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秧装置及抛秧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47928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螺旋槽内被推到第一蜗杆的螺旋槽内,由于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的结构相同且转动方向相反,横杆滑动嵌设在不同的蜗杆的螺旋槽内时横杆的运动方向相反,进而实现了横移架的往复移动。
[0033]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换向机构包括推挤槽和止回杆,所述推挤槽为直槽且推挤槽的方向垂直于蜗杆的转动轴心线,所述推挤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的两端并与相应的螺旋槽连通,所述推挤槽的深度沿着远离所述螺旋槽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止回杆位于所述横杆的下方,所述摆杆能够与所述止回杆的两侧贴合,所述止回杆与机架连接并且沿着横向设置,所述止回杆的长度小于位于同一蜗杆上的两个推挤槽的间距,所述摆杆交替地贴着所述止回杆的两侧滑动。
[0034]换向时,所述摆杆从止回杆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
[0035]该优选方案采用了非常简单地结构,实现了横移机构的横向往复运动,农用机械的关键就是要结构简单、成本低,结构牢靠,不容易坏,适合农民使用,维修也方便,而且维修成本低。
[0036]螺旋槽的两端设置有与螺旋槽连通的推挤槽,推挤槽的深度逐渐变浅,推挤槽能够将横杆从第一蜗杆的螺旋槽内推到第二蜗杆的螺旋槽内,或者将横杆从第二蜗杆的螺旋槽内推到第一蜗杆的螺旋槽内,横杆移动的同时,摆杆也从止回杆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摆杆贴着止回杆移动,保证横杆在单向运动过程中始终滑动嵌设在其中一个螺旋槽内。
[0037]作为优选,所述止回杆的纵向截面呈三角形,所述止回杆的两侧具有下降的引导斜面。
[003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单向棘轮、受力件和拨动件;所述单向棘轮为两个且均安装在所述传动轴上并带动传动轴朝一个方向转动,所述单向棘轮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内圈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外圈与受力件连接;所述拨动件为两个且与所述第一蜗杆或者第二蜗杆的端部连接;所述横移架运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拨动件能够推动受力件使传动轴转动;所述第二传动机构还包括能够使受力件运动后复位的复位机构。
[0039]横移架移动到一个极限位置时,正好完成秧苗滑道上的全部秧苗的抛秧过程,秧苗滑道上没有秧苗,需要上秧机构向秧苗滑道输送一排秧苗,而其他时刻上秧机构不运动。
[0040]第二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是,由于拨动件与第一蜗杆或者第二蜗杆的端部连接,所以拨动件始终处于转动状态,当横移架移动到极限位置时,受力件正好位于拨动件的下方,拨动件推动受力件使传动轴转动一定的角度,进而使传送带移动一定的距离将一排秧苗输送到秧苗滑道上;复位机构用于使受力件恢复到初始位置,以便于下一次与拨动件接触并被推动,由于受力件与单向棘轮的外圈连接,受力件复位时,单向棘轮的内圈不受力,传动轴和传送带都不会运动。
[0041]作为优选,所述受力件包括连接板和受力杆,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受力杆和单向棘轮的外圈连接,所述拨动件为拨动板,所述拨动板包括连接部和拨动部,所述连接部与第一蜗杆或者第二蜗杆连接,所述拨动部呈锐角
[0042]拨动杆在推挤受力件时,除了拨动杆自身转动外,受力件还在同横移架一起沿横向移动,受力件与拨动杆的接触时间比较短,拨动杆与受力件的接触时间会影响传送带的移动距离,而且受力杆的长度方向沿横移架运动方向设置可以增加拨动杆与受力件的接触时间,使传送带的移动距离增大。
[0043]作为优选,所述复位机构包括定位件和施力于所述受力件上使受力件向定位杆移动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受力件和横移架连接。
[0044]受力件处于初始位置时被定位件抵住,当受力件被拨动件推动后,在复位弹簧将受力件推回或者拉回初始位置并与定位件相抵。定位件包括但不限于定位块、定位杆或者定位板。
[0045]复位机构也有其他选择,例如给受力件增加配重使受力件的重力大于回复的阻力,在重力作用下受力件能够自动复位。
[0046]作为优选,所述传动连接件包括中转传动轴、第一传动链轮、第二传动链轮、第三传动链轮、第四传动链轮、第五传动链轮、第六传动链轮、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所述第一传动链轮和第二传动链轮分别与第一蜗杆和第二蜗杆同轴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链轮与曲柄的转动轴同轴连接,所述第四传动链轮与所述中转传动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一链条同时绕置在第一传动链轮、第二传动链轮、第三传动链轮和第四传动链轮的外侧;所述第五传动链轮与所述中转传动轴同轴连接,所述第六传动链轮与动力机构的动力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二链条同时绕置在所述第五传动链轮和第六传动链轮的外侧。
