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660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设备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有起径向密封作用的弹性密封圈的导光柱的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室外电子设备上导光柱的密封,例如室外基站上的导光柱,主要是依靠O型密封圈和导光柱组合的形式。O型密封圈密封分为径向密封和轴向密封,而在通信行业中,多数采用轴向密封,依靠轴向的压力进行安装和密封;但在一些情况下,径向密封更为可靠和便捷,径向密封时,将O型密封圈安装到电子设备壳体上安装孔的过程中,O型密封圈受很大的压力,难以压缩,容易将O型密封圈损伤。目前使用的装配技术很容易损伤O型密封圈:如图1所示,在安装过程中,由于O型密封圈2’在未压缩状态时,比安装孔的直径大,因此,有一部分O型密封圈2’溢出导光柱1’,很容易被壳体3’上的孔边缘和导光柱I’形成的“铡口 ”切掉,从而损伤O型密封圈2’ ;而且在安装过程中,如果要把O型密封圈2’塞进孔内,比较困难,并且耗时较长。因此,需要一种安装装置,在O型密封圈进行径向密封时,容易进行O型密封圈的装配同时不损伤O型密封圈,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装置,能够快速方便地将装有起径向密封作用的弹性密封圈的导光柱安装到电子设备的壳体上,解决导光柱采用径向密封时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提高导光柱的安装效率,同时可避免弹性密封圈的损伤。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装置,用于将装有起径向密封作用的弹性密封圈的导光柱安装到电子设备的壳体上,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可开、合地连接,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闭合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组成空心腔体,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三容纳槽组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容纳槽和所述第四容纳槽组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同轴;所述导光柱上的止位体容纳于所述空心腔体中,所述止位体一侧安装有弹性密封圈的柱体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止位体另一侧的柱体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孔深大于所述弹性密封圈的厚度,所述导光柱可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移动,且所述止位体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在该技术方案中,该安装装置可简单快速的将导光柱安装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上,并通过安装装置的第一通孔将导光柱上安装的弹性密封圈压缩,在导光柱插入到壳体的过程中,避免了弹性密封圈的损伤,同时降低了安装难度,解决了导光柱径向密封时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提高了导光柱的安装效率。[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光柱的两端均伸出所述安装装置。在该技术方案中,导光柱的两端均伸出安装装置,便于导光柱的安装和定位,靠近弹性密封圈的伸出端可插入壳体的安装通孔中,起导向和定位作用;另一伸出端可用于推动导光柱移动,使导光柱的安装简单快捷。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壳体上的安装通孔大小相同。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通孔与壳体上的安装通孔的大小相同,使导光柱上安装的弹性密封圈先被第一通孔压缩,再以压缩的形态插入安装通孔中,这样,既使导光柱的安装简单容易又避免了弹性密封圈的损伤。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孔深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深。在该技术方案中,因要保证导光柱两端伸出安装装置并使导光柱能够在空心腔体中移动,同时第一通孔的孔深要大于弹性密封圈的厚度,所以设计为第一通孔的孔深大于第二通孔的孔深,以保证导光柱能够沿第一通孔轴线移动,并完成压缩弹性密封圈的目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槽深大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槽深;所述第二凹槽的槽深大于所述第三容纳槽和所述第四容纳槽的槽深。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凹槽槽深大于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的槽深,第二凹槽槽深大于第三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的槽深; 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导光柱容易地在安装装置内沿第一通孔的轴线移动,不会阻碍导光柱的安装,保证了导光柱可以快速地安装在壳体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部件的两端设置有耳槽,所述第二部件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耳槽相配合的凸耳,所述凸耳和所述耳槽上均设置有销孔,通过插入所述销孔中的销将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连接成一体。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通过耳槽和凸耳的配合相连接,并通过销固定连接,该连接方式简单可靠,并使安装装置可快速的组合或拆卸。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五个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五个第三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闭合后,五个所述第一容纳槽和第三容纳槽分别组成五个第一通孔,五个所述第二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分别组成五个第二通孔。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安装装置设计成多个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结构,可以同时安装多个导光柱,不仅避免了弹性密封圈的损伤,降低了安装难度,解决了导光柱采用径向密封时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导光柱的安装效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五个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壳体上的五个安装通孔
