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反式深紫外光刻物镜设计方法_2

文档序号:9886726阅读:来源:国知局
率nj与近轴主光线在表面j上入射角ij的乘积,u和 u'分别为表面j前后的近轴边缘光线孔径角,]^_为¥在孔径光阑面上的数值。较小W和S 值的光学系统,通常具有较好的像差平衡性质和提供良好成像质量的潜力。因此,当物方镜 组的需要增加新光学元件时,该光学元件的引入应当使系统当前的形态数得到最有效的减 小。
[0051] 根据Wj定义,其满足:
[0052]
(5)
[0053]理想情况下,当所有光学面的相等时W取得最小值,即系统光焦度在各个表面均 匀分布。而实际情况是为了满足光学特性和成像质量的要求,各光学面的^数值有大有小, 也有正有负。^绝对值越大则该面对总光焦度的贡献越大,通常情况下其引入的高阶像差 也越大。因此,为了降低W值、改善系统中各光学表面光焦度分布均匀性,应当在值最大的 表面F处插入新元件,以期分担该表面对总光焦度的贡献。与之相似,当影响系统成像质量 的主要因素是与视场相关的像差时,为了减小S值、改善系统中各光学表面的"对称性",应 当在~最大的表面F处插入新元件。以上新增元件"最佳位置"的确定依据。
[0054] 其次,当新增元件的"最佳位置"确定后,在指定的表面位置处或~值最大的表 面)插入薄弯月透镜。薄弯月透镜的曲率半径与对应表面F的曲率半径相同。
[0055] 最后,利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对增加元件后的G1镜组进行优化。在优化过程中,逐步 增加薄弯月的厚度及其与对应表面F的距离,同时将物方镜组的设计要求以及形态参数S 和/或W分别小于设定的阈值和满足设计要求作为优化的约束条件,以保证优化后的G1系统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兼备良好的像差校正潜力。
[0056]结合实施例,选择ΝΑ0 0.25有限共辄距的双高斯物镜作为G1的初始结构,如图3 (a)所示。为了实现物方远心,在物面附近插入一片正透镜,如图3(b)所示。由于在深紫外波 段不允许存在胶合件,将两片双胶合透镜进行分裂,如图3 (c)所示。为了进一步满足放大倍 率、像方光线入射角以及数值孔径的要求,依次在表面7和表面9处最大的两个表面)插 入"薄弯月",并对G1进行优化。最终设计得到的G1结构如图3(d)所示,其ΝΑ0达到了要求的 0.3。在设计过程中将形态参数作为约束条件进行控制,使得G1的结构更具像差校正潜力。 [0057]步骤三、像方镜组G3是有限共辄距系统,用于实现大的像方数值孔径,G3采用逆向 设计,初始的像点为逆向系统的物点,因此优化像方镜组G3的初始结构,使其满足设计要 求:(1)G3应当物方远心即物方主光线入射角为0°,(2)其像方主光线入射角不会引起光路 遮拦,(即应保证G2的光路不发生遮拦),(3)G3的放大倍率MsiMAMi XM2),其值还应保证G2 能够实现无遮拦的光路。
[0058] G3的调整和优化方法与物方镜组G1相同,这里不在赘述。
[0059]结合实施例,选择专利US20080043345中的全折式深紫外光刻物镜,将其从"束腰" 处分开的后半部分作为G3的初始结构,如图4(a)所示。首先,调整G31的结构参数,增大其光 焦度并减小厚透镜的中心厚度。经过调整后G31'镜组的元件口径和材料用量得到有效降 低。由于G31'光焦度的增加,使得到达G32光束的会聚度相应增加。所以在不改变G32结构参 数的情况下,其光束口径也和元件尺寸也会相应减小。然后,用光焦度较小的G33 '镜组替换 G33(G2镜组的引入减轻了 G33的场曲校正压力,因此其光焦度可相应减小)。进一步,为了形 成中间像并满足放大倍率的要求,加入正光焦度镜组G34'。对上述复杂化后G3进行优化,其 最终结构如图4(b)所示。
[0060] 步骤四、优化中间镜组G2为两片凹面反射镜的结构形式。计算物方镜组和像方镜 组的匹兹万和。根据匹兹万和条件,确定中间镜组凹面反射镜的半径。根据物方镜组的出 瞳,确定中间镜组孔径光阑的位置。
[0061] 结合实施例,G2采用两反射镜-1倍系统,如图5所示。其中,两片凹面反射镜需要平 衡G1和G3对匹兹万场曲的贡献量petci和petG3。根据匹兹万和条件:
[0062]
(6)
[0063] 由于rdP-r2的值相等,两个凹面反射镜组成了放大倍率为-1倍的对称结构。当G1 和G3的结构参数确定后,的数值可以利用式(6)计算。为了实现光路的连接,G2的入瞳 参数必须与G1的出瞳参数匹配,因此要将G2的孔径光阑设置在G1的出瞳面上;同时,根据物 方镜组的出瞳,确定中间镜组的孔径光阑位置。
[0064] 步骤五、利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对像方镜组G3的结构参数进行精细优化,使其入瞳 与中间镜组G2的出瞳匹配。连接物方镜组G1、中间镜组G2、像方镜组G3获得整个物镜系统的 初始结构,如图2所示。
[0065]本发明的实施实例:
[0066]设计得到了物方镜组G1,其结构参数如表1所示。
[0067]表 1
[0ΠΑ??
