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品包装用复合袋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31498发布日期:2019-02-22 20:18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药品包装用复合袋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药品包装材料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药品包装复合袋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药品包装袋产品种类繁多,不同的药品对包装材料的要求各不相同,有许多的药品要求遮光、阻水、阻氧气等,特别是有些药品要求低温储存,复合包装膜具有优异的水蒸气阻隔性和氧气阻隔性,可以大大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延长药品的保质期,因而被制成药品包装袋,广泛应用于药品包装行业。但是,目前所使用的很多复合包装袋材料大多为有机高分子膜材料,常存在阻隔性能欠佳,特别是阻湿、阻气、隔热性能不太理想,且高温下稳定性不好,导致药品在存放时出现变质的现象。因此,需要提高药品包装袋的水氧阻隔性和隔热性,给药品提供更适宜的储存坏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高效的阻湿、阻气、隔热性能的药品包装用复合袋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药品包装用复合袋,包括:热封层、阻隔层、铝箔层、粘结层和耐候层;所述热封层成分包括高熔点茂金属聚丙烯和乙烯-辛烯共聚物;所述阻隔层成分包括医药或食品级聚偏二氯乙烯和氧化聚乙烯;所述铝箔层成分包括铝箔;所述粘结层成分包括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和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所述耐候层成分包括低密度聚乙烯薄膜。

具体地,所述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是由具有纳米量级的超微颗粒相互聚集构成纳米多孔网络结构,并在网络孔隙中充满气态分散介质的轻质纳米固态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热封层为第一层,即内层;所述阻隔层为第二层,即次内层;所述铝箔层为第三层,即中间层;所述粘结层为第四层,即次外层;所述耐候层为第五层,即外层。

具体地,热封层具有较宽的热封温度范围,保证热封后复合袋具有一定的热封强度;具有广泛的药物相容性和优良的化学稳定性,渗出物和微粒数极少;内层与内层易于互相贴合,保证走膜时热封层不分层;阻隔层与内层和中间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不管是低温还是高温储存始终粘合在一起,且致密性高,保证良好的阻隔性能,有效阻止氧气、水蒸气等渗透;铝箔层具有优越致密性,保证阻隔性能,有效阻止氧气、水蒸气等渗透,且具有一定的反射能力,能防止光和紫外线的穿透;粘合层质地柔软,热稳定性好,对中间层和外层具有较强的粘合强度,采用的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可以使药品在湿热环境下储存;所述耐候层的耐热性能好,膜在160℃~200℃高温热封时不会变形,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和耐冲击强度,提供耐破、耐磨、支撑、抗压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内层厚度占药品包装袋总厚度的25%~30%;所述次内层厚度占药品包装袋总厚度的20%~35%;所述中间层厚度占药品包装袋总厚度的5%~10%;所述次外层厚度占药品包装袋总厚度的25%~30%;所述外层厚度占药品包装袋总厚度的20%~30%和粘胶剂。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药品包装用复合袋的制备方法,采用各层成分共混挤出的方式制备热封层、阻隔层、粘结层和耐候层;将热封层、阻隔层、铝箔层、粘结层和耐候层进行有序粘黏,各层之间不分层;所用粘黏剂为粘胶剂。

具体地,运用挤塑机对第一层,第二层,第四层和第五层的各层原料进行高温熔融挤出,采用下吹水冷式生产工艺,内部用100级洁净空气吹塑制成,吹塑时始终保持密闭状态,避免微粒污染。

本发明的一种药品包装用复合袋及其制备方法,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提供的药品包装用复合袋,未使用pvc或增塑剂,不含聚氯乙烯单体,避免了对人体的潜在健康危害。

(2)本发明提供的药品包装用复合袋具有良好柔软性、热封性,满足产品使用、储存及运输过程的要求。

(3)本发明提供的药品包装用复合袋氧气、水气透过量极低,阻隔性能良好,对药品具有极好的保护性,使得药品可以在湿热环境下保持药效,避免其变质。

(4)本发明提供的药品包装用复合袋的制备方法,运用共混挤出和粘黏法来制备药品包装用复合袋,方法简单易行,易于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药品包装用复合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药品包装用复合袋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药品包装用复合袋,包括:热封层1、阻隔层2、铝箔层3、粘结层4和耐候层5;所述热封层成分为高熔点茂金属聚丙烯和乙烯-辛烯共聚物;所述阻隔层成分为医药或食品级聚偏二氯乙烯和氧化聚乙烯;所述铝箔层成分为铝箔;所述粘结层成分为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和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所述耐候层成分为低密度聚乙烯薄膜。

