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砷酸钠在制备治疗细粒棘球蚴病药物中的应用_2

文档序号:8950840阅读:来源:国知局
数据统计方法:加药后24h开始,每组每天均匀抽取150 μ L培养液(平均含原头节约80-100个),用0.1 %伊红染色15min,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的活力。活的原头节拒染、不着色,且有活动性;死亡或活力差的原头节红染着色,伴有结构破坏。计算每组每天平均死亡率,连续观察9d。每隔3d换液一次(每组体系和浓度同第一次加药时),实验独立重复3次取平均值,并绘制活力曲线图。
[0030]实验2:NaAs02作用后原头节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
[0031]在测活力的同时,随机取相对应的原头节做扫描电镜,观察原头节超微结构的变化。PBS洗涤3次,每次5min;置4%戊二醛固定24h。将原头节放入浓度为50%、70%、80%、90%、100%的酒精内逐级梯度脱水,脱水时间分别为5min、10min、30min、lh至过夜,临界点干燥,真空喷金L00A,然后置LE01430VP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表面超微结构变化。
[0032]实验3:NaAs02对原头节内Caspase-3酶活性的影响
[0033]取他4如2作用24h后的各组细粒棘球蝴原头节,PBS清洗3次后,加液氮研磨,按试剂盒说明,每3mg头节中加入100 μ I裂解液,然后用细胞超声粉碎仪粉碎,在冰浴中放置10min,4°C、1600g离心15min后,吸取上清液。用Bradford蛋白浓度测定法测定蛋白浓度,将各组所提蛋白的浓度配平。按说明书反应体系加入酶标板,并设空白组,37°C恒温孵育箱孵育,用酶标仪检测吸光度(A4ffi值)。用样品中活化的caspase-3催化试剂中无色的四肽化合物Ac-DEVD-pNA产生黄色的对硝基苯胺pNA,根据标准曲线和样品的A405值,计算样品中生成的PNA浓度,由此推测caspase-3的活性。将实验独立重复3次。
[0034]实验结果:
[0035]参考图1,为NaAsO2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蝴原头节的形态变化,0.1%伊红染色,倒置显微镜下观察,NaAsO2作用后的原头节多呈外翻型,原头节顶突上的小钩排列紊乱,部分脱落,吸盘突起,变形,活动性减弱或死亡。随着~&4如2作用时间的延长,对细粒棘球蝴原头节的杀伤作用越明显,光镜下可见被红染的原头节数量增多,虫体团缩、体积变小,边缘不规整,钙颗粒明显减少。而空白对照组的原头节拒染不着色,顶突凸出或凹入,活动性好(图1)。
[0036]参考图2,为他4802体外对细粒棘球蝴原头节的杀伤作用。不同浓度NaAsO2 (4 μ mol/L、8 μ mol/L、12 μ mol/L、16 μ mol/L、20 μ mol/L)体外培养 9d 的细粒棘球蝴原头节活力测定结果见图2,显示不同浓度NaAsO2对体外细粒棘球蝴原头节均有抑制作用。其中20 μ mol/LNaAs02作用6d原头节死亡率达100%。16 μ mol/L作用6d原头节死亡率为16.76%。从活力曲线图中可以看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用药时间的延长,原头节的抑制率增加,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各实验组原头节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0037]同时,申请人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了 NaAsO2作用后的原头节表面超微结构变化,观察显示空白对照组原头节表面光滑,多呈内陷型,头节呈球形或椭圆形,顶突完整,微毛清晰可见;用8 μ mol/L NaAsO^t用细粒棘球蝴原头节3d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原头节呈外翻型,体部轻微塌陷,顶突轻微变形,微毛排列较规整,未见明显脱落。16 μ mol/L NaAsO#用细粒棘球蝴原头节3d后,体表面出现指状突起,吸盘变形、凹陷,头钩缺损,顶突破坏,微毛排列紊乱或消失(图3)。
[0038]此外,采用Caspase-3试剂盒检测NaAsOJt体外细粒棘球蝴原头节内Caspase-3酶活性的影响见图4,他六802作用24h后,各组原头节内Caspase-3活性表达均增强(P
<0.05),且随着作用浓度增高,Caspase-3活性表达也逐渐增强,20 μΜ组作用最强(P
<0.05) ο
[0039]综上可以看到,不同浓度NaAsO2体外对细粒棘球蝴原头节均有抑制作用,浓度为20 ymol/L的NaAs02对细粒棘球蝴原头节杀伤作用最明显,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显著增加(P < 0.05)。在证实NaAsOJi原头节有抑制作用的基础上,探索不同浓度的NaAsOJt细粒棘球蝴原头节的形态学影响。研究结果显示,NaAsO2作用后,可导致体外细粒棘球蝴原头节的形态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内陷型和外翻型原头节是虫体存在的不同形式。当条件适宜时,原头节顶突内凹,可保护头钩、吸盘、微毛不受损害;当加入~&六802后,光镜下可见外翻型的原头节增多,小沟排列紊乱,吸盘变形。正常培养的细粒棘球蝴原头节生发层的微毛发育良好,数量多,附着并延伸入角质层内,可增加生发层与角质层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在棘球蝴无血液供应的情况下仍可较快生长并不断形成育囊。不同浓度NaAsO2作用后的细粒棘球蝴原头节,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微毛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损,体表出现指状突起,顶突破坏严重,使原头节的生长受到抑制而死亡。
[0040]总之,~&4如2体外对细粒棘球蝴原头节有杀伤作用。并且,不同浓度NaAsO2作用细粒棘球蝴原头节后,可使原头节内Caspase-3酶活性增强,显示细胞凋亡参与了 NaAsO2抑制细粒棘球蝴原头节生长的过程。
【主权项】
1.亚砷酸钠在制备治疗细粒棘球蝴病药物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亚砷酸钠的浓度不低于8ymol/L。3.根据权利要求2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亚砷酸钠的浓度为16-20ymol/L。4.亚砷酸钠在制备治疗囊性肝包虫病药物中的应用。5.亚砷酸钠作为细粒棘球蝴原头节抑制剂的应用。6.根据权利要求5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亚砷酸钠的浓度不低于8ymol/Lo7.根据权利要求6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亚砷酸钠的浓度为16-20ymol/L。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亚砷酸钠在制备治疗细粒棘球蚴病药物中的应用,用亚砷酸钠杀灭细粒棘球蚴病的病原-细粒棘球蚴绦虫,具有显著的抑制和杀灭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效果,从而实现细粒棘球蚴病的治疗。
【IPC分类】A61P33/02, A61K33/36, A61P33/10
【公开号】CN105168248
【申请号】
【发明人】吕海龙, 姜玉峰, 赵东明
【申请人】吕海龙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