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调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13287阅读:752来源:国知局
智能调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智能调光模块,包括:4组智能调光单元,每组智能调光单元分别与对应的发光单元连接,智能调光单元包括控制单元、驱动单元、调光单元和电源单元,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调光单元的输入端,调光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发光单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4路独立调光,同时用触控和手势的方式简化了操作也使得产品的外观更加美观,还可以通过自定义手势去操控其他的设备,使用更加方便。具有电路简单可靠,成本低,容易实现产业化的效果。
【专利说明】智能调光模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特别是指一种智能调光模块。

【背景技术】
[0002]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环境亮度的变化我们会调节灯具的亮度以适应人眼阅读时必须达到的照明要求。传统的灯具调光方法是通过手动调节电阻、增减可控硅触发极的电流,控制输出电压从而改变灯泡的平均功率,以得到不同亮度。
[0003]然而,现有的调光模块其调光数量少,最多只能提2组独立调光,导致实用性低,由于不能分离调光从而造成能源浪费,此外,现有的调光操作方式多为旋转或者触控,界面不美观且操作不便,功能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调光模块,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调光模块其结构复杂、成本高、实用性低的技术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智能调光模块,包括:4组智能调光单元,每组智能调光单元分别与对应的发光单元连接,智能调光单元包括控制单元、驱动单元、调光单元和电源单元,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驱动单元的输入端,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调光单元的输入端,调光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发光单元。
[0007]优选的,控制单元包括插排P4输出的控制信号端,控制信号端经由分压电阻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
[0008]优选的,驱动单元包括电子开关,电子开关的基极通过限流电阻接控制单元的输出端DM_CTRL,电子开关的集电极接地,电子开关的发射极通过限流电阻接驱动芯片U2的输入端,驱动芯片U2的内部发光管的正极接电源端VCC,负极接电阻R22,驱动芯片U2内部的双向触发二极管的两端与调光单元连接。
[0009]优选的,电子开关采用型号为8550的PNP三极管。
[0010]优选的,驱动芯片U2采用M0C3022型号的光电耦合器。
[0011]优选的,调光单元包括双向触发二极管Q6,双向触发二极管Q6的Port-Ll端与所述发光单元连接,通过NEGT端与电源单元的交流电零线输入端连接,通过电阻与所述驱动芯片U2连接。
[0012]优选的,发光单元为LED灯组。
[0013]本实用新型智能调光模块由微处理器发出的控制信号通过驱动单元控制电子开关,对与调光单元相连接的负载电流进行控制,可接入不同类型负载,主要是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的节能灯,荧光灯,也可以接白炽灯等,实现了调光和恒流的自适应功能,并且具有十分简单的电路,省略了电感、变压器等线圈部件,带来了较少的物料成本和较好的可靠性,易于批量生产,调试简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对本专利的工作原理有所了解。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组智能调光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组智能调光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组智能调光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四组智能调光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四组发光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单元的插排的电路原理图;
[0021]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源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原理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原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基于本技术原理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调光模块包括4组智能调光单元,每组智能调光单元分别与对应的发光单元连接,智能调光单元包括控制单元、驱动单元、调光单元和电源单元,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驱动单元的输入端,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调光单元的输入端,调光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发光单元,参考图6,控制单元包括插排P4输出的控制信号DIM_CTRL1至DM_CTRL4,经由微处理器发出的控制信号通过分压电阻控制驱动单元工作,进而通过驱动单元对流过负载的电流进行控制,将控制信号转换成驱动发光单元工作的驱动电流。
[0024]参考图1,本实施例以第一组智能调光单元为例,其中,驱动单元包括电子开关Q8,电子开关Q8采用型号为8550的PNP三极管,电子开关Q8的基极作为驱动单元的输入端,通过电阻R24接控制单元的输出端DM_CTRL,电阻R24的阻值为10K,电子开关Q8的集电极接地,电子开关Q8的发射极通过限流电阻R22接驱动芯片U2的输入端,电阻R22的阻值为100,驱动芯片U2采用M0C3022型号的光电耦合器,驱动芯片U2的内部发光管的正极接电源端VCC,负极接电阻R22,驱动芯片U2内部的双向触发二极管的两端与调光单元连接,调光单元包括双向触发二极管Q6,参考图5,双向触发二极管Q6的Port-Ll端与发光单元P23连接,通过NEGT端与电源单元T5的交流电零线输入端连接,通过电阻R14与驱动芯片U2连接,通过改变双向触发二极管Q6的导通角,进而改变通过灯泡的平均电流值,实现连续调光。其中,发光单元可以为LED灯组、荧光灯组等。
[0025]本实用新型的智能调光模块由微处理器发出的控制信号通过驱动单元控制电子开关,对与调光单元相连接的负载电流进行控制,可接入不同类型负载,主要是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的节能灯,荧光灯,也可以接白炽灯等,电子开关可以是下列器件构成:M0SFET、功率三极管或IGBT,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调光和恒流的自适应功能,并且具有十分简单的电路,省略了电感、变压器等线圈部件,带来了较少的物料成本和较好的可靠性,易于批量生产,调试简单。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智能调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4组智能调光单元,所述每组智能调光单元分别与对应的发光单元连接,所述智能调光单元包括控制单元、驱动单元、调光单元和电源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调光单元的输入端,所述调光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光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调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插排P4输出的控制信号端,所述控制信号端经由分压电阻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调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子开关,所述电子开关的基极通过限流电阻接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DM_CTRL,所述电子开关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电子开关的发射极通过限流电阻接驱动芯片U2的输入端,所述驱动芯片U2的内部发光管的正极接电源端VCC,负极接电阻R22,所述驱动芯片U2内部的双向触发二极管的两端与所述调光单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调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采用型号为8550的PNP三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调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U2采用M0C3022型号的光电稱合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调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单元包括双向触发二极管Q6,双向触发二极管Q6的Port-Ll端与所述发光单元连接,通过NEGT端与电源单元的交流电零线输入端连接,通过电阻与所述驱动芯片U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调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为LED灯组。
【文档编号】H05B37/02GK204145819SQ201420495032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9日
【发明者】郭一, 聂亚东, 邹斌, 张斌 申请人:河南久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