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色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6455发布日期:2020-04-17 18:19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色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变色面料。



背景技术:

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在服装大世界里,服装的面料五花八门,日新月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面料的品质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同的环境下,人们希望纺织面料的颜色能够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取代颜色不能变化的传统纺织面料,提升纺织面料的时尚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变色面料。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变色面料,包括基布层、吸汗层和抗菌层,所述基布层、吸汗层和抗菌层从内向外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基布层为天然纤维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吸汗层为竹炭纤维和桑蚕丝纤维混纺而成,所述抗菌层为棉纤维和纳米银离子纤维交织而成,所述抗菌层的外表面设有印花层,所述印花层的外表面设有温感变色涂层,所述温感变色涂层的外表面设有保护层。

作为优选,所述基布层、吸汗层和抗菌层通过热熔胶热压复合或通过纱线缝合复合。

作为优选,所述基布层由纯棉纱线或蚕丝纱线编织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竹炭纤维和桑蚕丝纤维的比例为1:1。

作为优选,所述棉纤维和纳米银离子纤维的比例为3:1。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层为水性或油性光油。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透气性好,基布层贴近人体肌肤选用天然纤维纱线编织而成,使用者穿在身上具备良好的舒适性和透气性;通过设置吸汗层,吸汗层为竹炭纤维和桑蚕丝纤维混纺而成,竹炭纤维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能力,能吸湿干燥和消臭抗菌,桑蚕丝纤维质地柔软,触感好,能提高吸湿透气,两者混纺后舒适性好;通过设置抗菌层,抗菌层为棉纤维和纳米银离子纤维交织而成,进一步提升了抗菌效果,使面料不易长菌斑,可以使用更长时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印花层的外表面设置温感变色涂层,温感变色涂层能够随温度变化而改变颜色,从而使面料能够根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提高了面料的时尚感;通过在温感变色涂层的外表面设置保护层,保护层为水性或油性光油,保护层具有一定的耐磨功能,可保护温感变色涂层不受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布层;2、吸汗层;3、抗菌层;4、印花层;5、温感变色涂层;6、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变色面料,如图1所示,包括基布层1、吸汗层2和抗菌层3,所述基布层1、吸汗层2和抗菌层3从内向外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基布层1为天然纤维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吸汗层2为竹炭纤维和桑蚕丝纤维混纺而成,所述抗菌层3为棉纤维和纳米银离子纤维交织而成,所述抗菌层3的外表面设有印花层4,所述印花层4的外表面设有温感变色涂层5,所述温感变色涂层5能够随温度变化而改变颜色,且该变色是可逆的,所述温感变色涂层5的外表面设有保护层6。

所述基布层1、吸汗层2和抗菌层3通过热熔胶热压复合或通过纱线缝合复合。所述基布层1由纯棉纱线或蚕丝纱线编织而成。所述竹炭纤维和桑蚕丝纤维的比例为1:1。所述棉纤维和纳米银离子纤维的比例为3:1。所述保护层6为水性或油性光油。

上述面料用于制作服装时,可将温感变色涂层的温变温度设为31°,当所处环境的温度低于31°时,面料显示正常图案和颜色,即印花层和温感变色涂层相结合;当所处环境的温度高于31°时,温感变色涂层发生改变呈现无色,使面料呈现不同的颜色,且温感变色涂层的变色是可逆的。所述温感变色涂层可采用温感变色染料。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透气性好,基布层贴近人体肌肤选用天然纤维纱线编织而成,使用者穿在身上具备良好的舒适性和透气性;通过设置吸汗层,吸汗层为竹炭纤维和桑蚕丝纤维混纺而成,竹炭纤维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能力,能吸湿干燥和消臭抗菌,桑蚕丝纤维质地柔软,触感好,能提高吸湿透气,两者混纺后舒适性好;通过设置抗菌层,抗菌层为棉纤维和纳米银离子纤维交织而成,进一步提升了抗菌效果,使面料不易长菌斑,可以使用更长时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印花层的外表面设置温感变色涂层,温感变色涂层能够随温度变化而改变颜色,从而使面料能够根据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提高了面料的时尚感;通过在温感变色涂层的外表面设置保护层,保护层为水性或油性光油,保护层具有一定的耐磨功能,可保护温感变色涂层不受损。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变色面料,包括基布层、吸汗层和抗菌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吸汗层和抗菌层从内向外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基布层为天然纤维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吸汗层为竹炭纤维和桑蚕丝纤维混纺而成,所述抗菌层为棉纤维和纳米银离子纤维交织而成,所述抗菌层的外表面设有印花层,所述印花层的外表面设有温感变色涂层,所述温感变色涂层的外表面设有保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色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吸汗层和抗菌层通过热熔胶热压复合或通过纱线缝合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色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由纯棉纱线或蚕丝纱线编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色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炭纤维和桑蚕丝纤维的比例为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色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棉纤维和纳米银离子纤维的比例为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色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为水性或油性光油。


技术总结
一种变色面料,属于纺织面料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基布层、吸汗层和抗菌层,基布层、吸汗层和抗菌层从内向外依次层叠设置,基布层为天然纤维纱线编织而成,吸汗层为竹炭纤维和桑蚕丝纤维混纺而成,抗菌层为棉纤维和纳米银离子纤维交织而成,抗菌层的外表面设有印花层,印花层的外表面设有温感变色涂层,温感变色涂层的外表面设有保护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透气性好,基布层贴近人体肌肤选用天然纤维纱线编织而成,使用者穿在身上具备良好的舒适性和透气性;通过设置吸汗层,吸汗层为竹炭纤维和桑蚕丝纤维混纺而成,竹炭纤维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能力,能吸湿干燥和消臭抗菌,桑蚕丝纤维质地柔软,触感好,能提高吸湿透气。

技术研发人员:刘化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捷信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6
技术公布日:2020.0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