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功能生物质可降解材料清洁巾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686050发布日期:2020-01-14 18:0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功能生物质可降解材料清洁巾,其特征在于:包括互为正反面且相互连接的吸尘层和擦拭层;所述吸尘层和擦拭层均为可生物降解纤维材料制得的无纺布;吸尘层的外侧面为支撑区,所述支撑区中设有若干凹陷的储尘区;所述储尘区中设有若干竖立的单纤维;所述擦拭层的外侧面设有若干吸液微孔穴;所述吸尘层和擦拭层之间通过若干点状胶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巾,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状胶体的材质为聚乳酸;和/或

所述储尘区为立体蜂窝型且均匀分布;和/或

所述储尘区占吸尘层面积的30~6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巾,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液微孔穴均匀分布;和/或

吸液微孔穴为30~78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巾,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层的材质为生物质合成纤维;所述擦拭层的材质为植物纤维或再生纤维素纤维。

5.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清洁巾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吸尘层的制备:

1.1)将可生物降解纤维材料投料,依次经过开松、混合、梳理、水刺工序,再经过烘干、成卷,制成水刺无纺布;

1.2)将水刺无纺布经机械打孔工序,使布面分布有若干孔穴,制得吸尘水刺无纺布;

1.3)另取可生物降解纤维材料投料后,依次经过开松、混合、梳理工序,得到纵向分布纤维网;

1.4)先将吸尘水刺无纺布引入到水刺托网帘上,再将纵向分布纤维网叠合到吸尘水刺无纺布之上;

1.5)将叠合后的材料送入水刺机,利用高压水流在纵向分布纤维网一侧进行单向水刺加固,使纵向分布纤维网中的单纤维穿过吸尘水刺无纺布上的孔穴并分布于孔穴中以形成储尘区;

1.6)将水刺后的材料去除水分,再经烘干、成卷工序,制成吸尘层;

2)擦拭层的制备;

3)清洁巾的制备:

3.1)将吸尘层、擦拭层分别安置于各自的退卷架上;

3.2)将胶体粉粒加入到粉粒料斗中,使胶体粉粒通过粉粒料斗下端出料口进入到凹点滚筒上的凹坑内;

3.3)将擦拭层经输入导辊引入到凹点滚筒上,使擦拭层包覆在凹点滚筒下半部外侧;凹点滚筒内部加热,凹坑内的胶体粉粒因受热而被软化,随着凹点滚筒的旋转,凹坑内软化的胶体粉粒变粘,并粘附到擦拭层表面;

3.4)表面粘附有胶体粉粒的擦拭层被输出导辊送出,其粘附胶体粉粒的一面与吸尘层内侧面叠合后在上下复合压辊中间经过,叠合所得复合材料被压实;

3.5)将压实后的复合材料送入加热干燥装置中,使胶体粉粒进一步烘干固化,将吸尘层、擦拭层连接为一体;

3.6)烘干后的复合材料经冷却压制后,制得所述清洁巾。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3)中纵向分布纤维网的纤维线密度大于步骤1.1)中水刺无纺布的纤维线密度。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5)中,单向水刺加固的水刺压力为50~100bar;和/或

步骤1.6)中,采用真空抽吸方式去除材料水分;采用热风穿透式烘干方式烘干。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擦拭层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2.1)将可生物降解纤维材料依次经过开松、混合、梳理工序,制成纤维网;

2.2)将纤维网经过水刺工序,制成表面分布有吸液微孔穴的水刺材料;

2.3)将水刺后的材料去除水分,再经过烘干、成卷工序,制成擦拭层。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通过双功能生物质可降解材料清洁巾的生产装置制得,所述装置包括吸尘层退卷架、擦拭层退卷架、粉粒施加装置、若干导布辊、复合压辊、加热干燥装置、成卷装置;

所述吸尘层退卷架、导布辊和复合压辊依次设置;所述擦拭层退卷架、粉粒施加装置和复合压辊依次设置,复合压辊用于吸尘层和擦拭层的复合;复合压辊、加热干燥装置、成卷装置依次设置;

所述粉粒施加装置包括输入导辊、凹点滚筒、粉粒料斗和输出导辊;所述输入导辊、凹点滚筒和输出导辊依次设置;所述凹点滚筒的表面上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凹坑;所述粉粒料斗位于凹点滚筒上方,粉粒料斗下端出料口与凹点滚筒对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干燥装置与成卷装置之间设有冷却压辊;和/或

所述凹点滚筒与粉粒料斗下端出料口的对接处设有刮刀;和/或

所述凹点滚筒为内部加热滚筒;和/或

所述加热干燥装置为远红外加热干燥装置。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