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压水池及具有该抑压水池的安全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9485阅读:932来源:国知局
抑压水池及具有该抑压水池的安全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壳,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防止液面发生晃荡的抑压水池,并用于海上浮动核电厂的安全壳。



背景技术:

抑压水池是安装在安全壳内围绕压力容器呈环形布置,其可以分为气空间和水空间,通过排气通道与安全壳大气连通,在安全壳内高能管道破裂情况下,安全壳内蒸汽和空气的混合物由于压差通过排气通道进入抑压水池得到冷却,进而抑制安全壳压力的升高。

然而,当把核电厂置于浮动平台上时,海浪、风、洋流等外部条件以及浮动平台的自身运动会导致核电厂发生倾斜、起伏、摇摆等运动,这时,抑压水池内的自由液面可能会产生非线性的强烈晃荡现象。当抑压水池内发生晃荡现象时,抑压水池内壁会受到晃荡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冲击压力,危害到抑压水池的结构完整性,降低抑压水池系统的可靠性,或者导致抑压水池功能的丧失。因此,在沸水堆技术中抑压水池系统无法有效的抑制可能发生的晃荡现象,无法直接应用于海上或者运动条件下的平台上。另外,现有的两级抑压的安全壳技术采用两级抑压的方式,当安全壳内发生高能管道断裂时,虽然,能有效的降低安全壳内压力,但是该方式结构复杂,不适合应用于紧凑型的核电厂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海上浮动平台或运动平台上,防止液面发生晃荡的抑压水池。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海上浮动平台或运动平台上,安全可靠的安全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抑压水池,安装于安全壳的壳体内且环形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堆坑的周围,所述抑压水池包括水空间及气空间,所述水空间内设有若干防晃隔板,所述防晃隔板的底部开设有连通其两侧的连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水空间内设有若干防晃隔板,并在所述防晃隔板的底部开设有连通其两侧的连通孔,从而可以使所述抑压水池分成多个底部连通的子水池,将径高比较大的抑压水池分成径高比较小的子水池,使后者随外界运动造成的液面波动幅度相对前者更小,因此,当安全壳内发生高能管道断裂时,本实用新型既能有效的降低安全壳内压力,同时,在海浪等外部条件以及浮动平台的自身运动情况下,又能有效的抑制液面的晃荡现象,有效的提高了抑压水池的可靠性,增强了运动条件下核电厂的安全性;并且,这种抑压水池的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较佳地,所述防晃隔板位于所述水空间的水位之下。

较佳地,所述防晃隔板呈环形结构,并与所述抑压水池同心。

较佳地,所述防晃隔板呈竖直板状结构,并沿所述抑压水池的直径方向设置,以将所述抑压水池分成若干个子水池。

一种安全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气体空间及堆坑,核电厂的压力容器容置于所述堆坑内,所述安全壳还包括上述的所述抑压水池,所述抑压水池位于所述气体空间的下方。

较佳地,所述气体空间与所述抑压水池之间设有连通两者的真空破坏阀。当所述抑压水池的气空间与所述安全壳内的气体空间的压差超过所述真空破坏阀的开启压力时,所述真空破坏阀开启,可以保证所述抑压水池的墙体结构不会因为两侧压差过大而损坏。

较佳地,所述抑压水池的底部设有常闭的堆坑排放阀,所述堆坑排放阀分别与所述水空间及所述安全壳的堆坑连通。操作员可以根据事故进程和实际需要开启所述堆坑排放阀,所述抑压水池内的水直接排放到堆坑中淹没压力容器。

较佳地,所述抑压水池还设有保证所述抑压水池内的水温及水质的净化冷却系统。在正常运行时,通过所述净化冷却系统可维持所枕席抑压水池内的温度和水质,从而保证所述抑压水池在事故发生时的可用性。