所述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是由具有纳米量级的超微颗粒相互聚集构成纳米多孔网络结构,并在网络孔隙中充满气态分散介质的轻质纳米固态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热封层为第一层,即内层;所述阻隔层为第二层,即次内层;所述铝箔层为第三层,即中间层;所述粘结层为第四层,即次外层;所述耐候层为第五层,即外层。

具体地,所述耐候层的耐热性能好,膜在160℃~200℃高温热封时不会变形,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和耐冲击强度,提供耐破、耐磨、支撑、抗压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内层厚度占药品包装袋总厚度的25%~30%;所述次内层厚度占药品包装袋总厚度的20%~35%;所述中间层厚度占药品包装袋总厚度的5%~10%;所述次外层厚度占药品包装袋总厚度的25%~30%;所述外层厚度占药品包装袋总厚度的20%~30%。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药品包装用复合袋的制备方法,运用一台挤塑机对第一层和第二层进行高温熔融共挤,运用另一台挤塑机对第四层和第五层进行高温熔融共挤,采用下吹水冷式生产工艺,内部用100级洁净空气吹塑制成,吹塑时始终保持密闭状态,避免微粒污染。其中,所述乙烯-辛烯共聚物的比例为20%~40%;所述医药或食品级聚偏二氯乙烯的比例为40%~50%。将热封层和阻隔层、铝箔层、粘结层和耐候层进行粘黏,各层之间不分层;所用粘黏剂为粘胶剂。

实施例2

一种药品包装用复合袋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药品包装用复合袋,包括:热封层1、阻隔层2、铝箔层3、粘结层4和耐候层5;所述热封层成分为高熔点茂金属聚丙烯和乙烯-辛烯共聚物;所述阻隔层成分为医药或食品级聚偏二氯乙烯和氧化聚乙烯;所述铝箔层成分为铝箔;所述粘结层成分为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和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所述耐候层成分为低密度聚乙烯薄膜。

所述纳米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是由具有纳米量级的超微颗粒相互聚集构成纳米多孔网络结构,并在网络孔隙中充满气态分散介质的轻质纳米固态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热封层为第一层,即内层;所述阻隔层为第二层,即次内层;所述铝箔层为第三层,即中间层;所述粘结层为第四层,即次外层;所述耐候层为第五层,即外层。

具体地,所述耐候层的耐热性能好,膜在160℃~200℃高温热封时不会变形,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和耐冲击强度,提供耐破、耐磨、支撑、抗压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内层厚度占药品包装袋总厚度的25%~30%;所述次内层厚度占药品包装袋总厚度的20%~35%;所述中间层厚度占药品包装袋总厚度的5%~10%;所述次外层厚度占药品包装袋总厚度的25%~30%;所述外层厚度占药品包装袋总厚度的20%~30%。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药品包装用复合袋的制备方法,运用四台挤塑机分别对第一层、第二层、第四层和第五层进行高温熔融挤出,采用下吹水冷式生产工艺,内部用100级洁净空气吹塑制成,吹塑时始终保持密闭状态,避免微粒污染。其中,所述乙烯-辛烯共聚物的比例为20%~40%;所述医药或食品级聚偏二氯乙烯的比例为40%~50%。将热封层、阻隔层、铝箔层、粘结层和耐候层进行有序粘黏,各层之间不分层;所用粘黏剂为粘胶剂。

表1.本发明及一般药品包装袋的物理性能对比表: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药品包装用复合袋及其制备方法,未使用pvc或增塑剂所以不含有聚氯乙烯单体,避免了对人体的潜在健康危害;且药品包装用复合袋具有良好柔软性,热封性,满足产品使用、储存及运输过程的要求;同时药品包装用复合袋氧气、水气透过量低,阻隔性能良好,对药品具有极好的保护性,使得药品可以在湿热环境下保持药效,不变质;运用粘黏法来制备药品包装用复合袋,方法简单、方便,快速,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易于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