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轴偏心螺杆泵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16261阅读:来源:国知局
8中的至少一个,就能够防止流体的爬升。
[0027]联接器13及栗壳6的上端部由联接器罩19覆盖。联接器罩19是将金属材料制成筒状而成的,从上部侧面朝向侧方延伸出连通管20。在联接器罩19的上端开口部形成有凸缘部19a,在该凸缘部19a于点对称位置的两处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长孔19b(参照图6)。将预先螺合于驱动器7的下端面的螺栓19d插通在形成于联接器罩19的凸缘部19a的长孔19b的扩径部分,使联接器罩19旋转后,使螺栓19d紧固。由此,联接器罩19以经由填料(packing)19c密接的状态被固定于驱动器7的下端面。联接器罩19的下端开口部向内径侧突出,经由设于其内周面的填料(packing) 19e密接于栗壳6的外周面。在连通管20上连接有与上述贝士箱2连接的第一连接管4。另外,在从驱动器7突出的输出轴7a的基部设有油封19f。这样,联接器罩19内可以通过填料19c、19e及油封19f而形成密闭状态,对于将联接器罩19内进行N2净化来讲较为理想。另外,由于油封19f自身本来被设于驱动器7,所以不需要新追加填料,可以简化构造而廉价地应对。
[0028]如图5所示,在栗壳6的下端开口部一体化有作为第一卡止承受部的凸缘部21。在凸缘部21的上面形成有第一环状槽22。在第一环状槽22内卡止后述的支架23的第一卡止爪43A。联接杆12的下端部位于栗壳6的下端开口部的中心位置。联接杆12的下端部由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的第二外螺纹部12b构成,并与后述的转子9螺合。
[0029]在栗壳6的下端部安装有定子8,在其内部插入有转子9,来自驱动器7的旋转力经由动力传递机构11传递至转子9。在定子8的前端部分配置有端部螺栓(end stud)10。而且,定子8及转子9以被夹持于栗壳6和端部螺栓10之间的状态由支架23保持。
[0030]定子8由筒状的外装体24、和以与其内面密接的状态配置的定子主体25构成。定子主体25是将根据适宜输送的材料选择的橡胶、树脂等弹性材料制成筒状(例如圆筒状)而成的。另外,对于定子8的中心孔而言,其内周面以η条形成单段或多段的内螺纹形状。
[0031]转子9是将由金属材料构成的轴体以η— I条形成单段或多段的外螺纹形状。转子9配置于定子8的中心孔内,形成与其长度方向连接的输送空间26。转子9的一端部与栗壳6侧的联接杆12连结,通过来自驱动器7的驱动力在定子8的内侧自转,并且沿着定子8的内周面公转。即,转子9通过在定子8的中心孔内偏心旋转,可以将输送空间26内的材料向长度方向输送。
[0032]端部螺栓10是将金属材料制成筒状而成的,其轴心沿水平方向延伸。在中央部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连通部27,与由上述定子8及转子9形成的输送空间26的开口部连通。在连通部27的上端开口部形成有凸缘部27a,在其下面形成有第二环状槽28。在第二环状槽28卡止后述的支架23的第二卡止爪43B。
[0033]如图8所示,在端部螺栓10的侧面部的开口安装有流量稳定部件29。流量稳定部件29具备将一端开口部与端部螺栓10侧连接的主壳体30、和将该主壳体30的另一端开口部闭塞的辅助壳体(support 110118;[1^)31。由两壳体30、31形成的内周部32向外径侧扩径,在其环状两端面分别形成有环状槽32a。在上述内周部32配置有筒状的弹性体33。弹性体33为在硬质的套筒34的内周面粘贴有海绵35,进而在其内周面粘贴有橡胶管36的部件。在橡胶管36的两端部形成有位于上述环状槽32a的环状凸部36a,内周面与端部螺栓10的开口部的内径尺寸一致。
[0034]根据上述结构的流量稳定部件29,如果从端部螺栓10排出的流体的流量变动,则橡胶管36及海绵35根据该变动量向外径方向弹性变形。由此,如果为微细的流动量的变动,则可以由流量稳定部件29吸收,可以使通过该流量稳定部件29后的流体的流动状态稳定。
