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排放鱼虾混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73388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零排放鱼虾混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专利属于水产养殖和水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尤其适用于内陆地区南美白对虾的高密度循环水工厂化养殖。
【背景技术】
[0002]南美白对虾肉质鲜美,加工出肉高,适温范围广,可在18_32°C生长,可在盐度1-40%。条件下生长,是一种优良的淡化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生长快,抗病能力强,已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养殖虾种。
[0003]然而,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提高,环境污染和经济制约等问题日益严重,极大限制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特别是在集约化水产养殖过程中,大量残饵粪便排放到养殖水体内,使氨氮等有毒物质迅速累积,导致养殖水质恶化,并产生潜在的环境污染。很长一段时间内,解决水质恶化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及时进行排水换水,然而,仅仅是小型或者中型的水产养殖系统每天的用水量就达几百方,南美白对虾每生长lkg,至少需要20 t的换水量。因此,通过基于不同生物处理模式的循环水养殖系统来消除养殖水体污染物,发展高密度工厂化养殖,做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同步并举,已成为南美白对虾养殖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针对南美白对虾的生长习性,以及南美白对虾生产过程中的产排污特点,提出一种零排放鱼虾混养系统。该养殖系统通过生态化技术设计,有效降低了南美白对虾自残率,保障了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的经济效益,管理简单,实现了养殖废水零排放。
[0005]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如下:
零排放鱼虾混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由鱼虾混养池(21)和多功能沉淀池(22)组成,鱼虾混养池(21)和多功能沉淀池(22)之间通过连通管(23)连接,连通管(23)上安装电磁阀(8);鱼虾混养池(21)由多孔装置(1)、集泥管(2)、纳米曝气管(3)、饵料台(4)、支撑架(5 )、隔网(6 )和集泥井I (7 )组成;多功能沉淀池(22 )由集水槽(9 )、净化植物(10)、组合填料(11)、沉淀池1( 12)、进水管(13)、沉淀斜板1( 14)、沉淀池Π( 15)、出水管(16)、集泥井Π
(17)、排泥管(18)、沉淀斜板Π (19)、沉淀池ΙΠ (20)组成。
[00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排放鱼虾混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多孔装置(I)倾角30°,由多孔砖堆砌而成,高度1.0米,长度与鱼虾混养池(21)宽度相同,间隔2.0米布设I个;集泥井I (7)倾角45°,位于鱼虾混养池(21)底部,沿鱼虾混养池(21)长度方向分布,每个集泥井I
[7]深300mm;集泥管(2)顶部标高与集泥井1(7)底部标高相同,顶部开5mm缝隙,并通过顶部缝隙与集泥井1(7)底部连通。
[00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排放鱼虾混养系统,其特征在于:鱼虾混养池(21)底部铺设支撑架(5),支撑架(5)上铺设隔网(6),隔网(6)由孔径20mm的不锈钢网构成,隔网(6)上部的养殖空间用以养殖南美白对虾,隔网(6)底部的集泥井1(7)用以养殖肉食性鱼类(罗非鱼或乌鱼)。
[00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排放鱼虾混养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水槽(9)、沉淀池I(12)、沉淀池Π( 15)、沉淀池ΙΠ(20)、进水管(13)为同心圆结构,进水管(13)、沉淀池1(12)、沉淀池Π (15 )、沉淀池m (20 )的顶部标高依次降低0.3-0.5米,集水槽(9 )和沉淀池ΙΠ (20 )的顶部标高相同;沉淀池I (12)深2.0米,进水管(13)底部标高高于沉淀池I (12)底部标高
0.3米;集泥井I (7)倾角为45°,顶部标高与沉淀池I (12)底部标高相同;沉淀池Π (15)、沉淀池ΙΠ (20)的底部标高与集泥井1(7)的底部标高相同。
[00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排放鱼虾混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沉淀池Π(15)底部设置沉淀斜板Π (19),沉淀斜板Π (19)倾角为45°,沉淀斜板Π (19)的斜板间距为0.1-0.4米,且沉淀斜板Π (19)最底部的斜板与沉淀池Π (15)底部相连。
[00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排放鱼虾混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沉淀池ΠΚ20)内设置过滤填料,过滤填料为粒径10-20mm的砾石;沉淀池Π (15 )内悬挂组合填料(11),沉淀池ΙΠ(20)和集水槽(9 )顶部种植净化植物(10)。
[0011]为便于排泥,集泥井1(7)和集泥井Π(17)底部分别埋设排泥管(18),排泥管(18)由DNlOOmm的管子构成。
[0012]本发明专利的主要优点如下:(1)、实现了南美白对虾的高密度养殖,有利于养殖管理;(2)、水质净化能力强,排水率低;(3)、实现了南美白对虾和肉食性鱼类的同池混养,提高了饵料利用率和养殖效益。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该系统的平面示意图,图中:
1-多孔装置;2-集泥管;3-纳米曝气管;4-饵料台;5-支撑架;6-隔网;7-集泥井I; 8-电磁阀;9-集水槽;10-净化植物;11-组合填料;12-沉淀池I; 13-进水管;14-沉淀斜板I; 15-沉淀池Π ; 16-出水管;17-集泥井Π ; 18-排泥管;19-沉淀斜板Π ; 20-沉淀池ΙΠ ; 21-鱼虾混养池;22-多功能沉淀池;23-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图1是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该系统的平面示意图。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在此指出以下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上述
【发明内容】
对本发明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0015]实施例1零排放鱼虾混养系统的构建
(I)零排放鱼虾混养系统可建成半地下式或地上式结构。
[0016](2)鱼虾混养池(21)和多功能沉淀池(22)之间通过连通管(23)连接,连通管(23)一端连接集泥管(2),另一端连接进水管(13),集泥管(2)内的底泥靠水压差流至进水管(13 ),电磁阀(8 )安装在连通管(2 3 )上,并由P L C控制系统调控电磁阀(8 )的启闭频率。
[0017](3)鱼虾混养池(21)长度10-15米,宽度2.0-4.0米,深2.0米,底部为锯齿状分布的集泥井(7),集泥井I (7)倾角45°,位于鱼虾混养池(21)底部,沿鱼虾混养池(21)长度方向分布,每个集泥井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