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79555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瑜伽垫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导致身体状态不佳。而瑜伽是一种改善人们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种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和谐统一的运动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而瑜伽垫是练习瑜伽必备品,因此,如何制造出性能优异的瑜伽垫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现有的瑜伽垫通常为PVC、PE、EVA等材质,所述材料制备的瑜伽垫虽弹性较好,但耐磨、耐刮及防滑性能较差,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不仅容易损坏且用户易因瑜伽垫的滑动而受伤。此外,现有的瑜伽垫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加入一些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添加剂,而瑜伽垫是与用户身体直接进行接触,安全环保材料制备的瑜伽垫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瑜伽垫耐磨、耐刮及防滑性能较差,不够安全环保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其中,包括PVC层和单面覆盖基布的PU层,所述PVC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

所述的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其中,所述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丁酯。

所述的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其中,所述填充剂为碳酸钙,所述改性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所述稳定剂为钾锌稳定剂。

所述的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其中,所述PU层厚度d1为0.2~0.5mm,所述PVC层厚度d2为3.8~7.8mm。

所述的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A、将所述PVC、稳定剂和增塑剂依次加入容器中,搅拌20~50s后,再向所述容器中依次加入填充剂、改性发泡剂和色粉,混合后搅拌均匀,得到PVC浆料;

B、将所述PVC浆料涂覆在所述PU层的基布上,得到PU/PVC复合层状材料;

C、将所述PU/PVC复合层状材料置于发泡炉内进行发泡后压纹,得到发泡后的PU/PVC复合层状材料;

D、采用冷风机和冷却辊将所述发泡后的PU/PVC复合层状材料降至室温,再进行去边、剪裁,得到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

所述的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中,所述PVC浆料的黏度为80000~120000cps。

所述的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中,涂覆在所述PU层基布上的PVC浆料渗透到PU层基布内,使PU层与PVC层复合成一个整体。

所述的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中,所述PU/PVC复合层状材料在发泡炉中移动的速度为8~12m/min,发泡炉的进风方式为上下进风。

所述的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中,发泡炉中包括4个长度均为6m的发泡段,所述4个发泡段的发泡温度依次为180~200℃,220~230℃,180~200℃,150~160℃。

所述的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中,冷风机将所述发泡后的PU/PVC复合层状材料温度降至70~90℃,冷却辊的个数为多个。

有益效果:本发明选用单面覆盖基布的PU层为原料,且涂覆在所述PU层基布上的PVC浆料渗透到PU层基布内,使PU层与PVC层复合成一个整体,得到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该方法制备的瑜伽垫不使用任何粘结剂,就能将PU层与PVC层稳固的复合在一起,同时,PVC层保证了瑜伽垫的弹性,而PU层增强了瑜伽垫的耐磨、耐刮及防滑性能,不仅安全环保,且性能优异,有利于进一步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及其制备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其特征在于,包括PVC层和单面覆盖基布的PU层,所述PVC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一种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发明采用PVC层和PU层复合的方式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瑜伽垫。在使用时,图1中的PVC与地面接触,保证了瑜伽垫有足够的弹性,而PU层本身的耐磨、耐刮及防滑性能好,用户在PU层上活动,不易滑倒且PU层不易被磨坏或刮坏,有效提高了所述瑜伽垫的使用舒适性和耐久性;进一步的,所述PU层为可透水PU层,滴落在瑜伽垫上的汗水等液体可以通过材料本身而离开瑜伽垫的PU层表面。同时,选用单面覆盖基布的PU层为原料,使得涂覆在所述PU层基布上的PVC浆料能够渗透到PU层基布内,使PU层与PVC层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力复合成一个整体,该过程不使用任何粘结剂,极大的减少了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用量,满足各项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的规定,安全环保,有利于进一步推广应用。此外,基布层与PVC层复合在一起,有利于增强所述PU/PVC复合瑜伽垫的抗拉伸性,长期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形变。

