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83152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桥梁建筑,尤其是涉及一种机动车辆和行人分道通行并可使机车辆快速通过十字路口的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涌入城市的人群急剧增多,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同时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各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也呈逐年攀升之势,这两方面的因素都给城市的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使行人和机动车辆均有序通行,现代城市的道路交通通常采用红绿灯进行管理。通常而言,红绿灯对行人和机动车辆均有序通行可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在人流量和车流量均较大的情况下,若红绿灯交替的时间间隔把握不好,依然会造成道路塞堵,尤其是对于道路较宽的十字路口,更是如此,经常会发生行人和机动车辆抢道现象,带来安全隐患。
[0003]为解决行人和机动车辆抢道的问题,现代城市主要通过建立过街天桥来解决行人过街的压力,使行人和机动车辆分别从过街天桥的上下方交叉通行,以弥补红绿灯的不足。为保证常规机动车辆的安全通过,过街天桥的高度需设计为4.5m以上,但这会导致过街天桥到地面坡道要么坡度较大,要么坡道较长,使通过过街天桥穿越马路的自行车和行人消耗较多的体力,影响了人们选择通过天桥过马路的意愿,甚至有时自行车是上不去过街天桥的,特别是对于腿脚不好、岁数较大的行人来说,更是一种心里和身体的双重负担。
[0004]为解决十字路口处交叉方向机动车辆的顺畅通行问题,现代城市主要通过建立立交桥的方式来解决机动车辆与机动车辆以及行人与机动车辆的抢道问题,使不同方向的机动车辆以及行人分道通行,以弥补红绿灯的不足。但目前的立交桥通常只在桥体上设置左转道,而其左转道则需要在桥体的外侧通过加宽路面来设置,或者通过增加立交桥的层数来设置,这就造成了立交桥的其结构较为复杂、占地面积较大,从而增加了建造成本,影响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其具有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占地面积小、建造成本低、实用性强的优点,采用本发明可有效解决城市十字路口处的机动车辆与行人的分道通行问题,可有效避免道路交通堵塞现象的发生。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过街天桥的坡度较大或坡道较长,使行人通过过街天桥穿越马路时难度较大且消耗较多体力的问题,以及传统十字路口立交桥的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建造成本高、实用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包括建于十字路口的环型桥和连接坡道,其中,所述环型桥与纵向道路对应的两侧均分别通过连接坡道与两侧的纵向道路连接,且使环型桥两侧的纵向道路通过连接坡道和环型桥的桥面相互连通并设置双向行车道;环型桥与横向道路对应的两侧均分别通过连接坡道与两侧的横向道路连接,且使环型桥两侧的横向道路通过连接坡道和环型桥的桥面相互连通并设置双向行车道;环型桥与所有连接坡道的连接处下侧均设有相互连通的人行桥洞,纵向道路和横向道路的两侧均设有人行道,且使所有人行道通过人行桥洞相互连通,环型桥的桥面上至少设置三条环行道。
[0007]进一步的,发明一种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其中,所述环型桥与地平面之间的高度为2.2?2.5米,环型桥的桥面上由内到外依次设置四条环行道,分别为第一环行道、第二环行道、第三环行道和第四环行道。
[0008]进一步的,发明一种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其中,所述环型桥的下侧设有纵向地下通道,所述纵向地下通道的两端出口分别与环型桥两侧的纵向道路连接,且在纵向地下通道的路面上设置双向行车道;与纵向道路对应的环型桥两侧两两对称设置四个连接坡道,且使四个连接坡道两两对称分布于纵向地下通道的两侧。
[0009]进一步的,发明一种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其中所述纵向地下通道的高度为2.2?4.5米。
[0010]进一步的,发明一种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其中,所述环型桥的上侧设有横向高架桥,所述横向高架桥的两端分别与环型桥体两侧的横向道路连接,且在横向高架桥的桥面上设置双向行车道;与横向道路对应的环型桥两侧两两对称设置四个连接坡道,且使四个连接坡道两两对称分布于横向高架桥的两侧;横向高架桥的两侧设有防护栏。
[0011]进一步的,发明一种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其中,所述环型桥的桥面与高架桥之间的高度为4.5米,高架桥和环型桥之间设有两排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用于支撑高架桥的桥体。
[0012]进一步的,发明一种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其中,所述环型桥的下侧设有横向地下通道且使横向地下通道处于纵向地下通道的下一层,所述横向地下通道的两端出口分别与环型桥两侧的横向道路连接,且在横向地下通道的路面上设置双向行车道;与横向道路对应的环型桥两侧两两对称设置四个连接坡道,且使四个连接坡道两两对称分布于横向地下通道的两侧。
