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导电率的插接线缆及其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989032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导电率的插接线缆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导电率的插接线缆及其加工方法,尤其适用于横截面小、耐受电压及耐受电流高的线缆使用的端子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插接电缆,属于领域电气元件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电力的逐步普及,我国在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中的用电量不断增加。但是目前,我们对于电力的使用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电力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硬件设施的影响,产生一定的损耗,且该部分损耗很容易造成传输设备发热,从而造成一定的危险性。
[0003]具体而言,市面上常见的插接线缆均由通电端子和电缆线组合加工而成,一般的加工步骤是首先将电缆线连接端的外层线皮剥离,使之露出内层线芯,随后将所述电缆线插入通电端子的连接端内,最后,再对所述通电端子的连接端外侧进行压实,使所述通电端子连接端的内侧壁与所述电缆线的内层线芯相接触,从而完成线缆的整体导通。
[0004]虽然上述加工过程简单易行且已被行业熟知,但是其加工的产品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插接线缆成品端部的导电性能难以保证,这是因为插接线缆中的电缆线与导电端子仅在几个液压点位置接触,接触面积十分有限;其次,由于电缆线的剥离和加工过程大多都采用人工操作,因此电缆线外层线皮剥离的准确度及内层线芯顶端截面的平整度都很难保证;上述两个原因共同导致插接线缆成品的导电率偏低,从而在电力传输过程中产生插接线缆发热损耗,严重的还会造成线缆熔断、引发短路。
[0005]综上所述,如何增加插接线缆内部的接触面积,提高插接线缆端部的导电率,降低线缆电阻以避免电力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发热,提高电力传输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就成为了相关设备生产商们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适用于横截面小、耐受电压及耐受电流高的线缆使用的高导电率的插接线缆及其加工方法。
[0007]本发明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高导电率的插接线缆,包括端子、电缆线及导电元件,所述端子包括用于与所述电缆线连接的连接端、及用于与其他端子插接配合的插接端,所述电缆线包括连接段和传输段,所述连接段的线芯外露,所述传输段的线芯周向外侧包覆有线衣,在组合状态下,所述连接段插入所述连接端内,且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连接段压合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段的线芯与所述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导电元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端内部,并与所述端子及所述电缆线触接,所述导电元件的一端深入所述连接段的线芯内,并将所述线芯向外扩张挤压,使所述线芯与所述连接端内部周向侧壁紧贴,以扩大所述端子与所述电缆线的接触面积。
[0008]优选地,所述端子的连接端包括两段,靠近所述插接端的一侧为第一连接段,远离的一侧为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内侧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过渡斜面,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内径,所述线芯的整体直径与所述第二连接段内径的相匹配。
[0009]优选地,所述端子为公端子或母端子;
当所述端子为公端子时,所述连接端靠近所述插接端一侧的内侧顶部设置有一内凹圆锥面;
当所述端子为母端子时,所述连接端靠近所述插接端一侧的内侧顶部设置有一内凹圆锥面,或所述连接端与插接端的结合处开设有贯穿孔。
[0010]优选地,当所述端子为公端子时,所述导电元件为导电块,所述导电块包括固定端与导电端,所述固定端的外表面与所述内凹圆锥面相匹配,所述导电端呈圆锥状,在组合状态下,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连接端紧密触接,所述导电端深入所述线芯内。
[0011]优选地,当所述端子为母端子时,所述导电元件为导电栓,所述导电栓包括固定段与导电段,所述固定段与所述贯穿孔通过螺纹或卯榫固定连接,所述导电段呈圆锥状,在组合状态下,所述固定段固定设置于所述贯穿孔内,所述导电段深入所述线芯内。
[0012]优选地,所述导电端或导电段的斜率与所述过渡斜面的斜率相同。
[0013]优选地,所述导电元件的材质为包括焊锡、锡、铝、铜、银在内的具有导电性质的金属O
[0014]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高导电率的插接线缆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端子选择步骤: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所述端子的种类,所述端子的连接端包括第一连接段及第二连接段,所述端子的连接端内靠近所述插接端一侧的顶部开设一内凹圆锥面。
[0015]S2、导电元件选择步骤:根据所述端子的选择情况,选择相匹配的导电块作为导电介质;
