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410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移动终端,尤其涉及到一种具有防止电磁波干扰且具散热性能优良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和电器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家庭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手机、电脑、家用电器等都与电磁波息息相关。电子信息的产生、传递、接收和处理,都要以电磁波为载体。一方面,电磁波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用途广泛;另一方面,信息时代电子电器产品的广泛应用形成了复杂的电磁环境,从而带来大量的负面效应,诸如电磁干扰、电磁信息的安全性和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等。因此,在大量开发电子电器产品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对其进行电磁防护的问题,而且,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研究领域的电子设备精度和灵敏度不断提高,必须提高对外界电磁辐射进行有效的防护能力,以防止对精密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另外,随着电子、电器设备应用的扩大和普及,对电子电器设备的性能和结构要求越来越苛刻,越来越复杂,包括要求更快的处理速度、更高的处理频率、更小的体积、更轻的重量、更高的功率和其它技术优点。例如在电子、电器元件及系统中,或者高功率的光学器件中的微处理器和集成电路中都会产生很高的热量,但是,微处理器、集成电路和其它电子元器件通常只能在有限的温度范围内有效正常的运行。如果这些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超过允许的范围,不仅对它们自身性能造成影响,而且可能会对整个系统的性能和稳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从而引起系统的崩溃。这就对电子元器件中的散热设备提出严格的要求,随着对电子元器件微型化、轻量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微型电子元器件中的散热控制和散热设计日益严格,乃至苛刻。因此,为了提高电子元器件及期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运行的环境温度或增大正常稳定运行的温度范围极其重要。现有电磁遮蔽的导电材料制造方法,以在织布表面利用化学金属涂覆工艺生产具有电磁波遮蔽效果的导电布,但这种导电布生产复杂且常使用的化学还原药剂易造成污染问题。另一方法是在基材上以真空溅镀方式将表面金属化,达成电磁波遮蔽效果,但此工艺设备价格昂贵,投资金额高、成本较高。另一电磁波遮蔽材料一般用碳纤维来制作电磁波遮蔽材料,因此所制作出来电磁波遮蔽材料常常会有碳纤维分布不均的现象,而容易造成电磁波漏波的现象。用碳纤维布来制作成电磁波遮蔽材,一方面除了可以改善碳纤维在基材中分布不均外,但碳纤维布价格昂贵且不易加工是其主要缺点。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快速散热、防止电磁波干扰且成本较低的移动终端,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成本不高、结构简单、防止电磁波干扰的移动终端。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壳体和设于该壳体内且具有发热源的控制电路板,在所述壳体或发热源上设有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包括将热能转为红外线以及吸收电磁波的能量转换层和用于将能量转换层固定于壳体或发热源上的载体层。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能量转换层至少包括纳米或亚纳米级的碳化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承载所述载体层的金属基板。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载体层的材质包括聚氨酯、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或氟烯烃-乙烯基醚(酯)共聚物涂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结构的移动终端具有散热效果好,防止电磁波干扰性能佳、成本不高、结构简单等优点。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终端的外壳的纵截面的分解图;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终端的外壳在组装后的纵截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终端的具有发热源的电路板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终端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和防止电磁干扰(EMI)功能。该移动终端可为如手机、平板电脑、家用电器等。该移动终端也可为需要防止电磁干扰和散热的其他产品。在本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为屏幕较大的手机100。该手机100包括壳体10和设于该壳体10内且具有发热源42的控制电路板40,该发热源一般为处理器。在该壳体10的底面20内侧或发热源42对应位置设有散热结构30,该散热结构30包括将热能转为红外线及吸收电磁波的能量转换层36和用于将能量转换层36固定于壳体10或发热源42的载体层32。该能量转换层36至少包括一种纳米或亚纳米级的碳化硅,还包括纳米或亚纳米级的氮化硼、氮化铝、氧化铝和二氧化钛一种或几种。上述各种物质将热量转换成红外线且具有吸收电磁波的功能。该载体层32的密度大于能量转换层36中各物质的密度,可以方便通过热沉淀方式将由纳米或亚纳米碳或碳化硅等更均匀设于该载体层32的上表面。该载体层32包括聚氨酯系(PU)、环氧树脂系(EP0XY)、聚氨酯树脂系(HYHRID)、聚酯(POLYESTER)、或氟烯烃-乙烯基醚(酯)共聚物涂料(FEVE)。进一步地,该散热结构30还可以包括金属基板(未显示),该载体层32设置该金属基板上,该金属基板的材质为铝、铜或者铜铝合金等。该移动终端在实际应用时,借助于该散热结构30中的能量转换层36将热量转换成红外线发散出去。且利用纳米碳或亚纳米碳吸收电磁波性能,从而起到散热功能和减少电磁波的干扰。[0024]采用TENMARS TM-195型号的高频电磁波测试仪,对具有散热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手机)和没有散热结构的移动终端(手机)进行在电话接入时的辐射测量,其结果如下表I所示:表1:测试数据从上表I中的测试数据可知,测量具有散热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手机)之后在电话接入时的辐射量约为没有此散热结构的移动终端(手机)的辐射量的五分之一。即:具有此散热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有效地防止了电磁波干扰。
权利要求1.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壳体和设于该壳体内且具有发热源的控制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或发热源上设有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包括将热能转为红外线以及吸收电磁波的能量转换层和用于将能量转换层固定于壳体或发热源上的载体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转换层至少包括纳米或亚纳米级的碳化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承载所述载体层的金属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层的材质包括聚氨酯、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或氟烯烃-乙烯基醚(酯)共聚物涂料。
专利摘要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壳体和设于该壳体内且具有发热源的控制电路板,在所述壳体或发热源上设有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包括将热能转为红外线以及吸收电磁波的能量转换层和用于将能量转换层固定于壳体或发热源上的载体层。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具有防止电磁波干扰性能佳、散热效果好、成本不高、结构简单等优点。
文档编号H05K7/20GK203167496SQ201320025220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7日
发明者梁一帆 申请人:普罗旺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