[0035]如图5及图7(b)所示,支架23在作为调整部的拉杆螺栓(staybolt)37的两端部分别螺合有第一卡止部38和第二卡止部39。在此,支架23通过由第一支架40和第二支架41构成的两个一组而设置。
[0036]拉杆螺栓37在两端部外周面分别形成有第一外螺纹37a和第二外螺纹37b。对第一外螺纹37a和第二外螺纹37b而言,其攻丝方向为反向。另外,拉杆螺栓37自身形成为截面正六边形,形成有三组与轴心平行的一对平坦面37c。该平坦面37c用于利用扳手等工具(未图示)使拉杆螺栓37绕轴心旋转。在此,虽然通过由正六边形构成的三组平坦面构成,但只要是一对平坦面37c(例如也可以是设于中央部的一部分。)、四棱柱等可通过工具进行旋转操作的结构,则也可以采用任意的结构。
[0037]第一卡止部38及第二卡止部39分别由一对半圆部42(参照图7(a))构成。由一对半圆部42形成圆筒状的外周面及内周面。外周面由从一端朝向另一端形成的大径部42a、圆锥部42b及小径部42c构成。另外,内周面成为一端部向内侧突出,其前端形成为圆弧状并向轴心方向内侧延伸的卡止爪43。第—^止部38的卡止爪43 (第—^止爪43A)可与形成于栗壳6的凸缘部21的第一环状槽22卡止。第二卡止部39的卡止爪43(第二卡止爪43B)可与形成于端部螺栓10的连通部27的凸缘部27a的第二环状槽28卡止。而且,在将一^^止部38或39的两半圆部42的卡止爪43卡止于环状槽22或28的状态下,通过半圆部42的周向的端部彼此对置或抵接,决定周向的相对的位置。该情况下,卡止爪43(第一卡止爪43A及第二卡止爪43B)为圆弧状,可以将对应的第一环状槽22及第二环状槽28的卡止位置设为旋转方向的任意的位置。而且,栗壳6及端部螺栓10的旋转方向的位置可以自由调整,可以将栗壳6的连通管6a及端部螺栓10的排出口的位置设为旋转方向的所希望的位置。
[0038]动力传递机构11由上述联接器13及上述联接杆12构成,将驱动器7的驱动力向转子9传递。
[0039]由上述结构构成的单轴偏心螺杆栗3经由图9所示的托架44支承于支承壁45。托架44由安装于栗壳6的外周面的夹具46和支承该夹具46的托架主体47构成。夹具46通过将前端部分用螺栓、螺母紧固形成环状而压接于栗壳6的外周面。在托架主体47上,从侧缘形成切口 48,在中央部成为扩展成圆形状的保持孔部48a。将设于支承壁45的螺栓49插通于切口,并在位于保持孔部48a的状态下将螺栓49紧固,由此可以经由托架44将单轴偏心螺杆栗3固定于支承壁45。
[0040]其次,对由上述结构构成的栗装置I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排出贮箱2内的流动物的情况下,驱动驱动器7,经由联接器13及联接杆12使转子9旋转。由此,由定子8的内周面和转子9的外周面形成的输送空间26向这些长度方向即下方侧移动。由此,从贮箱2排出的流动物被吸入输送空间26,向端部螺栓10输送。而且,到达端部螺栓10的流动物在此转换方向,一边通过流量稳定部件29稳定流动状态一边进一步被输送。
[0041]但是,上述栗装置I在使用中因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定子8与转子9滑接而磨损,存在不能适宜地输送流动物的情况。该情况下,以如下方式更换定子8。
[0042]S卩,松开螺栓19d将联接器罩从驱动器7拆下,使其沿着栗壳6向下方侧移动。然后,松开螺栓15a,解除驱动器7的输出轴7a和联接器13的连结状态。另外,分别解除第一连接管4与连通管20的连接、及第二连接管5与连通管6a的连接。此时,将第一连接管4及第二连接管5闭塞,使得流动物从贮箱2不会流出。
[0043]接着,松开螺栓49,使托架44沿水平方向移动,将单轴偏心螺杆栗3在比驱动器7更靠下方侧的部分(从动部3a)拆下。拆下的从动部3a利用设于上述支承壁45的其它位置的与上述螺栓49相同的螺栓(未图示。也可以为销等不采用螺合的结构。)进行定位。该定位在比螺栓49更靠上方侧的更换位置进行。即,由螺栓49进行的从动部3a的定位可以抑制设置状态下的单轴偏心螺杆栗的全高,因此,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