较佳地,所述安全壳内还设有控制所述安全壳的大气中氧气含量的氮气惰化系统。通过所述氮气惰化系统,将所述安全壳内的氧气含量维持在较低浓度,从而降低事故发生时从压力容器中释放的氢气燃烧的可能性,提高了核电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抑压水池在安全壳内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抑压水池在安全壳内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抑压水池在安全壳内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图中展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所述安全壳200包括壳体201及抑压水池100,所述壳体201内设有气体空间202及堆坑203,所述壳体201的上方为气体空间202,所述抑压水池100安装于所述壳体201内,所述抑压水池100设置于所述气体空间202的下方,且所述抑压水池100环形地设置于所述壳体201的堆坑203的周围,核电厂的压力容器300容置于所述堆坑203内,所述抑压水池100包括水空间1及气空间2,所述水空间1内设有一防晃隔板3,所述防晃隔板3呈环形结构,并与所述抑压水池100同心;另外,可以根据设计的要求,增加所述防晃隔板3的数量。所述防晃隔板3的底部开设有连通其两侧的连通孔31,本实施例一共开设了8个连通孔31;所述连通孔31可保证所述防晃隔板3两侧的水位高度一致,从而保证所述抑压水池100的抑压性能。所述防晃隔板3位于所述水空间1的水位之下,所述述防晃隔板3的最高点稍低于所述水位高度即可。所述抑压水池100上设有支撑墙4,所述支撑墙4上设有真空破坏阀5,所述真空破坏阀5分别与所述气空间2及所述安全壳200的气体空间相连通。当所述抑压水池100的气空间2与所述壳体201内的气体空间202的负压差达到所述真空破坏阀5的开启压力时,所述真空破坏阀5开启,这样能有效保证所述抑压水池100的结构完整性。所述抑压水池100的底部设有堆坑排放阀6,所述堆坑排放阀6分别与所述水空间1及所述壳体201的堆坑203连通;正常运行时,所述堆坑排放阀6为常闭的,以隔离所述堆坑203和所述抑压水池100,保证所述抑压水池100内的水位高于压力容器300,在必要时开启所述堆坑排放阀6,所述抑压水池100内的水溢流到所述堆坑201内,实现对压力容器300的淹没。所述安全壳200内还设有保证所述抑压水池100内的水温及水质的净化冷却系统(图中未示)。正常运行时通过所述净化冷却系统保证所述抑压水池100内的水温及水质要求,从而保证所述抑压水池100在事故发生时的可用性。所述安全壳200内还设有控制所述安全壳200的大气中氧气含量的氮气惰化系统(图中未示)。所述氮气惰化系统可以防止在安全壳200内发生氢气燃烧;通过所述氮气惰化系统,将所述安全壳200内的氧气含量维持在较低浓度,从而降低事故发生时从压力容器300中释放的氢气燃烧的可能性,提高了核电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述净化冷却系统及所述氮气惰化系统是一种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综合上述,核电厂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所述抑压水池100处于备用状态,在没有外部条件作用时,抑压水池100内的水面相对比较平稳;当浮动平台随着海浪等外部条件发生起伏、摇摆等运动时,或者浮动平台自身运动情况下,在所述防晃隔板3的作用下,所述抑压水池100内的水面不会发生剧烈的晃荡现象,所述抑压水池100内的水对其内壁的冲击压力小于内壁的破坏应力范围。当发生安全壳200内高能管道断裂事故后,所述安全壳200压力升高,在所述壳体201的气体空间202和所述抑压水池100干井之间的压差作用下,所述气体空间202内的蒸汽进入所述抑压水池100并与湿井中的水进行直接接触冷凝。当需要对所述抑压水池100进行充水时,所述防晃隔板3的底部的连通孔31可保证所述防晃隔板3内、外的水位相同;当发生事故时,堆坑排放阀6开启后,水向堆坑201排放淹没压力容器3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水空间1内设有若干防晃隔板3,并在所述防晃隔板3的底部开设有连通其两侧的连通孔31,从而可以使所述抑压水池100分成多个底部连通的子水池,将径高比较大的抑压水池100分成径高比较小的子水池,使后者随外界运动造成的液面波动幅度相对前者更小,因此,当安全壳200内发生高能管道断裂时,本实用新型抑压水池100既能有效的降低安全壳200内压力,同时,在海浪等外部条件以及浮动平台的自身运动情况下,又能有效的抑制液面的晃荡现象,有效的提高了抑压水池100的可靠性,增强了运动条件下核电厂的安全性;并且,这种抑压水池100的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而整个安全壳200由于设置了所述抑压水池100,从而可以用于海上浮动平台或运动平台上,使非常安全可靠。

如图3所示,图中展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抑压水池400大部分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防晃隔板7在所述抑压水池400内的设置方式。本实施例所述防晃隔板7呈竖直板状结构,一共有8块,每一块均沿所述抑压水池400的直径方向均匀地设置,以将所述抑压水池400分成8个子水池401。每一块所述防晃隔板7的底部开设有2个连通孔71,保证相邻两个子水池401之间的水位高度一致。当浮动平台随着海浪等外部条件发生起伏、摇摆等运动时,或者浮动平台自身运动情况下,所述防晃隔板7能有效的抑制所述抑压水池400内的晃荡现象。另外,也可根据设计需求,增减竖直防晃隔板的数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