--对应。在该技术方案中,五个第一通孔与壳体上的五个安装通孔对应,当同时安装五个导光柱时,导光柱靠近弹性密封圈的伸出端可同时插入壳体上的安装通孔中,同时起到定位和导向的作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相邻两所述第一通孔间的距离相等。在该技术方案中,相邻两第一通孔间的距离相等,安装导光柱时,相邻两导光柱之间互不干扰,便于安装。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光柱为圆柱体,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为圆柱孔,所述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第三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均为半圆柱形的槽。[0025]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到导光柱设计为圆柱体时,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第三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均设计为半圆柱形的槽,使得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为圆柱孔,这样的结构设计便于加工,且便于安装装置与圆柱形导光柱配合方便,以保证安装装置的工作效率。当然,当导光柱设计为其他形状时,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第三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可以根据导光柱的形状相应地进行结构设计,构成与导光柱相配合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装置,在导光柱插入到壳体的过程中,避免了弹性密封圈的损伤,降低了安装难度;同时解决了导光柱采用径向密封时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还可同时安装多个导光柱,提高了导光柱的安装效率。

图1是现有技术中安装导光柱结构及O型密封圈安装示意图;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装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安装装置的第一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安装装置的第二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导光柱安装在第二部件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立体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安装装置将导光柱安装到电子设备壳体中的示意图。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I’导光柱,2’ O型密封圈,3’电子设备壳体;图2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I第一部件,2第二部件,3第一凹槽,31第一容纳槽,32第二容纳槽,4第二凹槽,41第三容纳槽,42第四容纳槽,5第一通孔,6导光柱,61止位体,7弹性密封圈,8壳体,9耳槽,10凸耳,11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装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安装装置的第一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安装装置的第二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导光柱安装在第二部件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立体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安装装置将导光柱安装到电子设备壳体中的示意图。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安装装置,用于将装有起径向密封作用的弹性密封圈的导光柱6安装到电子设备的壳体8上,包括第一部件I和第二部件2,第一部件I和第二部件2可开、合地连接,第一部件I和第二部件2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在第一凹槽3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纳槽31和第二容纳槽32,在第二凹槽4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容纳槽41和第四容纳槽42,其中,第一部件I和第二部件2闭合后,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组成空心腔体,第一容纳槽31和第三容纳槽41组成第一通孔5,第二容纳槽32和第四容纳槽42组成第二通孔,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同轴;导光柱6上的止位体61容纳于空心腔体中,止位体61 —侧安装有弹性密封圈7的柱体位于第一通孔5中,止位体61另一侧的柱体位于第二通孔中,第一通孔5的孔深大于弹性密封圈7的厚度,导光柱6可沿第一通孔5的轴线方向移动,且止位体61的尺寸大于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的孔径。在该技术方案中,该安装装置可简单快速的将导光柱安装在电子设备的壳体上,并通过安装装置的第一通孔将导光柱上安装的弹性密封圈压缩,在导光柱插入到壳体的过程中,避免了弹性密封圈的损伤,同时降低了安装难度,解决了导光柱采用径向密封时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提高了导光柱的安装效率。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导光柱6的两端均伸出安装装置。在该技术方案中,导光柱的两端均伸出安装装置,便于导光柱的安装和定位,靠近弹性密封圈的伸出端可插入壳体的安装通孔中,起导向和定位作用;另一伸出端可用于推动导光柱移动,使导光柱的安装简单快捷。如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通孔5与壳体8上的安装通孔大小相同。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通孔与壳体上的安装通孔的大小相同,使导光柱上安装的弹性密封圈先被第一通孔压缩,再以压缩的形态插入安装通孔中,这样,既使导光柱的安装简单容易又避免了弹性密封圈的损伤。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通孔5的孔深大于第二通孔的孔深。在该技术方案中,因要保证导光柱两端伸出安装装置并使导光柱能够在空心腔体中移动,同时第一通孔的孔深要大于弹性密封圈的厚度,所以设计为第一通孔的孔深大于第二通孔的孔深,以保证导光柱能够沿第一通孔轴线移动,并完成压缩弹性密封圈的目的。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技实施例中,第一凹槽3的槽深大于第一容纳槽31和第二容纳槽32的槽深;第二凹槽4的槽深大于第三容纳槽41和第四容纳槽42的槽深。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凹槽槽深大于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的槽深,第二凹槽槽深大于第三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的槽深;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导光柱容易地在安装装置内沿第一通孔的轴线移动,不会阻碍导光柱的安装,保证了导光柱可以快速地安装在壳体上。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部件I的两端设置有耳槽9,第二部件2的两端设置有与耳槽9相配合的凸耳10,凸耳10和耳槽9上均设置有销孔11,通过插入销孔11中的销将第一部件I和第二部件2连接成一体。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通过耳槽和凸耳的配合相连接,并通过销固定连接,该连接方式简单可靠,并使安装装置可快速的组合或拆卸。如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第一凹槽3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五个第一容纳槽31和第二容纳槽32,第二凹槽4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五个第三容纳槽41和第四容纳槽42 ;第一部件I和第二部件2闭合后,五个第一容纳槽31和第三容纳槽41分别组成五个第一通孔5,五个第二容纳槽32和第四容纳槽42分别组成五个第二通孔。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安装装置设计成多个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结构,可以同时安装多个导光柱,不仅避免了弹性密封圈的损伤,降低了安装难度,解决了导光柱采用径向密封时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导光柱的安装效率。如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五个第一通孔5与壳体8上的五个安装通孔一一对应。在该技术方案中,五个第一通孔与壳体上的五个安装通孔 对应,当同时安装五个导光柱时,导光柱靠近弹性密封圈的伸出端可同时插入壳体上的安装通孔中,同时起到定位和导向的作用。