进一步的,所述增塑剂为对苯二甲酸二丁酯,即DOTP,而本领域常用的增塑剂通常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等邻苯类化合物,而邻苯类增塑剂毒害人体,会产生内分泌干扰作用,可造成生殖和发育障碍,并能诱发肝癌等。本发明采用的对苯二甲酸二丁酯(DOTP),毒性明显低于邻苯类增塑剂,本发明通过实验研究,优选对苯二甲酸二丁酯(DOTP)的用量为80~90份,能够保证与其他原料配合得到较好的增塑效果,又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剂为碳酸钙,其优选用量为40~60份,所述改性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其优选用量为3~7份,所述稳定剂为钾锌稳定剂,其优选用量为1.5~3份。优选的,所述填充剂碳酸钙的用量为40份,采用较少的填充剂有利于PVC层防滑性的提升,同时,改性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AC)、钾锌稳定剂与填充剂相配合,有效提升了PVC层的防滑耐磨性能。更进一步的,所述PVC层,还包括5~10份的液体丁腈橡胶,液体丁腈橡胶是一种较好的增韧剂,其与PVC层中的其他组分相互配合,有效提高了PVC层的弹性、防滑和耐刮性能,优选的,所述液体丁腈橡胶的用量为7份。

更进一步的,所述PU层厚度d1为0.2~0.5mm,所述PVC层厚度d2为3.8~7.8mm,从图1中可以看出,PU层厚度d1为包括PU的厚度和基布的厚度。而瑜伽垫的厚度(即d1+d2)通常为4~8mm,针对不同厚度的瑜伽垫,所述PVC层厚度d2为3.8~7.8mm,能够保证不同厚度的瑜伽垫都具有较好的弹性,同时,所述PU层厚度d1为0.2~0.5mm,能够保证瑜伽垫的防滑、耐磨及耐刮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又不会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更优选的,所述PU层厚度d1为0.3mm。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所述的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将所述PVC、稳定剂和增塑剂依次加入容器中,搅拌20~50s后,再向所述容器中依次加入填料、改性发泡剂和色粉,混合后搅拌均匀,得到PVC浆料;

B、将所述PVC浆料涂覆在所述PU层的基布上,得到PU/PVC复合层状材料;

C、将所述PU/PVC复合层状材料置于发泡炉内进行发泡后压纹,得到发泡后的PU/PVC复合层状材料;

D、采用冷风机和冷却辊将所述发泡后的PU/PVC复合层状材料降至室温,再进行去边、剪裁,得到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

在步骤A中,首先将PVC、稳定剂和增塑剂依次加入容器中,高速搅拌20~50s使其混合均匀,所述机械搅拌的转速为80~120rpm。之后,所述容器中依次加入填充剂、改性发泡剂,并根据产品需求加入0.5~1份色粉。对所述原料混合物从分混合,机械搅拌至无颗粒且颜色均匀,得到PVC浆料。所述PVC浆料的黏度为80000~120000cps。PVC浆料的黏度过高,不仅发泡难度大且产品的强度不足;PVC浆料的黏度过低,产品的弹性不足且易开裂。而所述黏度的PVC浆料能够充分渗透到所述基布中,使得PU层与PVC层紧密复合,不仅弹性合适,且长期使用不会分层、开裂。优选的,所述浆料的黏度为90000cps。

在步骤B中,采用刮涂法将所述PVC浆料均匀涂覆在所述PU层的基布上,其涂覆厚度根据产品所需的厚度进行调整,得到PU/PVC复合层状材料。

在步骤C中,将所述PU/PVC复合层状材料置于发泡炉内进行发泡,所述发泡炉内包括冷却段和4个长度均为6m的发泡段,且所述发泡炉的进风方式为上下进风。PU/PVC复合层状材料在发泡炉内以8~12m/min的速度匀速运动,先后经历180~200℃,220~230℃,180~200℃,150~160℃的四段发泡过程,180~200℃的第一段为预发泡过程,通过先低温发泡的过程能够使增塑剂充分发挥作用,在较为温和的环境下生产尺寸均匀、较为细腻的泡孔,以提高PU/PVC复合瑜伽垫的弹性和舒适度;220~230℃的第二段为塑化过程,通过升高温度,使发泡剂完全分解,使得产生泡孔的数量达到预期范围;180~200℃的第三段为定型阶段,降低温度的过程中,有利于形成的气泡结构变得稳定,强度提升;150~160℃的第四段为预冷却阶段,该过程中,生成的泡孔发生适当回缩,使得气泡尺寸基本稳定。

采用不同温度的多段发泡法,能够使四段发泡过程相互配合,获得较佳的发泡效果。同时,所述PU层基布上的PVC浆料能够在高温下进一步渗透到PU层基布内,基布内的PVC浆料在发泡过程中体积膨大,使得二者的复合作用更加稳定牢固。

当最后一段发泡结束后,对所述PU/PVC复合层状材料趁热压纹,得到发泡后的PU/PVC复合层状材料。压纹的作用是增大瑜伽垫的PVC层与地面接触时的摩擦力,防止用户因瑜伽垫的整体滑动受伤。

