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沙发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2932发布日期:2018-12-05 18:40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沙发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沙发面料的领域,特别是一种复合沙发面料。



背景技术:

现在的沙发、靠垫用布做制作外层成为一种趋势,进而推升沙发面料的需求,但现有的沙发面料产品结构单一,功能单一,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现有的沙发面料多为易燃的纺织品,近年来,发达国家已对这类家纺产品提出了强制性的阻燃要求,而面料的耐用性决定了沙发的寿命,由于沙发内部骨架一般为木质,若沙发面料不透气,防潮效果差,容易让外部的潮气侵蚀内部的骨架,造成沙发的使用寿命缩短,现提出一种复合沙发面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复合沙发面料,阻燃织布层使用聚苯硫醚纤维、腈氯纶纤维混,并增加玻璃纤维,使面料具有耐高温、阻燃、耐磨的效果,增设添加超细纤维的透气层,提高面料的透气性,吸湿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复合沙发面料,包括复合单面绒层、热熔胶层、透气层、阻燃织布层和表层,所述复合单面绒层的上表面自下至上依次设有热熔胶层、透气层、阻燃织布层和表层,所述复合单面绒层经过压花处理,其上表面形成若干通风腔,所述通风腔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所述复合单面绒层与透气层之间设有热熔胶层,所述热熔胶层内均匀排布有导电纤维束,所述透气层内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阻燃织布层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所述经线聚苯硫醚纤维、腈氯纶纤维混纺,所述纬线由黏胶纤维、玻璃纤维混纺,所述表层由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交织而成,呈现凹凸花纹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纤维为包芯丝纤维,所述包芯丝纤维包括记忆纤维、阳离子纤维,所述阳离子纤维缠绕在记忆纤维上,所述第二纤维由黏胶纤维、玻璃纤维混纺。

作为优选,所述透气层由横向经线和纵向纬线相互交织构成,所述透气层的经向密度为30-40根/厘米,纬向密度为20-30根/厘米,所述横向经线为记忆纤维和马海毛纤维加捻形成的复合纱,所述纵向纬线为混合有超细纤维的纱线。

作为优选,所述表层的上表面涂覆有纳米防污剂。

作为优选,所述复合单面绒层的下表面涂覆有阻燃聚氨酯涂层。

作为优选,所述热熔胶层内混合有纳米银离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提出一种复合沙发面料,阻燃织布层使用聚苯硫醚纤维、腈氯纶纤维混,并增加玻璃纤维,使面料具有耐高温、阻燃、耐磨的效果,增设添加超细纤维的透气层,提高面料的透气性,吸湿效果好,马海毛纤维具有抗皱能力强,耐磨性和吸湿性好,防污性强的特点,记忆纤维具有吸湿排汗的效果,具有良好的褶皱恢复能力,使透气层、表层保持一定的形状,便于吸湿排气;热熔胶层内均布导电纤维束、纳米银离子,使面料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抗菌能力,能够有效的抑制面料内部细菌的滋生。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沙发面料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沙发面料,包括复合单面绒层1、热熔胶层2、透气层3、阻燃织布层4和表层5,所述复合单面绒层1的上表面自下至上依次设有热熔胶层2、透气层3、阻燃织布层4和表层5,所述复合单面绒层1经过压花处理,其上表面形成若干通风腔,所述通风腔的截面形状为倒梯形,所述复合单面绒层1与透气层3之间设有热熔胶层2,所述热熔胶层2内均匀排布有导电纤维束,所述透气层3内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阻燃织布层4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所述经线聚苯硫醚纤维、腈氯纶纤维混纺,所述纬线由黏胶纤维、玻璃纤维混纺,所述表层5由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交织而成,呈现凹凸花纹状。所述第一纤维为包芯丝纤维,所述包芯丝纤维包括记忆纤维、阳离子纤维,所述阳离子纤维缠绕在记忆纤维上,所述第二纤维由黏胶纤维、玻璃纤维混纺。所述透气层3由横向经线和纵向纬线相互交织构成,所述透气层3的经向密度为30-40根/厘米,纬向密度为20-30根/厘米,所述横向经线为记忆纤维和马海毛纤维加捻形成的复合纱,所述纵向纬线为混合有超细纤维的纱线。所述表层5的上表面涂覆有纳米防污剂。所述复合单面绒层1的下表面涂覆有阻燃聚氨酯涂层。所述热熔胶层2内混合有纳米银离子。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沙发面料,阻燃织布层使用聚苯硫醚纤维、腈氯纶纤维混,并增加玻璃纤维,使面料具有耐高温、阻燃、耐磨的效果,增设添加超细纤维的透气层,提高面料的透气性,吸湿效果好,马海毛纤维具有抗皱能力强,耐磨性和吸湿性好,防污性强的特点,记忆纤维具有吸湿排汗的效果,具有良好的褶皱恢复能力,使透气层、表层保持一定的形状,便于吸湿排气;热熔胶层内均布导电纤维束、纳米银离子,使面料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抗菌能力,能够有效的抑制面料内部细菌的滋生。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