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锗硅器件的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9913068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嵌入式锗硅器件的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CMOS锗硅器件的制造工艺,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在锗硅生长前改善凹 槽表面的嵌入式锗硅器件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嵌入式SiGe源漏技术是一种增强PMOS晶体管性能的新型技术,其主要通过在沟 道中产生单轴压应力来提高PM0SFET的空穴迀移率,从而提高电流驱动能力。嵌入式SiGe 源漏技术的原理大致如下:在硅(Si)衬底上刻蚀凹槽,选择性地在凹槽内外延生长SiGe, 因 SiGe的晶格常数与Si不匹配,在垂直沟道的方向上,Si晶格受到拉伸产生张应力;在沿 沟道的方向上,Si晶格受到压缩产生压应力,从而提高了空穴迀移率。此外,由于SiGe具 有较小的电阻率,可提高电流驱动能力。
[0003] 参考图1,现有技术中的嵌入式锗硅CMOS器件的工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步骤 S11,在栅极结构周围形成栅极侧壁(spacer);步骤S12,沉积氮化娃(SiN)层;步骤S13, 采用光刻和刻蚀工艺将PMOS区域的氮化硅层移除;步骤S14,以剩余的氮化硅层为掩膜进 行刻蚀,从而在PMOS区域内栅极结构两侧形成凹槽;步骤S15,采用干法去胶工艺将先前 光刻工艺中使用的光阻(photoresist)去除;步骤S16,湿法清洗;步骤S17,在凹槽中生长 SiGe ;步骤S18,移除剩余的氮化硅层。
[0004] 上述工艺方法在形成凹槽之后才将光阻去除,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导致SiGe生长 时缺陷较多,位错缺陷(dislocation defect)尤为常见。
[0005] 位错缺陷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SiGe的沉积工艺本身;第二种是 SiGe沉积前凹槽表面的缺陷(如Si原子错位、杂质、粗糙度较大等等)。对于第二种缺陷, 其主要是在刻蚀形成凹槽和去胶工艺过程中形成的。相对于凹槽等离体刻蚀,尽管光阻去 除工艺中的物理轰击较弱,但不可避免地也会损伤硅衬底的表面。
[0006] 目前,改善以上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0007] 1)使用低密度等离子体工艺来去除光阻,如降低功率和压力;
[0008] 2)从使用O2等离子体去除光阻改成采用N2/H 2为主的低速率等离子体去除光阻;
[0009] 3)将等离子体干法去除光阻改为湿法去除光阻。
[0010] 其中,方法1)和2)虽然能够带来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损伤硅衬底表面的问 题,并且会导致产能降低;方3)则会导致酸槽污染方面的问题,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嵌入式锗硅器件的形成方法,能够完全消除 去胶工艺造成的表面缺陷,有利于减少SiGe的位错缺陷。
[0012]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嵌入式锗硅器件的形成方法,包括:
[0013] 提供半导体衬底,所述该半导体衬底包括PMOS区域和NMOS区域,所述PMOS区域 和NMOS区域上形成有栅极结构;
[0014] 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沉积第一介质层;
[0015] 采用光刻和刻蚀工艺去除所述PMOS区域内的第一介质层,并将该光刻工艺中使 用的第一光阻去除;
[0016] 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沉积第二介质层;
[0017] 采用光刻和刻蚀工艺去除所述PMOS区域内的第二介质层,并将该光刻工艺中使 用的第二光阻去除;
[0018] 所述第二光阻被去除之后,对所述PMOS区域内栅极结构两侧的半导体衬底进行 刻蚀,以形成凹槽;
[0019] 在所述凹槽中沉积锗硅。
[002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材料为SiN或SiO2,所述第二介质层 的材料为SiN或SiO 2。
[002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介质层的厚度为50~200A,所述第二介质层 的厚度为50~200A。
[002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采用光刻和刻蚀工艺去除所述PMOS区域内的第一介 质层包括:
[0023] 形成所述第一光阻,并对该第一光阻进行图案化以定义出所述PMOS区域;
[0024] 以图案化后的第一光阻为掩膜对所述第一介质层进行刻蚀,以去除所述PMOS区 域内的第一介质层。
[002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采用湿法刻蚀去除所述PMOS区域内的第一介质层。
[002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采用光刻和刻蚀工艺去除所述PMOS区域内的第二介 质层包括:
[0027] 形成所述第二光阻,并对该第二光阻进行图案化以定义出所述PMOS区域;
