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逆流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962138阅读:来源:国知局
-18,所示,第二出水孔323设置在壳体进水腔321的进水腔底板322上。
[0092]出水孔密封件5包括滑动地配置在壳体进水腔321内的密封件头部51、与密封件头部51连接并能够密封住第二出水孔的锥形密封部52和与锥形密封部52连接并穿过第二出水孔323与活动水箱2连接的密封件主体部53。
[0093]其中,在从密封件主体部53至密封件头部51的方向上,锥形密封部52的半径渐大。
[0094]该出水孔密封件5可以为滑杆,其滑动地配置在壳体进水腔321内。出水孔密封件5包括密封件头部51、锥形密封部52和密封件主体部53,三者可一体成型。锥形密封部52在从密封件主体部53至密封件头部51的方向上,其半径逐渐增大。锥形密封部52上靠近密封件头部51的部分区域,半径较大,能够密封住第二出水孔323 ;锥形密封部52上靠近密封件主体部53的部分区域,半径较小,不能密封第二出水孔323。
[0095]密封件头部51配置在壳体进水腔321内,并能够上下滑动。密封件主体部53穿过第二出水孔323,并与活动水箱2连接,从而能够保持与活动水箱2联动或同步移动。
[0096]当活动水箱2内的水增加至预设量开始下移时,出水孔密封件5随之下移,下移的锥形密封部52移动至指定位置时,能够密封住第二出水孔323。
[0097]当活动水箱2内的水减少至预设量开始上移时,出水孔密封件5随之上移,上移的锥形密封部52移动至指定位置时,能够开启第二出水孔323。
[0098]在出水孔密封件5向上移动时,由于锥形密封部52在上移过程中,其位于第二出水孔323内部分的半径逐渐减小,使得第二出水孔323的边缘与锥形密封部52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增加水流速度,迅速降低壳体进水腔321内的水压,加大了壳体进水腔321与控制阀盖31之间的水压差,利于进水口密封件4快速开启。
[0099]较佳地,如图17-18所示,在密封件主体部53与第二出水孔323的边缘之间形成有用于出水的间隙7,且间隙7的面积大于第一出水孔319的面积。
[0100]密封件主体部53的半径或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出水孔323的半径或面积,其能够穿过第二出水孔323,并在第二出水孔323的边缘与密封件主体部53之间形成间隙7,用于水流流出。该间隙7优选地为环形间隙。
[0101]为了保证在活动水箱2内水还未达到预设量时,壳体进水腔321内的水压低于控制阀盖31内的水压,第二出水孔323和进水口 319 —直保持处于开启状态,将间隙7的面积设置为大于第一出水孔318的面积,从而使得间隙7的单位时间水流量大于第一出水孔318的单位时间水流量,使得活动水箱2能够保持在通水位置。
[0102]较佳地,如图1、图7和图17所示,在进水腔底板322与出水孔密封件5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6。通过设置复位弹簧6来驱动出水孔密封件5及活动水箱2向上移动。具体地,当活动水箱2及其内部水的重力大于复位弹簧6的作用力时,活动水箱2下移,带动出水孔密封件5关闭第二出水孔323 ;当活动水箱2内的水被排出后,在其重力小于复位弹簧6的作用力时,活动水箱2和出水孔密封件5被复位弹簧6驱动上移,开启第二出水孔323。
[0103]较佳地,如图7所示,控制阀壳体32位于活动水箱2内,利于将壳体进水腔321内水输入活动水箱2内,并利于布置和减了结构尺寸。
[0104]较佳地,如图6-7和图11所示,保护外壳I上还设置有泄水管11,在特殊情况下,活动水箱2内的水量过多时,多余的水从活动水箱2内溢出,经活动水箱2与保护外壳I之间的空间,经由保护外壳I底部的泄水管11排出;在发生逆流时,污水从活动水箱2的水箱开口 20进入保护壳体I内,最后通过泄水管11将污水排出,起到保护作用。
[0105]本发明提供的防逆流装置的操作过程如下:
[0106]1、活动水箱2在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处于较高位置。此时需要向活动水箱2内供水,进水口 319和第二出水孔323均处于开启状态。
[0107]控制阀进水腔315内一部分少量的水经第一出水孔318进入壳体进水腔321内,并经第二出水孔323进入活动水箱2内。另一部分大量的水从控制阀进水腔315经进水口319进入控制阀出水腔316内,并经控制阀出水管312和水箱进水口 21进入活动水箱2内。
[0108]2、当活动水箱2内的水增加至预设量时,其重力能够克服复位弹簧6的作用力,开始向下运动,直至运动至较低的指定位置。此时,出水孔密封件5上的锥形密封部52关闭第二出水孔323,使其不再供水。在第二出水孔323被关闭后,壳体进水腔321内的水压与控制阀盖31内的水压相等,此时,进水口密封件4向上移动回到默认位置,密闭配合在隔水筋314上,关闭进水口 319,使得控制阀出水腔316不再向活动水箱2内供水。
[0109]3、当活动水箱2内预设量的水经水箱抽水管313被排出后,活动水箱2及其内部水的重力小于复位弹簧6的作用力,活动水箱2和出水孔密封件5被驱动上移。此时,上移的锥形密封部52开启第二出水孔323,壳体进水腔321内水经第二出水孔323迅速流入活动水箱2内,使得壳体进水腔321内的水压低于控制阀盖31内的水压,此时,进水口密封件4向下移动离开隔水筋314,开启进水口 319,控制阀出水腔316再次向活动水箱2内供水。
