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服装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8811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服装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服装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服装面料。



背景技术:

服装以面料制作而成,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呈现出自身的高贵完美,手感柔软,用于制做服装外表的材料称之为服装面料。服装制作通常分为面料和里料以及其它辅料,有些服装没有里料,所以作为服装最重要的就是面料。面料通常要占到服装成本的30%以上,所以服装面料的好坏对成品的影响极大,服装的面料可以分为三大类:梭织面料、针织面料、天然裘、皮、革及仿裘、皮、革面料(无纺面料很少用于服装,故而忽略)。

现有服装面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服装面料上没有设置纳米银除螨层,内部容易滋生螨虫,以及没有设置纳米纤维层,螨虫容易生长,危害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服装面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服装面料上没有设置纳米银除螨层,内部容易滋生螨虫,以及没有设置纳米纤维层,螨虫容易生长,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服装面料,包括耐磨层,所述耐磨层设置在环保阻燃层的上方,所述环保阻燃层的下方设置有吸湿排汗层,所述吸湿排汗层的内部设置有导电丝,且吸湿排汗层的下方设置有纳米纤维层,所述纳米纤维层的下方设置有纳米银除螨层,所述纳米银除螨层的内部上方设置有二氧化硅颗粒,且纳米银除螨层的下方设置有布本体,所述布本体的下方设置有负离子PUR层,所述负离子PUR层的下方设置有抗菌亲肤内层。

优选的,所述导电丝至少设置有十个,且十个导电丝均匀设置在吸湿排汗层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二氧化钛颗粒至少设置有十个,且十个二氧化硅颗粒均匀设置在纳米银除螨层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纳米银除螨层是由防螨虫整理剂MITE涂覆制成的构件。

优选的,所述导电丝是由银制成的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服装面料上设置了纳米银除螨层,纳米银除螨层由防螨虫整理剂MITE涂覆而成, MITE可与纤维上的羟基、胺基形成共价键,被固定于纤维上,故具有可靠的防螨效果。也可以通过交链固着剂在织物表面形成防虫药膜,对螨虫等有高效、快速的驱避作用,可以有效的去除螨虫,设置了纳米纤维层,螨虫不能进入到皮肤上,没有人体或动物脱落的皮屑供食用,很难存活,本服装面料制成的服装对可以有效的保护人体的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导电丝、2-耐磨层、3-环保阻燃层、4-吸湿排汗层、5-纳米纤维层、6-抗菌亲肤内层、7-负离子PUR层、8-布本体、9-纳米银除螨层、10-二氧化钛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服装面料,包括耐磨层2,耐磨层2设置在环保阻燃层3的上方,环保阻燃层3的下方设置有吸湿排汗层4,吸湿排汗层4的内部设置有导电丝1,且吸湿排汗层4的下方设置有纳米纤维层5,纳米纤维层5的下方设置有纳米银除螨层9,纳米银除螨层9的内部上方设置有二氧化钛颗粒10,且纳米银除螨层9的下方设置有布本体8,布本体8的下方设置有负离子PUR层7,负离子PUR层7的下方设置有抗菌亲肤内层6。

为了使本服装面料的除静电效果更佳,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导电丝1至少设置有十个,且十个导电丝1均匀设置在吸湿排汗层4的内部。

为了使本服装面料的自净效果更佳,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二氧化钛颗粒10至少设置有十个,且十个二氧化钛颗粒10均匀设置在纳米银除螨层9的内部。

为了使本服装面料的除螨效果更佳,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纳米银除螨层9由防螨虫整理剂MITE涂覆制成的构件。

为了使本服装面料的防螨效果更佳,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导电丝1是由银制成的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服装面料上设置了纳米银除螨层9,纳米银除螨层9由防螨虫整理剂MITE涂覆而成, MITE可与纤维上的羟基、胺基形成共价键,被固定于纤维上,故具有可靠的防螨效果。也可以通过交链固着剂在织物表面形成防虫药膜,对螨虫等有高效、快速的驱避作用,可以有效的去除螨虫,设置了纳米纤维层5,螨虫不能进入到皮肤上,负离子PUR层7具有释放负离子功能,穿着更加舒服、卫生;二氧化钛颗粒10在阳光的照射下,将布料表面的有机物分解,达到免清洗的功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