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火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04771发布日期:2021-12-22 12:5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防火帘,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火帘本体,所述防火帘本体由依次重叠设置的内层、中间层和外层组成;所述内层由聚醚醚酮层、聚亚苯基硫醚层、聚四氟乙烯层或pfa层的至少一层组成;所述中间层由耐热金属板层、有机树脂涂膜厚度为25

35μm复合金属板层、碳纤维层、石墨层、耐高温纤维织物层或耐高温涂覆织物层的至少一层组成;所述外层由硅橡胶涂覆织物层、耐高温复合织物层的至少一层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防火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涂覆织物层的涂覆层耐热温度≥250℃;所述耐高温复合织物层为耐高温复合单零铝箔或ptfe织物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防火帘,其特征在于,防火帘本体内层的厚度为0.2

3mm,防火帘本体中间层的厚度为0.02

3mm,防火帘本体外层的厚度为0.2

3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防火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所述中间层和所述外层通过螺栓、螺母,气眼或铆钉固定连接;所述中间层和所述外层通过缝制固定连接,且所述中间层和所述外层的外边缘包裹有金属网。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防火帘,其特征在于,防火帘本体上转动连接有若干平行设置的防火缓冲件,所述防火缓冲件设置于所述防火帘本体的抗火花区域;若干平行设置的防火缓冲件所在平面与防火帘本体的抗火花面相平行;位于同排的相邻两个防火缓冲件之间的距离≤120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新型防火帘,其特征在于,位于同排的相邻两个防火缓冲件之间的距离为2

120mm。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新型防火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帘本体的形状为平板状;所述防火缓冲件的顶部与所述防火帘本体的顶部通过第一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垂直于所述防火帘本体的顶部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防火缓冲件的顶部转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新型防火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防火缓冲件通过固定件连接,所述固定件依次穿过所述防火缓冲件、所述第一支撑杆,实现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防火缓冲件的连接;所述防火缓冲件的底部与所述防火帘本体的底部通过第二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垂直于所述防火帘本体的底部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防火缓冲件的底部转动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新型防火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防火缓冲件通过固定件连接,所述固定件依次穿过所述防火缓冲件、所述第二支撑杆,实现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防火缓冲件的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新型防火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帘本体的形状为阶梯状;所述防火缓冲件的顶部与所述防火帘本体的顶部通过固定件悬挂连接,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防火帘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防火缓冲件的顶部固定连接,实现所述防火缓冲件与所述防火帘的转动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新型防火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
撑杆均由金属制成,所述固定件为金属丝、金属绳或非金属耐高温绳。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一种新型防火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由304不锈钢金属制成,所述固定件为金属丝。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新型防火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缓冲件由聚醚醚酮板、聚四氟乙烯板、有机树脂涂膜厚度为25

35μm复合金属板、聚亚苯基硫醚板、pfa板、碳纤维板、石墨板、硅橡胶涂覆织物层、耐高温纤维织物板或耐高温涂覆织物板的至少一种组成;所述防火缓冲件的形状为矩形。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新型防火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缓冲件的形状为圆筒状,圆筒状防火缓冲件上垂直设置有矩形分流片,所述矩形分流片环绕圆筒状防火缓冲件均匀设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防火帘,包括防火帘本体,所述防火帘本体由依次重叠设置的内层、中间层和外层组成;所述内层由聚醚醚酮层、聚亚苯基硫醚层、聚四氟乙烯层或PFA层的至少一层组成;所述中间层由耐热金属板层、碳纤维层、石墨层、耐高温纤维织物层或耐高温涂覆织物层的至少一层组成;所述外层由硅橡胶涂覆织物层、耐高温复合织物层的至少一层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防火帘有效地解决了火花积碳在防火帘上大量堆积,降低防火帘使用寿命的弊端;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防火帘,当火花积碳在防火帘内层附着达到一定的体积和重量时(密度达到3.53g/cm3),火花积碳会随着自重的增加及后续火花的冲击自行脱落。自行脱落。自行脱落。


技术研发人员:王治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瓦米克高温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31
技术公布日:2021/12/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