[0047]第一传动链轮、第二传动链轮、第三传动链轮和第四传动链轮通过第一链条实现同步转动,通过改变第一链条的绕置方式使第一传动链轮和第二传动链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0048]作为优选,所述动力机构为行走轮,所述行走轮的转轴为所述动力输出轴;或者所述动力机构为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转轴为所述动力输出轴。
[0049]发动机包括但不限于电动机和内燃机。发动机给抛秧装置提供动力。
[0050]作为优选,所述中转传动轴上安装有变速器和离合器,所述第五传动链轮与所述变速器的动力输入轴同轴连接,所述第四传动链轮与所述变速器的动力输出轴的动力输出轴同轴连接
[0051]一种抛秧系统,包括牵引装置以及至少两个以上所述的抛秧装置,至少两个所述抛秧装置并排设置并与所述牵弓I装置连接。
[0052]牵引装置可以是现有的结构,例如牵引装置可以是手扶式拖拉机或小四轮拖拉机,牵引装置牵引时可挂2?6台抛秧装置进行大面积田块的高效抛秧。
[0053]牵引装置可以采用人工驾驶,也可以在牵引装置上安装卫星定位系统,结合现有技术进行无人驾驶操作。
[005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育秧盘,所述育秧盘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呈矩阵分布的多个育秧钵,所述育秧钵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出秧口的宽度。
[0055]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抛秧装置设计,使各个部件相互配合工作,完成送秧和抛秧的动作,而且秧苗被竖向抛入田中,抛秧质量更好,秧苗存活率高。本发明的抛秧装置构思巧妙、结构简单,除蜗杆需要特殊加工定制外,其他部件均可以在市场上购买获得,机架和其他五金件加工或者改造都比较容易,所以制造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0056]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抛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7]图2不出了第一传动机构的俯视图;
[0058]图3示出了第一传动机构及上秧机构的侧向示意图;
[0059]图4示出了抛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60]图5示出了驱动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0061]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抛秧系统示意图;
[0062]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育秧盘的示意图;
[0063]图8不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育秧盘培育出的一整盘秧苗的不意图。
[0064]其中,图1?图8的附图标记为:
[0065]机架100 ;第一支撑杆101 ;第二支撑杆102 ;第三支撑杆103 ;第四支撑杆104 ;横向导轨105 ;秧苗滑道106 ;出秧口 107 ;挡秧板108 ;
[0066]行走轮200 ;叶片201 ;
[0067]横移机构300 ;横移架301 ;第一传动机构302 ;推秧板303 ;推杆304 ;第一蜗杆305 ;第二蜗杆306 ;横杆307 ;摆杆308 ;螺旋槽309 ;推挤槽310 ;止回杆311 ;秧箱312 ;载秧斜面313 ;
[0068]上秧机构400 ;第一传动轴401 ;第二传动轴402 ;传送带403 ;第二传动机构404 ;单向棘轮405 ;受力件406 ;拨动板407 ;内圈408 ;外圈409 ;连接板410 ;受力杆411 ;连接部412 ;拨动部413 ;定位杆414 ;复位弹簧415 ;引导斜面416 ;
[0069]抛秧机构500 ;曲柄转轴501 ;曲柄502 ;连杆503 ;抛秧爪504 ;抛秧爪连接杆505 ;滑块506 ;竖向导轨507 ;立柱508 ;第一摆动控制杆509 ;第二摆动控制杆510 ;撞击杆511 ;
[0070]驱动机构600 ;传动连接件601 ;中转传动轴602 ;第一传动链轮603 ;第二传动链轮604 ;第三传动链轮605 ;第四传动链轮606 ;第五传动链轮607 ;第六传动链轮608 ;第一链条609 ;第二链条610 ;变速器组611 ;行走轮转轴612 ;
[0071]牵引装置701 ;抛秧装置702 ;凹槽801 ;育秧钵802。
【具体实施方式】
[0072]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7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