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PET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3867发布日期:2021-01-05 17:3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静电PET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pet保护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静电pet膜。



背景技术:

绝缘体之间产生的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遇到合适的条件,便会产生静电放电,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力,从而对物体造成损坏,静电的产生主要与绝缘材料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力学特性、光洁程度、电性能以及环境温湿度、外界机械作用情况如接触压力、摩擦分离的速度等因素有关。

经过检索发现,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7862254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低撕膜电压防静电pet保护膜,包括沿设定方向依次设置的pet基材、压敏胶层和抗静电pet离型膜,所述抗静电pet离型膜包括pet离型膜以及设置于所述pet离型膜至少一侧表面的防静电涂层,所述pet基材与压敏胶层相背对的一侧表面也设置有防静电涂层。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未设置防水材料,因此还存在在使用过程中,即使设备使用其保护膜,可存在渗水的风险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静电pet膜,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静电和防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保护膜和膜卷装置,所述保护膜包括基层、抗静电层、防静电层和第一防水层,所述基层、抗静电层、防静电层、第一防水层依次通过胶粘剂粘接固定,所述基层远离抗静电层的一侧外壁通过胶粘剂固定有第二防水层。

为了防水,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基层采用pet聚酯薄膜材料,所述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均采用无纺聚酯纤维层。

为了防静电,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防静电层采用抗静电聚氨酯层,所述抗静电层采用抗静电纳米粒子涂层,所述抗静电层的抗静电纳米粒子为二氧化硅。

为了使得便于更换膜卷,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膜卷装置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卷芯,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壁设置有内径调节装置,卷芯的内壁滑动连接于两个内径调节装置的外壁上,第一侧板的一侧外壁焊接有连接环,连接环的圆周外壁一体成型有限位凸台,连接环的远离第一侧板的一侧圆周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第二侧板的内壁包裹于连接环的外壁上,第二侧板靠近第一侧板的一侧外壁于限位凸台的外壁相互接触。

为了降低拉伸力,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内径调节装置包括活动按钮和弹簧,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辊轮。

为了使得内径可调,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所述活动按钮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滑杆远离辊轮的一侧外壁上,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固定板,弹簧的两侧外壁分别扣接于活动按钮与固定板的相对一侧外壁上,两个辊轮的外壁均与卷芯的内壁相互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抗静电层和防静电层,抗静电层能够防止静电导入至pet膜层,可有效释放静电,不会累积产生高压,从而避免了高压击穿薄膜直接影响设备的情况,另外抗静电层的二氧化硅粒子表面待负电,经抗静电聚氨酯层的静电可直接由抗静电层的吸收,从而起到保护设备不受静电损坏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整个pet保护膜的两侧分别由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包裹,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使用时,第一防水层作为最外侧,保护基层、抗静电层及防静电层不被水侵,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共同保护贴膜装置不会进水,双层设置,可以保证防水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辊轮,当使用pet保护膜时,卷芯转动,通过滑杆与辊轮的转动连接作用,可降低使用时的摩擦力,从而降低使用时pet保护膜的拉伸力,保护其不会撕裂。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内径调节装置,通过活动按钮与弹簧的配合作用,可使得本装置可以固定不同直径的卷芯,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膜卷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膜卷装置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膜卷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层;2-抗静电层;3-防静电层;4-第一防水层;5-第二防水层;6-第一侧板;7-活动按钮;8-滑槽;9-弹簧;10-固定板;11-第二侧板;12-紧固螺母;13-卷芯;14-滑杆;15-辊轮;16-连接环;17-限位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保护膜和膜卷装置,所述保护膜包括基层1、抗静电层2、防静电层3和第一防水层4,所述基层1、抗静电层2、防静电层3、第一防水层4依次通过胶粘剂粘接固定,所述基层1远离抗静电层2的一侧外壁通过胶粘剂固定有第二防水层5。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整个pet保护膜的两侧分别由第一防水层4和第二防水层5包裹,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使用时,第一防水层4作为最外侧,保护基层1、抗静电层2及防静电层3不被水侵,第一防水层4和第二防水层5共同保护贴膜装置不会进水,双层设置,可以保证防水可靠性,防静电层3和抗静电层2的共同作用可起到隔绝并抵消静电作用,更好的保护贴膜设备不被静电损坏。