[0069]
[0070] 设计得到了像方镜组G3,其结构参数如表2所示。
[0071] 表2
[0072]
[0073]
[0074] 根据匹兹万和条件,确定了中间镜组G2,其结构参数如表3所示。
[0075] 表 3
[0076]
Luu//j 琢丄尸/r迎,以丄仪乃卒仅叨tw权1主头她w ra g ,升.用丁限疋卒仅叨禾氾围。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 一种深紫外光刻物镜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过程为: 步骤一、确定置于掩模和娃片之间的深紫外光刻物镜=个镜组的初始结构,=个镜组 的位置关系为:从掩模到娃片分别为物方镜组Gl、中间镜组G2 W及像方镜组G3,且中间镜组 G2的放大倍率为M2=1; 步骤二、优化物方镜组Gl的初始结构,使其满足设计要求:(1)物方远屯、,(2)像方主光 线入射角和物方镜组的放大倍率化不会引起光路遮拦; 步骤S、优化像方镜组G3的初始结构,使其满足设计要求:(1)像方远屯、,(2)物方主光 线入射角不会引起光路遮拦,(3)放大倍率M3=M/ (M2 X化),M光刻物镜的放大倍率; 步骤四、中间镜组G2为两片凹面反射镜的结构,计算物方镜组和像方镜组的匹兹万和, 并根据匹兹万和计算中间镜组中两片凹面反射镜的半径,同时使G2的入瞳与Gl的出瞳匹 配; 步骤五、优化像方镜组G3的结构参数,使G3的入瞳与G2的出瞳匹配; 至此,完成了深紫外光刻物镜的设计。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深紫外光刻物镜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和步骤=的 优化过程为: 首先,针对待优化镜组中的每一表面,计算其对应的归一化光焦度和/或对称性因子; 其次,选择最大归一化光焦度和/或对称性因子的表面F处,插入薄弯月透镜,所述薄弯 月透镜的曲率半径与其对应的表面F的曲率半径相同; 再次,W形态参数S和W分别小于设定阔值和满足所述设计要求为优化的约束条件,对 镜组进行优化,在优化过程中,逐步增加薄弯月透镜的厚度及其与对应表面F的距离;其中,N为系统中光学表面的数目,Wj为表面j的归一化光焦度,Sj为表面j的对称性因 子。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深紫外光刻物镜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匹兹万和计算 中间镜组中两片凹面反射镜的半径ri和K; 设ri和-n的值相等,其中,petGi和petG3分别为Gl和G3对匹兹万场曲。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深紫外光刻物镜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为采用阻 尼最小二乘法实现。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深紫外光刻物镜设计方法,具体过程为:步骤一、确定置于掩模和硅片之间的深紫外光刻物镜三个镜组的初始结构;步骤二、优化物方镜组G1的初始结构,使其满足设计要求:(1)物方远心,(2)像方主光线入射角和放大倍率M1不会引起光路遮拦;步骤三、优化像方镜组G3的初始结构,使其满足设计要求:(1)像方远心,(2)物方主光线入射角不会引起光路遮拦,(3)放大倍率M3=M/M1;步骤四、中间镜组G2为两片凹面反射镜的结构。计算物方镜组和像方镜组的匹兹万和,并根据匹兹万和计算中间镜组中两片凹面反射镜的半径;步骤五、优化像方镜组G3的结构参数,使G3的入瞳与G2的出瞳匹配。该方法设计效率高,实现速度快。
【IPC分类】G03F7/20, G02B27/00, G02B13/22
【公开号】CN105652606
【申请号】
【发明人】李艳秋, 曹振
【申请人】北京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6年4月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