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扛式灭火弹集束发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3949阅读:9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肩扛式灭火弹集束发射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灭火装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肩扛式灭火弹集束发射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灭火装备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现有的肩扛式灭火弹发射器多为单炮管形式,一次只能发射一发灭火弹,灭火效率不高,此外,现有的肩扛式灭火弹发射器,均是利用炮管后部的肩托与炮管前部的手把配合固定,然而不同的人员操作时,舒适性较差,且现有的肩扛式灭火弹发射器多采用瞄准镜,人员操作时也多有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肩扛式灭火弹集束发射器,它可以一次发射四发灭火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灭火弹集束发射器,包括用于发射灭火弹的发射装置、用于控制发射装置发射灭火弹的控制装置,所述发射装置包括四根炮管,所述炮管的尾部设有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的发射套,还包括前定位板、后定位板,所述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上均设有四个绕其中部环形排列的凹圆弧部,所述凹圆弧部的半径与炮管的外径相等,所述四根炮管卡设在前定位板与后定位板对应的凹圆弧部上,所述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上固定有抱紧四根炮管的抱箍,所述前定位板的下端安装有可拆卸的手把,所述前定位板上还安装有用于瞄准的摄像头,所述炮管的前部安装有显示器与摄像头电连接,用于将摄像头中的视频信号输入到显示器上。

优选地,所述前定位板上连接有背带,所述背带的另一端连接在后定位 板上。

优选地,所述前定位板的侧部设有用于连接手把的接头。

优选地,所述炮管由铝合金制成,所述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上均设有减重孔。

优选地,所述炮管上设有供抱箍嵌入的环形槽,形成对炮管的轴向限位。

优选地,所述凹圆弧部的圆心角均为90度。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肩扛式灭火弹集束发射器采用抱箍紧固的捆绑式结构,将四根炮管抱紧在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上,使得它能一次发射四发灭火弹,灭火效率提高;且采用无肩托结构,便于操作人员找到舒适的操作位置;此外,本实用新型肩扛式灭火弹集束发射器还在炮管的前部安装有显示器与摄像头电连接,用于将摄像头中的视频信号输入到显示器上,这样人员操作时,直接观察显示器就可以瞄准,为人员操作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肩扛式灭火弹集束发射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炮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前定位板或后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抱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肩扛式灭火弹集束发射器肩挎式发射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附图中,1为发射装置,11为炮管,111为发射套,112为环形槽,12为前定位板,13为后定位板,14为抱箍,15为凹圆弧部,16为减重孔,2为控 制装置,3为手把,4为摄像头,5为显示器,6为背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4,肩扛式灭火弹集束发射器的一种实施例,包括用于发射灭火弹的发射装置1、用于控制发射装置1发射灭火弹的控制装置2,所述发射装置1包括四根炮管11,所述炮管11的尾部设有与控制装置2电连接的发射套111,还包括前定位板12、后定位板13,所述前定位板12和后定位板13上均设有四个绕其中部环形排列的凹圆弧部15,所述凹圆弧部15的半径与炮管11的外径相等,所述四根炮管11卡设在前定位板12与后定位板13对应的凹圆弧部15上,所述前定位板12和后定位板13上固定有抱紧四根炮管11的抱箍14,所述前定位板12的下端安装有可拆卸的手把3,所述前定位板12上还安装有用于瞄准的摄像头4,所述炮管11的前部安装有显示器5与摄像头4电连接,用于将摄像头4中的视频信号输入到显示器5上。

所述前定位板12上连接有背带6,所述背带6的另一端连接在后定位板13上。

所述前定位板12的侧部设有用于连接手把3的接头。

所述炮管11由铝合金制成,所述前定位板12和后定位板13上均设有减重孔16。进一步减轻本实用新型的重量。

所述炮管11上设有供抱箍14嵌入的环形槽112,形成对炮管11的轴向限位。

所述凹圆弧部15的圆心角均为90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两种发射方式:即普通的肩扛式发射,参见图1,操作人 员握住安装在前定位板12下端的手把3,将炮管11扛在肩上,调整炮管11的角度,观察显示器5,找到目标后发射;另一种发射方式为肩挎式,参见图5,首先,将手把3取下,安装在前定位板12侧部的接头上,操作人员通过背带6将该装置挎在肩上,操作人员握住手把3,通过背带6来调整炮管11的角度,观察显示器5,找到目标后发射。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