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电芯保护膜撕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1734阅读:7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撕膜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电芯保护膜撕膜机。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客户对锂离子铝壳电池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电池型号趋向于薄、宽、高的方向发展。

电芯的外部会通常包覆一层保护膜,该保护膜从电芯的正面依次包覆至电芯的反部,将电芯完全包覆在内,传统的电芯保护膜撕膜工序主要由人工完成;然而人工操作慢,效率低,且容易在撕膜过程中对电芯表面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电芯保护膜撕膜机,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撕去粘贴在电芯正反面的保护膜,并不会对电芯表面造成损伤,提高效率,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全自动电芯保护膜撕膜机,包括机台,所述机台的上端依次设置有移动模组、用于撕去电芯保护膜的上撕膜机构和下撕膜机构、用于将电芯在各个机构之间进行传送的传料机构,所述移动模组包括用于放置电芯的平台,所述平台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平台沿Y轴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上撕膜机构和下撕膜机构分别位于移动模组的左右两侧,所述上撕膜机构包括用于吸附电芯保护膜的胶辊和用于驱动胶辊沿Z轴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下撕膜机构包括撕膜夹爪和用于驱动撕膜夹爪沿Z轴上下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杆和用于驱动第一丝杆转动的电机,所述平台与第一丝杆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上撕膜机构还包括第一支座,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支座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一滑动板的背面设置有与滑轨滑动连接的滑座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与第一滑动板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支座连接,所述胶辊设置于第一滑动板的正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滑动板的正面还设置有用于回收被撕下后电芯保护膜的收集料棍。

作为优选,所述传料机构包括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设置有第二丝杆和用于驱动第二丝杆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丝杆传动连接有第二滑动板,所述第二滑动板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夹去电芯的机械手。

作为优选,所述机械手包括用于与连接架连接的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电机轴设置有吸盘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丝杆和用于驱动第三丝杆转动的第四电机,所述撕膜夹爪与第三丝杆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机台的上端还设置有用于对电芯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和NG流水线。

作为优选,所述机台的上端还设置有成品流水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全自动电芯保护膜撕膜机,包括机台,所述机台的上端依次设置有移动模组、用于撕去电芯保护膜的上撕膜机构和下撕膜机构、用于将电芯在各个机构之间进行传送的传料机构,所述移动模组包括用于放置电芯的平台,所述平台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平台沿Y轴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上撕膜机构和下撕膜机构分别位于移动模组的左右两侧,所述上撕膜机构包括用于吸附电芯保护膜的胶辊和用于驱动胶辊沿Z轴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下撕膜机构包括撕膜夹爪和用于驱动撕膜夹爪沿Z轴上下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首先将外部包覆保护膜的电芯放置在移动模组的平台上,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胶辊下降吸附住电芯正面的保护膜,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胶辊上升,同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平台沿Y轴移动,使得粘贴在电芯正面的保护膜脱离电芯,随后传料机构将电芯吸起并夹至下撕膜机构处,下撕膜机构的撕膜夹爪夹住粘贴在电芯反面的保护膜,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撕膜夹爪下移,使得粘贴在电芯反面的保护膜脱离电芯,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撕去粘贴在电芯正反面的保护膜,并不会对电芯表面造成损伤,提高效率,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模组和上撕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撕膜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传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机械手与下撕膜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5,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至所示,一种全自动电芯保护膜撕膜机,包括机台,所述机台的上端依次设置有移动模组1、用于撕去电芯保护膜的上撕膜机构2和下撕膜机构3、用于将电芯在各个机构之间进行传送的传料机构4,所述移动模组1包括用于放置电芯的平台11,所述平台1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平台11沿Y轴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12,所述上撕膜机构2和下撕膜机构3分别位于移动模组1的左右两侧,所述上撕膜机构2包括用于吸附电芯保护膜的胶辊21和用于驱动胶辊21沿Z轴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22,所述下撕膜机构3包括撕膜夹爪31和用于驱动撕膜夹爪31沿Z轴上下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32。

本实施例中,首先将外部包覆保护膜的电芯放置在移动模组1的平台11上,第二驱动机构22驱动胶辊21下降吸附住电芯正面的保护膜,第二驱动机构22驱动胶辊21上升,同时第一驱动机构12驱动平台11沿Y轴移动,使得粘贴在电芯正面的保护膜脱离电芯,随后传料机构4将电芯吸起并夹至下撕膜机构3处,下撕膜机构3的撕膜夹爪31夹住粘贴在电芯反面的保护膜,第三驱动机构32驱动撕膜夹爪31下移,使得粘贴在电芯反面的保护膜脱离电芯,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撕去粘贴在电芯正反面的保护膜,并不会对电芯表面造成损伤,提高效率,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2包括第一丝杆121和用于驱动第一丝杆121转动的电机122,所述平台11与第一丝杆121传动连接,通过第一驱动机构12的丝杆传动结构,带动平台11沿Y轴方向移动,平台11的运动方向与胶辊21的运动方向呈垂直。

如图3所示,所述上撕膜机构2还包括第一支座23,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2包括第一滑动板221,所述第一支座23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一滑动板221的背面设置有与滑轨滑动连接的滑座和第一气缸222,所述第一气缸222的缸体与第一滑动板221连接,所述第一气缸222的活塞杆与第一支座23连接,所述胶辊21设置于第一滑动板221的正面,第一气缸222驱动第一滑动板221下降,胶辊21吸附住电芯正面的保护膜,第一气缸222驱动第一滑动板221上升,同时第一驱动机构12驱动平台11沿Y轴移动,使得粘贴在电芯正面的保护膜脱离电芯。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板221的正面还设置有用于回收被撕下后电芯保护膜的收集料棍2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料机构4包括第二支座41,所述第二支座41设置有第二丝杆42和用于驱动第二丝杆42转动的第二电机43,所述第二丝杆42传动连接有第二滑动板44,所述第二滑动板44设置有第二气缸45,所述第二气缸45的活塞杆连接有连接架46,所述连接架46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夹去电芯的机械手47,通过丝杆传动结构驱动机械手47沿X轴方向移动,目的是方便将电芯在各个机构之间进行传送,通过第二气缸45,驱动机械手47上下移动吸取电芯。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械手47包括用于与连接架46连接的第三电机471,所述第三电机471的电机轴设置有吸盘组件472,所述第三驱动机构32包括第三丝杆321和用于驱动第三丝杆321转动的第四电机322,所述撕膜夹爪31与第三丝杆321传动连接,机械手47通过吸盘组件472夹取电芯,当吸盘组件472夹取电芯并移动至下撕膜机构3处后,为了使得撕膜夹爪31更好的将电芯反面的保护膜撕下,第三电机471会驱动吸盘组件472选择,电芯旋转180度,撕膜夹爪31通过丝杆传动组件驱动下降,将电芯反面的保护膜撕下。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台的上端还设置有用于对电芯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5和NG流水线6,撕膜完后,机械手47将电芯夹至检测机构5处检测,检测电芯表面是否损伤,如有损伤,则送至NG流水线6排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台的上端还设置有成品流水线7,如无损伤,则送入成品流水线7排出。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