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4644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



背景技术:

目前,在救生产品中,特别是一些救援人员无法接近被救援人员的远距离救援场合中,往往会使用到抛投器。使用抛投器抛出弹体,利用弹体带动出绳索,将绳索的一端抛射至被救援人员的一旁,被救援人员抓住绳索,由救援人员拉动绳索将被救援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达到救生的效果。

如专利号94242904.4就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空气抛绳器,就是在救援的时候,将绳索抛出至被救援人员的附近。

但是,抛射出绳索的救生方式存在着下列缺陷:

一是,在一些水流比较急的场合,如洪水现场、江面湍急的水流或潮水,即使绳索被抛射在被救援人员的附近,但是由于水流的作用,也会与被救援人员分开较大的距离,导致被救援人员无法抓住绳索;

二是,在抛射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现场的天气情况,如风力,还要考虑到抛射的技术,不一定每次抛射都能将绳索抛至被救援人员的附近,也就是定位不准,导致延误了最佳的救援时间;

三是,在被救援人员因溺水昏迷、受伤或体力不支等情况下,无力抓住绳索,仍然无法将被救援者救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智能控制抛网动作的智能抛网飞行体。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头部组件、主体组件、网仓组件及尾翼组件;

所述头部组件包括头部壳体及安装在头部壳体内的智能控制器;

所述主体组件包括有与头部壳体连接的保护外套及装配在保护外套内的配重安装座,在配重安装座内加工有气体发生器安装孔及若干个配重体安装孔,所述配重体安装孔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气体发生器安装孔连通,在配重安装孔内装配有配重体,在气体发生器孔内安装有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由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触发配重体向外喷射,带动网仓组件的抛网在空中完成展开动作,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的动作由智能控制器控制;

所述网仓组件包括有与配重安装座连接的外壳,在外壳内设置有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及气体发生器导管,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的一端与配重安装座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气体发生器导管,气体发生器导管的后端与尾翼组件连接,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抛网或/和染色剂,该抛网的中心与尾翼组件连接,抛网的每个角与相应的配重体连接;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的动作由智能控制器控制。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中,所述抛网上还连接有降落伞,保证智能抛网飞行体在抛网动作完成后缓慢下落,防止本体的损害及对地面物体造成伤害。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中,所述配重安装座包括有安装板,在安装板一端面的中部设置有轴线垂直于安装板的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在第一气体发生器外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配重体发射管,配重体发射管的下端位于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之外,上端聚集在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的上端四周,且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配重体发射管的上端形成一连通腔体,在安装板的另一端面居中设置有与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轴线共线的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安装部,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安装部内设置有与腔体连通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用于与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的压盖二的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中,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的外端的第一气体发生器,第一气体发生器与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药体护套,且在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的外端设置有压盖一将第一气体发生器定位。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中,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包括第二气体发生器,第二气体发生器安装在气体发生器导管的一端,在气体发生器导管的该端外设置有对第二气体发生器进行定位的快接接头,快接接头的另一端连接在配重安装座上。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中,所述快接接头包括有连接在气体发生器导管外压盖二及套设在压盖二外的活动套,压盖二的外壁包括有大径部与小径部,大径部与小径部之间形成一台阶面,在大径部上周向设置有若干个钢珠安装孔,钢珠设置在钢珠安装孔内,在气体发生器导管的外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压盖二的另一端插设在配重安装座上,活动套内设置一环形凸沿,在压盖二的小径部外设置有弹簧,弹簧将环形凸沿与台阶面连接,使钢珠卡设在气体发生器导管的环形凹槽内。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中,所述尾翼组件包括有插设在气体发生器导管内的尾翼导管,尾翼导管的另一端与尾部壳体连接,尾部壳体的一端与网仓组件的外壳连接,另一端套设有尾翼。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中,所述尾翼导管与气体发生器导管之间间隔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密封圈。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中,所述尾部壳体的另一端为一带中孔的插接部,尾翼套设在插接部外,在插接部的中孔内插设有加强管。

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中,所述头部壳体的内壁上周向分布有若干个凸起,在保护外套的一端设置有缩径部,在缩径部上设置有与凸起一一对应的L形槽,凸起从L形槽的竖直部进入水平部转动后卡设在水平部内实现头部壳体与保护外套的快速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控制器智能控制第一气体发生器与第二气体发生器的引爆动作,保证精确地网住物体,可以实现大面积地救援。

2、本发明设置的降落伞可以保证被网住的物体缓慢下降,防止物体被损坏以及对地面造成损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4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保护外套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配重安装座的示意图之一。

图8是本发明的配重安装座的示意图之二。

图9是本发明的尾部壳体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压盖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1-10,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智能抛网飞行体,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头部组件、主体组件、网仓组件及尾翼组件;

所述头部组件包括头部壳体1及安装在头部壳体1内的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器包括有控制芯片及一些红外传感器、雷达等,根据不同的功能设置;在红外传感器或雷达等感应到接近无人机时,向控制芯片发送信号,进而控制智能抛网飞行体的一些列动作。