[0110]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011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外壳、设置在所述保护外壳内的活动水箱和设置在所述保护外壳上的控制阀组件,所述活动水箱的顶部具有水箱开口 ; 所述控制阀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阀盖和控制阀壳体; 所述控制阀盖内设置有控制阀进水腔和控制阀出水腔,所述控制阀出水腔与所述控制阀进水腔通过进水口连通,所述控制阀出水腔与所述活动水箱连通,所述控制阀进水腔内设置有第一出水孔; 在所述控制阀盖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进水口开关的进水口密封件; 所述控制阀壳体内具有与所述第一出水孔连通的壳体进水腔,在所述壳体进水腔内设置有与所述活动水箱连通的第二出水孔; 在所述壳体进水腔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出水孔开关的出水孔密封件,所述出水孔密封件与所述活动水箱保持同步运动; 当所述第二出水孔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进水口从开启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当所述第二出水孔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进水口从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启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孔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水孔的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阀盖内朝向所述进水口密封件延伸形成有隔水筋,所述进水口形成在所述进水口密封件与所述隔水筋之间; 所述进水口密封件能够在所述控制阀组件内的水压作用下向上移动与所述隔水筋配合以关闭所述进水口或向下移动与所述隔水筋分离以开启所述进水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进水腔和所述控制阀出水腔都呈环形设置,所述控制阀进水腔布置在所述控制阀出水腔的外侧,并在所述控制阀进水腔与所述控制阀出水腔之间布置有环形的水腔隔水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孔设置在所述壳体进水腔的进水腔底板上; 所述出水孔密封件包括滑动地配置在所述壳体进水腔内的密封件头部、与所述密封件头部连接并能够密封住所述第二出水孔的锥形密封部和与所述锥形密封部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二出水孔与所述活动水箱连接的密封件主体部; 在从所述密封件主体部至所述密封件头部的方向上,所述锥形密封部的半径渐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件主体部与所述第二出水孔的边缘之间形成有用于出水的间隙,且所述间隙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水孔的面积。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水腔底板与所述出水孔密封件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壳体位于所述活动水箱内。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外壳上还设置有泄水管。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逆流装置,包括保护外壳、活动水箱和控制阀组件;控制阀组件包括控制阀盖和控制阀壳体;控制阀盖内设置有控制阀进水腔和控制阀出水腔,控制阀出水腔与控制阀进水腔通过进水口连通,控制阀出水腔与活动水箱连通,控制阀进水腔内设置有第一出水孔;在控制阀盖内设置有进水口密封件;控制阀壳体内具有壳体进水腔,在壳体进水腔内设置有第二出水孔;在壳体进水腔内还设置有的出水孔密封件。本发明提供的防逆流装置,采用纯机械结构,来控制控制阀组件内的水压转换,实现进水口的开启或关闭,其能快速在供水/补水两工况之间转换,在保持设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有效防止逆流现象的发生。
【IPC分类】F16K17/02
【公开号】CN105179762
【申请号】
【发明人】季勇
【申请人】上海科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1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