[0028] 以图案化后的第二光阻为掩膜对所述第二介质层进行刻蚀,以去除所述PMOS区 域内的第二介质层。
[0029]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采用干法刻蚀去除所述PMOS区域内的第二介质层。
[003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采用光刻和刻蚀工艺去除所述PMOS区域内的第一介 质层以及第二介质层时,两次光刻采用的是同一光罩。
[003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凹槽中沉积锗硅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半 导体衬底进行湿法清洗。
[003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凹槽中沉积锗硅之后,该方法还包括:移除所述 NMOS区域内的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
[003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34] 本发明实施例的嵌入式锗硅器件的形成方法先沉积第一介质层,然后通过光刻和 刻蚀工艺将PMOS区域的第一介质层移除;再沉积第二介质层,然后通过光刻和刻蚀工艺将 PMOS区域的第二介质层移除;将光刻使用的第二光阻移除后,刻蚀形成凹槽。由于NMOS区 域覆盖有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虽然没有光阻的保护,NMOS区域在刻蚀形成凹槽的过 程中也不会被等离子体损伤。由于形成凹槽之前光阻已经被去除,刻蚀完成后并不需要再 进行去胶工艺,由去胶工艺造成的表面损伤也就不再存在,从而可以减少锗硅的位错缺陷。
【附图说明】
[0035]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嵌入式锗硅器件的形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6]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嵌入式锗硅器件的形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7] 图3至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嵌入式锗硅器件的形成方法中各个步骤对应 的器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挤占 PMOS区域中的凹槽的空间,氮化硅层的 厚度不宜太大,因此,为了避免NMOS区域在刻蚀形成凹槽的过程中受到损伤,需要利用光 阻和氮化硅层一并对NMOS区域进行保护。由此,在形成凹槽后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去胶 工艺,导致凹槽内的表面缺陷增多,进而导致锗硅的位错缺陷增多。
[0039] 而本发明先形成第一介质层,将PMOS区域的第一介质层去除后,再形成第二介质 层,然后再将PMOS区域的第二介质层去除。由此,NMOS区域覆盖的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 层不会挤占 PMOS区域的空间,而且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的总厚度足够大,无需保留光 阻即可实现保护NMOS区域的目标。因此,可以在刻蚀形成凹槽之前将光阻去除,这样就避 免了去胶工艺在凹槽表面造成的缺陷。
[004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
[0041] 参考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嵌入式锗硅器件的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 骤:
[0042] 步骤S21,提供半导体衬底,所述该半导体衬底包括PMOS区域和NMOS区域,所述 PMOS区域和NMOS区域上形成有栅极结构;
[0043] 步骤S22,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沉积第一介质层;
[0044] 步骤S23,采用光刻和刻蚀工艺去除所述PMOS区域内的第一介质层,并将该光刻 工艺中使用的第一光阻去除;
[0045] 步骤S24,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沉积第二介质层;
[0046] 步骤S25,采用光刻和刻蚀工艺去除所述PMOS区域内的第二介质层,并将该光刻 工艺中使用的第二光阻去除;
[0047] 步骤S26,所述第二光阻被去除之后,对所述PMOS区域内栅极结构两侧的半导体 衬底进行刻蚀,以形成凹槽;
[0048] 步骤S27,在所述凹槽中沉积锗硅;
[0049] 步骤S28,移除所述NMOS区域内的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
[0050] 下面参考图3至图12进行详细说明。
[0051] 参考图3,提供半导体衬底21。该半导体衬底21可以是半导体加工工艺中各种 常用的衬底,例如硅衬底。该半导体衬底21中形成有隔离结构22,例如浅沟槽隔离结构 (STI)〇
[0052] 该半导体衬底21包括并列的PMOS区域和NMOS区域,在图3所示的实例中,隔离 结构22的左侧为NMOS区域,隔离结构22的右侧为PMOS区域。
[0053] 该半导体衬底21的PMOS区域和NM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