所述主体组件包括有与头部壳体1连接的保护外套2及装配在保护外套2内的配重安装座3,在配重安装座3内加工有气体发生器安装孔4及若干个配重体安装孔5,所述配重体安装孔5的一端与外界连通,另一端与气体发生器安装孔4连通,在配重体安装孔5内装配有配重体6,在气体发生器孔4内安装有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由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触发配重体6向外喷射,带动网仓组件的抛网在空中完成展开动作,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的动作由智能控制器控制;智能控制器由电源供电,电源一般为电池。

所述网仓组件包括有与配重安装座3连接的外壳7,在外壳7内设置有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及气体发生器导管8,气体发生器导管8悬空设置在外壳7内。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的一端与配重安装座3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气体发生器导管8,气体发生器导管8的后端与尾翼组件连接,所述外壳7内设置有抛网或染色剂或抛网和染色剂,染色剂为粉末状的,设置有染色剂的时候可以用于反恐的场合。该抛网的中心与尾翼组件连接,抛网的每个角与相应的配重块6连接;配重块6与抛网的每个角通连接绳连接,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的动作由智能控制器控制。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本发明通过抛投器发射至指定区域后,由智能控制器控制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引爆使网仓组件与主体组件分离,尾翼组件向后飞,抛网被脱出网仓,控制器再控制第一气体发生组件引爆,使配重向外喷射使抛网展开,网住物体后下降。网住的物体如无人机、飞禽等。

为了使网住的物体能缓慢下降,防止磨损及对地面物体造成伤害,在所述抛网上还连接有降落伞。降落伞与抛网之间通过连接绳连接。

降落伞在抛网展开后同时打开,使网住的物体缓慢下降。

具体地,所述配重安装座3包括有安装板9,在安装板9一端面的中部设置有轴线垂直于安装板9的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10,气体发生器安装孔4位于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10内。在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10外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配重体发射管11,配重体发射管11的下端位于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10之外,上端聚集在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10的上端四周,且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10、配重体发射管11的上端形成一连通腔体12,在安装板9的另一端面居中设置有与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10轴线共线的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安装部13,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安装部13内设置有与腔12体连通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用于与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的压盖二14的连接。另外,由于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与控制器之间需要通过电线连接,因此,在安装板9上设置有电线穿过孔15。

具体地,所述第一气体发生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10的外端的第一气体发生器16,第一气体发生器16与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10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药体护套17,且在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10的外端设置有压盖一18将第一气体发生器16定位。压盖一18与第一气体发生器安装管10的外端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是螺纹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包括第二气体发生器19,第二气体发生器19安装在气体发生器导管8的一端,在气体发生器导管8的该端外设置有对第二气体发生器19进行定位的快接接头,快接接头的另一端连接在配重安装座3上。

进一步地,所述快接接头包括有连接在气体发生器导管8外压盖二14及套设在压盖二14外的活动套20,压盖二14的外壁包括有大径部与小径部,大径部与小径部之间形成一台阶面21,在大径部上周向设置有若干个钢珠安装孔22,钢珠设置在钢珠安装孔22内,在气体发生器导管8的外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23,压盖二14的另一端插设在配重安装座3上,活动套20内设置一环形凸沿,在压盖二14的小径部外设置有弹簧,弹簧将环形凸沿与台阶面21连接,使钢珠卡设在气体发生器导管8的环形凹槽23内。弹簧可以直接套设在压盖二14的小径部外,也可以在压盖二14的小径部外轴向设置有若干个凹槽,弹簧设置在凹槽内,弹簧的一端顶紧在第二气体发生器组件安装部13,另一端顶紧在活动套20的环形凸沿上,使活动套20将钢珠限位在钢珠安装孔22内。安装时,拨动活动套20,使活动套20沿其轴向移动压缩弹簧,快接接头安装到位后松开活动套20即可。

具体地,本发明所述缝纫尾翼组件包括有插设在气体发生器导管8内的尾翼导管24,尾翼导管24的另一端与尾部壳体25连接,尾部壳体25的一端与网仓组件的外壳7连接,另一端套设有尾翼26。抛网的中心通过连接线连接在尾部壳体25上。

为了保证密封,在所述尾翼导管24与气体发生器导管8之间间隔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密封圈。在尾翼导管24上沿其轴向间隔设置有一个以上环形凹槽,密封圈设置在环形凹槽内。

尾翼26的具体连接方式是:所述尾部壳体25的另一端为一带中孔的插接部28,尾翼26套设在插接部28外,在插接部28的中孔内插设有加强管29。

另外,本发明的头部壳体1与保护外套2之间通过快速连接的方式连接。具体是:所述头部壳体1的内壁上周向分布有若干个凸起30,在保护外套2的一端设置有缩径部,在缩径部上设置有与凸起30一一对应的L形槽,凸起从L形槽的竖直部31进入水平部32转动后卡设在水平部内实现头部壳体与保护外套的快速连接。

当然,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