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吡丙醚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837204阅读:来源:国知局
[0071] 步骤II. 1-[4-(4-三氟甲基苯氧基)苯氧基]-2-丙醇的合成
[0072]
[0073]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和回流冷凝管的500ml的反应瓶中,投入25.42g(0.1mol)步 骤1制备得到的4-(4-三氟甲基苯氧基)苯酚、6.728(0.12111〇1)氢氧化钾、6511^水和 0.5gPEG600,搅拌加热至40 °C后继续搅拌20min,滴加6.96g(0.12mol)环氧丙烷,升温至70 C,继续保温反应8h,TLC跟5?示反应完成后,用冰水浴冷却到0 C,抽滤,洗潘,粗品用无水乙 醇重结晶,得呈白色片状晶体的目标产物27.7g,熔点83-85°C,收率89%。
[0074] 步骤III.2-[1-甲基-2-[4-(4_三氟甲基苯氧基)]乙氧基]-3-三氟甲基吡啶的合 成
[0075]
[0076]称取15.68(0.05!11〇1)卜[4-(4-三氟甲基苯氧基)苯氧基]-2-丙醇、2.2 8 (0.055mol)氢氧化钠和20ml甲苯,投入到100mL的四口烧瓶中,搅拌,加热至60°C,滴加 9.07g(0.05mol)2-氯-3-三氟甲基吡啶,继续加热回流反应10h,TLC跟踪反应完成后反应 后,倒入冰水中,分出有机层,水层用甲苯萃取2次,每次5mL;甲苯萃取液与分出的有机层合 并,有机层水洗至中性,减压浓缩,残渣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到呈白色晶体的目标产物 20 · 8g,熔点 70-73 °C,收率91 %。
[0077] 4^^(30010^,0)(:13)3:8.10-6.42(1011,111^^),5.6^5.58(111,111,01),4.10-4.05(2H,d,CH2),1.48-1.46(3H,d,CH 3)。
[0078] 实施例3 2-[1_甲基-2-[4-(4_三氟甲基苯硫基)]乙氧基]-3-氰基吡啶的合成
[0079] 步骤1.4-(4-三氟甲基苯硫基)苯酚的合成
[0080]
[0081 ] 将4-溴三氟甲基苯112.5g(0.5mol)和对甲氧基苯硫酸70g(0 · 5mol)和无水 DMF150ml加入到500ml的四口反应瓶中,加入氢氧化钠22g(0.55mol),搅拌使氢氧化钠溶 解,然后升温至120°C反应,TLC跟踪反应完成后,冷却过滤,滤液浓缩,然后加入100ml水,然 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水洗,硫酸镁干燥,浓缩,粗品用异丙醇重结晶,得到呈淡黄色固体的目 标产物125.5g,熔点53-55°C,收率93%。
[0082] 步骤II. 1 _[4_(4-三氟甲基苯硫基)苯氧基]-2-丙醇的合成
[0083]
[0084]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和回流冷凝管的500ml的反应瓶中,投入27g(0. lmol)步骤I 制备得到的4- (4-三氟甲基苯硫基)苯酚、6 · 72g (0 · 12mo 1)氢氧化钾、1 OOmL水和0 · 5g四乙基 氯化铵,搅拌加热至60°C,继续搅拌20min,滴加6.96g(0.12mol)环氧丙烷,升温至70°C,继 续保温反应6h,TLC跟踪反应完成后,用冰水浴冷却到0°C,抽滤,水洗,粗品用无水乙醇醇重 结晶,得到呈白色片状晶体的目标产物31.2g,熔点63-66°C,收率96%。
[0085] 步骤III.2-[2-[4-(4-三氟甲基苯硫基)苯氧基]-1-甲基乙氧基]-3-氰基吡啶的
合成
[0086]
[0087] 16.48(0.05!11〇1)1-[4-(4-三氟甲基苯硫基)苯氧基]-2-丙醇、2.28(0.055111〇1)氢 氧化钠和20ml甲苯,投入到500mL的四口烧瓶中搅拌,加热至60°C,滴加9.07g(0.05mol)2- 氯-3-氰基吡啶,继续加热回流反应lOh,反应完成后,倒入冰水中,分出有机层,水层用甲苯 萃取2次,每次50mL,甲苯萃取液与分出的有机层合并,有机层水洗至中性,减压浓缩,残渣 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到呈白色晶体的目标产物182.7g,熔点70-73°C,收率85%。
[0088] 4 匪R(300MHz,CDCl3)S:8.08-6.40(10H,m,ArH),5.62-5.56(lH,m,CH),4.10-4.05(2H,d,CH2),1.48-1.46(3H,d,CH 3)。
[0089] 实施例4-10
[0090] 采用与实施例1-3类似的方法,制备得到如下实施例4-10的化合物:
[0091]
[0092]表1实施例4-10合成的化合物 [0093]
[0095]试验例本发明代表化合物对小菜蛾杀灭作用
[0096] 受试药物:实施例1,2和10,用300#溶剂油分别配制成0.5ppm和0. lppm的药液。
[0097] 对照药物:吡丙醚,用溶剂油300#配制成0.5ppm和0. lppm的药液。
[0098]测定方法:浸叶法
[0099]用直头眼科摄子夹取甘蓝叶片浸在配制好的药液中3-5秒,甩掉余液,每次1片,每 个样品共3片,按样品标记顺序依次放在处理纸上。待药液干后,放入具有标记的直型管内, 接入小菜娥幼虫50头,用纱布盖好管口。将试验处理置于标准处理室内48h,检查结果,计算 死亡率。(试验做3次重复,取平均值)
[0100]测定结果:见表2。
[0101] 表2本发明代表化合物杀小菜娥活性数据
[0102]
[0103]结论:
[0104] 1.化合物3和10在浓度0.5ppm时,对小菜娥有较高活性,小菜蛾的死亡率都在80 % 以上,活性与吡丙醚相当。
[0105] 2.实施例1制备的化合物在0.5-0. lppm的浓度之间,对小菜蛾杀灭率都在90%以 上,活性好于吡丙醚。
