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排放鱼虾混养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73388阅读:来源:国知局
7)深300mm;集泥管(2)顶部标高与集泥井1(7)底部标高相同,顶部开5mm缝隙,并通过顶部缝隙与集泥井1(7)底部连通;鱼虾混养池(21)内安装的多孔装置(I)倾角30°,由多孔砖堆砌而成,高度1.0米,长度与鱼虾混养池(21)宽度相同,间隔2.0米布设I个,多孔装置(I)的安装为对虾生长提供了栖息和庇护场所,降低了对虾蜕壳期间的自残率。
[0018](4)鱼虾混养池(21)底部铺设支撑架(5),支撑架(5)上铺设隔网(6),隔网(6)由孔径20mm的不锈钢网构成,隔网(6)上部的养殖空间用以养殖南美白对虾,隔网(6)底部的集泥井I (7)用以养殖肉食性鱼类(罗非鱼或乌鱼)。
[0019](5)集水槽(9)、沉淀池I (12)、沉淀池Π (15)、沉淀池ΙΠ(20)、进水管(13)为同心圆结构,进水管(13)、沉淀池1(12)、沉淀池Π (15)、沉淀池m (20 )的顶部标高依次降低0.3-
0.5米,集水槽(9 )和沉淀池ΙΠ (20 )的顶部标高相同;沉淀池I (12 )深2.0米,进水管(13 )底部标高高于沉淀池1(12)底部标高0.3米;集泥井1(7)倾角为45°,顶部标高与沉淀池1(12)底部标高相同;沉淀池Π (15)、沉淀池m (20)的底部标高与集泥井1(7)的底部标高相同。
[0020](6)沉淀池Π (15)底部设置沉淀斜板Π (19),沉淀斜板Π (19)倾角为45°,沉淀斜板Π (19 )的斜板间距为0.1 -0.4米,且沉淀斜板Π (19 )最底部的斜板与沉淀池Π (15 )底部相连。
[0021 ] (7)沉淀池m (20)内设置过滤填料,过滤填料为粒径10-20mm的砾石;沉淀池Π
(15)内悬挂组合填料(11),沉淀池m (20 )和集水槽(9 )顶部种植净化植物(10),净化植物
(10)为空心菜、菹草和鱼腥草等。
[0022](8)为便于排泥,集泥井1(7)和集泥井Π (17)底部分别埋设排泥管(18),排泥管
(18)由DNlOOmm的管子构成。
[0023](9)为进一步保障系统的水质净化能力,可通过在鱼虾混养池(21)内添加缓释碳源(稻壳、竹肩、木肩等)/红糖/蜂蜜等高碳物质保持水体的碳氮磷比例为100:5:1,构建稳定的生物絮团微生态系统,提高残饵、粪便的分解利用效率,以及系统对氨氮、亚硝态氮的净化能力。
[0024](10)多功能沉淀池(22)的出水可重新栗回鱼虾混养池(21),实现养殖废水的循环使用,多功能沉淀池(22)产生的底泥可以农用处理。
[0025](11)多功能沉淀池(22)可通过排泥管(18)放空,自动进行沉淀池ΠΚ20)内过滤填料的反冲洗。
【主权项】
1.零排放鱼虾混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由鱼虾混养池(21)和多功能沉淀池(22)组成,鱼虾混养池(21)和多功能沉淀池(22)之间通过连通管(23)连接,连通管(23)上安装电磁阀(8);鱼虾混养池(21)由多孔装置(1)、集泥管(2)、纳米曝气管(3)、饵料台(4)、支撑架(5 )、隔网(6 )和集泥井I (7 )组成;多功能沉淀池(22 )由集水槽(9 )、净化植物(1 )、组合填料(11)、沉淀池1(12)、进水管(13)、沉淀斜板1( 14)、沉淀池Π (15)、出水管(16)、集泥井Π (17)、排泥管(18)、沉淀斜板Π (19)、沉淀池ΙΠ (20)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排放鱼虾混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多孔装置(I)倾角30°,由多孔砖堆砌而成,高度1.0米,长度与鱼虾混养池(21)宽度相同,间隔2.0米布设I个;集泥井I (7)倾角45°,位于鱼虾混养池(21)底部,沿鱼虾混养池(21)长度方向分布,每个集泥井I(7)深300mm;集泥管(2)顶部标高与集泥井1(7)底部标高相同,顶部开5mm缝隙,并通过顶部缝隙与集泥井1(7)底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排放鱼虾混养系统,其特征在于:鱼虾混养池(21)底部铺设支撑架(5),支撑架(5)上铺设隔网(6),隔网(6)由孔径20mm的不锈钢网构成,隔网(6)上部的养殖空间用以养殖南美白对虾,隔网(6)底部的集泥井1(7)用以养殖肉食性鱼类(罗非鱼或乌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排放鱼虾混养系统,其特征在于:集水槽(9)、沉淀池1(12)、沉淀池Π (15)、沉淀池ΙΠ (20)、进水管(13)为同心圆结构,进水管(13)、沉淀池I (12)、沉淀池Π (15 )、沉淀池ΙΠ (20 )的顶部标高依次降低0.3-0.5米,集水槽(9 )和沉淀池ΙΠ (20 )的顶部标高相同;沉淀池I (12)深2.0米,进水管(13)底部标高高于沉淀池I (12)底部标高0.3米;集泥井I (7)倾角为45°,顶部标高与沉淀池1(12)底部标高相同;沉淀池Π (15)、沉淀池ΙΠ(20)的底部标高与集泥井1(7)的底部标高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排放鱼虾混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沉淀池Π(15)底部设置沉淀斜板Π (19),沉淀斜板Π (19)倾角为45°,沉淀斜板Π (19)的斜板间距为0.1-0.4米,且沉淀斜板Π (19)最底部的斜板与沉淀池Π (15)底部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排放鱼虾混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沉淀池m(20)内设置过滤填料,过滤填料为粒径10-20mm的砾石;沉淀池Π (15)内悬挂组合填料(11),沉淀池ΙΠ(20)和集水槽(9 )顶部种植净化植物(10)。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零排放鱼虾混养系统,该系统由鱼虾混养池(21)和多功能沉淀池(22)组成;鱼虾混养池(21)由多孔装置(1)、集泥管(2)、纳米曝气管(3)、饵料台(4)、支撑架(5)、隔网(6)和集泥井Ⅰ(7)组成;多功能沉淀池(22)由集水槽(9)、净化植物(10)、组合填料(11)、沉淀池Ⅰ(12)、进水管(13)、沉淀斜板Ⅰ(14)、沉淀池Ⅱ(15)、出水管(16)、集泥井Ⅱ(17)、排泥管(18)、沉淀斜板Ⅱ(19)、沉淀池Ⅲ(20)组成。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如下:(1)实现了南美白对虾的高密度养殖,有利于养殖管理;(2)水质净化能力强,排水率低;(3)实现了南美白对虾和肉食性鱼类的同池混养。
【IPC分类】A01K63/00, A01K63/04
【公开号】CN105638543
【申请号】
【发明人】于芳, 于慧, 王书敏
【申请人】重庆文理学院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6年3月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