具体的,所述基层1采用pet聚酯薄膜材料,所述第一防水层4与第二防水层5均采用无纺聚酯纤维层,所述防静电层3采用抗静电聚氨酯层,所述抗静电层2采用抗静电纳米粒子涂层,所述抗静电层2的抗静电纳米粒子为二氧化硅。

本实施例中:pet聚酯薄膜可以耐高温,好印刷,易加工,耐电压绝缘性好,以此作为基层,可使得pet薄膜具有其优点,第一防水层4和第二防水层5采用无纺聚酯纤维层,可以很好的起到隔水作用,抗静电聚氨酯层能够防止静电导入至pet膜层,可有效释放静电,不会累积产生高压,从而避免了高压击穿薄膜直接影响设备的情况,另外抗静电层2的二氧化硅粒子表面待负电,经抗静电聚氨酯层的静电可直接由抗静电层2的吸收,从而起到保护设备不受静电损坏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施例在使用时,第一防水层4作为最外侧,整个pet保护膜的两侧分别由第一防水层4和第二防水层5包裹,且第一防水层4与第二防水层5均采用无纺聚酯纤维层,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另外,pet聚酯薄膜可以耐高温,好印刷,易加工,耐电压绝缘性好,以此作为基层,可使得pet薄膜具有其优点,并且,产生的静电经防静电层3的作用,能够防止静电导入至pet膜层,可有效释放静电,不会累积产生高压,最后抗静电层2的二氧化硅粒子表面待负电,经抗静电聚氨酯层的静电可直接由抗静电层2的吸收。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以下改动,具体的,所述膜卷装置包括第一侧板6、第二侧板11和卷芯13,所述第一侧板6的内壁设置有内径调节装置,卷芯13的内壁滑动连接于两个内径调节装置的外壁上,第一侧板6的一侧外壁焊接有连接环16,连接环16的圆周外壁一体成型有限位凸台17,连接环16的远离第一侧板6的一侧圆周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12,第二侧板11的内壁包裹于连接环16的外壁上,第二侧板11靠近第一侧板6的一侧外壁于限位凸台17的外壁相互接触。

本实施例中:pet膜制造时,将其卷在卷芯13的外壁上,卷芯13可通过滑动作用使得在进行pet膜的使用时,较为便捷,另外内径调节装置可调节其相对位置,使其可以固定不同内径的卷芯13,提高了装置的使用范围,紧固螺母12仅通过螺纹连接的作用使得第一侧板6与第二侧板11相对固定,提高了本装置在更换pet膜卷的便捷性。

具体的,所述内径调节装置包括活动按钮7和弹簧9,所述第一侧板6的内壁开设有滑槽8,滑槽8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杆14,滑杆14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辊轮15,活动按钮7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于滑杆14远离辊轮15的一侧外壁上,所述第一侧板6的一侧外壁焊接有固定板10,弹簧9的两侧外壁分别扣接于活动按钮7与固定板10的相对一侧外壁上,两个辊轮15的外壁均与卷芯13的内壁相互接触。

本实施例中:活动按钮7与滑杆14固定连接,滑杆14与辊轮15滚动连接,辊轮15与卷芯13相互接触,当使用pet保护膜时,卷芯13转动,通过滑杆14与辊轮15的转动连接作用,可降低使用时的摩擦力,从而降低使用时pet保护膜的拉伸力,保护其不会撕裂,当固定时膜卷时,拧动紧固螺母12,将第二侧板11卸下,两个手指捏动活动按钮7,使其相互靠拢,随后将卷有pet保护膜的卷芯13放置在其中一个辊轮15的外壁上,随后松开活动按钮7,在弹簧9的作用下,活动按钮7会相互远离,直至紧紧抵住卷芯13的内壁,使其可以固定不同直径的卷芯13,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施例使用时,拧动紧固螺母12,将第二侧板11卸下,两个手指捏动活动按钮7,使其相互靠拢,随后将卷有pet保护膜的卷芯13放置在其中一个辊轮15的外壁上,随后松开活动按钮7,在弹簧9的作用下,活动按钮7会相互远离,直至紧紧抵住卷芯13的内壁,随后装上第二侧板11,拧紧紧固螺母12,当使用pet保护膜时,卷芯13转动,通过滑杆14与辊轮15的转动连接作用,可降低使用时的摩擦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