[0106] 总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吡丙醚衍生物,相较已知的同类化合物,本发明的化 合物表现出更高的生物活性,从而为杀灭有害昆虫、防治植物病虫害、公共卫生防疫、动物 保健提供了新的选择。
【主权项】
1. 一种结构式1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其盐,其中,Ri选自氟、氯、氰基或全氟取代的&-C3的烷基; R2选自氢或&-(:3的烷基; 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3的烷基、氟、氯或全氟取代的&-C3的烷基; X选自 0、s或-CH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其盐,其特征在于,Ri选自 氟、氰基或三氟甲基。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其盐,其特征在于,办选 自氢或甲基。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其盐,其特征 在于,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甲基、氟或三氟甲基。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其盐,其特征 在于,X为0。6. 结构式如下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其盐:7.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I,以结构式2的化合物和结构式3的化合物为起始原料,在碱的作用下,反应得到 结构式4的化合物,其中,R3和R4同权利要求1或4中的定义,X同权利要求1或5中的定义; 步骤II,结构式4的化合物与结构式5的化合物在相转移催化剂和碱的存在下,得到结 构式6的化合物,t 其中R2同权利要求1或3中的定义; 步骤III,结构式6的化合物与结构式7的化合物反应,得到所述结构式1的化合物,其中Ri同权利要求1或2中的定义。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反应溶剂选自乙腈、甲 苯、二甲基甲酰胺或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I中,所述碱选自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中的一种 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I中,结构式2的化合物和结构式3的化合物摩尔比为1:1~1.5;更优 选为1:1.2; 优选的,所述步骤I中,所述碱为氢氧化钠; 优选的,所述步骤I中,反应温度为〇~120°C,更优选为100~110°c; 优选的,所述步骤II中,所述相转移催化剂选自四乙基氯化铵,四乙基溴化铵,四丁基 氯化铵,四丁基溴化铵,PEG400或PEG600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丁基溴化铵; 优选的,所述步骤II中,所述结构式4的化合物和结构式5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 1.5;更优选为1:1.2; 优选的,所述步骤Π 中,反应温度为0~100 °C ;更优选为20~80 °C ;最优选为40 °C ; 优选的,所述步骤ΠΙ中,结构式6的化合物和结构式7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5; 更优选为1:1.1; 优选的,所述步骤ΠI中,反应温度为20~120 °C。更优选100-110 °C ; 优选的,所述步骤III中,所述反应溶剂选自甲苯,二甲苯,氯苯和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更优选为甲苯或二甲苯。9.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或其盐在杀灭有害 昆虫、公共卫生防疫、防治植物病虫害、动物保健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有害昆虫包括但不限于同翅目、缨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啮虫目、蜚蠊 目、蚤目、鞘翅目、脉翅目昆虫; 所述公共卫生防疫是指消灭家蝇、蚊子、孑孓、红火蚁和白蚁; 所述动物保健是指杀灭动物体外寄生虫。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作 为唯一活性成分使用,或者与其它活性物质联合使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式1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溶剂化物及其盐,其中,R1选自氟、氯、氰基或全氟取代的C1-C3的烷基;R2选自氢或C1-C3的烷基;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3的烷基、氟、氯或全氟取代的C1-C3的烷基;X选自O、S或-CH2-。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杀灭有害昆虫、公共卫生防疫、防治植物病虫害、动物保健中的应用。
【IPC分类】C07D213/85, A01N43/40, A01P7/04, C07D213/64, A61P33/14
【公开号】CN105601564
【申请号】CN201510968352
【发明人】范恩荣, 高荣明, 高勤伟
【申请人】江西安利达化工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