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导湿透气型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0178发布日期:2018-06-26 20:57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料,特别是一种超导湿透气型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面料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同时具有导湿和透气效果的面料则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但现有的面料大多效果单一,无法同时满足人们对面料的导湿和透气需求,导致许多面料虽然具有较好的导湿吸汗性能,但汗液在吸收后无法迅速排出,使面料在吸汗后沾黏在皮肤上并使用户产生闷热感,舒适度较低。因此,现有的面料存在无法将皮肤上的汗液快速吸收并排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导湿透气型面料。它能够将皮肤上的汗液快速吸收并排出,导湿性高、透气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超导湿透气型面料,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设置的底面层、网格层和表面层;所述底面层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纬线为第一纯棉纱,经线由竹纤维纱和第二纯棉纱按2:1的比例间隔排列而成,第二纯棉纱按上下交错的结构依次穿过网格层和表面层;所述网格层由聚氨酯纤维纱编织而成,网格层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蜂窝状结构的透气孔;所述表面层由涤棉混纺纱编织而成,涤棉混纺纱上设有若干透气微孔。

前述的一种超导湿透气型面料中,所述底面层中经线和纬线的面密度为30-40支。

前述的一种超导湿透气型面料中,所述第二纯棉纱的直径大于竹纤维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纯棉纱和第二纯棉纱,使底面层具有良好的受力强度和导湿性,由于第二纯棉纱采用上下交错的编织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第二纯棉纱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底面层在吸收汗液后能够迅速排汗;通过与第二纯棉纱间隔排列的竹纤维纱,能够在不影响底面层受力强度的情况下提高面料的导湿性,并且由于竹纤维纱的直径小于第二纯棉纱,使竹纤维纱与网格层之间存在一定间隔,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面料的透气和排汗性能。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聚氨酯纤维纱编织而成的网格层,能够在不影响透气性的情况下提高面料的受力强度和抗变形的效果,使面料能够在褶皱后快速恢复,保证面料的结构稳定性;通过由表面层上的透气微孔,可以进一步提高了面料的透气性,使底面层吸收的汗液能够快速排出。所以,本实用新型能够将皮肤上的汗液快速吸收并排出,导湿性高、透气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底面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面层,2-网格层,3-表面层,4-第一纯棉纱,5-竹纤维纱,6-第二纯棉纱,7-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超导湿透气型面料,构成如图1和2所示,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设置的底面层1、网格层2和表面层3;所述底面层1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纬线为第一纯棉纱4,经线由竹纤维纱5和第二纯棉纱6按2:1的比例间隔排列而成,第二纯棉纱6按上下交错的结构依次穿过网格层2和表面层3;所述网格层2由聚氨酯纤维纱编织而成,网格层2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蜂窝状结构的透气孔7;所述表面层3由涤棉混纺纱编织而成,涤棉混纺纱上设有若干透气微孔。

所述底面层1中经线和纬线的面密度为30-40支。

所述第二纯棉纱6的直径大于竹纤维纱5。

本实用新型将第一纯棉纱4和第二纯棉纱6分别作为底面层1的纬线和经线,可以使底面层1具有良好的受力强度和导湿性,并且第二纯棉纱6采用上下交错的方式依次穿过网格层2和表面层3,可以有效提高第二纯棉纱6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第二纯棉纱6的透气性和排汗效果;位于第二纯棉纱6之间的竹纤维纱5与纯棉纱相比具有更好的导湿性和透气性,从而使底面层1能够快速吸收皮肤表面的汗液;并且由于第二纯棉纱6的直径大于竹纤维纱5,使竹纤维纱5与网格层2之间存在一定间隔,进一步增加了第二纯棉纱6和竹纤维纱5与外界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面料的透气性和排汗效果。网格层2采用聚氨酯纤维纱编织而成,聚氨酯纤维纱具有良好的受力强度和弹性,使面料在褶皱后能够快速复位,避免底面层1在长期使用后因变形降低面料的导湿和透气效果,位于聚氨酯纤维纱之间的透气孔7能够提高网格层2的透气性并减少与第二纯棉纱6的接触面积,保证第二纯棉纱6的透气和排汗效果。表面层3由带有若干透气微孔的涤棉混纺纱编织而成,涤棉混纺纱能够有效提高面料的耐磨性和受力强度,并通过透气微孔可以使底面层1吸收的汗液能够快速排出,提高了面料的导湿性和透气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