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增强与混凝土粘接性的防水卷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78642发布日期:2021-06-08 17:23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增强与混凝土粘接性的防水卷材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防水卷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增强与混凝土粘接性的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

2.防水卷材是指将沥青类或高分子类防水材料浸渍在胎体上,制作成的防水材料产品,以卷材形式提供,称为防水卷材。防水卷材主要是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场等处,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
3.相关技术中,例如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711325126.6)公开的一种高分子复合防水卷材,由上至下依次由热塑性聚烯烃防水卷材层、高密度聚乙烯防水卷材层、聚氯乙烯防水卷材层、热熔胶层和隔离膜层复合而成,充分的发挥出了热塑性聚烯烃防水卷材层、高密度聚乙烯防水卷材层及聚氯乙烯防水卷材层各自的特点,同时有效规避弥补了各自的缺陷,其制备工艺简单。
4.上述相关技术,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一般情况下,在铺设完防水卷材后,需要在防水卷材的上表面继续铺设混凝土,上述相关技术,与混凝土的贴合面的粘结性不高;二是,铺设防水卷材的关键步骤之一是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的连接,上述相关技术的防水卷材端面为平面,在对接两片防水卷材时比较费力,如果采用搭接的方式会由于搭接范围的不确定,造成防水卷材铺设部整齐,也浪费材料,如果采用对接的形式,则可能存在对接缝隙,降低了防水效果。
5.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增强与混凝土粘接性的防水卷材,以增强防水卷材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提高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增强防水卷材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提高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及防水性能,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增强与混凝土粘接性的防水卷材。
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增强与混凝土粘接性的防水卷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可增强与混凝土粘接性的防水卷材,包括高分子膜基,分别粘结在高分子膜基两侧面的第一自粘胶层和第二自粘胶层,所述第一自粘胶层的下侧面粘结隔热层或隔离膜,所述第二自粘胶层的上表面设有喷砂层,还包括防水卡接结构。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自粘胶层上通过喷涂的方式喷设有喷砂层,形成粗糙面,能够提高防水卷材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通过设置防水卡接结构,能够提高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提高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连接处的防水性能,其中第一自粘胶层用于与待防水基面粘结,当然再具有保温要求的情况下,第一自粘胶层的下侧还可一粘结保温层,其中在使用时,保温层与待防水基面之间粘结。
10.优选的,所述第二自粘胶层包括胶层主体,所述胶层主体的一侧端与高分子膜基
的侧端平齐,胶层主体的另一侧端短于高分子膜基的另一侧端形成防水卡接结构的安装空间。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安装空间用于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卡接,为防水卡接结构提供一个安装空间。
12.优选的,所述防水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安装空间处外侧的与高分子膜基一体成型的第一卡接件、设置在安装空间处内侧的与高分子膜基一体成型的限位防水板和设置在胶层主体与高分子膜基平齐一侧的第二卡接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一片防水卷材的两侧设置能够相互配合的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能够实现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的卡接,使得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解决了传统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搭接,造成浪费卷材和连接稳定性差的问题。
14.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与高分子膜基一体成型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的外端侧与高分子膜基的边侧平齐,所述卡接部的内侧设有倾斜连接部,所述倾斜连接部的最底端与限位防水板之间留设有卡接间隙。
