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镜片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16463阅读:来源:国知局
点镜片、渐进屈光力镜片等各种镜片。例如,作为一个例子,关于渐进屈光力镜片,通常,近用部区域(近用部)和渐进部区域(中间区域)包含在所述的下方区域中,远用部区域(远用部)包含在上方区域中。
[0051]镜片的种类根据镜片基材的两面的表面形状来决定。此外,镜片基材的表面可以为凸面、凹面、平面的任一种。在通常的镜片基材中,物体侧表面为凸面,眼球侧表面为凹面。但是,在本发明中使用的镜片基材并不限定于此。
[0052]作为可形成在镜片基材与反射膜之间的功能膜,能够举出硬涂层。通过设置硬涂层,从而能够对眼镜镜片赋予防伤性(耐擦伤性),此外还能够提高眼镜镜片的耐久性(强度)。关于硬涂层的细节,能够参照例如日本特开2012-128135号公报的0025?0028、0030段。此外,作为功能性膜,也可以形成用于提高黏附性的底层。关于底层的细节,能够参照例如日本特开2012-128135号公报的0029?0030段。
[0053]接着,针对反射膜进行说明。
[0054]反射膜如上所述为具有反射特定波长区域的光的性质的涂层膜。在此,“反射的性质”指的是例如对该波长区域的光的垂直入射反射率为1%以上。特定波长区域的光能够举出例如380nm?780nm的波长区域的光(可见光)、280nm?400nm的波长区域的光(紫外线)。此外,作为特定波长区域的光还能够举出前面所记载的带有400?500nm左右的波长的短波长光(蓝光)。
[0055]反射膜通常作为任意组合高折射率层与低折射率层而层积的多层膜而形成。更具体地说,能够基于用于形成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的膜材料的折射率与应反射的光的波长,通过使用公知的手法的光学的模拟而决定各层的膜厚,以成为决定的膜厚的方式在确定的成膜条件下依次层积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由此形成上述多层膜。具有反射可见光、紫外线的性质的涂层膜为公知的,关于细节,能够参照例如前述的日本特开2000-66149号公报、专利第4524877号等公知技术。
[0056]另一方面,关于具有反射蓝光的性质的涂层膜,能够参照例如前述的日本特开2012-93689号公报的0023?0030段。此外,作为用于形成具有反射蓝光的性质的涂层膜中的高折射率层的高折射材料,能够举出选自Ta205、Zr02、Ti02、Al203、Y203、Hf02及Nb2O5的氧化物。另一方面,作为用于形成低折射率层的低折射率材料,能够举出Si02、MgF2。另外,在此,为了方便,将氧化物和氟化物用化学计量组成表示,但是即使氧或氟处于比化学计量组成欠缺或者过多的状态,也能够作为高折射率材料或低折射率材料使用。
[0057]多层膜所包含的各层的膜厚如上所述能够通过光学的模拟来决定。作为具有反射蓝光的性质的多层膜的膜结构,例如,能够举出从镜片基材侧朝向镜片最表面侧
[0058]以第一层(低折射率层)/第二层(高折射率层)/第三层(低折射率层)/第四层(高折射率层)/第五层(低折射率层)/第六层(高折射率层)/第七层(低折射率层)的顺序层积的结构;
[0059]以第一层(高折射率层)/第二层(低折射率层)/第三层(高折射率层)/第四层(低折射率层)/第五层(高折射率层)/第六层(低折射率层)的顺序层积的结构,等。
[0060]优选上述的各层通过使用作为主成分包含所述的高折射率材料或低折射率材料的蒸镀源进行蒸镀而形成。在此,主成分指的是在蒸镀源中占有最多的成分,通常为占全体的50质量%左右?100质量%,进而为占90质量%左右?100质量%的成分。另外,在蒸镀源中,有时包含不可避免地混入的微量的杂质,此外,也可以在不损害主成分所发挥的功能的范围内包含其它的成分,例如其它的无机物质、发挥辅助蒸镀的作用的公知的添加成分。此夕卜,在本发明的蒸镀中包含干法,例如真空蒸镀法、离子电镀法、溅射法等。在真空蒸镀法中,也可以使用在蒸镀中同时照射离子束的离子束辅助法。
[0061]上述的多层膜除了以上说明的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之外,还能够在多层膜的任意的位置包含通过使用以导电性氧化物为主成分的蒸镀源进行蒸镀而形成的一层以上的导电性氧化物层。作为导电性氧化物,为了不使眼镜镜片的透明性下降,优选使用作为透明导电性氧化物已知的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钛及它们的复合氧化物。从透明性和导电性的观点出发,作为特别优选的导电性氧化物能够举出铟-锡氧化物(ITO)。通过包含导电性氧化物层,从而能够防止眼镜镜片带电而附着尘埃。
