电子装置因撞击而损坏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将动能转换成弹性位能的电子装置保护壳,其能达到吸震和/或减震之目的,进而降低意外坠落所产生的撞击力对电子装置造成的伤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将动能转换成弹性位能的电子装置保护壳,其具有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容室;以及复数弹跳件,复数该弹跳件分别位于该壳体的各侧面角落处,该等弹跳件突出于该壳体的各侧面,并且该弹跳件的材质具有大于40%的回弹率。当套设有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保护壳的电子装置掉落至地面上时,由于各个弹跳件的外表面皆突出于该壳体的各侧面,透过弹跳件先与撞击面接触,使壳体及电子装置不会直接与撞击面接触(即,电子装置呈现悬空的状态),因而能够避免电子装置受到来自各侧面的撞击;此外,设置于壳体各侧面角落处的复数弹跳件更具有吸震和/或减震的功效,藉此减缓并且分散电子装置在角落处所承受的撞击力。于本说明书中,“弹跳件分别位于壳体的各侧面角落处”并非仅限于复数该弹跳件必须正对设置于壳体的各侧面角落中心处,任何邻近或些微偏差设置于该壳体的各侧面角落处的弹跳件皆应解读为其位于壳体的各侧面角落处。所述弹跳件是以Bayshore Resilience ASTM D2632法测得其材质具有大于40%的回弹率。所述弹跳件能够将电子装置意外坠落地面所产生的动能转换成弹性位能,使电子装置可藉由多次弹跳的过程减缓撞击力,藉此达到吸震和/或减震的目的。较佳地,该壳体呈中空矩形且具有四角落,且复数该弹跳件分别位于该壳体的四角落处。较佳地,该壳体的硬度大于弹跳件的硬度。因此,该壳体能作为电子装置保护壳的良好支撑体,不会因为受到外力撞击而产生变形,因而能够稳固地包覆于电子装置外部而不易发生脱落等问题。较佳地,该壳体的侧面更进一步设置有至少一弹跳件。本实用新型藉由位于壳体的侧面上至少一弹跳件提升电子装置保护壳对电子装置的侧面的保护作用。此外,当电子装置的尺寸较大时,设置于壳体的侧面处的至少一弹跳件更能发挥避免电子装置的侧面受到外力撞击的作用。较佳地,复数该弹跳件呈球形。于此,呈球形的弹跳件包含位于壳体的各侧面角落处的弹跳件以及位于该壳体的侧面的弹跳件。较佳地,该壳体具有对应于电子装置的按钮的复数开口,以避免电子装置保护壳降低使用者操作电子装置的便利性。较佳地,该壳体具有一底板及一外框体,该外框体的一侧缘与底板的一周缘相连接以形成容室,该底板具有一背对于该容室的一背面,且该背面上凸设有一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具有防止电子装置的背面受到外力撞击的作用。较佳地,该缓冲件为一呈锥状的陀螺结构,且该陀螺结构的轴心位于该电子装置及保护壳的共同重心轴上,进而使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保护壳更具有游戏、娱乐的附加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可将动能转换成弹性位能的电子装置保护壳能适用于如手机或平板计算机等电子装置,避免其等的受到外力撞击而损坏。藉由前述技术手段的运用,本实用新型电子装置保护壳具有下列优点1.使电子装置安装于其中时呈现悬空的状态,避免该电子装置自各侧面受到直接撞击。2.将电子装置意外坠落地面所产生的动能转换成弹性位能,使电子装置保护壳得以经由多次弹跳的过程减缓撞击力,并且达到吸震和/或减震的目的,藉此在逐次弹跳中将撞击力降至最低以避免对电子装置造成损坏。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将动能转换成弹性位能的电子装置保护壳套设有一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剖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置于一地面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坠落地面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0028]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置于一地面的侧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置于一地面的另一侧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电子装置保护壳10壳体11底板111背面12外框体121侧面13 容室14 开口20,20A弹跳件21外表面30地面40缓冲件41轴心A电子装置Al正面C共同重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将动能转换成弹性位能的电子装置保护壳。请参阅图1所示,图中所示是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保护壳I套设于电子装置A的外部。该电子装置A为一手机,且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保护壳I可对应于电子装置A的外形而设计。请配合参阅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中,可将动能转换成弹性位能的电子装置保护壳I具有一壳体10及复数弹跳件20。所述的壳体10呈中空矩形,其具有一底板11及一外框体12。其中,外框体12具有一侧面121,且该侧面121具有一侧缘,该外框体12的侧缘与底板11的周缘相连而形成容室13,该容室13能用以容置一电子装置A。本实用新型的壳体10为硬质壳体,其因具有大于弹跳件20的硬度,而得以避免电子装置保护壳I受到外力撞击时发生变形。因此,电子装置A不会在遭受外力撞击时自电子装置保护壳I中脱落,因而能够确保电子装置保护壳I发挥实际的保护作用。此外,壳体10更具有对应于电子装置A按钮的复数开口 14,以避免电子装置保护壳I影响使用者操作电子装置A的便利性。所述的弹跳件20分别位于壳体10的四角落处,且复数该弹跳件20的外表面21突出于该壳体10的各侧面121,使壳体10的各侧面121不会直接与撞击面(如坠落之地