[0013]进一步的,发明一种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其中,所述纵向地下通道和横向地下通道的高度均为2.2?2.5米,且在纵向地下通道和横向地下通道的入口处设置限高架。
[0014]进一步的,发明一种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其中,所述环型桥的低部地平面处设有环卫工人休息间,便民超市、公用自行车停车位、公共卫生间;环型桥的桥面中部设有平面景观,正中间立有广告柱,4.5米以上设有广告牌及灯光照明,监控设施。
[0015]进一步的,发明一种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其中,所述环型桥的桥面内侧和外侧均设有防护栏;所述连接坡道的两侧均分别设有防护栏。
[0016]本发明一种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本发明通过设置环型桥和连接坡道,让环型桥与纵向道路对应的两侧均分别通过连接坡道与两侧的纵向道路上连接,且使环型桥两侧的纵向道路通过连接坡道和环型桥的桥面相互连通并设置双向行车道;让环型桥与横向道路对应的两侧均分别通过连接坡道与两侧的横向道路上连接,且使环型桥两侧的横向道路通过连接坡道和环型桥的桥面相互连通并设置双向行车道。并在环型桥与所有连接坡道的连接处下侧均设有相互连通的人行桥洞,在纵向道路和横向道路的两侧均设有人行道,并使所有人行道通过人行桥洞相互连通,同时在环型桥的桥面上至少设置三条环行道。由此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建造成本低的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实际应用中,机动车辆通过连接坡道、环型桥可实现直行、左转、右转、调头的目的,行人可通过人行道、人行桥洞过街,实现了自行车、行人和机动车辆分道通行的目的,避免了采用红绿灯进行道路管理的平面交叉通行存在的缺陷,达到了机动车辆的无堵行驶和行人安全过街的技术效果。(2)作为优化方案,本发明将环型桥与地平面之间的高度设计为2.2米时为最佳方案,在保证基本功能的情况下降低了建设成本和施工难度,并可保证城市的整体美观度,同时还通过在环型桥的桥面上由内到外依次设置四条环行道,让直行、左转、右转和调头的机动车辆分道行驶,可使机动车辆通过环型桥时更加顺畅,并提高舒适度。(3)作为进一步优化方案,本发明通过在环型桥的下侧设置纵向地下通道,让纵向地下通道的两端出口分别与环型桥两侧的纵向道路连接,并在纵向地下通道的路面上设置了双向行车道。同时使与纵向道路对应的环型桥两侧两两对称设置四个连接坡道,使四个连接坡道两两对称分布于纵向地下通道的两侧。这一结构设置使纵向道路上的直行车辆可通过纵向地下通道快速通过环型桥所在的十字路口,不但可实现机动车辆快速分流的目的,而且提高了社会效益。根据设计目的,可将纵向地下通道的高度设置为2.2?4.5米,若将高度设计为较低时,只限于大量的小型机动车从中通行,且需在纵向地下通道的入口处设置限高架,以防止机动车辆误入通道影响通行,此时大型机动车需通过环形桥实现直行目的。若将高度设计为较高时,则对利用纵向地下通道直行的机动车辆限制在4.5米。(4)作为进一步优化方案,本发明通过在环型桥的上侧设有横向高架桥,使横向高架桥的两端分别与环型桥体两侧的横向道路连接,并在在横向高架桥的桥面上设置了双向行车道。同时使与横向道路对应的环型桥两侧两两对称设置四个连接坡道,使四个连接坡道两两对称分布于横向高架桥的两侧。这一结构设置使横向道路上的直行车辆可通过横向高架桥快速通过环型桥所在的十字路口,同样可实现机动车辆快速分流的目的,并提高社会效益。为保证环型桥通行大小型机动车辆的基本功能,环型桥的桥面与高架桥之间的高度通常设置为
4.5米。(5)为提升城市整体美观度,本发明还提供了在环型桥的下侧设置横向地下通道且使横向地下通道处于纵向地下通道的下一层,以代替横向高架桥,同样可使横向道路上的直行车辆快速通过环型桥所在的十字路口,以实现机动车辆快速分流、提高社会效益的目的。此种方案通常将纵向地下通道和横向地下通道均设置为2.2?2.5米,以避免地下通道过深影响功能实现和使用效果的问题。此时应在纵向地下通道和横向地下通道的入口处均设置限高架,以防止机动车辆误入通道影响通行。
[0017]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一种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一种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发明一种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0020]图3为本发明一种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前视图;
[0021]图4为本发明一种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左视图;
[0022]图5为本发明一种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23]图6为本发明一种十字环型全功能交桥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0024]图7为本发明一种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前视图;
[0025]图8为本发明一种十字环型全功能立交桥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申请文件中的纵向、横向只是为方便描述进行的人为定义,并不代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方位,且两者在具体使用中可相互转换。
[0027]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