S3、插接组装步骤:将所述导电块放入所述连接端内,并使所述导电块的固定端与所述内凹圆锥面紧密触接,随后将电缆线的连接段插入所述连接端内,使所述导电块的导电端深入所述连接段的线芯内,并将所述线芯向外扩张挤压,使所述线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内部周向侧壁及过渡斜面紧贴,以扩大所述端子与所述电缆线的接触面积,最后在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侧周向位置进行压合处理,使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内部周向侧壁与所述线芯触接。
[0016]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高导电率的插接线缆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1、端子选择步骤: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所述端子的种类,所述端子的连接端包括第一连接段及第二连接段,在所述端子的连接端与插接端间的结合处开设一个贯穿孔;
52、导电元件选择步骤:根据所述端子的选择情况,选择相匹配的导电栓作为导电介质;
53、插接组装步骤:将电缆线的连接段插入所述连接端内,随后借助所述端子的插接端,将所述导电栓插入所述贯穿孔中,并使所述导电栓的固定段与所述贯穿孔固定连接,使所述导电栓的导电段深入所述连接段的线芯内,并将所述线芯向外扩张挤压,使所述线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内部周向侧壁及过渡斜面紧贴,以扩大所述端子与所述电缆线的接触面积,最后在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外侧周向位置进行压合处理,使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内部周向侧壁与所述线芯触接。
[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在插接线缆的组装过程中增加导电元件的方式有效地增加了电缆线线芯与端子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插接线缆的内部电阻,提升了插接线缆端部的导电率。与此同时,本发明还有效地避免了插接线缆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发热现象,将插接线缆的工作温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区间内,使插接线缆整体的使用效果提升了10%?30%O
[0018]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端子为公端子时,各部件的未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2是端子为母端子时,实施例1(即端子内设置内凹圆锥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端子为母端子时,实施例2(即端子内设置贯穿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电缆线已插入端子时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各部件的组装成型状态示意图;
其中:1、端子11、连接端111、第一连接段112、第二连接段113、过渡斜面12、插接端13、内凹圆锥面14、贯穿孔2、电缆线21、连接段22、传输段23、线芯24、线衣3、导电块31、固定端32、导电端4、导电栓41、固定段42、导电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适用于横截面小、耐受电压及耐受电流高的线缆使用的高导电率的插接线缆及其加工方法。
[0021]如图所示,一种高导电率的插接线缆,包括端子1、电缆线2及导电元件,所述端子I包括用于与所述电缆线2连接的连接端11、及用于与其他端子配合插接的插接端12,所述电缆线2包括用于与所述端子I连接的连接段21、及传输段22,所述连接段21的线芯23外露,所述传输段22的线芯23周向外侧包覆有线衣24,在组合状态下,所述连接段21插入所述连接端11内,且所述连接端11与所述连接段21压合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段21的线芯23与所述连接端11的内部周向侧壁触接,且所述连接段21的线芯23的端面也应尽可能地与所述连接端11内部端面触接。
[0022]所述导电元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端11内部,并与所述端子I及所述电缆线2触接,所述导电元件的一端深入所述连接段21的线芯23内,并将所述线芯23向外扩张挤压,使所述线芯23与所述连接端11内部周向侧壁紧贴,以扩大所述端子I与所述电缆线2的接触面积。
[0023]所述端子I的连接端11包括两段,靠近所述插接端12的一侧为第一连接段111,远离所述的一侧为第二连接段112,所述第一连接段111与所述第二连接段112的内侧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过渡斜面113,所述第一连接段11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112的内径。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给所述线芯23预留一个扩张空间,以便于后续的加工操作。同时,这样的操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所述端子I的连接端11的内部面积,提高了插接线缆整体的导电效率。
[0024]所述端子I可以选择公端子或母端子,具体而言: 如图1所示,当所述端子I为公端子时,所述连接端11靠近所述插接端12—侧的内侧顶部设置有一内凹圆锥面13。此时,所述导电元件为导电块3,所述导电块3包括固定端31与导电端32,所述固定端31的外表面与所述内凹圆锥面13相匹配,所述导电端32呈圆锥状,在组合状态下,所述固定端31与所述连接端11紧密触接,所述导电端32深入所述线芯23内。
[0025]当所述端子I为母端子时,可以有两个实施例。
[0026]在实施例1中,所述端子I的设置及连接方式与上述端子I为公端子的方式一致,SP所述连接端11靠近所述插接端12—侧的内侧顶部设置有一内凹圆锥面13。此时,如图2所示,所述导电元件为导电块3,所述导电块3包括固定端31与导电端32,所述固定端31的外表面与所述内凹圆锥面13相匹配,所述导电端32呈圆锥状,在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