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收锦纶及莱卡复合的针织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5913发布日期:2019-06-14 22:10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收锦纶及莱卡复合的针织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回收锦纶及莱卡复合的针织布。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布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布料的舒适度和环保性上。因此,对布料进行改造和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舒适度差、不环保等缺点,提供了一种回收锦纶及莱卡复合的针织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回收锦纶及莱卡复合的针织布,包括布料本体,布料本体包括上纱线层和下纱线层,还包括复合层,复合层位于上纱线层和下纱线层之间并连接上纱线层和下纱线层,上纱线层包括十字交叉分布的上经线和上纬线,上经线和下经线平行设置,上经线和上纬线相互交叉的交叉点定义为上交叉点,下纱线层包括十字交叉分布的下经线和下纬线,上纬线和下纬线平行设置,下经线和下纬线相互交叉的交叉点定义为下交叉点,上纱线层和下纱线层平行设置,复合层包括连接线,连接线有多根,连接线与上经线、上纬线、下经线和下纬线均呈45°设置,每一根连接线依次在上纱线层和下纱线层中上下穿梭并往复穿过上交叉点和下交叉点。

作为优选,上纱线层的上经线和上纬线均为回收锦纶线。

作为优选,下纱线层的下经线和下纬线均为莱卡复合针织线。

作为优选,上经线和上纬线的直径相同,下经线和下纬线的直径相同,上经线和下经线的直径之比为1:1.2~1.2:1之间。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申请面料符合人体结构,舒适,尤其是关节处;本申请中的上下层面料均采用环保面料复合而成,具有饱满且舒适的亲肤手感;面料挺括,亦适用于构建时装衣物的廓形;锦纶材质,使得衣物极易打理,穿着持久合身,无松弛或下坠;具有抗钩丝、抗起毛球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复合层、2—布料本体、11-连接线、21-上纱线层、22-下纱线层、210-上交叉点、211-上经线、212—上纬线、220—下交叉点、221—下经线、222—下纬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回收锦纶及莱卡复合的针织布,如图所示,包括布料本体2,布料本体2包括上纱线层21和下纱线层22,还包括复合层1,复合层1位于上纱线层21和下纱线层22之间并连接上纱线层21和下纱线层22,上纱线层21包括十字交叉分布的上经线211和上纬线212,上经线211和下经线221平行设置,上经线211和上纬线212相互交叉的交叉点定义为上交叉点210,下纱线层22包括十字交叉分布的下经线221和下纬线222,上纬线212和下纬线222平行设置,下经线221和下纬线222相互交叉的交叉点定义为下交叉点220,上纱线层21和下纱线层22平行设置,复合层1包括连接线11,连接线11有多根,连接线11与上经线211、上纬线212、下经线221和下纬线222均呈45°设置,每一根连接线11依次在上纱线层21和下纱线层22中上下穿梭并往复穿过上交叉点210和下交叉点220。

上纱线层21的上经线211和上纬线212均为回收锦纶线。

下纱线层22的下经线221和下纬线222均为莱卡复合针织线。

上经线211和上纬线212的直径相同,下经线221和下纬线222的直径相同,上经线211和下经线221的直径之比为1:1.2~1.2:1之间。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