面)产生摩擦或撞击。详细请进一步参阅图4所示,由于弹跳件20的外表面21突出于壳体10的各侧面121及电子装置A的正面Al,使电子装置A安装于电子装置保护壳I时呈现悬空的状态。据此,本实用新型藉由弹跳件20先与地面30接触,可避免壳体10及电子装置A的正面Al ( S卩,电子装置的操作接口)直接与地面30摩擦,且当电子装置A意外坠落地面30上时,更可避免电子装置A的正面Al直接撞击于地面30上。在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保护壳I中,弹跳件20的材质具有大于40%的回弹率。请参阅图5所示,当套设有一电子装置A的电子装置保护壳I自空中坠落地面30时,藉由弹跳件20本身具备的弹性,可将电子装置A意外坠落地面30所产生的动能转换成弹性位能,使电子装置保护壳I得以经由多次弹跳的过程减缓撞击力,达到吸震和/或减震的目的,进而将电子装置A受到外力撞击的撞击力减至最低,以避免损坏。请参阅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保护壳I可进一步包含有设置于壳体10的侧面121的弹跳件20A,以进一步增强弹跳件20A对电子装置A侧面的保护能力。请参阅图7至图9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保护壳。请参阅图7所示,该底板11具有一背对于该容室(图未示)的一背面111,该背面111上凸设有一缓冲件40。请参阅图8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跳件20的外表面21突出于壳体10的各侧面121。当电子装置A意外坠落地面30上时,可避免电子装置A的正面Al直接撞击于地面30上。请进一步参阅图9所示,该缓冲件40为一呈锥状的陀螺结构,且该陀螺结构的轴心41位于电子装置A及电子装置保护壳I的共同重心轴C上,该陀螺结构不仅可以避免电子装置A自电子装置保护壳I的背面111直接受到撞击,亦可让使用者将电子装置保护壳I作为陀螺使用,获得游戏、娱乐的附加功效。综上所述,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保护壳套设于电子装置的外部,能够避免电子装置各侧面直接受到外力撞击,并且能够将电子装置意外坠落地面所产生的动能转换成弹性位能,使电子装置保护壳经由多次弹跳的过程减缓撞击力并且达到吸震和/或减震的目的,藉此大幅降低撞击力对电子装置所造成的伤害。以上结合各种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权利要求1.一种可将动能转换成弹性位能的电子装置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容室;以及 复数弹跳件,复数所述弹跳件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各侧面角落处,且复数所述弹跳件分别突出于所述壳体的各侧面并具有大于40%的回弹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将动能转换成弹性位能的电子装置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中空矩形且具有四角落,复数所述弹跳件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四角落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将动能转换成弹性位能的电子装置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硬度大于所述弹跳件的硬度。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将动能转换成弹性位能的电子装置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弹跳件。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将动能转换成弹性位能的电子装置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一底板及一外框体,所述外框体的一侧缘与底板的一周缘相连接以形成所述容室,且所述底板具有一背对于所述容室的一背面,所述背面上凸设有一缓冲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将动能转换成弹性位能的电子装置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为一陀螺结构,且所述陀螺结构的轴心位于所述电子装置保护壳及电子装置的共同重心轴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将动能转换成弹性位能的电子装置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一底板及一外框体,所述外框体的一侧缘与底板的一周缘相连接以形成所述容室,且所述底板具有一背对于所述容室的一背面,所述背面上凸设有一缓冲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将动能转换成弹性位能的电子装置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为一陀螺结构,且所述陀螺结构的轴心位于所述电子装置保护壳及电子装置的共同重心轴上。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将动能转换成弹性位能的电子装置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跳件呈球形。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将动能转换成弹性位能的电子装置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对应于电子装置的按钮的复数开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将动能转换成弹性位能的电子装置保护壳,其具有一壳体以及复数弹跳件。其中,壳体具有供容置电子装置的容室;弹跳件位于壳体的各角落处,且复数该弹跳件的外表面突出于壳体的各侧面,并且具有大于40%的回弹率。因此,本实用新型能避免壳体各侧面直接受到外力撞击、减缓电子装置自角落处所承受的撞击力以及具有吸震和/或减震功能的优点,进而能够有效降低电子装置受到外力撞击而损坏的情形。
文档编号H05K5/02GK202873221SQ20122053545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8日
发明者林嘉彦 申请人:林嘉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