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相邻两第一通孔5间的距离相等。在该技术方案中,相邻两第一通孔间的距离相等,安装导光柱时,相邻两导光柱之间互不干扰,便于安装。如图2、图3和图4所不,在上述实施例中,导光柱6为圆柱体,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为圆柱孔,第一容纳槽31、第二容纳槽32、第三容纳槽41和第四容纳槽42均为半圆柱形的槽。在该技术方案中,当到导光柱设计为圆柱体时,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第三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均设计为半圆柱形的槽,使得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为圆柱孔,这样的结构设计便于加工,且便于安装装置与圆柱形导光柱相配合,以保证安装装置的工作效率。当然,当导光柱设计为其他形状时,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第三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可以根据导光柱的形状相应地进行结构设计,构成与导光柱相配合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如图7所示,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装装置将导光柱6安装到电子设备壳体8中的安装方法如下:将导光柱6放置于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安装装置的第二部件2上相应的容纳槽中;将安装装置中的第一部件I安装在第二部件2上,使导光柱6容纳于安装装置中并将导光柱6上安装的弹性密封圈7压缩于安装装置的第一通孔5中,且导光柱6的两端伸出安装装置;将导光柱6靠近弹性密封圈7的伸出端插进壳体8上的安装通孔中;推动导光柱6的另一伸出端,使导光柱6向安装通孔内移动;在弹性密封圈7平滑地进入壳体8上的安装通孔内后,将第一部件I和第二部件2打开,拆除安装装置;继续推动导光柱6的另一伸出端,直至导光柱6的止位体61与壳体8的内壁面相贴合,贝U安装完成。其中,图7中,A表示导光柱安装在安装装置中,且其靠近弹性密封圈的伸出端插入壳体的安装通孔中的状态,B表示导光柱被推动后,弹性密封圈平滑地进入壳体的安装通孔中的状态。该安装方法使导光柱的安装简单快捷,避免了弹性密封圈的损伤,保证了导光柱的密封效果,解决了导光柱采用径向密封时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提高了导光柱的安装效率。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装置,可同时安装多个导光柱,在导光柱插入到壳体的过程中,避免了弹性密封圈的损伤,降低了安装难度,同时解决了导光柱采用径向密封时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提高了导光柱的安装效率。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安装装置,用于将装有起径向密封作用的弹性密封圈的导光柱(6)安装到电子设备的壳体(8)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件(I)和第二部件(2),所述第一部件(I)和所述第二部件(2)可开、合地连接,所述第一部件(I)和所述第二部件(2)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在所述第一凹槽(3)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纳槽(31)和第二容纳槽(32),在所述第二凹槽(4)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容纳槽(41)和第四容纳槽(42),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I)和所述第二部件(2)闭合后,所述第一凹槽(3)和所述第二凹槽(4)组成空心腔体,所述第一容纳槽(31)和所述第三容纳槽(41)组成第一通孔(5),所述第二容纳槽(32)和所述第四容纳槽(42)组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5)和所述第二通孔同轴; 所述导光柱(6)上的止位体(61)容纳于所述空心腔体中,所述止位体(61)—侧安装有弹性密封圈(7)的柱体位于所述第一通孔(5)中,所述止位体(61)另一侧的柱体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第一通孔(5)的孔深大于所述弹性密封圈(7)的厚度,所述导光柱(6)可沿所述第一通孔(5)的轴线方向移动,且所述止位体(61)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5)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6)的两端均伸出所述安 装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5)与所述壳体(8)上的安装通孔大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5)的孔深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3)的槽深大于所述第一容纳槽(31)和所述第二容纳槽(32)的槽深;所述第二凹槽(4)的槽深大于所述第三容纳槽(41)和所述第四容纳槽(42)的槽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I)的两端设置有耳槽(9),所述第二部件(2)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耳槽(9)相配合的凸耳(10),所述凸耳(10)和所述耳槽(9 )上均设置有销孔(11),通过插入所述销孔(11)中的销将所述第一部件(I)和所述第二部件(2)连接成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3)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五个第一容纳槽(31)和第二容纳槽(32),所述第二凹槽(4)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五个第三容纳槽(41)和第四容纳槽(42);所述第一部件(I)和所述第二部件(2)闭合后,五个所述第一容纳槽(31)和第三容纳槽(41)分别组成五个第一通孔(5),五个所述第二容纳槽(32)和第四容纳槽(42)分别组成五个第二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五个所述第一通孔(5)与所述壳体(8)上的五个安装通孔——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第一通孔(5)间的距离相坐寸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6)为圆柱体,所述第一通孔(5)和所述第二通孔为圆柱孔,所述第一容纳槽(31)、第二容纳槽(32)、第三容纳槽(41)和第四容纳槽(42)均为半圆柱 形的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装置,用于将装有起径向密封作用的弹性密封圈的导光柱安装到电子设备的壳体上,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两部件可开、合地连接,两部件的中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两凹槽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第三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两凹槽可组成空心腔体,第一容纳槽和第三容纳槽可组成第一通孔,第二容纳槽和第四容纳槽可组成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同轴;导光柱放置于安装装置中,并可沿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导光柱采用径向密封时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提高了导光柱的安装效率,并且避免了弹性密封圈的损伤。
文档编号H05K5/02GK202972948SQ20122060255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4日
发明者刘丽娜 申请人:北京奇天揽胜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