[0062]对于本发明的眼镜镜片,一侧的表面的反射膜具有对所述特定波长区域的光的反射率从在佩戴时位于下方的部分朝向位于上方的部分或者相反地从在佩戴时位于上方的部分朝向位于下方的部分连续性或阶段性地减少的反射率梯度。为了带有这样的反射率梯度,优选在形成多层膜的蒸镀工序中,在形成至少一层的蒸镀膜时,在眼镜镜片的被蒸镀面的位于佩戴时上方或下方的部分的上方配置遮挡构件。由此,在上方配置了遮挡构件的部分的蒸镀材料的堆积量比其它部分少,因此能够使在该工序形成的蒸镀膜的膜厚从在佩戴时位于上方的部分朝向位于下方的部分连续性或阶段性地变化。以下,基于附图对这样的蒸镀工序的一个方式进行说明。
[0063]图1为示出从在佩戴时位于上方的区域朝向位于下方的区域对特定波长区域的光的反射率连续性或阶段性地变化的反射膜的制作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工序图。图中,将眼镜镜片基材作为平面透镜进行图示,但是本发明的眼镜镜片基材并不限定于两面平面的基材。关于该点,如上所述。此外,图中,以在眼镜镜片基材的下方配置蒸镀源,使蒸镀材料朝向上方的眼镜镜片基材表面蒸发的方式进行图示,但是眼镜镜片基材与蒸镀材料的配置也可以与此相反。
[0064]首先,将镜片基材的被蒸镀面朝向蒸镀源侧,将镜片基材配置于蒸镀装置。作为蒸镀装置能够使用公知的蒸镀装置。关于在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蒸镀装置的一个例子,在后述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
[0065]在蒸镀装置内,在形成应当在表面内使膜厚变化的蒸镀膜时,在镜片基材的被蒸镀面与蒸镀源之间的在佩戴时位于上方的部分或位于下方的部分的上方配置有遮挡构件(图1 (a))。在此,将遮挡构件不紧贴于镜片基材的被蒸镀面而是隔开空隙地进行配置。当以该状态从下方蒸发蒸镀材料时,在镜片基材的被蒸镀面,在上方没有遮挡构件的部分堆积大量的蒸镀材料,在上方有遮挡构件的部分中,在与上方没有遮挡构件的部分的界线附近堆积若干量的蒸镀材料,离界线越远堆积量越少(图1(b))。这样,在例如在佩戴时位于下方的部分的上方配置了遮挡构件的情况下,能够形成从在佩戴时位于上方的部分朝向位于下方的部分膜厚连续性或阶段性地减少的蒸镀膜。其后,去掉遮挡构件(图1(c)),通过反复进行蒸镀工序,从而能够在镜片基材的被蒸镀面上形成多层膜(图l(d)、(e))。另外,能够在多层膜设置至少一层在表面内膜厚不同的蒸镀膜,也能够设置两层以上。例如,在一个方式中,低折射率层的膜厚越薄对特定波长区域的光的反射率越下降,高折射率层的膜厚越厚上述反射率越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低折射率层的在佩戴时位于下方的部分的膜厚比上方厚,或者使高折射率层的在佩戴时位于下方的部分的膜厚比上方薄,从而能够使位于下方的部分的反射率比上方高。此外,相反地,对于低折射率层的膜厚越薄对特定波长区域的光的反射率越高、高折射率层的膜厚越厚上述反射率越下降的方式,通过与上述相反地进行,从而能够使位于下方的部分的反射率比上方高。
[0066]另外,如果在为了形成多层膜的多次的蒸镀工序的中间工序中进行遮挡构件的配置及取下的话,会使制造工艺变得繁杂。因此,从工序的简略化的观点出发,优选将配置遮挡构件而进行的蒸镀工序设为多次蒸镀工序的最初的工序或最后的工序,即设为形成多层膜的第一层或最上层的工序。
[0067]本发明的眼镜镜片的设置在镜片基材的物体侧表面和眼球侧表面的至少一侧的反射膜具有上述的反射梯度。在设置了反射率梯度的反射膜中,变得存在低反射率区域和高反射率区域。例如,在眼镜镜片的佩戴时位于拟合点下方的区域(下方区域)和位于该区域的上方的区域(上方区域)的一方为低反射率区域、另一方为高反射率区域的情况下,两区域的对上述特定波长区域的光的反射率差作为垂直入射平均反射率的差[(高反射率区域的垂直入射平均反射率)_(低反射率区域的垂直入射平均反射率)]优选为2%以上。此夕卜,从防止两区域的反射特性的不同对眼镜镜片的外观和佩戴感产生大的影响的观点出发,优选上述差为14%以下。在此,高反射率区域、低反射率区域的对上述特定波长区域的光的垂直入射平均反射率可以指在该区域的I点以上测定的垂直入射平均反射率,也可以为在2点以上测定的值的平均值、最大值或最小值。测定点能够设为例如2?10点左右。此夕卜,上述的差也可以为在高折射率区域测定的垂直入射平均反射率的平均值与在低折射率区域测定的垂直入射平均反射率的平均值的差。此外,上述的差也可以是在高折射率区域测定的垂直入射平均反射率的最大值与在低折射率区域测定的垂直入射平均反射率的最小值的差。
[0068]像以上说明的那样,通过带有膜厚分布,从而能够形成在表面内具有反射率梯度的反射膜。另一方面,通过不带有膜厚分布地设为一样的膜厚,从而能够形成没有反射率梯度的反射膜。
[0069]可是,如前所述,眼镜镜片(镜片基材)的形状大体区分为中心部壁厚比周边部壁厚薄的负透镜和中心部壁厚比周边部壁厚厚的正透镜。在发明的眼镜镜片中,作为在镜片基材为负透镜的情况下的具有反射率梯度的涂层膜的配置的方式,能够举出前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