15.所述第二卡接件与胶层主体一体成型,包括与卡接部和倾斜连接边配合的卡接槽和填充卡接间隙的填充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部与卡接槽配合形成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的卡接,倾斜连接部在卡接部向卡接槽内卡接时,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卡接更为顺利,降低了操作难度,再卡接完成后,倾斜连接部还能够防止卡接部从卡接槽内脱出,填充部和卡接间隙之间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卡接的稳定性。
17.优选的,所述限位防水板的侧面与胶层主体的端面贴合,所述限位防水板高于胶层主体上的喷砂层1

3mm。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防水板在本申请中一是可以在卡接时对填充部进行限位,提高卡接的牢固度;二是为后续的扩张防水膜提供安装基础。
19.优选的,所述限位防水板的顶部设有扩张防水膜。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卡接完成后,将扩张防水膜向两侧的防水卷材平铺,将卡接处覆盖,增强了卡接处的防水性能。
21.优选的,所述限位防水板的顶部设有防水保护板,所述扩张防水膜一端粘结在防水保护板下侧的限位防水板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水保护板可以进一步提高卡接处的防水性能。
23.优选的,所述扩张防水膜为两个,两个所述的扩张防水膜的端部分别粘结在限位防水板的两侧。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卡接完成后,将两个扩张防水膜分别向两侧的防水卷材平铺,将卡接处覆盖,增强了卡接处的防水性能
25.优选的,当相邻两片防水卷材卡接后,所述防水保护板可完全覆盖相邻两片防水卷材的卡接处。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是增强卡接处的连接强度,以及支撑上方混凝土的强度,二是保护卡接处的防水扩张膜,防止在浇筑混凝土的瞬间破坏扩张防水膜,尤其是卡接处的扩张防水膜。
27.优选的,当相邻两片防水卷材卡接后,所述防水保护板可完全覆盖相邻两片防水卷材的卡接处,提高相邻两片防水卷材卡接处的防水性能。
28.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接件的上表面被喷砂层所覆盖,提高防水卷材整体与上侧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2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0.1.通过在第二自粘胶层上通过喷涂的方式喷设有喷砂层,形成粗糙面,能够提高防水卷材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通过设置防水卡接结构,能够提高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提高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连接处的防水性能。
31.2.能够实现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的卡接,使得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解决了传统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搭接,造成浪费卷材和连接稳定性差的问题。
32.3.限位防水板在本申请中一是可以在卡接时对填充部进行限位,提高卡接的牢固度;二是安装固定扩张防水膜,在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卡接完成后,将扩张防水膜向两侧的防水卷材平铺,将卡接处覆盖,增强了卡接处的防水性能。
33.4.防水保护板一是增强卡接处的连接强度,以及支撑上方混凝土的强度,二是保护卡接处的防水扩张膜,防止在浇筑混凝土的瞬间破坏扩张防水膜,尤其是卡接处的扩张防水膜。
附图说明
34.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5.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相邻防水卷材卡接后结构示意图。
36.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卡接结构配合示意图。
37.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具有限位防水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8.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说明,100、高分子膜基;200、第一自粘胶层;300、第二自粘胶层;310、胶层主体;320、安装空间;400、隔热层;500、隔离膜;600、喷砂层;700、防水卡接结构;710、第一卡接件;711、卡接部;712、倾斜连接部;713、卡接间隙;720、限位防水板;721、扩张防水膜;722、防水保护板;730、第二卡接件;731、卡接槽;732、填充部。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1.实施例一