进一步的,对所述发泡后的PU/PVC复合层状材料采用不同的冲压工艺和剪裁方法,可生产其他需要耐磨、耐刮及防滑性能的垫子,如防滑地垫,儿童地垫等产品。

在步骤D中,采用冷风机和冷却辊将所述发泡后的PU/PVC复合层状材料降至室温,再进行去边、剪裁,得到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其中,先使用冷风机将发泡后的PU/PVC复合层状材料的温度将至70~90℃,在再使用多个冷却辊将发泡后的PU/PVC复合层状材料的温度将至室温。优选的所述冷却辊的个数为5个,所述冷却辊的直径为450mm。采用冷分机与冷却辊配合降温的方式能够将发泡后的PU/PVC复合层状材料快速降至室温,便于进行后续的切边、剪裁,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1

首先将100份所述PVC、2.5份稳定剂和85份增塑剂依次加入容器中,搅拌30s后,再向所述容器中依次加入40份填充剂、3份改性发泡剂和0.5份色粉,混合后搅拌均匀,得到PVC浆料;之后,采用刮涂法将所述PVC浆料涂覆在所述PU层的基布上,得到PU/PVC复合层状材料;后将所述PU/PVC复合层状材料置于发泡炉内以8m/min的速度在4个长度均为6m的发泡段上移动,4个发泡段的温度分别为180℃,220℃,180℃,150℃;发泡结束后压纹,得到发泡后的PU/PVC复合层状材料;最后,采用冷风机将发泡后的PU/PVC复合层状材料的温度降至70℃,在使用5个冷却辊将所述发泡后的PU/PVC复合层状材料降至室温,再进行去边、剪裁,得到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

实施例2

首先将100份所述PVC、1.5份稳定剂和90份增塑剂依次加入容器中,搅拌20s后,再向所述容器中依次加入55份填充剂、5份改性发泡剂和0.8份色粉,混合后搅拌均匀,得到PVC浆料;之后,采用刮涂法将所述PVC浆料涂覆在所述PU层的基布上,得到PU/PVC复合层状材料;后将所述PU/PVC复合层状材料置于发泡炉内以12m/min的速度在4个长度均为6m的发泡段上移动,4个发泡段的温度分别为190℃,225℃,190℃,160℃;发泡结束后压纹,得到发泡后的PU/PVC复合层状材料;最后,采用冷风机将发泡后的PU/PVC复合层状材料的温度降至80℃,在使用5个冷却辊将所述发泡后的PU/PVC复合层状材料降至室温,再进行去边、剪裁,得到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

实施例3

首先将100份所述PVC、3份稳定剂和90份增塑剂依次加入容器中,搅拌50s后,再向所述容器中依次加入60份填充剂、7份改性发泡剂和1.0份色粉,混合后搅拌均匀,得到PVC浆料;之后,采用刮涂法将所述PVC浆料涂覆在所述PU层的基布上,得到PU/PVC复合层状材料;后将所述PU/PVC复合层状材料置于发泡炉内以10m/min的速度在4个长度均为6m的发泡段上移动,4个发泡段的温度分别为200℃,230℃,200℃,160℃;发泡结束后压纹,得到发泡后的PU/PVC复合层状材料;最后,采用冷风机将发泡后的PU/PVC复合层状材料的温度降至90℃,在使用5个冷却辊将所述发泡后的PU/PVC复合层状材料降至室温,再进行去边、剪裁,得到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

表一为采用GB/T 3923.1-2013方法对市售瑜伽垫与本发明制备的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拉伸性质检测结果的比较表:

表一

表二为对市售瑜伽垫与本发明制备的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耐磨性(ASTM-D4966法)和防滑性(ASTM-F609法)检测结果的比较表:

表二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断裂拉伸率均复合国家标准且优于市售的瑜伽垫;从表二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在摩擦100次后,无磨损或轻微磨损,耐磨性好;同时,静摩擦系数达0.6,防滑性好,防滑性和耐磨性均优于市售的瑜伽垫,且安全环保,有利于就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粘结剂的PU/PVC复合瑜伽垫,购置的单面覆盖基布的PU原料,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且PVC层使用的原料低毒无害,且二者在复合过程中不使用任何粘结剂,安全环保,在保证瑜伽垫使用舒适度的前提下,大幅提高了瑜伽垫的耐磨、耐刮及防滑性能。同时,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