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8629发布日期:2019-08-07 01:30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面料。



背景技术:

现有的面料品种众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提供能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新品种。而人们对服装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对服装款式、做工的要求,更多的是对服装品质的要求,这就要求在服装面料上要跟得上服装形式的发展,功能性、舒适、环保、健康等面料的特征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因此人们也急需一种具有多功能性的面料来满足需求,但现有市场上的功能性面料种类较少,人们可选择的范围较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能根据不同温度产生变色效果,美观性强的多功能面料。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多功能面料,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贴肤层、抗菌层、基层以及蕾丝层,所述贴肤层由棉纤维和负离子纤维混纺而成,所述抗菌层由纳米甲壳素和海藻纤维混纺而成,所述基层由阻燃腈纶纤维、阻燃芳纶纤维和尼龙纤维混纺而成,所述基层的上表面涂设有感温变色涂层,所述蕾丝层胶合在基层上。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贴肤层的柔暖亲肤、杀菌抑菌,并保证贴肤层在长期穿着中能对人体产生有益效果;所述贴肤层由棉纤维经纱和负离子纤维纬纱编织而成,其中棉纤维经纱混纺有涤纶纤维,负离子纤维纬纱混纺有天丝纤维。

进一步地,为了形成用于填充纳米银颗粒和竹炭颗粒的空腔,保证抗菌效果;所述抗菌层为波浪形结构,所述抗菌层内还弥散有纳米银颗粒和竹炭颗粒。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面料的去臭抑菌,并能持久保持香味;所述基层与抗菌层之间设有香味夹层,所述香味夹层由均布于基层与抗菌层之间的香味纳米微胶囊组成。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蕾丝层具有散光效果;所述蕾丝层采用棉纤维和三角形涤纶纤维编织而成。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贴肤层柔暖亲肤,负离子纤维可释放负离子,长期穿戴有益身体健康,抗菌层的设置可保证面料长期的抗菌抑菌效果,香味层的设置可长久保持芳香,具有除臭去味的功能,感温变色涂层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进行变色,为基层增加了不同于寻常面料的变色功能,增加了该基层颜色的多样性,并且对蕾丝层进行染色,基层与蕾丝层组合的面料不会因颜色单调造成视觉疲劳,配合蕾丝层异形纤维的混纺,折射或反射光线,产生闪光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蕾丝层;2-感温变色涂层;3-基层;4-香味夹层;5-抗菌层;6-贴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要素:
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面料,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贴肤层6、抗菌层5、基层3以及蕾丝层1,所述贴肤层6由棉纤维和负离子纤维混纺而成,所述抗菌层5由纳米甲壳素和海藻纤维混纺而成,所述基层3由阻燃腈纶纤维、阻燃芳纶纤维和尼龙纤维混纺而成,所述基层3的上表面涂设有感温变色涂层2,所述蕾丝层1胶合在基层3上。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贴肤层6的柔暖亲肤、杀菌抑菌,并保证贴肤层6在长期穿着中能对人体产生有益效果;所述贴肤层6由棉纤维经纱和负离子纤维纬纱编织而成,其中棉纤维经纱混纺有涤纶纤维,负离子纤维纬纱混纺有天丝纤维。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形成用于填充纳米银颗粒和竹炭颗粒的空腔,保证抗菌效果;所述抗菌层5为波浪形结构,所述抗菌层5内还弥散有纳米银颗粒和竹炭颗粒。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面料的去臭抑菌,并能持久保持香味;所述基层3与抗菌层5之间设有香味夹层4,所述香味夹层4由均布于基层3与抗菌层5之间的香味纳米微胶囊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蕾丝层1具有散光效果;所述蕾丝层1采用棉纤维和三角形涤纶纤维编织而成。

本实用新型贴肤层6柔暖亲肤,负离子纤维可释放负离子,长期穿戴有益身体健康,抗菌层5的设置可保证面料长期的抗菌抑菌效果,香味层的设置可长久保持芳香,具有除臭去味的功能,感温变色涂层2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进行变色,为基层3增加了不同于寻常面料的变色功能,增加了该基层3颜色的多样性,并且对蕾丝层1进行染色,基层3与蕾丝层1组合的面料不会因颜色单调造成视觉疲劳,配合蕾丝层1异形纤维的混纺,折射或反射光线,产生闪光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