4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可增强与混凝土粘接性的防水卷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43.一种可增强与混凝土粘接性的防水卷材,参照图1,包括高分子膜基100,分别粘结在高分子膜基100两侧面的第一自粘胶层200和第二自粘胶层300,第一自粘胶层200的下侧面粘结隔热层400或隔离膜500,第二自粘胶层300的上表面设有喷砂层600,还包括防水卡接结构700,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喷砂层600采用的是石英砂。通过在第二自粘胶层300上通过喷涂的方式喷设有喷砂层600,形成粗糙面,能够提高防水卷材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通过设置防水卡接结构700,能够提高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提高
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连接处的防水性能,其中第一自粘胶层200用于与待防水基面粘结,当然再具有保温要求的情况下,第一自粘胶层200的下侧还可一粘结保温层,其中在使用时,保温层与待防水基面之间粘结。
44.继续参照图1,为了便于相邻防水卷材的卡接,第二自粘胶层300包括胶层主体310,胶层主体310的一侧端与高分子膜基100的侧端平齐,胶层主体310的另一侧端短于高分子膜基100的另一侧端形成防水卡接结构700的安装空间320。上述安装空间320用于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卡接,为防水卡接结构700提供一个安装空间320。
45.参照图2和图3,防水卡接结构700包括设置在安装空间320处外侧的与高分子膜基100一体成型的第一卡接件710、设置在安装空间320处内侧的与高分子膜基100一体成型的限位防水板720和设置在胶层主体310与高分子膜基100平齐一侧的第二卡接件730。在一片防水卷材的两侧设置能够相互配合的第一卡接件710和第二卡接件730能够实现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的卡接,使得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解决了传统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搭接,造成浪费卷材和连接稳定性差的问题。
46.继续参照图3,第一卡接件710包括与高分子膜基100一体成型的卡接部711,卡接部711的外端侧与高分子膜基100的边侧平齐,卡接部711的内侧设有倾斜连接部712,倾斜连接部712的最底端与限位防水板720之间留设有卡接间隙713。第二卡接件730与胶层主体310一体成型,包括与卡接部711和倾斜连接边配合的卡接槽731和填充卡接间隙713的填充部732。卡接部711与卡接槽731配合形成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的卡接,倾斜连接部712在卡接部711向卡接槽731内卡接时,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卡接更为顺利,降低了操作难度,再卡接完成后,倾斜连接部712还能够防止卡接部711从卡接槽731内脱出,填充部732和卡接间隙713之间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卡接的稳定性。
47.参照图3和图4,限位防水板720的侧面与胶层主体310的端面贴合,限位防水板720高于胶层主体310上的喷砂层6001mm,限位防水板720在本申请中一是可以在卡接时对填充部732进行限位,提高卡接的牢固度;二是为后续的扩张防水膜721提供安装基础。
48.限位防水板720的顶部设有扩张防水膜7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卡接完成后,将扩张防水膜721向两侧的防水卷材平铺,将卡接处覆盖,增强了卡接处的防水性能。限位防水板720的顶部设有防水保护板722,扩张防水膜721一端粘结在防水保护板722下侧的限位防水板720上。通过设置防水保护板722可以进一步提高卡接处的防水性能。扩张防水膜721为两个,两个扩张防水膜721的端部分别粘结在限位防水板720的两侧。相邻两片防水卷材之间卡接完成后,将两个扩张防水膜721分别向两侧的防水卷材平铺,将卡接处覆盖,增强了卡接处的防水性能,当相邻两片防水卷材卡接后,防水保护板722可完全覆盖相邻两片防水卷材的卡接处。一是增强卡接处的连接强度,以及支撑上方混凝土的强度,二是保护卡接处的防水扩张膜,防止在浇筑混凝土的瞬间破坏扩张防水膜721,尤其是卡接处的扩张防水膜721。
49.当相邻两片防水卷材卡接后,防水保护板722可完全覆盖相邻两片防水卷材的卡接处,提高相邻两片防水卷材卡接处的防水性能。第二卡接件730的上表面被喷砂层600所覆盖,提高防水卷材整体与上侧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50.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生产防水卷材时,第一卡接件710、限位防水板720与高分子膜基100一体成型,第二卡接件730与胶层主体310一体成型,粘结完成后,再在第二自
粘胶层300上喷涂喷砂层600,增大与混凝土的粘结性,在实际使用时,在两片防水卷材卡接完成后,将扩张防水膜721向两侧的防水卷材平铺,将卡接处覆盖,增强了卡接处的防水性能。
51.实施例二
5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可增强与混凝土粘接性的防水卷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如下:
53.一种可增强与混凝土粘接性的防水卷材,参照图5,包括高分子膜基100,分别粘结在高分子膜基100两侧面的第一自粘胶层200和第二自粘胶层300,第一自粘胶层200的下侧面粘结隔热层400,第二自粘胶层300的上表面设有喷砂层600,还包括防水卡接结构700。
54.上述适应于具有隔热要求的带防水基面,例如屋顶或者楼顶,可以在隔热层400下侧粘结胶黏层,在胶黏层下侧粘结隔离膜500,使用时撕开隔离膜500即可,其他结构和使用方法同实施例一,此处不再赘述。
55.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